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2364发布日期:2023-03-17 22:3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模具行业里,对于前模带有倒扣的塑料产品,倒扣部的脱模方向与开模方向不一致,现有技术中一般常用液压缸抽前模内行位结构,但是这种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液压缸抽前模内行位结构容易导致注塑时内行位受压,不利于产品的脱模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道板、a板和b板,所述流道板和所述a板之间、所述a板和所述b板之间可相互开合,所述a板上设有前模仁,所述b板上设有后模仁,产品成型于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之间,所述流道板内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有伸入至所述a板上的顶针板,所述顶针板是上连接有斜顶杆,所述斜顶杆依次穿过所述a板和所述前模仁并与所述后模仁相配合,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的交界处的一侧设有行位机构,所述斜顶杆上开设有倒扣槽,产品通过所述行位机构和所述倒扣槽的配合形成有倒扣位。
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所述流道板上开设有朝向所述a板的安装槽,所述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6.进一步的,所述a板对应所述弹性组件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顶针板在所述弹性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凹槽内移动,所述凹槽的底端还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前模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斜顶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行位机构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顶针板上可拆卸连接有斜顶座,所述斜顶杆设于所述斜顶座上,所述斜顶座上设有斜顶t形槽,所述斜顶杆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斜顶t形槽相适配的滑块。
8.进一步的,所述顶针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斜顶座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斜顶座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深。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下部分设有开口,所述行位机构紧贴所述开口设置,所述斜顶杆上的倒扣槽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行位机构配合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顶针板上还设有向所述后模仁方向延伸的复位杆,在合模时,所述复位杆穿过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后模仁抵靠连接。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替代传统的液压缸抽前模内行位结构,通过弹性组件驱动顶针板和斜顶杆,使得斜顶杆能逐渐地与产品的倒扣位分离,更利于产品的脱模,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且结构简单,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流道板、所述a板和所述b板的合模时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流道板、所述a板和所述b板的开模时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斜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号说明:1、流道板;11、安装槽;2、a板;21、凹槽;22、第一通孔;3、b板;4、前模仁;41、第二通孔;5、后模仁;6、弹性组件;7、顶针板;71、第三通孔;72、复位杆;8、斜顶杆;81、倒扣槽;82、滑块;9、行位机构;10、斜顶座;101、斜顶t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请参阅图1-图3,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斜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道板1、a板2和b板3,所述流道板1和所述a板2之间、所述a板2和所述b板3之间可相互开合,所述a板2上设有前模仁4,所述b板3上设有后模仁5,产品成型于所述前模仁4和所述后模仁5之间。
20.所述流道板1内设有弹性组件6,具体的,所述弹性组件6为弹簧,所述流道板1上开设有朝向所述a板2的安装槽11,所述弹性组件6设于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弹性组件6的一端连接有伸入至所述a板2上的顶针板7,具体的,所述a板2对应所述弹性组件6的位置开设有凹槽21,所述顶针板7在所述弹性组件6的驱动下在所述凹槽21内移动。所述顶针板7是上连接有斜顶杆8,所述斜顶杆8依次穿过所述a板2和所述前模仁4并与所述后模仁5相配合,具体的,所述凹槽21的底端还是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前模仁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41,所述斜顶杆8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和所述第二通孔41,所述前模仁4和所述后模仁5的交界处的一侧设有行位机构9,所述行位机为模具的现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阐述。所述行位机构9优选靠近所述第二通孔41的位置设置,所述斜顶杆8上开设有倒扣槽81,产品通过所述行位机构9和所述倒扣槽81的配合形成有倒扣位,具体的,所述第二通孔41的下部分设有开口,所述行位机构9紧贴所述开口设置,所述斜顶杆8上的倒扣槽81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行位机构9配合连接,在合模时,所述行位机构9上的侧向抽芯与所述倒扣槽81之间成型有间隙,产品的倒扣位具体形成于所述间隙中。
21.在所述流道板1和所述a板2开模时,由于所述弹性组件6的弹性作用和所述顶针板7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对所述弹性组件6在向下的压力,即使得所述顶针板7优选在所述凹槽21内向下运动,随即随着所述所述流道板1和所述a板2开模距离而向上移动,此时所述顶针板7驱动所述斜顶杆8向上移动,逐渐与产品的倒扣位分离,避免所述斜顶杆8的移动速度过
快而损坏产品的倒扣位,而随着所述a板2和所述b板3的开模,所述产品完全离开所述前模仁4的端面,此时所述行位机构9也与产品分离,能顺利进行后续产品的顶出脱模作业。
22.具体的,所述顶针板7上可拆卸连接有斜顶座10,优选通过螺丝进行固定,所述顶针板7上开设有第三通孔71,所述斜顶座10设于所述第三通孔71内,所述斜顶杆8设于所述斜顶座10上,所述斜顶座10上设有斜顶t形槽101,所述斜顶杆8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斜顶t形槽101相适配的滑块82,由于所述斜顶杆8的倾斜,在所述斜顶杆8上移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滑块82会在所述斜顶t形槽101内相对滑动一定的距离,为确保所述斜顶杆8能顺利随着所述顶针板7的移动而移动。优选的,所述斜顶座10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通孔71的孔深,避免所述滑块82滑出所述第三通孔71使得所述斜顶杆8与所述斜顶座10分离,造成模具的损坏。另一方面,当所述斜顶杆8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直接在所述顶针板7上将所述斜顶座10拆卸开来,再将所述滑块82沿着所述斜顶t形槽101滑出,即能轻松实现所述斜顶杆8与所述斜顶座10之间的分离,即能单独维修或者更换所述斜顶杆8,节约生产成本。
23.更进一步的,为避免由于所述弹性组件6的弹力作用使得所述顶针板7在合模时的晃动,所述顶针板7上还设有向所述后模仁5方向延伸的复位杆72,在合模时,所述复位杆72穿过所述前模仁4与所述后模仁5抵靠连接,对所述顶针板7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所述顶针板7在合模完成时还继续在所述凹槽21内有向下的滑动动作。另外,由于所述斜顶杆8与所述后模仁5之间存在形成产品的空隙,而所述复位杆72需要与所述后模仁5抵靠,即所述斜顶杆8始终会比所述复位杆72先到达所述后模仁5上的对应位置,即在合模时,所述斜顶杆8的复位会比所述顶针板7的复位要快,利于下一次产品的注塑作业的开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