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417发布日期:2020-05-20 03:1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拉伸成型设备的厂房布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将塑料薄膜的原料处于玻璃化温度以上、熔融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分子取向的工艺过程,称为拉伸工艺,在纵、横两个方向拉伸制成的薄膜为双向拉伸薄膜。双向拉伸薄膜由于拉伸分子定向,所以这种薄膜的物理稳定性、机械强度、气密性较好,透明度和光泽度较高,坚韧耐磨,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例如,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智能手机、触摸面板等领域的光学基材、光学膜片等,包括微透膜、棱镜膜、扩散膜等等。另外还有广泛应用于建筑和车辆的各种窗膜;应用于触摸、调光领域的各种ito膜片;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热收缩膜片、包装薄膜、反光膜、装饰膜、镀铝膜、涂层膜、印刷膜等等;用于太阳能领域的背板膜片等。

cn109454889a公开有一种复合薄膜生产线,包括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纵向拉伸机构、横向拉伸机构以及收卷机构等。从该现有技术的附图可以直观了解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线的排布情况,并且由此可见,一条薄膜生产线十分复杂,尤其是沿着薄膜拉伸的方向,各种设备的尺寸也十分庞大,用于安装这些设备的厂房所占空间也非常大,通常的厂房宽度达50-80米左右,长度150-200米左右,高度一般20-25米左右。这么大的厂房空间下,为了避免粉尘对薄膜质量的影响,如果在整个厂房空间统一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成本将非常高昂,净化系统运转的能耗也很大,因而现有薄膜拉伸成型生产车间通常没有安装净化系统,或者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安装集中净化系统,但是启动运转净化系统的成本很高,造成企业偷关净化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用于对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的内部进行空气净化,所述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的内部沿薄膜生产的前进方向依次安装有上料机构、挤出机构、纵向拉伸机构、横向拉伸机构以及收卷机构,其中,在所述纵向拉伸机构和横向拉伸机构之间的所述厂房的内部,设置有一个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将所述厂房分隔成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所述前部空间中包括有上料机构、挤出机构以及纵向拉伸机构;所述后部空间包括有横向拉伸机构以及收卷机构;所述前部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所述隔断墙上设置有供薄膜通过的开口。

优选地,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有一圈朝向所述薄膜吹风的环形管道。

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朝向所述薄膜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孔。

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通过送风管与所述新风系统连通。

优选地,所述环形管道和送风管固定安装在朝向所述前部空间的所述隔断墙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其通过将粉尘集中的前部空间的上料、挤出以及纵向拉伸等机构与后部空间的横向拉伸机构等隔离开,仅在前部空间设置新风系统,从而减少了设备成本和能耗,可以获得环保和质量与成本的优化平衡。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图1中所示隔离墙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图2所示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净化系统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的厂房净化系统用于对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100的内部进行空气净化,厂房100的宽度为50-80米左右,长度150-200米左右,高度20-25米左右。所述双向拉伸薄膜的厂房100的内部沿薄膜生产的前进方向f(图1箭头所示方向)依次安装有上料机构1、挤出机构2、纵向拉伸机构3、横向拉伸机构4以及收卷机构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完整的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上的结构很复杂,除了上述公知的主要结构之外,还有一些附属的结构部件,由于本申请关注的不是双向拉伸薄膜的各种结构的改进,而是专门针对安装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设备的厂房100的空气净化问题提出的改进,因而对于双向拉伸薄膜的生产设备中,与本申请的改进相关的主要结构进行了罗列,这样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主要构思和发明点,同时也可以使得本申请的描述更加清楚简洁。有关双向拉伸薄膜的设备工艺等均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可以通过教科书、现有技术等进行理解,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相对现有厂房的空气净化问题,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方案,即在所述纵向拉伸机构3和横向拉伸机构4之间的厂房100的内部,设置有一个隔断墙6;隔断墙6将厂房100分隔成前部空间61和后部空间62;前部空间61中包括有上料机构1、挤出机构2以及纵向拉伸机构3;后部空间62包括有横向拉伸机构4以及收卷机构5;前部空间6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净化空气的新风系统63;隔断墙6上设置有供薄膜7通过的开口8。

本申请的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其通过将粉尘集中的前部空间的上料、挤出以及纵向拉伸等机构与后部空间的横向拉伸机构等隔离开,仅在前部空间设置新风系统,从而减少了设备成本和能耗,可以获得环保和质量与成本的优化平衡。另外,由于薄膜拉伸的连续性,薄膜7从前部空间61和后部空间62是不间断延伸的,设置隔断墙6不能将薄膜7隔断,因而需要在隔断墙7上设置供薄膜7通过的开口8,图示开口8为扁平的矩形结构,为薄膜7的通过提供了足够的余量,避免薄膜7与开口8的边缘剐蹭使薄膜8报废。

本申请可以采用任何现有市售的新风系统62,也可以在现有的新风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厂房100的空间调整参数改造而成。本申请的新风系统62采用的均为公知技术,可以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强制进风和强制排风系统,为了避免污染,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均可设置过滤装置。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所示,为了避免粉尘通过开口8进入到后部空间62,围绕开口8设置有一圈朝向薄膜7吹风的环形管道81。即,本实施例通过围绕薄膜7吹风,可以在开口8的区域形成气流幕墙,通过气流幕墙可以将前部空间61的粉尘部分隔离开来,避免其通过开口8进入到后部空间62形成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环形管道81朝向薄膜7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孔83,通过朝向薄膜7的出风孔83就可以形成气流幕墙了。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83也可以形成为连续的狭缝,只是狭缝的出风量太大,不好掌控形成足够的风压。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所述环形管道81通过送风管82与新风系统63连通,厂房100的上方的新风系统63通过送风管82将过滤后的空气输送到环形管道81。当然,也可以通过独立的空气压缩机向环形管道81送风。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环形管道81和送风管82固定安装在朝向前部空间61的所述隔断墙6的侧壁上。即,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管道81和送风管82均安装在前部空间61的一侧,形成的气流幕墙位于开口8的内侧,阻挡粉尘的效果要比位于开口8的外侧强一些,同时,位于前部空间61的管道也便于与新风系统63的其它管道统一进行维护检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粉尘集中的前部空间的上料、挤出以及纵向拉伸等机构与后部空间的横向拉伸机构等隔离开,仅在前部空间设置新风系统,可以减少设备成本和能耗,可以获得环保和质量与成本的优化平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