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机器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5574发布日期:2020-11-06 12:2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机器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机器和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在一个实施例中,首先用这种方法将塑料型坯加热,随后用一种介质,特别是一种气态介质,例如压缩空气,进行再成形或吹塑,以生产塑料容器。最近,已知一种方法,其中将塑料型坯直接用液体,特别是要装瓶的饮料进行膨胀。本实用新型涉及两个可能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种再成形装置(reshapingdevices)通常具有吹模(blowmould),该吹模在其内壁上形成要生产的容器的形状或底片。这意味着塑料型坯(plasticparison)在该内壁上膨胀,因此所得的容器具有所需的构造。

在多个方法中,如果所述吹模可以被温度控制并且特别是被加热,则是必要的或有益的。在这种情况下,已知不同的加热程序。因此,例如,已知的是,吹模部件(blowmouldparts)的这种加热是通过温度控制介质,例如热油或热水来进行的。从现有技术中还已知借助于电力来进行加热。

同样,对于吹模的电加热,已知几种可能性。从内部现有技术中以申请人的名义已知的一种可能性在于使用电阻器薄层。该层直接施加在要生产的容器的负模(negativemould)的表面上,并因此精确地加热必须加热的模具区域,从而使热的材料不会保持粘附到模具上。同样有利的是,利用薄加热层可以实现彻底的控制并且可以快速地实现温度变化。

另外,加热层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他层,例如由电绝缘层支撑。

此外,例如由de10201000689831已知,用于加热容器的机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加热吹模的电加热元件。在这种情况中,这些加热元件位于腔室中,在腔室中它们至少部分地被类似流体的传热系统包围。

从wo2016/166437a1中同样已知一种用于成形容器的单元。该单元在吹模部件的支撑壳中具有加热元件。此外,设置有探针,该探针设置在吹模部件中,以便测量吹模部件的内壁的环境中的温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容器生产,特别是用于热灌装或将要热灌装的饮料的容器。

一种不提供电加热元件的方法是使用流体来控制吹模的温度,例如油或加压水。在市场上已经使用了许多使用这种液体来控制模具温度的机器。使用油或水的一个有利特征是,与使用电加热元件相比,通常只需要相对较少的组件,并且这种使用背后的技术已经被证明可以可靠地发挥作用。

然而,上述机器和方法的缺点在于,一方面需要薄加热层,并且对于每种产品,它们需要一种负模(negativemould),该负模覆盖有该加热层和辅助层。同样,这些层的能力受到限制。这些层的另一个缺点是它们需要供应管线。

因此,每次更换模具时,必须先拔掉电缆,然后再插入。经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以后的应用存在潜在的危险,例如,不集中注意力的工人会忘记布线,并冒着扯下电缆或插座的风险,或者在其他情况下会失败连接它们并且在没有它们的情况下操作机器。

当加热元件或温度传感器位于模具内部或模具上时,理论上总是存在上面已经提出的与由于物体撕裂而损坏机器有关的缺点。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不小心的操作,电源线的插拔会导致磨损增加。

此外,每个单独的电缆或每个单独的软管延长了进行模具更换所需的时间。必须更换或接线的组件越多,所需的时间就越多,并且经济利益也相应地变小,因为在此期间,机器不生产任何东西。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并且具有加热元件的机器中,还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温度传感器通常设置在吹模部件自身内部,并且由于上述缺点而不能总是被认为是理想的。另一方面,这些温度传感器执行重要任务,以便于精确的温度控制。如果吹模要用液体例如油或水进行温度控制,则这将具有一个单个温度传感器就足够的优点。另一方面,在这些设计中,泄漏的发生是有问题的。这可能会导致机器污染,进而需要清洁。

同样,在用于液体食品的容器的生产中,具有污染的风险也是不利的,因为这可能损害生产者的商业形象。同样,在最坏的情况下,最终用户可能会遇到健康问题。此外,还有危险,热的液体,特别是热的油或热的加压水的逸出,会对机器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或机器,具有电加热元件并且还优选具有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仍然有利于吹模的温度的令人满意的测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机器具有模具,该模具具有用于再成形塑料型坯的腔室,其中该模具具有至少两个吹模部件,其中每个吹模部件具有内壁,适于形成再成形塑料型坯的区域,并且其中这些吹模部件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地安装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在打开位置吹模部件至少部分地彼此分开,在闭合位置吹模部件彼此邻接,以便一起形成用于再成形塑料型坯的腔室。

