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3007发布日期:2023-02-04 02:5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向微小型和多功能的趋势发展,印制的线路板线宽和间距也向微细化发展。尤其,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铜箔在锂离子电池内既充当负极材料的载体,又充当负极电子的收集与传输体,这就要求微细化线路中使用的铜箔超薄化。现有电子产业常用pet铜箔,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效益更佳和使用寿命长等优势。pet铜箔的结构为金属铜导电层/pet支撑层/金属铜导电层,一般pet支撑层的层厚为4.5μm,两侧金属铜导电层的层厚均为1μm。为实现超薄铜箔载体,pet基膜需要拉伸为薄膜,常见方法为加快拉伸辊的速度及拉伸辊之间速度差,加快拉伸辊的速度必然导致pet基膜在预热辊及红外辅助加热装置中停留的时间缩短,进而基膜加热不充分且不均匀,对后续的基膜拉伸有消极影响。
3.现有技术中通过不断加热预热辊以及增加红外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上述两种方法不仅达不到加热效果,且加热不均,拉伸后基膜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性均有消极影响。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加热单元通过角度调节机构驱动加热光线聚拢或分散,提高基膜加热效果和加热效率,基膜受热更均匀进而提高基膜的性能。
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包括分设于走膜通道上方和下方的膜加热器,所述膜加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光辐射加热件,所述光辐射加热件的加热光线朝向所述走膜通道,至少两个所述加热单元设置有驱动加热光线聚拢或分散的角度调节机构。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膜加热器与走膜通道之间间距可调。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光辐射加热件的加热光线在所述走膜通道上的投影与所述走膜通道的宽幅方向相平行。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固定加热单元和活动加热单元,所述活动加热单元沿走膜方向及反方向分设于所述固定加热单元的两侧,所述固定加热单元和活动加热单元之间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走膜通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基座,所述膜加热器夹设于所述基座和走膜通道之间,所述固定加热单元通过间距调节件与所述基座连接。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与所述活动加热单元一一对应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加热单元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与所述活动加热单元一一对应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加热单元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通过齿轮相啮合。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加热单元和/或活动加热单元朝向走膜通道的表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凹槽延伸方向与所述走膜通道的宽幅方向相平行。
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膜加热器对称分设于所述走膜通道的上方和下方。
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膜加热器设置有保温罩。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7.该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结构合理,膜加热器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通过角度调节机构驱动加热光线聚拢或分散,提高基膜加热效果和加热效率,基膜受热均匀性提高,基膜拉伸后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性均提升,进而提高超薄基膜的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加热单元聚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加热单元聚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加热单元聚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膜加热器;2、角度调节机构;3、基座;4、间距调节件;5、保温罩;10、入膜辊;11、出膜辊;100、加热单元;101、固定加热单元;102、活动加热单元;110、光辐射加热件;21、伸缩件;22、连杆;23、转轴;220、齿条;230、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上方”“下方”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
光辐射加热件
[0030]
包括但不限于红外加热件,光辐射加热件等间距排列于加热单元的表面,基膜进行加热并纵向拉伸。
[0031]
加热单元
[0032]
包括壳体或安装板,光辐射加热件设置于壳体或安装板上,壳体或安装板的加热面朝向走膜通道。
[0033]
膜加热器
[0034]
对称分设于走膜通道的上方和下方。即膜加热器包括第一膜加热器和第二膜加热器,第一膜加热器设置于走膜通道的上方,第二膜加热器设置于走膜通道的下方,第一膜加热器与走膜通道上方之间的间距与第二膜加热器与走膜通道下方之间的间距相等。
[0035]
加热光线
[0036]
加热光线在走膜通道上的投影与走膜通道的宽幅相平行。
[0037]
间距调节件
[0038]
用于调节膜加热器与走膜通道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基膜加热,灵活性更佳,适用性更广;
[0039]
间距调节件包括但不限于导轨和滑块组合、伸缩芯杆和伸缩套管组合。
[0040]
导轨和滑块组合包括但不限于导向件和顶紧螺母固定配合、膜加热器通过滑块与丝杆螺纹配合连接。
[0041]
调节方式可以是自动也可以是手动,自动间距调节件包括但不限于气缸。
[0042]
伸缩件
[0043]
包括但不限于气缸。伸缩件的一端与活动加热单元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球铰和铰接。
[0044]
保温罩
[0045]
一方面可以汇集热量,节约能量;另一方面防止热源散发危害工作人员。
[0046]
保温罩可以设置于膜加热器的顶部,保温罩盖设于膜加热器,保温罩的侧壁延伸端部与走膜通道的间距小于膜加热器的加热面与走膜通道的间距。
[0047]
保温罩可以沿着膜加热器的周侧设置。
[0048]
实施例1
[0049]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夹设于入膜辊10和出膜辊11之间,加热装置包括分设于走膜通道上方和下方的膜加热器1,膜加热器1对称分设于走膜通道的上方和下方。膜加热器1包括由固定加热单元101和活动加热单元102组合的加热单元100,活动加热单元102沿走膜方向及反方向分设于固定加热单元101的两侧,固定加热单元101和活动加热单元102之间铰接,固定加热单元101和活动加热单元102均设置有光辐射加热件110,光辐射加热件110的加热光线朝向走膜通道,光辐射加热件110的加热光线在走膜通道上的投影与走膜通道的宽幅方向相平行。加热单元100设置有驱动加热光线聚拢或分散的角度调节机构2,膜加热器1与走膜通道之间间距可调。
[0050]
走膜通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基座3,膜加热器1夹设于基座3和走膜通道之间,固定加热单元101通过间距调节件4与基座3连接,间距调节件4为气缸。
[0051]
角度调节机构2为与活动加热单元102一一对应的伸缩件21,伸缩杆21为气缸,伸缩件21的一端与活动加热单元102铰接,另一端与基座3固定连接。
[0052]
间距调节件4和伸缩杆21沿第一方向延伸相平行设置,第一方向与走膜通道的走膜方向相垂直设置。
[0053]
膜加热器1设置有保温罩5。
[0054]
实施例2
[0055]
如图4~5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伸缩杆21与间距调节件4之间夹角设置。
[0056]
实施例3
[0057]
如图6所示,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伸缩件21与活动加热单元102之间球铰。转动更加灵活。
[0058]
实施例4
[0059]
如图7所示,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固定加热单元101和活动加热单元102朝向走膜通道的表面为弧面,弧面的凹槽延伸方向与走膜通道的宽幅方向相平行。
[0060]
实施例5
[0061]
如图8所示,实施例5基于实施例2,区别在于,角度调节机构2为与活动加热单元102一一对应的连杆22,连杆22的一端与活动加热单元102铰接,连杆22的另一端设置有齿条220,基座3设置有与走膜通道的宽幅相平行的转轴23,转轴23设置有与齿条220相啮合的齿轮230。
[0062]
使用实施例1基膜生产用加热装置的原理,根据实际生产基膜的膜厚,通过间距调节件4调节膜加热器1与走膜通道之间的间距,确定分设于走膜通道上方和下方膜加热器1的位置,再通过与活动加热单元102一一对应的伸缩件21,调节活动加热单元102和固定加热单元101之间的夹角,实现驱动加热光线聚拢或分散。提高加热效率,基膜受热均匀性提高,保证基膜的品质。
[006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