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5621发布日期:2019-09-29 17:38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透气膜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透气膜,顾名思义便是一种能够透气的薄膜。目前随着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布料的生产工艺变的多种多样,例如有的布料上会附加透气膜,以增加布料有益的使用性能。

但是目前一些透气膜只是简单的一层薄膜,其使用价值较低,而且一些透气膜的生产设备也只是简单的完成一层膜的生产工作,无法完成多样化的透气膜的生产工作,进而就无法体现一些透气膜生产设备的使用价值。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一些透气膜使用价值较低,而且一些生产设备无法完成多样化的生产工作,进而就无法体现其使用价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包括放料机、控制开关、烘干机、搅拌机、混合造泡机、中心卷取机、电磁阀和胶水涂抹装置,所述放料机上安装有离型纸,且离型纸前端连接有涂层机台,并且涂层机台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架,所述涂层机台的中间设置有透明PC罩,所述涂层机台的外侧安装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电性连接有烘干机,所述涂层机台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且第二支撑架上固定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通过电磁阀连接有混合造泡机,且混合造泡机的下侧连接有胶水涂抹装置,并且胶水涂抹装置的内侧连接有离型纸,所述离型纸的外侧连接有定位辊和支撑辊,所述涂层机台的下侧固定有防尘网,且涂层机台外侧设置有中心卷取机,所述定位辊和支撑辊之间通过链轮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涂层机台平均分为两段,且涂层机台两段的前端位置均安装有搅拌机、混合造泡机和胶水涂抹装置。

优选的,所述透明PC罩位于涂层机台中间位置,且透明PC罩的表面为防雾涂层。

优选的,所述烘干机包括防护网、电加热丝、电风扇和烘干主体,所述烘干主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且防护网之间安装有电加热丝和电风扇,所述烘干主体与涂层机台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烘干机的下侧面平行于离型纸。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混合造泡机和胶水涂抹装置为上下排列设置,且胶水涂抹装置位于涂层机台的内部,而且胶水涂抹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定位辊和支撑辊。

优选的,所述支撑辊相互之间的间距为10CM,且支撑辊均匀的水平排列在涂层机台的内部,并且涂层机台的下侧为开口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

(1)在涂层机台上设置有2组搅拌机、混合造泡机和胶水涂抹装置,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叠加不同的涂层,使生产出来的透气膜更具有层次感,既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功能性,又可以提高透气膜的使用价值;

(2)搅拌机、混合造泡机和胶水涂抹装置上下构成一套,可以方便装置进行透气膜的生产工作,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效率;

(3)在涂层机台内设置有烘干机、定位辊、支撑辊和防尘网,通过烘干机可以使胶水快速烘干,以方便进行后续的加工,通过定位辊、支撑辊和防尘网,可以保证离型纸在涂层机台内稳定的传动工作,从而使装置稳定安全的进行透气膜的生产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机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料机;2、离型纸;3、涂层机台;4、第一支撑架;5、透明 PC罩;6、控制开关;7、烘干机;701、防护网;702、电加热丝;703、电风扇;704、烘干主体;8、第二支撑架;9、搅拌机;10、混合造泡机;11、中心卷取机;12、电磁阀;13、胶水涂抹装置;14、定位辊;15、支撑辊;16、防尘网;17、链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包括放料机1、离型纸2、涂层机台3、第一支撑架4、透明PC罩5、控制开关6、烘干机7、第二支撑架8、搅拌机9、混合造泡机10、中心卷取机11、电磁阀12、胶水涂抹装置13、定位辊14、支撑辊15、防尘网16和链轮机构17,放料机1上安装有离型纸2,且离型纸2前端连接有涂层机台3,并且涂层机台3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架4,涂层机台3的中间设置有透明 PC罩5,涂层机台3的外侧安装有控制开关6,且控制开关6电性连接有烘干机7,涂层机台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8,且第二支撑架8上固定有搅拌机9,搅拌机9的通过电磁阀12连接有混合造泡机10,且混合造泡机10的下侧连接有胶水涂抹装置13,并且胶水涂抹装置13的内侧连接有离型纸2,离型纸2的外侧连接有定位辊14和支撑辊15,涂层机台3的下侧固定有防尘网16,且涂层机台3外侧设置有中心卷取机11,定位辊14和支撑辊15之间通过链轮机构17相连接。

涂层机台3平均分为两段,且涂层机台3两段的前端位置均安装有搅拌机9、混合造泡机10和胶水涂抹装置13,可以增加涂层机台3的生产工作手段,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多样化,也就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价值。

