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591发布日期:2019-08-13 20:41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皮卡货箱后斗普遍采用钣金成型,为达到在满足同样的性能条件下,使产品减重、更加美观,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以SMC复合材料替代钣金材料。这就对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的结构设计和脱模的可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SMC皮卡货箱后斗产品而言,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侧壁立面高、靠近驾驶室一侧受限于装车条件没有拔模角、产品底部加强筋多。现有的模具及脱模方式,如图1所示,出模方向沿加强筋方向垂直于货箱后斗大面顶出。该种模具及脱模方式的缺点有:货箱后斗立面无拔模角,无法有效脱模;货箱后斗重量大,开模后货箱后斗会留在后模上,从模具内取件困难;货箱后斗立面在成型时不承受压力,不能有效成型,或成型后强度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的前模位于货箱后斗的下方且其内部模型腔的形状与货箱后斗的内部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后模位于货箱后斗的上方且其内部模型腔的形状与货箱后斗的外部形状相适配;所述前模内部的模型腔整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所述后模内部的模型腔整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当SMC板材在前模和后模的挤压下成型为货箱后斗时,货箱后斗整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所述后模内部的货箱后斗外部加强筋模型腔在垂直方向上呈1.6°倾斜;所述后模的内部设有用于顶出货箱后斗的顶出机构,脱模时顶出机构的顶出杆与货箱后斗的立面间的夹角为1.5°。

将前后模倒置,后模位于货箱后斗的上方、前模位于货箱后斗的上方,并且内部的模型腔整体与水平面夹角6°,货箱后斗外部的加强筋在垂直方向上呈1.6°倾斜,脱模时顶出机构的顶出杆与货箱后斗的立面间的夹角为1.5°。如此设计,货箱后斗在开模后留在后模上,沿加强筋方向被顶出,即保证加强筋顺利脱出,又能保证顶出方向与货箱后斗立面平行,避免立面脱模拉伤。

优选的,所述的顶出机构为液压顶出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前后模倒置,将产品留在后模上,利用产品自身重量和顶出机构,很容易将产品顶出;由于产品从后模上落下,利于机械手的操作,也易于从模具内取件;产品在模内旋转6°,使产品侧壁立面即使无拔模角也能承受压力,利于产品成型;顶出方向与产品侧壁立面呈1.5°,避免了脱模时拉伤无拔模角的立面。本实用新型确保了产品成型时立面即使无拔模角也能受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力学性能,同时有利于产品的顺利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前模,2、后模,3、货箱后斗,4、顶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一种SMC皮卡货箱后斗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所述的前模1位于货箱后斗3的下方且其内部模型腔的形状与货箱后斗3的内部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后模2位于货箱后斗3的上方且其内部模型腔的形状与货箱后斗3的外部形状相适配;所述前模1内部的模型腔整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所述后模2内部的模型腔整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当SMC板材在前模1和后模2的挤压下成型为货箱后斗3时,货箱后斗3整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所述后模2内部的货箱后斗3外部加强筋模型腔在垂直方向上呈1.6°倾斜;所述后模2的内部设有用于顶出货箱后斗3的顶出机构,脱模时顶出机构的顶出杆4与货箱后斗3的立面间的夹角为1.5°。

优选的,所述的顶出机构为液压顶出机构。

将前后模倒置,后模位于货箱后斗的上方、前模位于货箱后斗的上方,并且内部的模型腔整体与水平面夹角6°,货箱后斗外部的加强筋在垂直方向上呈1.6°倾斜,脱模时顶出机构的顶出杆与货箱后斗的立面间的夹角为1.5°。如此设计,货箱后斗在开模后留在后模上,沿加强筋方向被顶出,即保证加强筋顺利脱出,又能保证顶出方向与货箱后斗立面平行,避免立面脱模拉伤。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