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光织物窗帘的制造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344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光织物窗帘的制造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帘的制造方法和设备,尤其是一种改进的,具有控制透光量的可调节叶片的织物窗帘。
消费者选用织物窗帘经常要求一些性能,经常考虑的是相对于传统的活动百叶窗要有柔软的外表,保持窗户的一致外观以及格状结构织物的遮光板所要有的绝缘性能。
美国专利3384519中,Froget试图公开一种这样的方案。所公开的窗帘由两个被可移动平行叶片相隔开的布层构成,每个叶片的边缘热焊到可移动布层之一上。在这个窗帘中,在垂直于叶片的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两布层则改变了叶片的角度从而控制穿过叶片的通光量。Froget的窗帘的一些性能不理想是因为其结构中采用了热焊加工。首先,这种加工方法限定所使用织物为可热焊接的,即某种相互一致的热塑性材料,热焊也必定要求至少一些粘结材料的纤维熔化。由于一些纤维被熔化,织物的结构强度变弱了。同时沿热焊处形成了不平的外观和产生所不希望的皱纹或使材料产生疲劳破损。此外,热焊是一种相对低速的加工方法,在沿长的长度上产生一个粘结点需要六个或多于二个的步骤。对于工业上高产量生产加工来说,这一速度太低了。Froget的窗帘的其它缺点是沿长的长度上要取得一致的直的热焊点是困难的。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光窗帘的制造方法,这种窗帘具有带多个叶片的一对平行片材,叶片的边部胶粘到一对片材上,在窗帘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叶片基本上平行于一对片材,而在第二打开位置上,叶片一般展开到垂直于一对片材的位置上。这种制造方法包括加热片材和叶片组件及加热放在两者之间能加热激活的粘合剂以熔化粘合剂的步骤以及冷却靠在绝缘分离表面上的组件以固化熔融粘合剂的步骤。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制造控光窗帘的设备,这种窗帘具有带多个叶片的一对平行片材,叶片的边部胶粘到一对片材上,在窗帘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叶片基本上平行于一对片材,而在第二打开位置上,叶片一般展开到垂直于一对片材的位置上。这种设备包括加热片材和叶片组件以及加热位于两者之间加热激活的粘合剂以熔化粘合剂的加热装置,和冷却靠在绝缘分离表面上的组件以固化熔融粘合剂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控光窗帘,包括一第一片材;平行于第一片材的第二片材,至少片材之一是多孔的;多个条材,每个具有两相反的表面和与每个相反表面相邻接的对置边部;用于沿对置边部将条材粘到片材上的粘合剂粘结装置,粘合剂浸渍到片材的至少之一上并完全示出,所以很显然粘结线是可见的,整个示出的粘结线具有无光的外观,在窗帘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形成叶片的条的中心部分基本上是平面的并展至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和第二片材的位置,而在窗帘的第二打开位置上,条的中心部分展至一般垂直于第一和第二片材的位置上。
为了更易于理解本发明,将在下面的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更加明确地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示出粘结编制织物的设备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实现编制织物的另一设备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两轮IR粘结设备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