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3115发布日期:2020-02-21 18:1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手套作为防护用品在许多场合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尤其是作业时为了保护操作者的手,橡胶手套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浸胶工序,手套从浸胶槽出来在翻转手模过程中,需要滴去多余的胶液,传统的收集滴胶的方式是在手模下方放置收集板,手模在翻转时滴下来的胶会落到收集板上,需要通过人工方式及时清除滴在收集板上的胶,以避免胶积累过多,而且胶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凝固结块,更加不利于对胶进行清理,这种清理方式存在费时费力和清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采用在底板上方设置收集机构,手套生产过程滴下的胶会落在收集机构中的环形带表面;环形带在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的驱动下不断循环;环形带循环转动过程中会经过清理机构,滴在环形带上的胶经过第一刮板将大部分胶刮下落入收集盒中,在经过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将剩余的胶清除,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上的出水孔可以喷出水,便于对环形带上的胶进行清理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收集滴胶的方式存在费时费力和清理效果不佳的问题;调节机构可以使清理机构移动,实现通过调整清理机构的位置来调节第一辊刷和第二辊刷与环形带的接触贴合程度,以保证清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收集机构、调节机构和清理机构;底板顶部四周均设置有支撑柱;底板中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台;底板左侧中部设置有滑套;滑套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顶部转轴连接有张紧轮;收集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方;收集机构包括主动辊轮、从动辊轮、环形带和第一电机;主动辊轮转轴连接在支撑台顶部;主动辊轮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从动辊轮转轴连接在支撑柱顶部;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相互之间通过环形带传动连接;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板右侧中部;清理机构设置在调节机构上方。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丝杆、限位杆、支撑架、蜗轮、蜗杆和第二电机;丝杆转轴连接在底板上方;限位杆对称设置在丝杆两侧;限位杆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方;蜗轮固定安装在丝杆右端;蜗杆与蜗轮配合传动;蜗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支撑架中部与丝杆螺纹连接;支撑架两侧与限位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清理机构包括收集盒、安装架、第一辊刷、第二辊刷、第一刮板、第二刮板、第三电机、皮带和扭簧;收集盒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安装架固定连接在收集盒内侧;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均转轴连接在安装架左侧;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均与环形带相切;第一刮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架顶部;第三电机安装在收集盒右侧;第三电机一端安装有第一带轮;第二刮板通过扭簧连接在收集盒内部左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出水孔;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一端均设置有进水孔,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相互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收集盒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底板上方设置有收集机构,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手套生产过程滴下的胶会落在收集机构中的环形带表面;环形带在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的驱动下不断循环,能及时将胶输送到清理机构进行清除;2、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均转轴连接在安装架左侧,第一刮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架顶部,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滴在环形带上的胶经过第一刮板将大部分胶刮下落入收集盒中,在经过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将剩余的胶清除;3、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出水孔;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一端均设置有进水孔,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出水孔可以喷出水,便于第一辊刷与第二辊刷对环形带上的胶进行清理;4、第二刮板通过扭簧连接在收集盒内部左侧,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第二刮板可以将环形带上的大部分污水刮入收集盒中;5、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板右侧中部,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调节机构可以使清理机构移动,实现通过调整清理机构的位置来调节第一辊刷和第二辊刷与环形带的接触贴合程度,以保证清理效果;6、滑套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顶部转轴连接有张紧轮,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通过弹簧的作用使得张紧轮可以对环形带起到张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的调节机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的清理机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手套浸胶槽滴胶收集装置的清理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收集机构;3、调节机构;4、清理机构;101、支撑柱;102、支撑台;103、滑套;104、弹簧;105、滑杆;106、张紧轮;201、主动辊轮;202、从动辊轮;203、环形带;204、第一电机;301、丝杆;302、限位杆;303、支撑架;304、蜗轮;305、蜗杆;306、第二电机;401、收集盒;402、安装架;403、第一辊刷;404、第二辊刷;405、第一刮板;406、第二刮板;407、第三电机;408、皮带;409、扭簧;410、排水孔;411、第一带轮;412、出水孔;413、进水孔;414、第二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4所示,包括底板1、收集机构2、调节机构3和清理机构4;底板1顶部四周均设置有支撑柱101;底板1中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台102;底板1左侧中部设置有滑套103;滑套103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4;弹簧104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05;滑杆105顶部转轴连接有张紧轮106;收集机构2设置在底板1上方;收集机构2包括主动辊轮201、从动辊轮202、环形带203和第一电机204;主动辊轮201转轴连接在支撑台102顶部;主动辊轮201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04;从动辊轮202转轴连接在支撑柱101顶部;主动辊轮201与从动辊轮202相互之间通过环形带203传动连接;调节机构3设置在底板1右侧中部;清理机构4设置在调节机构3上方;所述的调节机构3包括丝杆301、限位杆302、支撑架303、蜗轮304、蜗杆305和第二电机306;丝杆301转轴连接在底板1上方;限位杆302对称设置在丝杆301两侧;限位杆30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方;蜗轮304固定安装在丝杆301右端;蜗杆305与蜗轮304配合传动;蜗杆305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306;支撑架303中部与丝杆301螺纹连接;支撑架303两侧与限位杆302滑动连接;所述的清理机构4包括收集盒401、安装架402、第一辊刷403、第二辊刷404、第一刮板405、第二刮板406、第三电机407、皮带408和扭簧409;收集盒401底部设置有排水孔410;安装架402固定连接在收集盒401内侧;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均转轴连接在安装架402左侧;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均与环形带203相切;第一刮板405固定连接在安装架402顶部;第三电机407安装在收集盒401右侧;第三电机407一端安装有第一带轮411;第二刮板406通过扭簧409连接在收集盒401内部左侧;所述的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出水孔412;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一端均设置有进水孔413,另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带轮414;第一带轮411与第二带轮414相互之间通过皮带408传动;所述的收集盒40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03上方。

使用时,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底板1上方设置收集机构2,手套生产过程滴下的胶会落在收集机构2中的环形带203表面;环形带203在主动辊轮201与从动辊轮202的驱动下不断循环;环形带203循环转动过程中会经过清理机构4,滴在环形带203上的胶经过第一刮板405将大部分胶刮下落入收集盒401中,在经过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将剩余的胶清除,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上的出水孔412可以喷出水,便于对环形带203上的胶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先启动第二电机306通过蜗杆305和蜗轮305传动驱动丝杆301转动,来调整清理机构4的位置,使得清理机构4中的第一辊刷403、第二辊刷404、第一刮板405和第二刮板406与环形带203贴合;以保证清理效果;手套开始生产的同时启动第一电机204与第三电机407工作,第一电机204驱动主动辊轮201转动,第三电机407通过第一带轮411、第二带轮411和皮带408驱动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转动;手套生产过程中滴下的胶会落在环形带203表面,环形带203在主动辊轮201与从动辊轮202驱动下循环转动,将落在环形带203上的胶输送到清理机构4;环形带203上的胶经过清理机构4时,先通过第一刮板405将大部分的胶刮下滴落到收集盒401中,再通过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将剩余的部分胶清除,此过程中水从进水孔413进入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内部,从出水孔412喷出,使得第一辊刷403与第二辊刷404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清除效果;最后通过第二刮板406将环形带203上的大部分污水刮入收集盒401中;收集盒401集满后将污水从排水孔410排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