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薄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108发布日期:2021-08-03 12:5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TPU薄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pu薄膜生产线。



背景技术:

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为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热度下反复变软或改变的塑胶材料。tpu薄膜是采用tpu粒料经过生产线制造而成的薄膜,它继承了tpu的优良性能,弹性及粘性都很好。

然而,由于tpu的特殊性能,决定了tpu薄膜无法独自成型,即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附着在其它塑料基层上成型。tpu薄膜最常见是采用流延共挤的工艺,让tpu材料层附着在pe基层上复合成型,在复合成型后再将tpu层和pe基层剥离。

然而上述生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tpu层和pe基层两者剥离之前需要依靠人工用手将复合膜料前沿处的tpu层和pe基层揭开分离,然后才有可能利用两收卷轴分别将tpu层和pe基层牵引卷取而使它们逐步分离,但由于tpu层粘性大,人工将复合膜料前沿处揭开分离需要耗费一段时间,而上游生产出来的复合膜源源不断的向下游输送过来,往往来不及将复合膜料前沿处揭开分离,因此只能先将复合膜收卷后,再另外进行将成卷的复合膜送到剥离机构进行剥离,这样就有充分的时间将复合膜料前沿处揭开而使tpu层和pe基层分离,但这样也意味着tpu层和pe基层两者复合后不能尽快剥离(即不能在复合生产线上进行在线剥离),在复合后至等待剥离的这段时间内,tpu层和pe基层粘结力会增大,而且tpu层本身的粘性较大导致剥离过程中pe基层受到强力拉伸,而pe基层厚度又不大,使得pe基层由于强力拉伸而严重不规则变形,导致剥离后的pe基层不能利用而成为废品,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tpu薄膜生产线,它能在线剥离pe基层,而且剥离后的pe基层不会变形,避免浪费。

其目的可以按以下方案实现:一种tpu薄膜生产线,包括吹膜机头,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模,挤出口模形成有圆环形汇总流道,圆环形汇总流道的上端为圆环形挤出口,挤出口模下方设有内外互套且同心布置的若干层圆环形套筒,每内外相邻两圆环形套筒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各层环形间隙的上部连通汇合到圆环形汇总流道;每层环形间隙形成若干条螺旋形凹槽流道,每条螺旋形凹槽流道的起始点位于环形间隙的下端,每层环形间隙的各条螺旋形凹槽流道沿着环形间隙的周向均匀布置;每层环形间隙对应设有一个进料口,每个进料口和对应层环形间隙的螺旋形凹槽流道的起始点之间设有放射状分流道,每个进料口对应连接有一台挤出机;在圆环形挤出口上方设有人字夹板,在人字夹板上方设有牵引夹辊;