轮IR粘结设备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在组装过程中平头粘结或永久粘结叶片的技术设备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完成制作控光织物窗帘的一方法中组装步骤中设备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图6组装中最佳粘结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检验图7中粘结、组装窗帘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叶片成形和整理的示意形式的侧视图,图10-12分别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在组装期间使用的送进和制动机构的侧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图13示出一沿对置边部带有胶线的叶片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平头粘接到透明薄纱上的叶片的示意图,图15是按照本发明制造的窗帘的立体图,图1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制造的带有专门铰点的窗帘的示意图,图17示出了一带有胶线和铰点的,插入到图16组件中的叶片的示意图。
现参见图1,一系列叶片10具有沿它们的对置的长边却在相反的面上的胶线16a,16b(在机器方向引导16a)。叶片10平头粘接到来自供给辊的连续的非卷绕的透明薄纱612上。叶片10沿着它们的引导边部依次地以搭接方式平头地粘接到透明薄纱上,用一喷气口使最新的平头粘接片10向下悬挂以离开下一个平头粘接叶片10的区域。然后,来自第二供给辊(见图15)的第二透明薄纱19进入组装30处,通过一粘结加工,在组装30处得到成块的窗帘,见图15。
见图13,胶线16a位于叶片10的邻近边缘12(引导边12在机器方向)的一侧部或叶片的表面上,见图,胶线16a位于顶表面或侧部。第二胶线16b位于靠近另一边缘14的(牵引边在机器方向)表面或叶片侧部上,见图,胶线16b位于底表面或侧部。使用将在下文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两条胶线16a和16b涂敷到叶片10上。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用胶为共聚多脂热熔胶。这种胶约在177℃熔化和流动,在温度范围内,用于粘结窗帘的这种胶的强度非常高。在略微低的温度约104℃时,这种胶也可平头粘结,所使用的连续步骤将在下文描述。
然而,当加热这种胶以及在熔化状态下保持一相当长的时间内时,这种胶具有所不希望的发黄的特点。为了防止发黄,必须一次仅仅加热少量的胶。
图15示出了处于全开接纳光的位置时的窗帘。在这一位置,每个叶片10具有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织物20,19的中心部分17。被粘结到透明薄纱织物上的叶片10的边部12,14靠平滑弯曲形状的部分18将其连到中心部分17上。本发明的胶粘加工允许部分18不会起折痕或突然折叠。在全开位置,这些平滑弯曲状部分使叶片保持弹性变性,从而有助于对透明薄纱织物20,19加偏压使其进入关闭或共同拉伸位置。这样在重复开和闭的整个期间,能保证窗帘不走形。此外,用于窗帘开和关所固有的重复弯曲,沿叶片10的折痕会发展成断裂点。
图15示出了用于避免在这种类型的窗帘上产生波纹效应的技术。在这样的窗帘中,用于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织物20,19的透明薄纱纺织织物具有非常理想的外观,因为这种织物在纤维之间具有小的空隙。然而,当这种类型的同样或非常类似的材料作为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织物时,由于光的干涉效应,从相互搭接的织物上看去会产生波纹图案。在本发明中,用于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纺织品材料最好是具有不同尺寸,形状和/或取向间隙的编织织物材料,从而消除了波纹效应,按照本发明,采用非纺织透明薄纱材料作为第一和第二织物之一或两者的材料,或是采用透明塑料作为第一和第二织物之一或两者的材料,也可以避免波纹效应。
