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8965发布日期:2021-12-04 11:3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或塑料注塑。注塑产品通常使用在手机,手提电脑,通信、电器、电子和玩具等行业。
3.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注塑工艺成型后的塑胶产品通常依靠于顶杆来实现产品的顶出,不过顶杆在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直接作用在成型产品上时,产品在顶杆的带动下从静止状态直接被顶出,因此会在产品的表面留下顶杆的痕迹(即顶白现象),提高了产品的废品率,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它包括:
6.底板、间隔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立板、固定在所述立板顶部的下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方且与其相配合使用的上模板、相对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两侧的活动组件以及贯穿所述上模板且延伸至所述下模板上表面的浇口;
7.所述下模板上开设有内流道、设置在所述内流道两侧的内凹腔以及贯穿其内部的第一冷却水路,所述内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连接在所述主流道两侧且与所述内凹腔相连通的辅流道;
8.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两侧的滑块,当所述上模板在所述下模板上做上升或下降运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下模板上做相背或相向运动;
9.所述上模板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内凹腔相配合使用的外凸腔,所述上模板设有贯穿其内部的第二冷却水路。
10.优化地,它还包括穿设在所述下模板内的第一导向柱、嵌设在所述上模板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导向套、固定在所述上模板顶部的顶板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板顶部的固定环。
11.优化地,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抵设在所述下模板下表面的支撑柱、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贯穿下模板从而抵设在所述上模板下表面的顶升柱、套设在所述顶升柱上的复位弹簧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贯穿所述下模板的顶针和挡柱。
12.优化地,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的耐磨块、压合在所述滑块两侧且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的压条、固定在所述滑块外侧的耐磨片以及固定在所述上模板顶部且贯穿所述滑块的斜导柱;
13.优化地,所述浇口开设有与所述主流道相通的外流道,所述外流道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等腰梯形上边长度小于下边长度。
14.优化地,所述顶针延伸至所述内凹腔内,所述挡柱延伸至所述主流道底部。
15.优化地,所述复位弹簧处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
16.优化地,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通过在下模板两侧设置活动组件,在顶升柱顶出上模板的同时,斜导柱拨动滑块实现相背运动,进而在顶针顶出成型产品时,成型产品不会由静止状态直接被顶出,而是随着滑块的运动同步缓慢被顶出,顶针不会在产品上留下痕迹,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浇口的剖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组件和下模板的位置关系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下模板a处的放大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顶针和挡柱的位置关系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底板;2、立板;3、下模板;301、内流道;3011、主流道;3012、辅流道;302、内凹腔;303、第一冷却水路;304、第一凹槽;305、第二凹槽;306、第三凹槽;4、上模板;401、外凸腔;402、第二冷却水路;5、顶板;6、固定环;7、浇口;701、外流道;9、第一导向柱;10、第一导向套;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支撑柱;14、顶升柱;15、复位弹簧;16、第二导向柱;17、第二导向套;18、顶针;19、挡柱;20、活动组件;201、耐磨块;202、滑块;203、耐磨片;204、压条;205、斜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5.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通常与注塑机相配合使用,防止注塑产品发生顶白现象,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它主要包括底板1、立板2、下模板3、上模板4、顶板5、固定环6、浇口7、第一导向柱9、第一导向套10、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
12、支撑柱13、顶升柱14、复位弹簧15、第二导向柱16、第二导向套17、顶针18、挡柱19和活动组件20等。
