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715发布日期:2019-08-20 23:44阅读:1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



背景技术:

塑料编织袋广泛应用于肥料、化工制品等物品的包装,因此需要对塑料编织袋做防水防潮处理。目前采取的工艺措施是在塑料编织袋的生产过程中,对未经剪裁切断的塑料编织袋涂覆一层防水材料,利用涂抹料在熔融状态下的胶黏性而进行涂塑复合,采用的设备为塑料编织袋覆膜机。

塑料编织袋覆膜机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每次开机前,需要先对挤膜装置的模头进行清理,调试出模口出料是否有裂膜、膜厚是否均一等,在调试过程中挤出的液态聚乙烯料(涂抹料)会流到地面,由于流出的液态聚乙烯料(280-300℃)温度较高,操作人员无法将这些料进行处理,待料在地面冷却后已结块、结块后的塑料不易破碎,造粒机不能重新回收造粒,造成很大的浪费。

另外,传统的塑料编织袋覆膜机中挤膜装置和覆膜装置为一连接在一整体的装置,对挤膜装置进行调试时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塑料编织袋覆膜机,以解决从模头内清理出的塑料无法回收以及挤膜装置调试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包括:挤膜装置、放送装置、覆膜装置、收卷装置和冷却水槽,所述挤膜装置用于将颗粒状塑料挤出成为薄膜,所述放送装置、覆膜装置和收卷装置通过编织袋进行依次连接,所述覆膜装置的上方插入所述挤膜装置的模头,用于对所述编织袋进行挤压覆膜。

在每次塑料编织袋覆膜机开机前,需先对所述模头进行调试,所述冷却水槽用于对所述模头内调试时流出的塑料进行冷却。

优选地,所述挤膜装置的下端设有滚轮,且滚轮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挤膜装置能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优选地,所述薄膜从所述模头的模口挤出。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槽的大小与所述模口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槽内设置一根过膜杆,所述过膜杆位于水槽内水位下方。

优选地,所述过膜杆距离所述冷却水槽内水位下方5cm处。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槽上设有排液口。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槽为非固定式水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通过在挤膜装置的下端设置滚轮和轨道,使挤膜装置能沿着轨道移动,方便模头移出覆膜装置,从而方便对模头进行调试;增加了冷却水槽,从而调试时流出的塑料经水冷却后可牵伸形成固态膜条,造粒机可对固态膜条回收造粒,从而降低了覆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编织袋覆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挤膜装置在调试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挤膜装置,2-放送装置,3-覆膜装置,4-收卷装置,5-冷却水槽,61-编织袋,62-薄膜,63-覆膜后的编织袋,7-机架,11-模头,12-出模口,13-滚轮,14-轨道,51-过膜杆,8-推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实用新型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包括:挤膜装置1、放送装置2、覆膜装置3、收卷装置4和冷却水槽5,所述挤膜装置1用于将颗粒状塑料挤出成为薄膜62,所述放送装置2、覆膜装置3和收卷装置4通过编织袋61进行依次连接,所述覆膜装置3的上方插入所述挤膜装置1的模头11,用于对所述编织袋61进行挤压覆膜。

在每次塑料编织袋覆膜机开机前,需先对所述模头11进行调试,所述冷却水槽5用于对所述模头11内调试时流出的塑料进行冷却。

所述放送装置2、覆膜装置3、收卷装置4装置统一固定在覆膜机机架7上,可通过传动设备一起带动,开始挤压覆膜工作。覆膜装置3包括两个压力辊,一个为橡胶压力辊、一个为水冷钢辊,两个辊子紧密接触。所述覆膜装置3的上方插入所述挤膜装置1的模头11,薄膜62可以从模头11的出模口12流出。

当启动塑料编织袋覆膜机工作时,编织袋61通过放送装置2进入覆膜装置3,同时从模头11挤出的薄膜62也进入覆膜装置3,覆膜装置3中两个压力辊相向转动挤压使编织袋61和薄膜62进行挤压贴合后得到覆膜的编织袋63,再经收卷装置4收卷后结束覆膜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覆膜机,所述挤膜装置1的下端设有滚轮13,且滚轮13下方设置有轨道14,所述挤膜装置1能沿着所述轨道14移动,以便通过挤膜装置1的移动使模头11脱离覆膜装置3的上方。

