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6659发布日期:2023-03-08 04:1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模具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的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注塑产品的多样化和模具结构复杂化日益增多,用户对注塑成型产品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成本投入也变得节俭了,但是对于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微调还是人工去调整,但是人工调整的精确度较低,进而导致生产的成品的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所述第一命令为在所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所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所述第二命令为在所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5.可选地,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包括:控制所述模具按照第一顶进最大位置、第一顶进扭矩和第一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所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控制所述模具按照第二顶进最大位置、第二顶进扭矩和第二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所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控制所述模具按照第三顶进最大位置、第三顶进扭矩和第三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所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进最大位置、第二顶进最大位置和第三顶进最大位置互不相同,所述第一顶进扭矩、所述第二顶进扭矩和所述第三顶进扭矩互不相同,所述第一模内顶进时间、所述第二模内顶进时间和所述第三模内顶进时间互不相同。
6.可选地,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所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包括:控制所述模具按照第一顶退最大位置、第一顶退扭矩和第一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所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控制所述模具按照第二顶退最大位置、第二顶退扭矩和第二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所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控制所述模具按照第三顶退最大位置、第三顶退扭矩和第三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所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顶退最大位置、第二顶退最大位置和第三顶退最大位置互不相同,所述第一顶退扭矩、所述第二顶退扭矩和所述第三顶退扭矩互不相同,所述第一模内顶退时间、所述第二模内顶退时间和所述第三模内顶退时间互不相同。
7.可选地,所述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至少包括顶进最大位置、顶进扭矩和模内顶进
时间,所述顶进扭矩大于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进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所述模内顶进时间大于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进运动过程所耗用的时间,所述顶进最大位置大于所述模具的内切刀所处于的位置。
8.可选地,所述模内顶退模式的参数至少包括顶退最大位置、顶退扭矩和模内顶退时间,所述顶退扭矩大于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退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所述模内顶退时间大于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退运动过程所耗用的时间,所述顶退最大位置小于所述模具的内切刀所处于的位置。
9.可选地,所述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还包括模内顶进延时时间。
10.可选地,所述模内顶退模式的参数还包括模内顶退延时时间。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所述第一命令为在所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所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所述第二命令为在所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模具的控制方法。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模具的控制方法。
1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设置页面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设置页面的示意图;
1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模具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
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3.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24.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说的,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注塑产品的多样化和模具结构复杂化日益增多,用户对注塑成型产品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成本投入也变得节俭了,但是对于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微调还是人工去调整,但是人工调整的精确度较低,进而导致生产的成品的误差较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2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方法。
2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s101,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一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28.步骤s102,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上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二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29.第一命令和第二命令可以为由控制器接收到工作人员通过工作台生成的命令。
30.上述步骤中,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3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包括: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一顶进最大位置、第一顶进扭矩和第一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二顶进最大位置、第二顶进扭矩和第二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三顶进最大位置、第三顶进扭矩和第三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其中,上述第一顶进最大位置、第二顶进最大位置和第三顶进最大位置互不相同,上述第一顶进扭矩、上述第二顶进扭矩和上述第三顶进扭矩互不相同,上述第一模内顶进时间、上述第
二模内顶进时间和上述第三模内顶进时间互不相同。参数设置最好分为慢速、快速、慢速。即三段操作依次对应慢速、快速、慢速。控制模具的内顶板以带动模具的内切刀运动。
3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上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包括:控制上述模具第一顶退最大位置、第一顶退扭矩和第一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采用第二顶退最大位置、第二顶退扭矩和第二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采用第三顶退最大位置、第三顶退扭矩和第三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其中,上述第一顶退最大位置、第二顶退最大位置和第三顶退最大位置互不相同,上述第一顶退扭矩、上述第二顶退扭矩和上述第三顶退扭矩互不相同,上述第一模内顶退时间、上述第二模内顶退时间和上述第三模内顶退时间互不相同。动作过程中,阻力不同,所用扭矩大小也不同,所以耗用的时间也不同。
33.具体地,注塑机自动成型时,注射动作完成后,锁模中(闭模状态)顶出顶退动作启动,带动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浇口料,此时熔胶是同时进行完成。开模后再次顶进顶退完成后,脱模后的产品和水口在模内即已经分离了,不需要再次后处理产品浇口料,提高了注塑生产效率,注塑行业降本增效。
34.模具内的切刀必须具备锋利的切除条件,不留浇口粉末,进退刀顺畅,且模内顶进顶退可以连续多次进行,机构承载能力必须大于注塑最大压力。
35.为了满足不同的注塑产品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模内顶进压缩(切刀进)和模内顶退归位(切刀退)几种模式可以自由搭配,但是必须符合注塑模具工艺原理。在整个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内顶进顶退动作和熔胶冷却可以同时进行,也还可以间歇式,便于产品工艺调试,改善产品质量,有效缩短了注塑成型周期,实现了注塑行业中降本增效的成果。
3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至少包括顶进最大位置、顶进扭矩和模内顶进时间,上述顶进扭矩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进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上述模内顶进时间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进运动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上述顶进最大位置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所处于的位置。
37.具体地,如图2所示,模内顶进模式的显示页面,页面显示是参数设置页,工艺技术条件参数。
