一种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6764发布日期:2019-09-20 21:2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的快速侧帖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



背景技术:

导光板作为现在普遍使用的显示屏幕,以其亮度好,光线柔和,工艺结构简单等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导光板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导光板的的光线从侧边漏光,通常采用侧边贴膜的方式处理,这种方式简单同时成本相对较低。

现有的导光板侧贴通常采用造价高昂的多轴自动化侧贴设备,该种设备适用于大批量的连续作业,在部分侧贴不合格或者不规则的导光板通常采用手工侧贴,手工侧贴目前没有很好的工作,根据操作工人的数量程度侧贴的质量不同,对操作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改善人工侧贴作业的侧贴质量,保证侧贴质量的同时提高侧贴速度,将侧贴条压实在导光板的侧面,并且使侧贴条贴完剩余的残留贴纸整齐收集,保证手工侧贴的操作环境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改善人工侧贴作业的侧贴质量,保证侧贴质量的同时提高侧贴速度,将侧贴条压实在导光板的侧面,并且使侧贴条贴完剩余的残留贴纸整齐收集,保证手工侧贴的操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包括手持箱体、手持把柄、硅胶尖嘴和碾压滚轮;所述手持箱体为方形盒装结构,手持箱体顶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手持把柄,手持箱体底端中间设置有用于侧贴胶带移动的开口,开口的最前端安装有硅胶尖嘴,硅胶尖嘴后方安装有碾压滚轮,碾压滚轮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安装在手持箱体上,碾压滚轮后方安装有后硅胶夹板,硅胶尖嘴与碾压滚轮之间安装有前硅胶夹板;

其中,所述手持箱体内部中间安装有用于回收侧贴贴纸的卷装回收轮,卷装回收轮侧面一侧安装有回收轮齿盘,卷装回收轮后方平行安装有卷装侧条贴轮,卷装侧条贴轮一侧安装有贴轮齿盘,贴轮齿盘与回收轮齿盘啮合;

其中,所述硅胶尖嘴为圆弧边的三角结构,硅胶尖嘴通过尖嘴连接杆安装在开口上,开口两侧设置有滑动轨道,尖嘴连接杆分别套接滑动轨道上,尖嘴连接杆两端均安装有轻质弹簧,轻质弹簧用于硅胶尖嘴下方侧条的压实;

其中,所述碾压滚轮为左右对称结构,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安装在手持箱体两内侧壁上,碾压滚轮通过碾压轴两端的左轴承和右轴承安装在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内部轨道,左轴承内侧安装有左弹簧,右轴承内侧安装有右弹簧,左弹簧和右弹簧设置为压缩的预紧力,用于侧帖条的压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口内侧边相切设置有前展平滚轮、后展平滚轮,其中,前展平滚轮设置在后硅胶夹板和卷装回收轮之间,后展平滚轮设置在卷装侧条贴轮与手持箱体后箱体之间,前展平滚轮、后展平滚轮用于侧帖条的预紧和展平不褶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控制按钮设置在手持把柄左侧前端位置,用于操作人员右手大拇指的按压,控制按钮通过杠杆放大作用将后硅胶夹板在0-10mm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硅胶夹板为右夹板一端固定,左夹板一端活动的结构,左夹板和右夹板下方分别对称安装有左硅胶滚轮和右硅胶滚轮,左硅胶滚轮和右硅胶滚轮为中间开有缝隙的结构,缝隙用于侧贴条的定位作用,左夹板上方安装在活动轴上,活动轴安装在手持箱体内固定的弹簧腔,弹簧腔内安装有弹簧,弹簧活动端安装在活动轴上,活动轴同时安装在弯折臂的下端,弯折臂在弯折处下方固定安装在固定销上,弯折臂上端安装在控制按钮内,控制按钮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和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左夹板的开口拉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硅胶夹板与后硅胶夹板的结构相同,控制按钮同时控制前硅胶夹板和后硅胶夹板的张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通过卷装侧条贴轮和卷装回收轮的联动转动,使侧条贴一面紧贴在导光板的侧面,侧条贴残留的贴纸通过卷转回收轮的旋转作用卷装,保证侧贴工作环境的整洁。

2、硅胶尖嘴的硅胶结构,充分保证了侧条贴的表面不受外部的刮伤,硅胶尖嘴的定位作用使侧条贴位置准确,硅胶尖嘴的弹簧压实作用,使定位位置的侧条贴紧实并且使碾压滚轮压实后再经过硅胶尖嘴二次压实,更加牢固。