当按本发明窗帘的搭接关系来看第一和第二纺织或编织材料的透明薄纱时,为了避免所不希望的波纹效应,当沿着垂直于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20,19平面的轴线看透明薄纱板时,第一和第二薄纱必须具有不同的外表。所要求的第一和第二薄纱20,19间不同外表可由几罩不同方式来实现。
第一透明薄纱20可以是具有一种形状空隙的纺织或编织织物,而第二透明薄纱19可以是具有另一形状空隙的纺织或编织织物。例如,用生成小方格纤维空隙的纺织织物作为第二透明薄纱19,而具有较小的、同样尺寸、或大于第二透明薄纱织物19空隙的织物可以用作第一透明薄纱20的材料。然而,相对于第二透明薄纱19的纤维线,第一透明薄纱20纤维线约在45°(30°-60°)方向上伸展。例如,第一透明薄纱的纤维斜向伸展形成菱形,而第二透明薄纱的纤维线相互垂直伸展形成方格。这样在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之间,避免了波纹图案。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明薄纱20是具有一种形状和尺寸的空隙的纺织或编织织物,而第二透明薄纱19具有与第一透明薄纱相同形状空隙但不同尺寸空隙的纺织或编织织物。在这第二个实施例中,见图15,也避免了波纹图案,这是由于不考虑空隙的相对定向或形状,第二透明薄纱19具有小于第一透明薄纱20的空隙的缘故。同样这也防止了波纹图案引起的干涉效应。在实践中,选定第一透明薄纱20的空隙宽度远远地大于第二透明薄纱19的空隙宽度,从而避免了波纹效应。例如,第二透明薄纱的纤维丝小的以致于作为单一线时也不能看的出。而第一透明薄纱较大。
对于第二透明薄纱使用纤维间隔很小肉眼不能分辨出单根纤维丝的薄纱,而第一透明薄纱使用较大纤维空隙的织物,也能够避免波纹效应。对于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20,19两者来说也能使用同样的纺织或编织织物,但是两个透明薄纱的纺织织物取向不同,从而提供了所要求的不同外表。例如,第二透明薄纱19具有方格间隙,而同样的具有方格间隙的纺织织物作为第一透明薄纱20的纺织织物时,将纺织织物的取向偏移45°以得到一菱形间隙的第一透明织物20,当相同的纺织织物用作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两者的材料时,用作板材之一的织物被斜裁,从而织物间隙的取向大约在45°,60°或90°的角度内变化,当沿着垂直于两透明薄纱平面的轴线上看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时,能得到所要求的不同外表。
为提供所要求的不同外观,使用无纺透明薄纱材料如塑料作为透明薄纱之一而纺织材料作为窗帘的另一透明薄纱时,也能避免波纹效应。此外,无纺透明薄纱材料如同样的或不同的塑料也可作为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的材料。透明的塑料也可作为第一和/或第二织物。至少第一和第二织物之上采用透明材料也能避免波纹效应。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薄纱19由一系列透明薄纱织物条或一系列带所代替。这一实施例中的窗帘是由同样的设备和方法所成形,然而,输送到设备上的一系列平行的透明薄纱织物条或带来自相应的供给辊,而不是第二透明薄纱19。当窗帘处于开位时,采用代替第二透明薄纱织物19的一系列带或透明薄纱织物条能产生更好的“看穿”效应。然而,因为叶片的搭接结构与具有第二透明薄纱19的窗帘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关闭位置,具有多个带或透明织物条的窗帘具有同样的挡光效果。
为了得到图15所示的逐渐弯曲结构的叶片20,叶片材料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柔软性。正如一般地原理,叶片10越宽,叶片材料可以是刚性越好。然而,由于本发明的窗帘中叶片宽度范围很大,精确地限定叶片材料的允许的柔软性或刚性范围是困难的。
