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5955发布日期:2021-02-23 21:3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xps物理发泡板材生产工艺中,需要将发泡剂混合注入挤出熔融混炼器中,以与原料进行熔融混炼。传统发泡剂采用了氟系列发泡剂,为了解决传统的氟系列发泡剂对大气造成的影响,目前的xps物理发泡板材生产工艺采用了二氧化碳发泡剂进行替代,而二氧化氮由于其本身发泡率低且注入过程容易气化或固化,因此在注入前需要将其与化学助剂进行混合,以提高发泡过程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208914449u的中国专利《一种xps保温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注入装置》具体公开了二氧化碳和助剂的混合注入装置,通过输送管道的终端均连通至混合缓冲罐进行混合,然而该混合缓冲罐的混合效果较差,不能够使两种物质混合均匀,因此输出的二氧化碳发泡剂的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效果较差,不能够使两种物质混合均匀的问题。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包括二氧化碳输送管、化学助剂输送管和混合器,各输送管上均设有计量泵,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室一,混合室一为横置的管状,混合室一内固设有与其同轴的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内圈之间固设有若干绕轴承轴线呈环状分布的横杆,各横杆上均固设有朝向轴承轴线延伸的扇叶片,二氧化碳输送管的终端伸入混合室一内并朝向两轴承之间延伸,二氧化碳输送管输出的二氧化碳冲向各扇叶片时可带动各扇叶片绕混合室一的轴线转动;化学助剂输送管的终端也伸入所述混合室一内并位于两轴承之间。
[0005]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双轴承以及双轴承之间的若干扇叶片,二氧化碳输送管的终端输出的二氧化碳的动能带动扇叶片转动,可以将二氧化碳输送管的终端输出的二氧化碳与化学助剂输送管终端输出的化学助剂通过若干扇叶片的转动实现均匀混合,使得混合器输出的二氧化碳发泡剂的质量较佳。
[0006]
优选地,所述混合器还包括混合室二,所述混合室二与混合室一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混合室二内设有竖向的转杆,转杆的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转杆的上端与混合室二的顶部转动连接并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
[0007]
优选地,所述混合室二内底部设有混合池,所述搅拌叶片位于混合池内。
[0008]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的终端连接有缩口管,缩口管呈锥形且靠近二氧化碳输送管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远离二氧化碳输送管的一端的径向尺寸。
[0009]
优选地,所述缩口管与二氧化碳输送管的终端之间还连接有弯头,弯头使所述缩
口管的出口端朝向两轴承之间。
[0010]
优选地,所述混合室一内设有两环形凹槽,各轴承的外圈分别固设在各环形凹槽内。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3]
上述附图中:1、二氧化碳输送管;1.1、管端盖;2、化学助剂输送管;3、混合器;4、混合室一;5、混合室二;6、轴承;7、横杆;8、扇叶片;9、转杆;10、搅拌叶片;11、驱动装置;12、混合池;13、缩口管;14、弯头;15、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5]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包括二氧化碳输送管1、化学助剂输送管2和混合器3,各输送管上均设有计量泵(图中未示出),计量泵采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计量泵,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混合器3包括混合室一4,混合室一4为横置的管状,混合室一4内固设有与其同轴的两个轴承6,两个轴承6内圈之间固设有若干绕轴承6轴线呈环状分布的横杆7,各横杆7上均固设有朝向轴承6轴线延伸的扇叶片8,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终端伸入混合室一4内并朝向两轴承6之间延伸,二氧化碳输送管1输出的二氧化碳冲向各扇叶片8时可带动各扇叶片8绕混合室一4的轴线转动;化学助剂输送管2的终端也伸入所述混合室一4内并位于两轴承6之间。具体地,混合室一4的一端通过圆柱状的管端盖1.1将其密封封闭,管端盖1.1与混合室一4可通过螺纹固接且连接处设置密封垫,混合室一4另一端用于将混合后的二氧化碳发泡剂输出,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终端穿过管端盖1.1并延伸至混合室一4内部,二氧化碳输送管1与管端盖1.1密封连接。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通过二氧化碳输送管1和化学助剂输送管2分别向混合室一4内输送二氧化碳液体和化学助剂,并通过二氧化碳液体输出时的动能带动两轴承6内圈之间固接的横杆7上的扇叶片8转动,同时化学助剂输送管2向两轴承6之间输送化学助剂,化学助剂可以穿过相邻两横杆7之间的空隙进入混合室一4内从而与混合室一4内的二氧化碳进行混合,当一直想混合室一4内输入液体后,通过扇叶片8搅拌的液体可从混合室一4背离管端盖1.1的一端输出混合室一4。扇叶片8的结构可参考叶片泵中的叶片的结构或水力发电机的叶片的结构,其主要通过冲击到扇叶片8上的冲击力驱动扇叶片转动,从而带动经过扇叶片8的液体进行翻转搅拌。本实施例中的化学助剂采用现有的xps物理发泡板材生产工艺中常使用的化学助剂,其具体成分未进行改进。
[0016]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所述混合器3还包括混合室二5,所述混合室二5与混合室一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混合室二5内设有竖向的转杆9,转杆9的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10,转杆9的上端与混合室二5的顶部转动连接并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11。具体地,驱动装置11可采用驱动电机,且为了避免混合室二5内的液体对驱动电机产生影响,将驱动电机设置在混合室二5的顶部,转杆9的上端穿出混合室二5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接,转杆9的上端与混合室二5
的顶壁通过轴承连接以使转杆9可相对混合室二5的顶壁转动。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混合室一4输出的二氧化碳与化学助剂的混合物流动至混合室二5内被进一步混合,通过混合室二5内的转杆9带动其下端的搅拌叶片10将流过搅拌叶片10的液体进行进一步混合可以提高混合效果,使输出更高质量的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室二5背离混合室一4的一端为输出端,经过混合室二5混合的液体可通过输出端流出混合室二5外。
[0017]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所述混合室二5内底部设有混合池12,所述搅拌叶片10位于混合池12内。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从混合室一4流入混合室二5内的液体先流入混合池12内,再通过混合池12内的搅拌叶片10进行搅拌,可以确保液体搅拌的更加均匀。
[0018]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所述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终端连接有缩口管13,所述缩口管13呈锥形且靠近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远离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通过将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终端出口设为缩口结构,可以确保二氧化碳输出时流速较快,因此可以提高横杆7上的扇叶片8的转动速率,进而提高扇叶片8对于混合室一4内的液体的混合效果。
[0019]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所述缩口管13与二氧化碳输送管1的终端之间还连接有弯头14,所述弯头14使所述缩口管13的出口端朝向两轴承6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弯头14连接二氧化碳输送管1与缩口管13,可以使缩口管13的出口倾斜对准横杆7以及扇叶片8,确保二氧化碳输出时能够准确冲击到扇叶片8上并使其转动。
[002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发泡板生产用二氧化碳发泡剂混合装置,所述混合室一4内设有两环形凹槽15,各轴承6的外圈分别固设在各环形凹槽15内。当在混合室一4内设置环形凹槽15时,可将混合室一4设计为两个半圆管的拼接,拼成一个圆管,且拼口位于两个轴承6之间,当将两个轴承6分别固接在两个半圆管内后,再将两个半圆管拼合固接呈一个圆管,且拼口处密封。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各轴承6与混合室一4内壁的连接关系,两环形凹槽15可以确保各轴承6能够被固定在混合室一4内而不产生轴向移动,从而确保混合室一4对输入其内的液体的混合质量。
[002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