透明PC罩5位于涂层机台3中间位置,且透明PC罩5的表面为防雾涂层,可以方便对涂层机台3内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准确掌握涂层机台3内部的工作状态,使装置能够安全的进行生产工作,通过透明PC罩 5表面的防雾涂层,可以保证透明PC罩5正常的透明度。

烘干机7包括防护网701、电加热丝702、电风扇703和烘干主体704,烘干主体70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701,且防护网701之间安装有电加热丝702和电风扇703,烘干主体704与涂层机台3之间为一体化结构,且烘干机7的下侧面平行于离型纸2,可以保证涂层机台3烘干工作的稳定性,也提高了装置的生产工作效率。

搅拌机9、混合造泡机10和胶水涂抹装置13为上下排列设置,且胶水涂抹装置13位于涂层机台3的内部,而且胶水涂抹装置13的两侧设置有定位辊14和支撑辊15,可以使装置的工作过程处于一体化,从而方便各个工作过程之间联合进行,提高了装置的生产工作效率。

支撑辊15相互之间的间距为10CM,且支撑辊15均匀的水平排列在涂层机台3的内部,并且涂层机台3的下侧为开口状,既可以保证涂层机台3内部的通风效果,又可以保证支撑辊15稳定安全的传动过程,从而提高涂层机台3的工作性能。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双层颜色透气膜的生产设备时,首先,通过第一支撑架4将涂层机台3固定起来,然后通过第二支撑架8将搅拌机9和混合造泡机10架设到涂层机台3上,并且与涂层机台3上的胶水涂抹装置13相连接,然后在涂层机台3的前后两段设置放料机1和中心卷取机11,以上便完成了整套透气膜生产设备的装配过程。

在开始透气膜的生产工作前,需要将成卷的离型纸2安装到放料机1上,同时将成卷的离型纸2的开端穿到涂层机台3内,当离型纸2穿入涂层机台3 内时,首先会夹在定位辊14之间,以保证离型纸2移动状态稳定,之后离型纸2会穿过胶水涂抹装置13在支撑辊15上向涂层机台3内部移动;

在离型纸2穿过第一个胶水涂抹装置13后,会依次经过烘干机7和透明 PC罩5与第二个胶水涂抹装置13相连接,离型纸2在穿过第二个胶水涂抹装置13后,在经过第二个烘干机7便可以离开涂层机台3,最后在与中心卷取机11相连接,以上便完成了离型纸2涂抹胶水前的准备工作。

之后,向搅拌机9内加入一定比例的特殊防水透湿聚氨酯树脂、由丁酮/ 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溶剂、1-2%无机化合物有机硅、特殊助剂和色浆,可以在2个搅拌机9内加入深浅两色色浆,从而使制成的透气膜具有双层颜色,搅拌机9把原料混合后打开电磁阀12,从而将混合原料导入混合造泡机 10内制成特殊树脂胶水,最后再将胶水导入胶水涂抹装置13内。

通过放料机1和中心卷取机11对离型纸2的收放工作,可以使离型纸2 在涂层机台3内部移动,在离型纸2移动的同时第一个胶水涂抹装置13便会先将深色色浆制成的胶水施加在载有特殊花纹离型纸2上,制成第一层打底深色薄膜;

之后,离型纸2会经过透明PC罩5,外界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PC罩 5观察离型纸2上打底薄膜的情况,以保证装置的正常记性,带有打底薄膜的离型纸2随后会进入第二个胶水涂抹装置13,第二个胶水涂抹装置13会将浅色色浆制成的胶水施加在离型纸2上的打底薄膜上,随后经过烘干机7上的电加热丝702和电风扇703将薄膜烘干,此烘干过程既可以经过后一次的烘干,又可以经过涂层机台3上的两侧烘干,可根据透气膜的生产要求来定;

离型纸2上的薄膜经过烘干后,便可以支撑两层有深、浅底色两种颜色的薄膜,最后利用中心卷取机11将薄膜与离型纸2分离卷取成卷,同时由于离型纸2上载有特殊花纹,便可以使薄膜具有特殊花纹,将打卷好的双色膜经复卷机在复卷一次达到干燥功能制成成品,制成的双色膜与布料贴合,则可制成具有特殊外观的面料,以上便完成了整个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放料机1、控制开关6、烘干机7、电加热丝702、电风扇703、搅拌机9、混合造泡机10、中心卷取机11、电磁阀 12和胶水涂抹装置13,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