已作了简单的有效的物理试验以决定特定的织物是否适用于具有专门的叶片宽度的叶片。被试验的织物挂在试验台边缘的上面,织物边缘到试验台顶的距离相等于所希望的叶片宽度。如果织物长度基本上纵向悬挂时,那么对于具有那个宽度的叶片具有足够的柔软性。例如,如所试验的织物用作50.8mm宽的叶片时,织物边缘远离试验台边缘伸展50.8mm。如果50.8mm长织物基本上纵向地从试验台边缘悬置时,则用作50.8mm宽的叶片材料适用于图15所示的结构。如果50.8mm长织物不能基本上纵向悬置时,则织物太硬了不能作为具有图15的逐渐弯曲形状的50.8mm宽的叶片。
刚性织物即那些不能在试验台边缘上方基本上纵向悬置所希望的叶片宽度那样长的织物也会作为叶片材料。然而,如果用刚性叶片时,沿叶片的边缘必须提供长向伸展的铰点或弯曲点。用带铰点的刚性织物生产的窗帘具有与图15示出的窗帘略微不同的外观。窗帘的第二个实施例见图16和17。见图16,叶片10a具有较直的外表和具有位于铰点22和24处的急弯,而不是图15示出的逐渐弯曲部分18。用刻压刚性叶片,在平行于叶片的长边缘上产生铰点22,24。在刚性叶片上的刻压线26,28与叶片边缘隔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足以使胶线16a,16b涂敷到位于叶片长边缘和刻压线之间的叶片上。
如果需要,采用一相对柔软的叶片材料也能产生图16所示的类似结构。在这个实施例中,变硬剂被刷到叶片的中部以提供较平的叶片。叶片的长边缘无变硬剂,而所需的铰点在刷上变硬剂的长的伸展边缘上形成。胶线涂敷到叶片的长边缘上,这一边缘上无变硬胶。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叶片被定向在关闭位置时,由涂黑的薄板材料制成的叶片使窗帘造成的室内变黑效果最佳。适用的涂黑的薄板材料是三层层压板包括位于两层拉长粘结的或拉长编织聚脂无纺材料之间的聚脂薄膜如MYLAR。这种型式的涂黑层压板一般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先前被用在其它型式的窗帘上。由于这种三层层压板的结构,它比多数单层材料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因此,如果必要,那些在图17中示出的刻压铰点同样可以在涂黑的层压叶片上提供。
此外,为了使本发明的窗帘具有最佳的室内变黑效果,仅仅是叶片的变硬中部由涂黑的层压材料制成。叶片的长边缘无涂黑的层压板,从而沿叶片边缘提供了所需的铰点和柔软性。当仅仅在叶片中部提供涂黑的层压板时,希望叶片间间隔与上述的相比更小,从而当关闭窗帘时,确保涂黑的层压板中心部分搭接以得到最佳的室内变黑效果。例如,对于50.8mm宽的叶片具有38.1mm宽度的涂黑层压中心部分,叶片的搭接最好为6.4mm。
另一种可能的叶片材料是乙烯树脂或是无纺材料和乙烯树脂材料的层压制品。一般地,乙烯树脂材料和无纺材料和乙烯树脂材料的层压件能增加室内变黑效果,但是它们柔软的不需要刻压铰点。当然,如有必要也可刻压铰点。
正如讨论的相对于窗帘的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来说,当从相搭接的两纺织物上看时,可导致干涉图案或波纹效应。当叶片材料为无纺织物时,窗帘关闭时避免了窗帘的波纹效应。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希望叶片材料采用纺织或编织材料。基本的纺织材料将产生波纹效应,这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材料具有非常有序的直角表面结构。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效应(搭接),即当窗帘关闭时,窗帘具有纺织或编织材料的叶片时产生的这种效应,可以用绉纱纺织材料作叶片材料,这是因为绉纱纺织材料具有更加任意定向的表面结构。此外,纺织或编织材料的表面可以经如砂磨,起毛或砑压变成不规则的表面纤维。
窗帘具有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以及各种颜色的叶片,颜色组合的设想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为在窗帘开位提供一个更透明的窗帘,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可采用深色的透明薄纱材料,因为黑色反光小于明亮颜色的。类似的,当窗帘打开时为产生一个更加透明的效果,可以使用白的或明亮色的透明薄纱材料。