此外,机器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吹模支撑壳体,其中,吹模部件优选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在每个吹模支撑壳体上。在此指出,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如果吹模部件直接设置在吹模支撑件(blowmouldsupport)上,则也可以省去吹模支撑壳体。

因此,本申请人保留对取消上述吹模支撑壳体的实施例要求保护的权利。

然而,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具有模具的热调节装置(thermalregulatingdevice),该热调节装置又具有至少一个适于与模具进行热交换的加热装置。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机器具有用于检测模具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其中该温度检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中或用于支撑模具支撑壳体的支撑装置中。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提出,温度检测不设置在吹模部件自身中,而是设置在其支撑壳体中或吹模支撑装置中。这样,在更换吹模的情况下,不必同时更换传感器装置,从而尤其可以保留特定的布线元件。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同样根据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完全地设置在至少一个吹模部件中。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提出,将加热元件设置在吹模部件本身中,以便因此确保吹模装置的直接加热。

要指出的是,这里描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不仅可以彼此独立地使用,而且可以彼此组合。因此,也可以将两种构造彼此组合,即既将加热元件设置在吹模部件中,又将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和/或吹模支撑件中。

因此,在第一配置中提出了存在传感器装置,但是传感器装置未设置在吹模本身中。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装置具有吹模支撑件,在每种情况下,吹模部件至少间接地安装在吹模支撑件上。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吹模部件可以直接安装在吹模支撑件上,但是这些吹模部件也可以是间接的,也就是说,尤其是借助上述吹模支撑壳体,在吹模支撑件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这两个吹模支撑件可相对于彼此枢转,以打开和关闭吹模。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吹模也可以具有基底部件(baseparts)。这些基底部件也可以优选地被控制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加热元件设置在基底部件本身中或支撑基底部件的支撑装置中。两个侧部件和基底部件优选一起形成吹模或用于再成形塑料型坯的腔室。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吹模设置在吹模支撑件上。因此,有可能在该支撑件上设置多个吹模,特别是包括保持器(holders)的吹模。该可移动支撑件特别优选是可旋转支撑件。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该装置具有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为每个吹模侧部件提供一个温度检测装置。然而,优选地,为每个吹模部件或每个吹模支撑壳体提供多个这种传感器装置或温度检测装置。这样,可以在吹模部件的多个区域中确定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在膨胀塑料型坯的圆周方向上,也可以在相应的塑料型坯的纵向方向上设置多个温度检测装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装置可以伸入吹模部件中。然而,优选地,传感器装置不突出到相应的侧部件中。

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吹塑/拉伸成型方法来生产容器的机器,特别是用于生产将被填充有温度的介质的容器的机器。如上所述,该机器尤其包括具有两个侧部件或半模(mouldhalves)的模具,其中容器由型坯模制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模具通过电加热元件进行温度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加热元件尤其设置在模具本身中,或者设置在模具与模具支撑壳体之间的区域中,或者甚至设置在模具支撑壳体中。

在这种情况下,加热元件可以平行于模具的中心轴线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机器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装置,特别优选地,对于每个侧部件或半模,至少具有三个加热装置,并且优选具有至少四个加热装置。

如果将加热元件安装在侧部件内,则有利的是,在更换模具时,这些加热元件或加热装置的连接器可以自动连接和断开,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连接到电源:插接连接(plugconnection)或接触连接(contactconnection)或接触表面(contactsurface)。如下面更精确地描述的,插头或第一接触表面的一部分优选位于侧部件上或模具上或每个半模上。

一配合连接器和/或第二接触表面优选位于吹模站(blowmouldingstation)或再成形站(reshapingstation)上,例如位于模具支撑壳体上。这也在下面更精确地描述。