当塑料编织袋覆膜机正常工作时,挤膜装置1需要将颗粒状塑料挤出成为薄膜,以供覆膜使用。当该覆膜机停机时,移动挤膜装置1,使模头11脱离覆膜装置3的上方。

在覆膜机开机前,需检查挤膜装置1的料筒、网区、模头11各加热去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首先启动螺旋杆挤料,此时挤料主要是为了清理模头内的杂物、调试出模口12出的薄膜是否存在裂膜、膜厚是否均一,以防止覆膜机开机后出现裂膜、膜厚不一的现象。当调试时,将冷却水槽5放置在出膜口12下方,挤出的液态聚乙烯料直接经过冷却水槽5冷却后,操作人员可从冷却水槽5内拉出冷却后的聚乙烯料,牵伸成20-30里面宽的固态固态膜条,固态膜条可以进入造粒机造粒回收,从而避免了调试时流出的液态聚乙烯料的浪费。而如果出模口12的下方不接有冷却水槽5,由于流出的液态聚乙烯料(280-300℃)温度较高,操作人员无法将这些料进行处理,待料在地面冷却后已结块、结块后的塑料不易破碎,造粒机不能重新回收造粒,造成很大的浪费。

对模头11调试完成后,通过滑动滚轮13,将模头11移动到覆膜装置3的上方,使模头11的出模口12对准覆膜装置3的挤压部位,以便使从所述模头11的出模口12挤出的薄膜62与编织袋61一起进入覆膜装置3。固定挤膜装置1的位置,然后启动覆膜机各个转动部位,开始覆膜生产。

所述冷却水槽5用于接收调试时出模口11流出的液态聚乙烯料,因此冷却水槽5的大小需要与所述出模口12相匹配。由于液态聚乙烯料流出后,越向下,液态聚乙烯料的宽度越窄,而冷却水槽5在出模口12的下方,距离出模口12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冷却水槽5的长度可以小于出模口12的长度。

所述冷却水槽5内设置一根过膜杆51,所述过膜杆51位于水槽内水位下方。在冷却水槽5内安装过膜杆51,从而保证操作人员对聚乙烯料进行拉出牵伸时,所有的聚乙烯料都经过了水冷,而不会将未经水冷的聚乙烯料带出。

所述过膜杆51距离所述冷却水槽5内水位下方5cm处,从而保证操作人员拉出的聚乙烯料都经过了足够的冷却,而不会将为水冷下来的液态聚乙烯料牵拉出来。

所述冷却水槽5上设有排液口,从而方便冷却水槽5排水。

所述冷却水槽5为非固定式水槽,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水槽5只是在调试挤膜装置1的模头11时用,调试完成后,就不再需要。为了方便移动,可以将冷却水槽5设置为轻便式的非固定式水槽,放置于推车8上,当使用时,用推车8推到模头11的下方,当不需要时,用推车移开即可。

所述冷却水槽5可以用废旧钢板制作,并安装一根过膜杆,水槽内水位高于过膜杆5cm,覆膜机开机调试时液态聚乙烯料经冷却水槽5冷却,聚乙烯料从过膜杆51下方通过,牵伸形成20-30厘米宽固态膜条,固态膜条可以进造粒机进料口进行回收造粒。

预计改进效果:按每天覆膜机产生18Kg/台固态膜条计算,3台覆膜机,生产周期为300天(10个月),可节约16.2吨的聚乙烯料,而聚乙烯料的购买价格为10000元/吨,可计算出节约了资金16.2万元/年(毛值),除去改前结料块固有价值4.86万元(结料块3000元/吨),可节约资金11.34万元/年(净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料编织袋覆膜机,通过在挤膜装置的下端设置滚轮和轨道,使挤膜装置能沿着轨道移动,方便模头移出覆膜装置,从而方便对模头进行调试;增加了冷却水槽,从而调试时流出的塑料经水冷却后可牵伸形成固态膜条,造粒机可对固态膜条回收造粒,从而降低了覆膜成本。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