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装置及取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636发布日期:2019-10-15 19:3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3D打印装置及取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及取件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

在完成3D打印后,打印得到的成品粘在网板上。在取件时,需要人工将成品从网板上分离。然而,现有的取件方式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取件操作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网板、第一驱动机构及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顶出机构连接,适于驱动所述顶出机构移动;所述顶出机构,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放置在所述网板上的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托臂及顶出销;所述托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托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销连接;所述顶出销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网板上的网孔移动。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位于所述网板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3D打印装置还包括:铲件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铲件机构连接,适于驱动所述铲件机构移动;所述铲件机构,适于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所述待取工件从所述网板上移走。

可选地,所述3D打印装置还包括:支架以及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铲件机构适于沿所述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铲件机构包括:连接部以及铲件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导轨以及所述铲件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在被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时,沿所述导轨移动。

可选地,所述铲件机构还包括:连接杆,分别与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铲件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铲件部包括:推挡部以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推挡部的至少一端。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位于所述网板上方。

可选地,所述3D打印装置还包括:固定台,用于固定所述网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件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顶出机构连接,适于驱动所述顶出机构移动;所述顶出机构,位于网板上方,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放置在所述网板上的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托臂及顶出销,其中:所述托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托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销连接;所述托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托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销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待取工件顶起,从而实现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的分离,由于在取件操作过程中,无须人工将待取工件从网板上分离,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顶出机构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的分离,故可以提高取件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驱动铲件机构将待取工件从网板上移走,从而在将待取工件与网板分离之后,无须人工取件,通过铲件机构即可自动完成取件操作,故可以进一步提高取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3D打印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3D打印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取件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在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取件的工作流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取件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完成3D打印后,打印得到的成品粘在网板上。在取件时,需要人工将成品从网板上分离。然而,现有的人工取件方式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待取工件顶起,从而实现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的分离,由于在取件操作过程中,无须人工将成品从网板上分离,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顶出机构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的分离,故可以提高取件操作的便捷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3D打印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3D打印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取件装置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在B-B方向上的剖面图。下面结合图1~图8对3D打印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3D打印装置可以包括:网板11、第一驱动机构12以及顶出机构13。

在具体实施中,当3D打印装置完成工件打印之后,所打印的工件粘着于网板11上,需要将打印之后的工件从网板11上取出。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驱动机构12与顶出机构13连接,可以驱动所述顶出机构13移动。所述顶出机构13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移动,将粘着于所述网板11上的待取工件顶起,从而可以将放置在所述网板11上的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11分离。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可以为伺服电机,也可以为步进电机,还可以为其他可以驱动所述顶出机构13移动的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待取工件顶起,从而实现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的分离,由于在取件操作过程中,无须人工将成品从网板上分离,通过第一驱动机构以及顶出机构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的分离,故可以提高取件操作的便捷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顶出机构13可以包括:托臂131以及顶出销132。所述托臂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连接,所述托臂131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销132连接。所述顶出销132的数目可以为多个,形状可以针状。各顶出销132的排布与所述网板11上的网孔111的排布相匹配,这样,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工作时,可以驱动托臂131带动所述顶出销132移动,所述顶出销132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可以相对所述网板11上的网孔111移动,从而穿过网孔111将所述待取工件顶起,从而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11分离。为了确保所述顶出销132能够将所述待取工件顶起,所述顶出销132采用具有一定强度且防锈的材料制作而成。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顶出销132的数目为多个。各顶出销132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各顶出销132的长度不同时,可以增加顶开应力集中点。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3D打印方式不同,打印得到的工件与网板11的相对位置不相同,也即待取工件与网板11的相对位置不同。待取工件11与网板的相对位置主要有两种,一种待取工件位于网板11的上方,另一种待取工件位于网板11的下方。

图1~图2给出的3D打印装置所打印的工件位于网板上方。图3~图8所给出的3D打印装置所打印的工件位于所述网板下方。

参照图1~图2,当所述待取工件位于所述网板上方时,所述顶出机构13位于所述网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可以位于3D打印装置的Z轴直线模组60上,所述顶出机构13的托臂131可以沿所述Z轴直线模组60布置,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连接。

所述3D打印装置还可以包括:铲件机构14以及第二驱动机构1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与所述铲件机构14连接,可以驱动所述铲件机构14移动。当所述铲件机构14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的驱动下移动,可以将位于所述网板11上的待取工件移走。这样通过所述顶出机构13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11分离,然后,通过铲件机构14将所述待取工件从所述网板上移走,从而实现自动取件,进一步提高取件操作的便捷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的位置可以如图中所示,也可以根据所述铲件机构14的位置不同,设置在所述3D打印装置的其他部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铲件机构14可以将所述待取工件移动至网板11的末端,通过导向槽50将所述待取工件推动至用于存取工件的小车托盘20内,从而实现工件的全自动取件。

当铲件机构14完成铲件操作后,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的驱动下可以自动归位。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可以为驱动电机、伺服电机等自动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扳手等手工驱动机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可以通过控制装置实现自动控制,也可以为人工控制方式。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3D打印装置上还可以设置有支架17以及导轨16。所述导轨16固定于所述支架17,所述铲件机构14可以沿所述导轨16移动。