在更换模具时,根据形状自动建立或断开配对部件之间的接触。

在自动更换模具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更换装置,例如更换机器人,这种类型的接触连接将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特别的特征是温度测量装置的设置。不像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将其安装在模具中,而是优选地位于模具支撑壳体中或至少位于该区域中。它可以优选地例如通过设置在孔中而实现其功能。借助于弹簧、气压缸或液压缸或以类似方式作用的装置,它到达模具的侧部件并可以测量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该温度测量装置可以优选是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优选每个半模至少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是例如加热垫,或者也可以是加热带、加热条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加热元件可以是吹模的一部分,或者可以位于吹模与模具支撑壳体之间或其一部分。

特别优选地,加热元件直接位于模具上,从而实现高的热输出。

另外,第一加热元件,例如加热垫,与第二加热元件的组合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加热元件可以具有用于控制模具温度的循环。该循环可以包含流体,例如油、水、凝胶状物质、混合物等。

提供多个加热元件为控制温度开辟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加热元件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这样的例子例如是温度的粗略或精细调节,或者另一方面是在要生产的产品的各个区域中进行温度控制的改进的可能性。

另外,也可以想到的是,加热系统起着“启动辅助”的作用,以便使模具更快地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另外还可以想到的是,特别是如果加热元件是流体或流体导管,则将其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以便促进冷却效果而不是加热效果,从而例如达到可以更快速地进行模具更换。

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机器还具有用于冷却吹模的侧部件的冷却元件。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冷却元件可以是电元件,例如珀耳帖元件(peltierelements),但是也可以想到,冷却元件形成为流体冷却回路。

由于使用电加热元件,油和加压水的上述缺点,因为在此不会发生泄漏或污染。由于加热元件在模具支撑壳体内部或在模具支撑壳体与模具之间的设置,从加热元件到要加热的模具的距离增加了,但是这确保了在更换模具时加热元件的电源线不必断开和连接。

将加热元件安装在吹模内,可将距离最小化,并获得良好的热量输出。由于在更换模具时通过接触面或插头自动产生接触,因此,由于不需要用于连接管线的操作,因此可以加快更换模具的操作本身。同样地,在更换操作中要涉及的组件更少,这又被简化,结果是由于操作而导致的故障较少。

如上所述,如果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吹模的外部,则同样如上所述,在模具更换的情况下要考虑的部件数量会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了危险的可能性,更换模具操作加快。另外,通过这种方式,模具更换可以更快地进行,并且机器可以更快地再次进行生产。

由于上述不同加热元件的组合的可能性,可以实现各种优点。因此,如上所述,例如可以通过用所有加热元件致动或加热来更快地达到工作温度。此外,也可以想到一种节能方案,其中例如两个加热元件用于粗略地调节温度,并且加热元件例如加热垫作为于各个温度区域的精细调节的装置。

由于使用了加热垫或类似物,因此可以更好地调节温度区域,因为可以另外控制各个区域。

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吹模上的某些位置处相对简单地达到期望的温度,并且因此可以实现待生产的产品,即容器的优选的特性和构造。由于加热元件在模具上和/或其附近的安装,与负模的距离相对较小。

因此,有可能浪费更少的能量,并且同样可以减少达到所需温度的加热时间。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装置接触至少一个吹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如上所述,优选设置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可以想到多个这些温度检测装置并且优选地所有这些温度检测装置接触吹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或者还接触两个或全部吹模部件的多个部分。因此,特别优选地,整体上温度检测适于并且旨在测量吹模的多个区域的温度。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加热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吹模部件和/或吹模支撑壳体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将加热装置专门设置在吹模部件中,但是也可以仅将其设置在支撑壳体中。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吹模支撑部件和吹模支撑壳体之间和/或在吹模支撑部件和设置在其上的吹模部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加热装置。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温度调节装置(temperatureregulationdevice)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由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至少一个值来控制和/或调节至少一个加热装置。

特别优选地,根据多个温度测量装置的起始值进行这种控制和/或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与由特定温度测量装置检测到的范围相关联,从而可以对吹模部件进行逐区加热。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调节装置具有控制回路。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具有预张紧工具(pretensioningmeans),沿至少一个吹模部件的方向推动温度检测装置。因此,温度检测装置可能偏向吹模部件。

此外,也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配置在与吹模部件的各端部在周向上隔开一定距离的区域。特别优选地,在安装状态下,温度测量装置设置在吹模部件的大部分中央区域中。

