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缺气保用胎的支撑胶口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2089发布日期:2021-01-01 13:2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缺气保用胎的支撑胶口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缺气保用胎的支撑胶口型。
背景技术
:缺气保用胎具有在0气压下能以80km/h的速度行驶80km以上,用以解决轮胎在高速行驶下的爆胎无法行使的问题,目前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导致生产的废品胎数量很多,而其中导致出现废品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胎里气泡。所述胎里气泡是指轮胎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全把各个半成品部件之间的气体完全排出,在硫化完成后,这部分气体会聚集并形成气泡,聚集在内衬层与支撑胶之间的气体即形成胎里气泡。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半成品支撑胶料在温度、压力等因素下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导致在实际生产中,支撑胶口型与机鼓的表面曲线完全匹配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半成品支撑胶和机鼓之间会存在一些缝隙,这些缝隙会容纳空气,由此导致轮胎硫化后气体遗留在支撑胶与内衬层之间,从而形成胎里气泡,使缺气保用胎的废品率居高不下。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胎的支撑胶口型,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缺气保用胎的支撑胶口型,包括呈倒梯形状且与成型机鼓的支撑胶曲线相契合的第一支撑胶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胶下方的第二支撑胶,所述第一支撑胶中靠近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两个内角的角度分别为130°~160°和130°~160°,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底边宽度l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底边宽度l2之间具有0.5≤l2/l1≤0.8的关系,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厚度h2之间具有0.06≤h2/h1≤0.15、且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厚度h1与所述机鼓上支撑胶曲线的深度h之间具有0.95≤h1/h≤0.9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弹性模量m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弹性模量m2之间具有0.5≤m2/m1≤0.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模量m1与所述弹性模量m2之间具有0.65≤m2/m1≤0.75。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内角中接近于轮胎胎面方向的角度大于接近于轮胎三角胶方向的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厚度h2之间具有0.06≤h2/h1≤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双层支撑胶的设定,在对其厚度、模量等参数限定情况下,极大降低了轮胎成型过程中气密层与支撑胶之间的气泡。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机鼓未成形前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胶;2、第二支撑胶。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缺气保用胎的支撑胶口型,包括呈倒梯形状且与成型机鼓的支撑胶曲线相契合的第一支撑胶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胶下方的第二支撑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胶中靠近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两个内角的角度分别为130°~160°和130°~160°,且其中所述的两个内角中接近于轮胎胎面方向的角度α大于接近于轮胎三角胶方向的角度β,优选两者的差值在10°;在此基础上,对第一支撑胶的底边宽度l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底边宽度l2进行限定,优选地,所述底边宽度l1与所述底边宽度l2之间具有0.5≤l2/l1≤0.8的关系;进一步地,在上述基础上,对第一支撑胶的厚度与第二支撑胶的厚度进行限定,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厚度h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厚度h2之间具有0.06≤h2/h1≤0.15、且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厚度h1与所述机鼓上支撑胶曲线的深度h之间具有0.95≤h1/h≤0.98,其中,所述厚度h1与所述厚度h2的范围优选为0.06≤h2/h1≤0.08;由此在使支撑胶口型与成型机鼓上的支撑胶曲线相契合的同时,对第一支撑胶与第二支撑胶的形状进行限定,由此使第二支撑胶先接触机鼓,以此降低气泡率的几率。同时,进一步地,对所述第一支撑胶的弹性模量m1与所述第二支撑胶的弹性模量m2进行限定,所述弹性模量m1与所述弹性模量m2之间具有0.5≤m2/m1≤0.7的关系,优选地,所述弹性模量m1与所述弹性模量m2之间优选为0.65≤m2/m1≤0.75,由此使第二支撑胶的模量低于第二支撑胶的模量,在压力辊作用下第二支撑胶的变形越易,进一步,降低气泡率的产生。下面提供下述具体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胶口型进行分析,对实施例与对比例制备的轮胎的气泡率进行测量,具体如下表1。表1内角一内角二l2/l1h2/h1h1/hm2/m1气泡率(%)实施例11301400.70.150.950.710实施例21301400.70.080.980.73实施例31301400.50.10.960.78实施例41401500.60.060.980.650.5实施例51301400.80.060.980.752对比例1 / / / / /23通过上述实施例1-5中可知,通过合理的h2/h1及h1/h的比值限定,在减小气泡率的同时,保证支撑胶口型的总高度与机鼓的深度匹配,控制形成的支撑胶总高度略高于机鼓鼓面2%~5%的范围内;同时,对内角的范围、第一支撑胶的底边宽度与第二支撑胶的底边宽度的限定,在第一支撑胶与第二支撑胶的模量差异的基础上,极大幅度降低气泡率。气泡降低原理说明:将轮胎支撑胶分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其中第二支撑胶较小、且采用模量较低的胶料,第一支撑胶较大、且采用模量较高的胶料,成型时在压力辊的作用下,第二支撑胶先接触机鼓,由于第二撑胶接触面很小、且这部分胶料模量较低、较软,因此在压力辊的作用下,第二支撑胶在较大的压力下变形并完全匹配机鼓的形状,这个过程中由于机鼓是在旋转中的,由此轮胎内衬和第一支撑胶空隙间的空气会完全被排出,因此不会产生胎里气泡,且此时不会对轮胎的均匀性有不良影响。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实用新型用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仅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