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8794发布日期:2022-09-03 02:0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产品输送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2.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是一种能对置于其基座上的塑胶产品实现顶出效果的装置。现有的塑胶产品是通过顶出机构对其顶出,由于从基座到顶升最终位置的距离较远,为了保证顶出后的稳定性,需要顶出机构中有较大的抵接部与所述塑胶产品的下端进行抵接。但由于需要对顶升状态下的塑胶产品进行拿出从而进行后续去料头等操作,且塑胶产品本身的强度较低,在拿下塑胶产品时由于塑胶产品与顶升机构的接触面较大而可能使得顶出机构中的抵接部会拉伤产品,从而使得在取出塑胶产品时会存在大面积损伤塑胶产品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其用于解决上述在取出塑胶产品时会存在大面积损伤塑胶产品的情况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能放置塑胶产品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沿平面方向延伸;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出单元和第二顶出单元;所述第一顶出单元包括部分的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一伸出部和与所述第一伸出部远离所述基座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能与所述塑胶产品的下端抵接,所述第一伸出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上表面所在平面;所述第二顶出单元包括部分的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二伸出部和与所述第二伸出部远离所述基座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能与所述塑胶产品的下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塑胶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塑胶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行程为第一伸出行程,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行程为第二伸出行程,所述第二伸出行程大于所述第一伸出行程。
5.进一步地,部分的所述第一顶出部穿设于所述基座内,部分的所述第二顶出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顶出部内。
6.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顶出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顶出单元沿所述上表面的周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对所述塑胶产品在其周向上施加支撑力。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为能与所述塑胶产品下端之间面接触的顶块,所述第二抵接部为能与所述塑件产品下端之间点接触的顶针。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塑胶产品的抵接位置均位于所述塑胶产品下端的边缘。
9.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表面具有向其内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能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中,所述第一抵接部具有向内凹槽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能
置于所述凹陷部中。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出行程与所述第一伸出行程的差值为25-27c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通过设置第一伸出部和第二伸出部的配合,所述顶升机构可以使得塑胶产品具有两次的顶升状态,且在第二顶升状态时使得塑胶产品与所述顶升机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以减小所述顶升机构在所述塑胶产品被拿出时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拉伤,从而避免出现塑胶产品大面积损伤的情况。
13.2、避免了所述基座对所述顶出机构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所述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可以节省空间且所述顶出机构可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4.3、顶针与所述塑胶产品之间的点接触可以使得在第二顶出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可以与所述塑胶产品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使得在所述塑胶产品脱离所述顶出机构时可以较少的被顶出机构接触而避免损伤,避免所述塑胶产品被划伤。
15.4、所述第一凹陷部可以为所述第一抵接部提供容置空间,从而避免了所述基座对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顶出支撑效果更好。而所述第二凹陷部可以为所述第二抵接部提供容置空间,从而避免了所述基座或所述第一抵接部对所述第二抵接部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顶出支撑效果更好。
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在未顶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在未顶出状态下的细节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在第一顶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在第一顶出状态下的细节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在第二顶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在第二顶出状态下的细节图。
24.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基座;2、顶出机构;21、第一顶出单元;211、第一伸出部;212、第一抵接部;22、第二顶出单元;221、第二伸出部;222、第二抵接部;3、塑胶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塑胶产品的顶出装置,包括:
27.基座1,所述基座1可以包括能放置塑胶产品3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可以沿平面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塑胶产品3能平稳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上表面可以在所述塑胶产品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凹陷单元,从而使得所述塑胶产品3下端的部分可以稳定置于所述上表面中。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的实际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8.顶出机构2,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第一顶出单元21和第二顶出单元22。
29.所述第一顶出单元21可以包括部分的位于所述基座1内的第一伸出部211和与所述第一伸出部211远离所述基座1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抵接部212,所述第一抵接部212能与所述塑胶产品3的下端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212能将所述基座1顶离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一伸出部211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可以垂直于所述上表面所在平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伸出部211在伸出过程中可以逐渐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带动所述塑胶产品3逐渐在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上远离上表面,进而可以在满足所述塑胶产品3移动距离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第一伸出部211的伸出行程可以最短。