在另一种设计方案中,附加地或替代地,吹模部件也可以具有孔,尤其是盲孔,无接触地测量温度。因此,温度检测装置例如可以构造为高温计,其可以例如通过盲孔在预定距离上测量温度。因此,该盲孔可以这样构造,使得其在其圆周方向上是绝缘的,但是该盲孔的封闭端不是绝缘的,从而也可以非接触地并且在特定距离上测量其温度。

也可以在吹模部件的径向方向上,也就是说从吹模的内壁开始,设置导热装置或导热元件,例如导热良好的材料。这样,在该导热装置的外端处,可以通过温度测量装置非常方便地在特定距离上确定内壁的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该导热元件设置在侧部件的至少一个区域与温度检测装置之间。

如上所述,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机器具有接触装置,通过该接触装置,例如可以向传感器装置和/或加热装置供应电力和/或以便电连接加热装置。

上述导热装置特别优选地设置在侧部件的至少一个区域与温度检测装置之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上述类型的多个机器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机器被设置在可移动的并且特别是可旋转的支撑件上。在该实施例中,可旋转的支撑件尤其是所谓的吹塑轮,其用于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再成形既可以用气态介质进行,也可以用液态介质进行,尤其是要装瓶的产品。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机器具有输送装置,以便将塑料型坯特别是单独地输送到所述支撑件或单个再成形装置。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机器还具有排出装置,例如特别是排出星(dischargestar),以便从再成形装置排出完成的容器。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机器具有能量分配器,以便尤其是将电能分配给支撑件上的各个装置。因此,尤其是,可以将用于供应加热装置的功率分配给各个装置。该功率分配器例如可以是所谓的滑环(slipring),其设置在机器的旋转部件上,并且通过相应的触头向其传递功率。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吹塑轮上并且由固定的永磁体供电的电磁线圈感应地进行供电。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机器具有中央控制装置,尤其是用于上述单个装置的中央控制装置,尤其是用于控制其温度的中央控制装置。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吹模部件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以电连接加热装置。该接触元件例如可以是插头元件(plugelement),但是也可以是例如金属的接触表面,其可以通过配对触点(counterpartcontact)连接。有利地,至少两个电接触元件设置在吹模部件上。可以想到的是,在吹模部件中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并且每个加热装置借助于接触元件电连接。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吹模部件安装在吹模支撑壳体上的状态下,至少一个电接触元件设置在面对吹模支撑壳体的表面上。如果不存在吹模支撑壳体,则至少一个电接触元件可以设置在面对吹模支撑表面的表面上。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接触元件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上并且处于安装状态,也就是说,吹模部件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上的状态是与第一电接触元件导电接触。以此方式,例如,可以为加热装置供应电力。

但是,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将相应的接触元件设置在吹模支撑件本身上,特别是,如果吹模部件直接设置在吹模支撑件上。另外也可以想到的是,在吹模支撑件上设置有延伸穿过支撑壳体的接触销或类似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接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尤其借助于弹簧装置被预紧,优选地,在安装状态下,沿相应的另一个接触元件的方向被预紧。因此,例如可以在吹模支撑壳体上设置在吹模部件中沿接触元件的方向预张紧的接触元件。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这些接触元件之间的接触可以被自动释放和/或闭合。

特别优选地,加热元件或加热装置的这些接触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可以被自动释放和/或可以被分离和/或也可以被连接。因此,特别地,可以使用诸如更换机器人的更换装置,其也自动建立或分离这些电连接。

如上所述,特别优选地,机器具有至少一个并且特别优选地具有多个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模具中的温度或模具的温度。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温度检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至少一个吹模支撑壳体中或设置在用于支撑吹模支撑壳体的支撑装置中。同样以这种方式,在更换吹模部件的情况下,也不必须断开任何电连接。这样,吹模的更换也可以更容易地进行。