其主要特点在于,所述圆环形套筒的层数共有五层,所述环形间隙的层数共有四层,所述挤出机的数量总共有四台;在牵引夹辊的下游设有储膜机构,在储膜机构的下游设有剖刀机构,剖刀机构的下游设有剥离机构,在剥离机构的下游设有tpu薄膜收卷轴和pe薄膜收卷轴;所述储膜机构包括多根固定辊及活动辊,其中各固定辊布置成为一竖列,各活动辊布置成为另一竖列,固定辊和活动辊的竖向位置形成交叉布置,各活动辊安装在活动辊支架上;还设有驱动活动辊支架来回水平移动的电动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吹膜工艺生产tpu薄膜;工作时,采用吹膜法将tpu物料和三层pe物料同时挤出,成为圆环形的复合膜泡,复合膜泡经人字夹板和牵引夹辊夹扁而成为周向上首尾相连的复合膜料,首尾相连的复合膜料被剖刀机构剖切开来而成为两片叠加的膜片,每片膜片含有tpu层和三层pe;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牵引夹辊和剥离机构之间设有储膜机构,因此在刚开始生产、牵引夹辊开始往下游输送出复合膜料时,可以由储膜机构暂时将复合膜料储存起来(具体是拉开固定辊及活动辊的水平距离,延长膜料路径),这样,工人可以利用此期间从容地将膜片前沿处将tpu层和pe层揭开分离,揭开分离后的tpu薄膜层和pe薄膜基层分别引导到tpu薄膜收卷轴和pe薄膜收卷轴进行收卷,这样tpu层和pe基层就能实现在复合生产线上进行在线剥离;由于在线剥离,使得剥离时tpu层和pe层尚未充分凝固,粘结力较小;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剥离得到的pe薄膜基层其实为三层共挤的pe薄膜,其相比于传统生产方式得到的单层pe薄膜层的抗拉性能大幅度提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剥离后得到的pe基层(三层复合的pe薄膜)基本不会由于拉伸而变形,保持了pe基层的完好形态,使得pe基层可以当做正常的pe薄膜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储膜机构在膜料路径被缩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储膜机构在膜料路径被延长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吹膜机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四台挤出机与吹膜机头的水平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每一层物料的进料口和对应各螺旋形凹槽流道的起始点之间的放射状分流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每一层物料经过各螺旋形凹槽流道向上流动并且逐渐在周向上得到均匀分配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一种tpu薄膜生产线包括吹膜机头1,吹膜机头1设有挤出口模11,挤出口模11形成有圆环形汇总流道12,圆环形汇总流道12的上端为圆环形挤出口10,挤出口模11下方设有内外互套且同心布置的五层圆环形套筒2,每内外相邻两圆环形套筒2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3,总共形成有四层环形间隙3,各层环形间隙3的上部连通汇合到圆环形汇总流道12;每层环形间隙3形成八条螺旋形凹槽流道4,每条螺旋形凹槽流道的起始点40位于环形间隙3的下端,每层环形间隙3的各条螺旋形凹槽流道4沿着环形间隙3的周向均匀布置;每层环形间隙3对应设有一个进料口5,每个进料口5和对应层环形间隙的螺旋形凹槽流道的起始点40之间设有放射状分流道51,每个进料口5对应连接有一台挤出机52,共有四台挤出机52;在圆环形挤出口10上方设有人字夹板6,在人字夹板6上方设有牵引夹辊61,在牵引夹辊61的下游设有储膜机构7,在储膜机构7的下游设有剖刀机构9,剖刀机构9的下游设有剥离机构62,在剥离机构62的下游设有tpu薄膜收卷轴91和pe薄膜收卷轴92。

图2、图3所示,所述储膜机构7包括多根固定辊71及活动辊72,其中各固定辊71布置成为一竖列,各活动辊72布置成为另一竖列,固定辊71和活动辊72的竖向位置形成交叉布置,各活动辊72安装在活动辊支架73上,还设有驱动活动辊支架73来回水平移动的电动驱动机构。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如下:

工作时,其中一台挤出机52挤出tpu物料,另外三层挤出机52挤出pe物料,经过各自对应的进料口5进入放射状分流道51,由放射状分流道51进入对应层环形间隙的螺旋形凹槽流道的起始点40,然后在环形间隙3的螺旋形凹槽流道4向上流动分配,如图7箭头所示,各层物料逐渐在环形间隙3的周向上均匀分配,接下来在圆环形汇总流道12汇合,其中tpu物料层位于最外层(也可以是最内层),tpu层和三层pe物料层同时从圆环形挤出口10挤出,形成具有四层复合层的膜泡80(其中一层为tpu层,另外三层为pe层),膜泡80经人字夹板6和牵引夹辊61夹扁而成为周向上首尾相连的复合膜料8,首尾相连的复合膜料8被剖刀机构9沿长向剖切开来而成为两片叠加的膜片83,每片膜料83均含有tpu层和三层pe层,如图1所示。

另一方面,在刚开始生产、牵引夹辊61开始往下游输送出复合膜料8时,储膜机构7暂时将复合膜料8储存起来(具体是拉开固定辊71及活动辊72的水平距离,例如从图2所示状态变为图3所示状态,延长复合膜料8的路径),这样,工人在此期间可以从容地将膜片前沿处的tpu层和pe层揭开分离,揭开分离后成为tpu薄膜81和具有三层pe的复合pe薄膜82,tpu薄膜81引导到tpu薄膜收卷轴91进行收卷,复合pe薄膜82则引导到pe薄膜收卷轴92进行收卷,如图1所示,这样tpu层和pe基层就能实现在复合生产线上进行剥离,使得剥离时两者的粘结力较小,加上剥离得到的pe薄膜基层其实为三层共挤的pe薄膜,其相比于传统生产方式得到的单层pe薄膜层的抗拉性能大幅度提高,因此,剥离后得到的pe基层82(三层复合的pe薄膜)基本不会由于拉伸而变形,保持了pe基层82的完好形态,使得pe基层可以当做正常的pe薄膜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浪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