3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退模式的参数至少包括顶退最大位置、顶退扭矩和模内顶退时间,上述顶退扭矩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退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上述模内顶退时间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退运动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上述顶退最大位置小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所处于的位置。
39.具体地,如图3所示,模内顶退模式的显示页面,页面显示是参数设置页,工艺技术条件参数。
40.锁模中(模具闭合状态),顶出顶退动作可以按设置参数条件执行,带动模具的内切刀切掉模具内浇口料或者压缩产品厚度,此时,产品与浇口料已经分离,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4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还包括模内顶进延时时间。模内顶进延时时间指的是模内顶进时的模具的动作延时时间,每个动作之间有延时,也就是动作切换预留时间,其作用减少动作切换带来的冲击,避免机械结构异常。
4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退模式的参数还包括模内顶退延时时间。模内顶退延时时间指是的模内顶退时的模具的动作延时时间,每个动作之间有延时,也就是动作切换预留时间,其作用减少动作切换带来的冲击,避免机械结构异常。
4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一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上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二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44.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4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的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模具的控制方法。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控制装置进行介绍。
4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41和第二控制单元42;第一控制单元41用于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一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第二控制单元42用于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上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二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47.上述装置中,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4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一顶进最大位置、第一顶进扭矩和第一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二顶进最大位置、第二顶进扭矩和第二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三顶进最大位置、第三顶进扭矩和第三模内顶进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其中,上述第一顶进最大位置、第二顶进最大位置和第三顶进最大位置互不相同,上述第一顶进扭矩、上述第二顶进扭矩和上述第三顶进扭矩互不相同,上述第一模内顶进时间、上述第二模内顶进时间和上述第三模内顶进时间互不相同。
4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四控制模块、第五控制模块和第六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一顶退最大位置、第一顶退扭矩和第一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第五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二顶退最大位置、第二顶退扭矩和第二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
切刀运动;第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述模具按照第三顶退最大位置、第三顶退扭矩和第三模内顶退时间来运行,来带动上述模具的内切刀运动,其中,上述第一顶退最大位置、第二顶退最大位置和第三顶退最大位置互不相同,上述第一顶退扭矩、上述第二顶退扭矩和上述第三顶退扭矩互不相同,上述第一模内顶退时间、上述第二模内顶退时间和上述第三模内顶退时间互不相同。动作过程中,阻力不同,所用扭矩大小也不同,所以耗用的时间也不同。
50.具体地,注塑机自动成型时,注射动作完成后,锁模中(闭模状态)顶出顶退动作启动,带动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浇口料,此时熔胶是同时进行完成。开模后再次顶进顶退完成后,脱模后的产品和水口在模内即已经分离了,不需要再次后处理产品浇口料,提高了注塑生产效率,注塑行业降本增效。
51.模具内的切刀必须具备锋利的切除条件,不留浇口粉末,进退刀顺畅,且模内顶进顶退可以连续多次进行,机构承载能力必须大于注塑最大压力。
52.为了满足不同的注塑产品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模内顶进压缩(切刀进)和模内顶退归位(切刀退)几种模式可以自由搭配,但是必须符合注塑模具工艺原理。在整个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内顶进顶退动作和熔胶冷却可以同时进行,也还可以间歇式,便于产品工艺调试,改善产品质量,有效缩短了注塑成型周期,实现了注塑行业中降本增效的成果。
5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至少包括顶进最大位置、顶进扭矩和模内顶进时间,上述顶进扭矩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进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上述模内顶进时间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进运动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上述顶进最大位置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所处于的位置。
5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退模式的参数至少包括顶退最大位置、顶退扭矩和模内顶退时间,上述顶退扭矩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退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上述模内顶退时间大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在顶退运动过程所耗用的时间,上述顶退最大位置小于上述模具的内切刀所处于的位置。
55.锁模中(模具闭合状态),顶出顶退动作可以按设置参数条件执行,带动模具的内切刀切掉模具内浇口料或者压缩产品厚度,此时,产品与浇口料已经分离,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5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进模式的参数还包括模内顶进延时时间。
5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模内顶退模式的参数还包括模内顶退延时时间。
58.上述模具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59.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60.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6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
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模具的控制方法。
6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模具的控制方法。
6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至少以下步骤: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一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上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二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本文中的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6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至少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在接收第一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进模式,控制模具的内顶板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一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末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在接收第二命令的情况下,采用模内顶退模式,控制上述模具的内顶板向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以使上述模具的内切刀切掉产品的浇口料,上述第二命令为在上述产品的开端存在浇口料的情况下生成的命令。
6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为由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任意一种上述的模具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66.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67.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68.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69.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70.1)、本技术的模具的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
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71.2)、本技术的模具的控制装置,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72.3)、本技术的模具的控制系统,通过建立两种机械控制模式(即模内顶进模式和模内顶退模式)来对产品浇口料进行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确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调整模内顶进和模内顶退的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7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