30.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包括部分的位于所述基座1内的第二伸出部221和与所述第二伸出部221远离所述基座1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抵接部222,所述第二抵接部222能与所述塑胶产品3的下端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抵接部222能将所述基座1顶离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抵接部222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抵接部222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在第二次顶出状态下所述塑胶产品3可以较小的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之间进行接触,从而使得所述可以在保证所述塑胶产品3被顶出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塑胶产品3在被取出时不易被划伤。所述第二伸出部221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第二伸出部221在伸出过程中可以逐渐使得所述第二抵接部222带动所述塑胶产品3逐渐在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上远离上表面,进而可以在满足所述塑胶产品3移动距离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第二伸出部221的伸出行程可以最短。所述第一顶出单元21和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可以均为铁质材料,从而使得所述顶出机构2较为稳定。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顶出单元和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1.所述第一伸出部2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行程为第一伸出行程,所述第二伸出部2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行程为第二伸出行程,所述第二伸出行程可以大于所述第一伸出行程,从而使得在所述塑胶产品3被顶起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可以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做脱离。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未顶出状态下,所述塑胶产品3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第一伸出部21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221均处于未伸出的初始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均与所述塑胶产品3的下端面进行抵接。然后,使得所述第一
伸出部21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221伸出,并最终使得所述第一伸出部211和所述第二伸出部221达到第一伸出行程,在此过程中,处于第一顶出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顶出状态中,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均与所述塑胶产品3的下端抵接,从而使得所述塑胶产品3在被顶出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接着,使所述第二伸出部221继续伸出并最终达到第二伸出行程,在此过程中,处于第二顶出状态。如图在第二顶出状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12逐渐与所述塑胶产品3做脱离并最终使得仅有所述第二抵接部222对所述塑胶产品3起到清楚作用,从而可以在取用所述塑胶产品3时避免所述塑胶产品3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12之间的接触,进而减小所述顶出机构2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的接触面积,起到保护所述塑胶产品3的效果。
33.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伸出部211和第二伸出部221的配合,所述顶升机构可以使得塑胶产品3具有两次的顶升状态,且在第二顶升状态时使得塑胶产品3与所述顶升机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可以减小所述顶升机构在所述塑胶产品3被拿出时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拉伤,从而避免出现塑胶产品3大面积损伤的情况。
34.具体的,部分的所述第一顶出部可以穿设于所述基座1内,部分的所述第二顶出部可以穿设于所述第一顶出部内,避免了所述基座1对所述顶出机构2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所述用于塑胶产品3的顶出装置可以节省空间且所述顶出机构2可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5.具体的,多个所述第一顶出单元21和多个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可以沿所述上表面的周向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对所述塑胶产品3在其周向上施加支撑力,从而使得所述顶出机构2可以对所述塑胶产品3在其周向上起到支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产品3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从而四个所述第一顶出单元21和四个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在其四周对所述塑胶产品3进行支撑。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随着所述塑胶产品3形状的改变,所述第一顶出单元21和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6.具体的,所述第一抵接部212为能与所述塑胶产品3下端之间面接触的顶块,所述第二抵接部222为能与所述塑件产品下端之间点接触的顶针。顶块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的面接触可以使得在第一顶出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2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使得在所述塑胶产品3脱离所述上表面时可以较为稳定。顶针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的点接触可以使得在第二顶出状态时所述顶出机构2可以与所述塑胶产品3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使得在所述塑胶产品3脱离所述顶出机构2时可以较少的被顶出机构2接触而避免损伤,避免所述塑胶产品3被划伤。
37.具体的,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与所述塑胶产品3的抵接位置可以均位于所述塑胶产品3下端的边缘,从而使得所述顶出机构2可以从所述塑胶产品3的边缘对其进行顶升,避免了对于所述塑胶产品3内部产生损伤且使得顶升稳定性更好。
38.具体的,所述基座1上表面可以具有向其内部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抵接部212能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中,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具有向内凹槽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抵接部222能置于所述凹陷部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可以为所述第一抵接部212提供容置空间,从而避免了所述基座1对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和所述第二抵接部222的顶出支撑效果更好。而所述第二凹陷部可以为所述第二抵接部222提供容置空间,从而避免了所述基座1或所述第一抵接部212对所述第
二抵接部222产生干涉,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抵接部222的顶出支撑效果更好。
39.具体的,所述第二伸出行程与所述第一伸出行程的差值可以为25-27cm。优选的,所述第二伸出行程与所述第一伸出行程的差值为26cm。在此差值下,可以在保证所述塑胶产品3被从所述顶出机构2取出时不会碰到所述第二抵接部222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所述第二伸出行程,从而避免所述第二顶出单元22过长导致的浪费材料和稳定性不佳的问题。且由于所述第二伸出行程与所述第一伸出行程的差值较小,使得即使减小了对所述塑胶产品3的支撑面积,仍然可以使得所述塑胶产品3较为稳定。
40.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