36.其中,底板1为矩形状金属板,主要起支撑作用,立板2有两块,它们间隔固定在底板1上表面(可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实现固定)。下模板3固定在两块立板2顶部,上模板4设置在下模板3上方且与其相配合使用,用于浇注成型产品。顶板5固定在上模板4顶部(可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实现固定)。固定环6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顶板5上表面,浇口7固定在上模板4上,且贯穿上模板4延伸至下模板3上表面(如图6所示,为浇口7的剖视图,浇口7内开设有延伸至下模板3上表面的外流道701,外流道701截面为等腰梯形状,且等腰梯形的上底小于下底,这样熔融状态下的塑胶通过外流道701流入时,不会发生堵塞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浇口7顶部为碗状,方便熔融塑胶的流动)。第一导向柱9有四根,它们穿设在下模板3四个角处,第一导向套10有四个,它们嵌设在上模板4上且与下模板3相配合使用(第一导向柱9与第一导向套10的数量相同,产品注塑成型后,上模板4被顶起,取出产品后,上模板4复位,第一导向柱9与第一导向套10可确保上模板4位置的准确性)。
37.如图10、11所示,下模板3内开设有内流道301、内凹腔302、第一冷却水路303、第一凹槽304、第二凹槽305和第三凹槽306,内流道301开设在下模板3顶部(内流道301由主流道3011和辅流道3012组成,辅流道3012有四条,它们相对连接在主流道3011两侧,辅流道3012在远离主流道3011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便于产品的成型)。内凹腔302有四个,它们开设在下模板3顶部且相对设置在内流道301两侧(内凹腔302与辅流道3012相连,熔融后的塑胶经主流道3011流入辅流道3012,最后流入内凹腔302内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辅流道3012与内凹腔302的数量相同,其具体数量可根据下模板3的大小而定)。第一冷却水路303开设在下模板3内部(第一冷却水路303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在浇注熔融塑胶前,可向第一冷却水路303内通入热水,以提高下模板3的初始温度,防止下模板3温度太低导致熔融塑胶提前凝固,不利于成型;另一个方面就是浇注熔融塑胶完成后,可向第一冷却水路303内通冷却水,以加快产品的成型,提高注塑效率)。第一凹槽304、第二凹槽305和第三凹槽306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下模板3两侧。
38.如图12、13所示,上模板4内开设有外凸腔401和第二冷却水路402,外凸腔401有四个,它们间隔开设在上模板4底部且与下模板3的内凹腔302相配合使用(上模板4置于下模板3顶部时,熔融塑胶流入内凹腔302中,在内凹腔302和外凸腔401的作用下成型)。第二冷却水路402开设在上模板4内部,与第一冷却水路303的作用相同,这里不做赘述,详细请参照上文有关第一冷却水路303的作用。
39.如图7所示,活动组件20有两组,它们分别设置在下模板3两侧,如图8、9所示,每组活动组件20主要包括耐磨块201、滑块202、耐磨片203、压条204和斜导柱205等。耐磨块201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第三凹槽306内,滑块202可滑动地设置在耐磨块201上且置于第二凹槽305内。压条204有两个,它们压合在滑块202两侧且固定在第一凹槽304底部。耐磨片203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滑块202外侧,斜导柱205固定在上模板4顶部且贯穿上模板4和滑块202(在上模板4被顶出的过程中,由于斜导柱205自身倾斜的设计,斜导柱205上升的时候驱动滑块202做相背运动,即在压条204与耐磨块201之间滑动)。由于活动组件20的存在,成型后的产品不会由静止状态直接被顶出,而是随着滑块202的运动同步缓慢被顶出,避免了受到顶针过多的推力而出现顶白的现象,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40.第一支撑板11设置在底板1上方,第二支撑板12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上。支撑柱13有四根,它们固定在底板1上且贯穿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抵设在下模板3的下表面(支撑柱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顶升柱14有四根,它们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2上且贯穿下模板3抵设在上模板4的下表面(产品成型后,顶升柱14用于顶起上模板4,以方便取出产品,顶升柱14是在升降气缸的带动下实现运动的,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底板1下表面,活塞杆贯穿底板1而与第一支撑板11相连)。复位弹簧15有四个,它们套设在顶升柱14上(复位弹簧15处于第二支撑板12和下模板3之间,用于复位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和顶升柱14;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15与顶升柱14的数量相同,复位弹簧15为一般常见的压缩弹簧,材质为304不锈钢)。
41.第二导向套17有两个,它们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之间,第二导向柱16固定在底板1上且贯穿第二导向套17固定在下模板3底部。顶针18和挡柱19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2上且贯穿下模板3(顶针18延伸至内凹腔302底部,用于顶出成型后的塑胶产品;挡柱19延伸至主流道3011底部,防止熔融态的塑胶流出)。
42.本实用新型防止产品顶白的注塑模具通过在下模板3两侧设置活动组件20,在顶升柱14顶出上模板4的同时,斜导柱205拨动滑块202实现相背运动,进而在顶针18顶出成型产品时,成型产品不会由静止状态直接被顶出,而是随着滑块202的运动同步缓慢被顶出,顶针18不会在产品上留下痕迹,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成本。
4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