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1536发布日期:2019-08-13 20:41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圈生产模具,用于生产高精度密封圈,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密封圈生产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内开设有圆柱形的模孔,上模底部设有插入到模孔内的圆柱体模芯,模芯的直径小于模孔,上模和下模压紧在一起,模芯和模孔之间的环形空间就形成制作密封圈的环形模腔。在密封圈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上下模错位,现有技术是在上下模的四个角位置处设置定位销和定位孔,通过定位销将上下模连接在一起,从而防止上下模错位。但是,现有技术在生产这种密封圈的过程中,由于硫化过程中胶料受热膨胀,内聚力非常大,仅仅靠四个定位销定位,定位精度差,上下模还是会发生轻微的错位,而且模芯缺少定位会发生晃动移位,导致生产出的密封圈会出现偏心及厚薄不均匀的现象,某些行业中对密封圈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如滤清器中的密封圈厚薄不均匀很容易导致密封失效,机油泄露,导致发动机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上模、下模及模芯、模孔实现精准定位的密封圈生产模具,使生产出的密封圈厚薄均匀、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密封圈生产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内设有模孔,上模底部设有插入到模孔内的模芯,上、下模的四个角位置处分别设有定位销和定位孔,所述模孔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模孔同轴设置的模芯定位槽,模芯定位槽供模芯的下端吻合插入,从模芯定位槽槽底到模孔顶部的距离与模芯的高度相等,模芯定位槽的中心设有定位凸起,模芯底面中心处设有模芯定位孔,模芯定位孔内过盈安装有模芯导套,密封圈生产时,模芯导套与定位凸起插装配合,下模的每个定位孔旁均设有精定位孔,精定位孔内过盈安装有精定位导套,上模的底面上对应精定位孔处设有与精定位导套插装配合的精定位销。

所述定位凸起为从下至上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所述模芯导套的内径与定位凸起最大处的直径相等。

所述精定位销为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所述精定位导套的内径与精定位销最大处的直径相等。

所述下模的四周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周向定位台,所述上模对应下模周向定位台的位置设有与周向定位台吻合插装配合的周向定位槽。

所述周向定位台为沿所在边延伸的长形凸台,所述周向定位槽为沿所在边延伸的长槽。

所述上模顶部一圈和下模底部一圈均设有吻合配合的台阶面,所述模孔最上边缘所处的平面低于定位孔最上边缘所处的平面。

所述下模包括底模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模上的中模,所述模孔由开设在中模上的贯通孔形成,所述模芯定位槽开设在底模上。

所述上模和下模均为正方形结构,模芯在上模内呈正方形阵列分布,模孔在下模内呈正方形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实现初次粗定位的基础上,再通过下模的精定位导套和上模的精定位销之间的插装配合来实现二次精定位;本实用新型在下模模孔底部设置模芯定位槽,对模芯进行初次定位;通过模芯定位槽内的定位凸起和模芯导套的配合,对模芯进行二次定位。本实用新型对上模和下模四周进行两次定位,很好的防止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错位,对模芯也进行了两次定位,使模芯精确的位于模孔中,从而防止模芯发生晃动,模芯与模孔配合精确,充分保证生产的密封圈不会出现偏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生产出的密封圈具有厚度均匀、精度高的特点,适合对密封圈的精度要求高的行业使用。

优选的,定位凸起为从下至上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上模在向下动作的过程中,便于使模芯导套向下套在定位凸起上,防止出现上下模无法合拢的问题。

优选的,精定位销为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上模在向下动作的过程中,便于使精定位销向下插入到精定位导套内,防止出现上下模无法合拢的问题。

优选的,通过周向定位台和周向定位槽的配合,能再次对上模和下模的配合实现定位,上下模三次定位使模具的精度更高。

优选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吻合配合的台阶面,也是一种对上模和下模配合的定位,有利于精准定位。

优选的,下模采用连接在一起的底模和中模的形式,便于加工制造模具,使模具生产成本降低。

优选的,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模芯和模孔,模具能同时生产出多个密封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密封圈生产模具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下模的平面视图。

图中,1-上模,11-模芯,13-精定位销,15-模芯导套,16-周向定位槽,2-下模,2a-底模,2b-中模,21-模孔,22-定位孔,23-精定位导套,24-模芯定位槽,25-定位凸起,26-周向定位台,3-环形模腔,4-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密封圈生产模具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圈生产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内设有模孔21,上模1底部设有插入到模孔内的模芯11,上、下模合拢压紧时,模芯11和模孔21之间的环形空间就形成制作密封圈的环形模腔3,上、下模的四个角位置处分别设有定位销(附图中未显示)和定位孔22,所述模孔21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模孔21同轴设置的模芯定位槽24,模芯定位槽24供模芯11的下端吻合插入,从模芯定位槽24槽底到模孔21顶部的距离与模芯11的高度相等,模芯定位槽24的中心设有定位凸起25,模芯11底面中心处设有模芯定位孔,模芯定位孔内过盈安装有模芯导套14,密封圈生产时,模芯导套15与定位凸起25插装配合,所述定位凸起25为从下至上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所述模芯导套15的内径与定位凸起25最大处的直径相等。

下模2的每个定位孔22旁均设有精定位孔,精定位孔内过盈安装有精定位导套23,上模1的底面上对应精定位孔处设有与精定位导套23插装配合的精定位销13。所述精定位销13为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所述精定位导套23的内径与精定位销13最大处的直径相等。

所述下模2的四周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周向定位台26,所述上模1对应下模周向定位台26的位置设有与周向定位台26吻合插装配合的周向定位槽(图中未显示)。所述周向定位台26为沿所在边延伸的长形凸台,所述周向定位槽为沿所在边延伸的长槽。

所述上模1顶部一圈和下模2底部一圈均设有吻合配合的台阶面4,所述模孔21最上边缘所处的平面低于定位孔22最上边缘所处的平面。

本实施例中,下模2包括底模2a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模2a上的中模2b,所述模孔21由开设在中模上的贯通孔形成,所述模芯定位槽24开设在底模2a上。所述上模1和下模2均为正方形结构,模芯11在上模1内呈正方形阵列分布,模孔21在下模2内呈正方形阵列分布。

本实施例的模具在使用时,首先将上模和下模合拢,通过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台阶面将上模和下模压配在一起,然后通过上、下模上的定位孔和定位销实现初次粗定位,再通过下模的精定位导套和上模的精定位销配合来实现二次精定位;然后通过上、下模的周向定位台和周向定位槽的配合,对上模和下模的配合实现第三次定位,上下模三次定位使模具的精度更高。精定位销为从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上模在向下动作的过程中,便于使精定位销向下插入到精定位导套内,防止出现上下模无法合拢的问题。

另外,上模和下模装配在装配过程中,通过模孔底部的模芯定位槽,对模芯进行初次定位;通过模芯定位槽内的定位凸起和模芯导套的配合,对模芯进行二次定位。定位凸起为从下至上逐渐缩小的圆台结构,上模在向下动作的过程中,便于使模芯导套向下套在定位凸起上,防止出现上下模无法合拢的问题。

本实施例对上模和下模四周进行多次定位,很好的防止上模和下模之间的错位,对模芯也进行了两次定位,使模芯精确的位于模孔中,防止模芯发生晃动,因此使用本实施例的模具生产出的密封圈具有不偏芯、厚度均匀、精度高的特点,适合对密封圈的精度要求高的行业使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精定位销和定位凸起还可以采用圆柱形或者其它能够与精定位导套和模芯导套配合的其它形状。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