这样,机器可以非常精确地适应各自机器制造商的要求。在需要频繁更换吹模的制造商的情况下,可以规定,加热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支撑壳体或支撑部件中,以便以此方式减少接触断裂并用电制造。相反,如果制造商很少需要更换吹模,则有利的是,例如将加热装置以及温度检测装置都设置在吹模部件中并且分别电连接。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装置不突出到吹模部件中。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装置适于并且用于确定吹模部件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温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塑料型坯再成形为塑料容器的方法,通过,具有用于再成形塑料型坯的腔室的模具,其中该模具具有两个吹模部件,并且其中每个吹模部件具有内壁,形成待再成形的塑料型坯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吹模部件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可移动或相对移动,在打开位置,吹模部件至少部分地彼此分开;在闭合位置,吹模部件彼此邻接,以便一起形成用于再成形塑料型坯的腔室。此外,该机器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吹模支撑壳体,其中,吹模部件优选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至每个吹模支撑壳体,并且加热装置至少间歇地加热模具。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检测模具和/或模具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温度,其中该温度检测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之一中或用于支撑吹模支撑壳和/或吹模部件的支撑装置中。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附加的或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地并且优选地完全地设置在至少一个吹模部件中。这样,吹模部件的加热在这里借助于设置在吹模部件本身中的加热装置进行。在另一优选方法中,使用如上所述的机器。从附图中,其他优点和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

图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以及

图3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

附图标记

1再成形站

2模具

6热调节装置

8温度检测装置

10塑料型坯

22、24吹模部件

32通道

34安装板

35绝缘体

36密封装置

42、44吹膜支撑壳体

52、54吹膜支撑部件

62加热装置

66控制装置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再成形站1的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吹模支撑部件52和54。这些吹模支撑部件52和54相对于彼此可枢转,以便以此方式打开和关闭吹模。吹模支撑壳体42和44分别设置在吹模支撑部件52和54上。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吹模支撑壳体或其部件可以例如被拧到吹模支撑部件52和54上(也通常被指定为以上作为支撑装置)。附图标记36涉及密封装置,附图标记34涉及安装板。

吹模部件22和24又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42和44上。塑料型坯10被压在由吹膜部件22和24形成的模具上或压在其内壁26上。吹模部件22、24是由2表示的模具的部件。

附图标记8表示温度检测装置。这里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它们分别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42和44中,但是其端部延伸到吹模部件22和24中。

附图标记62涉及设置在吹模部件22或24中的加热元件或加热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加热装置62可以是杆形或销形的,并且垂直于图面延伸和/或垂直于塑料型坯的纵向延伸。

附图标记6示意性地涉及用于模具2的热调节装置,更确切地涉及用于吹模部件22、24的温度的调节装置。该热调节装置至少具有加热装置62,温度检测装置8以及调节装置和/或控制装置66(仅示意性地示出)。

图1所示的加热元件的设置在加热元件与空心体或塑料型坯10之间产生非常小的间距d。

附图标记35涉及绝缘体(insulations),该绝缘体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地设置。

此外,吹模部件22和24具有接触元件,以便接触加热装置62或向它们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在更换吹模或吹模部件22和24时,这些电连接可以自动断开并再次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加热装置62不是设置在吹模部件22和24中,而是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42、44中。加热装置与中空体之间的间距d明显大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间距d。然而,优点在于,当更换吹模部件22、24时,不必断开或进行电连接。

附图标记32表示冷却剂可以流过的通道。这样,吹模部件的冷却也是可能的。如上所述,以此方式可以设定吹模部件22和24以及基底部件(未示出)的精确温度。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器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以加热垫的形式提供第一加热装置,该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吹模部件22和24与支撑壳体42和44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塑料型坯10与加热元件之间的间距d相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增加,但是相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减少。在此也可能的是,加热装置62保持在模具支撑壳体42和44上。有利地,加热垫还可以设置在吹模上,因此随之改变。

附图标记64涉及设置在吹模支撑部件52和54中的第二加热装置。以这种方式,如上所述,由于使用了所有加热装置,因此加热可以更快。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温度检测装置8基本上设置在吹模部件22和24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吹模装置2的内壁的温度的更直接的测量。

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温度测量装置基本上设置在吹模支撑壳体42和44中,然而,也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温度测量装置接触吹模部件22和24。

申请人保留要求将在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视为对本实用新型必不可少的权利,只要它们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是单独的或组合起来是新颖的。此外要指出的是,在各个附图中也描述了本身可能是有利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立即认识到,在附图中描述的特定特征也可以是有利的,而无需在该附图中并入其他特征。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优点也可以由在各个附图或不同附图中示出的多个特征的组合产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