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1547发布日期:2020-09-18 20:4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车灯还是以通用型结构为主,存在装配空间大,组件多,所以存在大量的螺丝固定结构,就国外的车灯发展来说,车灯的功能越来越智能化,例如智能可自动调整的led和激光车灯,装配组件越来越少,占用空间也随着减少,导致产品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对模具的结构来说,也跟着变复杂,因此提出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模具设计、动作结构上的创新和改善势在必行,以应对行业的发展。

车灯产品跟以前比,小型化和多色件很多,结构和装配都比以前复杂很多,以往螺丝装配的都改成卡扣位装配,特别是带有很多内倒扣,同一方向的倒扣可以一次性地实现脱扣,但是对于不同方向的倒扣需要分开脱扣,脱扣效率低,车灯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灯模具,其可以将不同方向的倒扣同时脱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灯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底板,所述上模和下模设于底板的上方,所述上模和下模对应合模形成车灯的注塑型腔,所述上模内设有与注塑型腔相连通的浇注口;所述车灯的内部设有第一倒扣和第二倒扣,所述第一倒扣和第二倒扣的脱扣方向是不同的,所述第一倒扣位于第二倒扣的上方;所述下模上设有用于第一倒扣脱扣的直顶装置和用于第二倒扣脱扣的斜顶装置,所述直顶装置包括可向上移动的直顶块、可在直顶块内滑动的第一内斜顶块和用于导向第一内斜顶块滑动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内斜顶块的末端与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一内斜顶块的前端与直顶块的端面平齐;所述斜顶装置包括可斜向上移动的斜顶块、可在斜顶块内滑动的第二内斜顶块和用于导向第二内斜顶块滑动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内斜顶块的末端与第二导轨连接,所述第二内斜顶块的前端与斜顶块的端面平齐;所述下模内设有适配第一导轨滑动的斜滑槽和适配第二导轨滑动的直滑槽,所述斜滑槽位于直滑槽的右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倒扣是沿着车灯的内壁竖直向下设置的,所述第二倒扣是沿着车灯的内壁水平设置的。

作为改进,所述下模上还设有用于导向斜顶块斜向上移动的导斜块,所述斜顶块与导斜块滑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车灯模具还包括用于驱动直顶块和斜顶块的顶针装置,所述顶针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直顶块向上移动的直顶针、用于驱动斜顶块斜向上移动的斜顶针及顶针板,所述直顶针的一端固接在顶针板上,所述直顶针的另一端与直顶块的底端连接,所述斜顶针的一端固接在顶针板上,所述斜顶针的另一端与斜顶块的底端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条用于支撑下模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接在底板上,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垂直向上穿过顶针板后固接在下模的底部上,所述顶针板上还固接有用于打开上模的上模顶针,所述上模顶针滑动穿过下模后与上模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顶针板的底部设有顶棍柱,所述顶棍柱向下垂直贯穿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分离式的脱模来实现直顶块和斜顶块的同步脱模,使得脱模更加快捷、有效,实现车灯高合格率的精细化脱模。同时,直顶装置和斜顶装置结构合理、紧凑,并不会增大整个模具的体积,从而降低模具成本,而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动作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满足复杂结构产品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关于车灯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直顶装置和斜顶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于下模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直顶针和斜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关于直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关于斜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下模1、车灯2、直顶装置3、斜顶装置4、顶针装置5、底板6、导斜块7、第一倒扣20、第二倒扣21、直顶块30、第一内斜顶块31、第一导轨32、斜顶块40、第二内斜顶块41、第二导轨42、直顶针50、斜顶针51、顶针板52、支撑柱60、斜滑槽100、直滑槽101、第一滑槽300、第二滑槽400、上模顶针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灯模具,包括上模、下模1和底板6,所述上模和下模1设于底板6的上方,所述上模和下模1对应合模形成车灯2的注塑型腔,所述上模内设有与注塑型腔相连通的浇注口。此外,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注塑机,该注塑机用于车灯2的脱模和打开上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灯2的内部设有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所述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的脱扣方向不同,所述第一倒扣20位于第二倒扣21的上方,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车灯2的尺寸去设定,并不应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扣20的数量为六个,并且沿着车灯2的内壁均匀分布,第一倒扣20是竖直向下设置的,而第二倒扣21的数量为一个,也是沿着车灯2的内壁设置,但是与第一倒扣20的脱扣方向是不相同的,是水平设置的。由于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的脱扣方向是不相同的,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二次脱扣的方式对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分别进行脱扣,但是二次脱扣存在脱扣效率低、模具占用空间大等问题,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研发了一种可对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这种脱扣方向不一、但是能够同时脱扣的车灯模具,接下来将进一步地介绍如何同时对第一倒扣20和第二倒扣21进行脱扣。