所述铲件机构14可以包括连接部141以及铲件部142,所述连接部141可以分别与所述导轨16以及所述铲件部142连接。所述连接部141在被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驱动时,可以沿着所述导轨16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铲件机构还可以包括:连接杆143。所述连接杆143可以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41以及所述铲件部142连接。所述连接杆143可以增强所述铲件部142的强度,当所述待取工件较大或者较重时,可以避免所述铲件部142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取件过程中,为了避免所述待取工件从网板11侧面滑落,所述铲件部142可以包括推挡部1421以及弯折部1422,所述弯折部1422设置于所述推挡部1421的至少一端。例如,可以在所述推挡部142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一个弯折部1422,也可以在所述推挡部1421的两侧均设置有弯折部1422。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合理利用空间,所述铲件机构14也可以位于所述网板11的上方,当所述铲件机构14不工作时,悬空位于所述网板11上方,与所述网板11不接触。当所述铲件机构14工作时,也即需要铲件时,从所悬空的区域降落,并落在所述网板11上,与所述网板11接触,并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的驱动下,将待取工件与网板11分离。

参照图3~图8,所述待取工件位于所述网板11的下方,所述顶出机构13位于所述网板11上方。

所述顶出机构13可以穿过所述网板11将待取工件与网板11分离,具体而言,所述顶出机构13上的顶出销131穿过网孔111插到所述待取工件上,随着所述顶出机构13继续移动,可以将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11分离开。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3D打印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台30,所述固定台30用于固定所述网板11。所述固定台30与所述网板11可以通过连接板40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为手工驱动装置时,如为扳手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与所述顶出机构13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部19,当所述顶出机构13将待取工件与网板11分离之后,所述弹性连接部19可以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3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弹性连接部19可以为弹簧。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3~图5所示,在顶出机构13的作用下,待取工件与网板11分离开之后,为了避免待取工件掉落后落入树脂槽,在工件底部设置有托盘70。进一步地,为避免工件掉落损伤,所述托盘70可以采用柔软的材料制成,以起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件装置,如图6~图8所示。所述取件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2及顶出机构13,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与所述顶出机构13连接,可以驱动所述顶出机构13移动;所述顶出机构13,位于网板11上方,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将放置在所述网板11上的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11分离。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取件装置做成一个独立模块,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将所述取件装置安装于3D打印装置上,用于取件。

所述顶出机构13包括:托臂131及顶出销132,其中:所述托臂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连接;所述托臂131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销132连接;所述顶出销132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网板11上的网孔移动。

所述取件装置也可以包括固定台30、连接板40等部件。所述固定台30可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以及所述网板11,所述连接板40可以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台30与所述网板11。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可以为驱动电机、伺服电机等自动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扳手等手工驱动机构。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为手工驱动装置时,如为扳手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与所述顶出机构13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部19,当所述顶出机构13将待取工件与网板11分离之后,所述弹性连接部19可以带动所述顶出机构13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弹性连接部19可以为弹簧。

在具体实施中,在取件过程中,为了避免待取工件从网板上分离掉落后损伤,在托盘处设置有缓冲部80,以对掉落的工件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3D打印装置或取件装置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图9所给出的一种取件的工作流程图,下面结合图9进行说明。

步骤91,接收取件指令。

在具体实施中,当工件打印完成之后,打印完成的工件粘在网板上。所接收的取件指令可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机构移动。

步骤92,根据所述取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出机构移动,使得所述顶出机构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

在具体实施中,当接收到所述取件指令后,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移动,可以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销及托臂,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托臂连接,所述托臂可以沿所述3D打印装置的Z轴直线模组布置。所述驱动电机的周向转动可以转换成直线运动,从而可以带动所述顶出机构上下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顶出机构之间也可以通过转接部连接,所述转接部可以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顶出机构可以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当所述顶出机构位于所述网板下方,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托臂运动,所述托臂带动所述顶出销向上运动穿过所述网板上的网孔,所述顶出销可以插入所述待取工件,将所述待取工件从网板上顶起,从而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顶出机构位于所述网板上方,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所述顶出机构向下运动,所述顶出机构的顶出销穿过所述网板上的网孔,将所述待取工件从所述网板上顶出。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装置,例如,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扳手,所述扳手与所述顶出机构的托臂连接。当扳手被扳动时,可以带动所述顶出机构的托臂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出销上下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顶出机构位于所述网板下方时,当所述顶出机构工作时所述顶出销可以穿过所述网板的网孔,并插到所述待取工件的底部,当所述顶出机构继续移动时,可以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当所述顶出机构移动一定距离,将所述待取工件与所述网板分离之后,所述顶出机构恢复到原始位置,顶出销从所述待取工件上抽出。

为了更快捷的将待取工件取走,参照图10,所述取件的工作流程在图9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3,接收铲件指令。

当所述顶出机构恢复到原始位置之后,可以接收铲件指令。所述铲件指令可以用于控制铲件机构移动,以移动所述待取工件。

步骤94,根据所述铲件指令,控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铲件机构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所述铲件指令,控制第二驱动机构工作。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驱动所述铲件机构移动,当所述铲件机构移动时,可以将所述待取工件从所述网板上移走。

在具体实施中,通常对打印工件的外表面的完整性要求较高,而对工件的底面的完整性要求较低,为了在取件过程中,避免损伤工件的外表面,故顶出机构作用于工件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对工件底部的完整性要求较高,对工件处底部之外的其他部位要求较低,此时,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结合工件的完整度需求,调整顶出机构与网板的相对位置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