3、本实用新型将自动化以外的手持侧贴治具进行改良,使其具有定位准确和保护侧条贴的作用,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人工的手动侧贴效率更高,提升了手工侧贴废物回收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硅胶尖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硅胶夹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碾压滚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手持箱体1、卷装侧条贴轮11、贴轮齿盘111、卷装回收轮12、回收轮齿盘121、前展平滚轮13、后展平滚轮14、侧边导向轮15、开口16、手持把柄2、控制按钮21、硅胶尖嘴3、尖嘴连接杆31、轻质弹簧32、滑动轨道 33、前硅胶夹板4、后硅胶夹板5、右夹板51、左夹板52、右硅胶滚轮53、左硅胶滚轮54、弹簧腔55、活动轴56、弹簧57、弯折臂58、固定销59、碾压滚轮6、左连接板61、右连接板62、左弹簧63、右弹簧64、左轴承65、右轴承 66、碾压轴6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包括手持箱体1、手持把柄2、硅胶尖嘴3和碾压滚轮6;所述手持箱体1为方形盒装结构,手持箱体1顶端中间位置安装有手持把柄2,手持箱体1底端中间设置有用于侧贴胶带移动的开口16,开口16的最前端安装有硅胶尖嘴3,硅胶尖嘴3后方安装有碾压滚轮6,碾压滚轮6通过左轴承65和右轴承66安装在手持箱体1 上,碾压滚轮6后方安装有后硅胶夹板5,硅胶尖嘴3与碾压滚轮6之间安装有前硅胶夹板4;

其中,所述手持箱体1内部中间安装有用于回收侧贴贴纸的卷装回收轮12,卷装回收轮12侧面一侧安装有回收轮齿盘121,卷装回收轮12后方平行安装有卷装侧条贴轮11,卷装侧条贴轮11一侧安装有贴轮齿盘111,贴轮齿盘111与回收轮齿盘121啮合,使卷装侧条贴轮11顺时针旋转时,卷装回收轮12逆时针旋转;

其中,所述硅胶尖嘴3为圆弧边的三角结构,硅胶尖嘴3通过尖嘴连接杆 31安装在开口16上,开口16两侧设置有滑动轨道33,尖嘴连接杆31分别套接滑动轨道33上,尖嘴连接杆31两端均安装有轻质弹簧32,轻质弹簧32用于硅胶尖嘴3下方侧条的压实;

其中,所述碾压滚轮6为左右对称结构,左连接板61和右连接板62分别安装在手持箱体1两内侧壁上,碾压滚轮6通过碾压轴67两端的左轴承65和右轴承66安装在左连接板61和右连接板62内部轨道,左轴承65内侧安装有左弹簧63,右轴承66内侧安装有右弹簧64,左弹簧63和右弹簧64设置为压缩的预紧力,用于侧帖条的压实。

如图1所示,所述开口16内侧边相切设置有前展平滚轮13、后展平滚轮 14,其中,前展平滚轮13设置在后硅胶夹板5和卷装回收轮12之间,后展平滚轮14设置在卷装侧条贴轮11与手持箱体1后箱体之间,前展平滚轮13、后展平滚轮14用于侧帖条的预紧和展平不褶皱。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按钮21设置在手持把柄2左侧前端位置,用于操作人员右手大拇指的按压,控制按钮21通过杠杆放大作用将后硅胶夹板5在 0-10mm之间切换,适用于更多的侧帖尺寸。

如图5所示,所述后硅胶夹板5为右夹板51一端固定,左夹板52一端活动的结构,左夹板52和右夹板51下方分别对称安装有左硅胶滚轮54和右硅胶滚轮53,左硅胶滚轮54和右硅胶滚轮53为中间开有缝隙的结构,缝隙用于侧贴条的定位作用,左夹板52上方安装在活动轴56上,活动轴56安装在手持箱体1内固定的弹簧腔55,弹簧腔55内安装有弹簧57,弹簧57活动端安装在活动轴56上,活动轴56同时安装在弯折臂58的下端,弯折臂58在弯折处下方固定安装在固定销59上,弯折臂58上端安装在控制按钮21内,控制按钮21 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和弹簧57的弹力作用将左夹板52的开口拉大,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侧帖宽度。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前硅胶夹板4与后硅胶夹板5的结构相同,控制按钮21同时控制前硅胶夹板4和后硅胶夹板5的张开。

该手持式轮压侧贴治具的工作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卷装的侧贴条安装在卷装侧条贴轮11上,顺时针拉动侧贴条的一端,使侧贴条先经过后展平滚轮14,再经过前展平滚轮13,并且将侧贴条两边分别放置在右硅胶滚轮53、左硅胶滚轮54中间缝隙内;

步骤二、按下控制按钮21使前硅胶夹板4和后硅胶夹板5张开,侧贴条穿过硅胶夹板4和后硅胶夹板5,将侧贴条贴纸绕着硅胶尖嘴3的外侧拉到卷装回收轮12上,并且固定;

步骤三、将硅胶尖嘴3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上,定位好位置,将侧边导向轮15紧贴在导光板一侧,操作人员握着手持把柄2向后拉动手持箱体,卷装侧条贴轮11顺时针转动释放卷装侧条贴,贴轮齿盘111驱动回收轮齿盘121使卷装回收轮12逆时针将侧帖纸卷腹在卷装回收轮12上;

步骤四、硅胶尖嘴3和碾压滚轮6通过弹簧的压力作用将侧贴条压实在导光板的侧边,完成侧贴作业。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