如图1、图2、图4、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下模1上设有用于第一倒扣20脱扣的直顶装置3和用于第二倒扣21脱扣的斜顶装置4,所述直顶装置3包括可向上移动的直顶块30、可在直顶块30内滑动的第一内斜顶块31和用于导向第一内斜顶块31滑动的第一导轨32,所述第一内斜顶块31的末端与第一导轨32连接,所述第一内斜顶块31的前端与直顶块30的端面平齐。对应地,所述直顶块30内设有适配第一内斜顶块31滑动的第一滑槽300,也就是说第一内顶斜块31可沿着第一滑槽300向内滑动以使第一内顶斜块31与第一脱扣20脱离接触。此外,所述下模1内设有适配第一导轨32滑动的斜滑槽100,在本实施例中,斜滑槽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83.5°,可根据实际车灯2的弧度进行设定。

所述斜顶装置4包括可斜向上移动的斜顶块40、可在斜顶块40内滑动的第二内斜顶块41和用于导向第二内斜顶块41滑动的第二导轨42,所述第二内斜顶块41的末端与第二导轨42连接,所述第二内斜顶块41的前端与斜顶块40的端面平齐。对应地,所述斜顶块40内设有适配第二内斜顶块41滑动的第二滑槽400,也就是说第二内顶斜块41可沿着第二滑槽400向内滑动以使第二内顶斜块41与第二脱扣21脱离接触。此外,所述下模1内适配第二导轨42滑动的直滑槽101,所述斜滑槽100位于直滑槽101的右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斜顶块40偏移,所述下模1上还设有用于导向斜顶块40斜向上移动的导斜块7,所述斜顶块40与导斜块7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车灯模具还包括用于驱动直顶块30和斜顶块40的顶针装置5,所述顶针装置5包括用于驱动直顶块30向上移动的直顶针50、用于驱动斜顶块40斜向上移动的斜顶针51及顶针板52,所述直顶针50的一端固接在顶针板52上,所述直顶针50的另一端与直顶块30的底端连接,所述斜顶针51的一端固接在顶针板52上,所述斜顶针51的另一端与斜顶块40的底端连接。换言之,直顶针50和斜顶针51可以通过顶针板52的带动而移动。具体地,所述顶针板52的底部设有顶棍柱,所述顶棍柱向下垂直贯穿底板6后与注塑机连接,利用注塑机驱动顶棍柱移动,从而带动顶针板52移动,顶针板52的移动同步带动直顶针50和斜顶针51移动,进而实现直顶块30和斜顶块40的移动。此外,所述斜顶针51与顶针板52所在的水平面之间夹角为77°,可根据实际车灯2的弧度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6上设有若干条用于支撑下模1的支撑柱60,所述支撑柱60的一端固接在底板6上,所述支撑柱60的另一端垂直向上穿过顶针板52后固接在下模1的底部上,所述顶针板52上还固接有用于打开上模的上模顶针520,所述上模顶针520滑动穿过下模1后与上模连接。注塑机驱动顶棍柱移动时,顶棍柱推动顶针板52移动,由于上模顶针520设于顶针板52上并且滑动穿过下模1,因此当顶针板52移动时上模顶针520也同步移动,在打开上模的同时实现车灯2的脱扣,提高了脱模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上模和下模1合模后,熔融塑料通过浇注口进入到注塑型腔内,保温一段时间待车灯2成型后,注塑机驱动顶棍柱向上移动,顶棍柱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顶针板52向上移动,顶针板52的向上移动一方面带动上模顶针520向上顶开上模,以实现上模和下模1分模,另一方面带动直顶针50和斜顶针51同步移动。当直顶针50向上移动时,直顶针50推动直顶块30向上移动,直顶块30向上顶出一段距离后带动第一导轨32沿着斜滑槽100斜向上移动,在第一导轨32的驱动下使得第一内斜顶块31可以沿着第一滑槽300向后移动,实现第一倒扣20的脱扣动作。同时,当斜顶针51斜向上移动时,斜顶针51推动斜顶块40斜向上移动,斜顶块斜向上顶出一段距离后带动第二导轨42沿着直滑槽101向上移动,在第二导轨42的驱动下使得第二内斜顶块41可以沿着第二滑槽400向后移动,实现第二倒扣21的脱扣动作。而其他的第一倒扣20直接用直顶针向上顶出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当车灯2顶出完成后,即实现车灯2的脱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分离式的脱模来实现直顶块30和斜顶块40的同步脱模,使得脱模更加快捷、有效,实现车灯2高合格率的精细化脱模。同时,直顶装置3和斜顶装置4结构合理、紧凑,并不会增大整个模具的体积,从而降低模具成本,而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动作稳定可靠的优点,能够满足复杂结构产品的需求。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