叶片的颜色可与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织物相同或不同。然而,当叶片材料为黑色,而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织物是具有可考虑的明亮颜色或白色时,凭经验存在示出胶线的问题。为了克服黑色胶线透过明亮色透明薄纱材料的问题,当叶片胶线粘到发明的窗帘的第一和第二透明薄纱织物上时,少量的大约占重量0.5-1.0%的增白剂添加到还未涂到叶片上的胶内。特别适用的增白剂是二氧化钛。将这种增白颜料添加到胶中,从而当黑色叶片胶粘到明亮色透明薄纱织物上时,消除了在窗帘中可见黑色胶线的问题。将二氧化钛添加到胶中也是一种减弱胶线的方式。
对于叶片,已意外地发现在施加粘结组成物之前或期间,通过在叶片的纺织材料上增加了机器方向的或纵向的张力,仅仅略微增加加工的纤维的纤维丝织物横向刚性,则加工的纤维丝织物机器方向的刚性有助的和大大地增加。用作叶片的条从加工的纤维丝织物上裁下。在加工的纤维丝织物中,特别是当加工的纤维丝织物被制作叶片时,希望机器方向刚性与横向刚性具有一高的比度。根据纺织织品材料中纱线数类型,用于制作本发明织物的机器方向刚性与横向刚性之比的范围为3∶1-50∶1,或更多。
在纺织材料上增加机器方向张力同时允许直径缩小或让织物在横向放松从而引起经纱线紧紧地并条,然后用粘合剂组合物将这些经纱线粘在一起,这些粘结后经纱线作用如一个更加刚性的纱。横向无张力允许填料方向经纱线保持松散,因此当粘合剂组合物被应用时,不会容易地粘结到另一个上。
在这个处理纺织织物材料以产生处理后用于叶片的织物的加工中,织物用低重量百分比(不大于5%)固体添加到一种粘合剂组合物上加以处理。用于纺织织物材料的最佳粘合剂组合物大约添加占重量为2%的固体。
处理纺织织物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是任何能在纺织织物材料间填充空隙以粘结单独纤维的组合物。适用型粘结组合物的例子包括弹性体,它能粘结纺织织物材料的单独纤维并且由于其它的环境因素,它能抗紫外线(UV)和抗断裂或裂解。特别好的组合物是弹性聚丙烯和弹性尿烷型组合物。一种特别佳的组合物是橡胶乳剂,它是占重量为15-25%的聚丙烯与占重量为75-85%的弹性体的混合物。此外,较佳组合物可包括较小量的传统的橡胶乳剂添加剂如去沫剂,合成增稠剂和类似物。一种特别适用的组合物是橡胶乳剂,它包含占重量71%的,出售商标为B.F.Goodrich的V-29的弹性体,27%的出售商标为Rohm&Haas的HA-16的聚丙烯,占重量1.5%的出售商标为Nalco2305的去沫剂以及占重量0.5%的出售商标为UnionCar-bide的UCARSCT-270的合成增稠剂。
现参见图1,示出了一种新的粘结技术。从右下进入设备的是用序号30表示的公知的组装织物输入。组装件30包括一对连续叠置的透明薄纱织品42,44,在这两者之间具有多个横向排列于透明薄纱42,44上的窄条32,条32相互是搭接的。每个条32上具有沿其上部引导边38(机器方向)和其下部牵引边40上的胶线34,36,从而它的上部引导边38将粘接(或平头粘接)到上透明薄纱42上,而它的下部牵引边40粘结到下透明薄纱44上。较佳的胶是前述的热熔胶。
组装件30围绕着加热滚轮50,一弓形排列的穿孔冷却滚轮52,一冷却滚轮54输送,通过红外加热器56,经间隙滚轮58和滚轮54之间的辊缝并在用60所显示的右上部取出粘结后的完成的产品。一对环形聚四氟乙烯皮带62,64接收组装件30,在传送期间,以托住组装件。内带62围绕着热滚轮50,在穿孔冷却滚轮52上方穿过,围绕冷却滚轮54,经IR加热器56和间隙滚轮58再围绕着空转轮66,68。外带64围绕着滚轮70,72,74,热滚轮50,穿孔冷却滚轮52,冷却滚轮54和间隙滚轮76。所选择滚轮的驱动属公知技术。
热滚筒50具有一适当温度。用于激活热熔胶线34和36,当组件30横穿热滚筒50时,足以熔化胶线。在聚四氟乙烯带62,64间夹有组装件30,皮带控制融的胶直到它被冷却的穿孔滚轮52(气冷)和液体(水)或气冷滚轮54再固化为至。
夹着组装件30的两皮带62,64通过滚轮76形成的辊隙,在此处皮带64分开。然后,暴露的组装件30通过由滚轮76和58形成的辊隙和对置的IR加热器56之间的滚轮54的弓形段上方,用于使加热器56加热外露的胶线以软化它们。随着这些软化的胶线穿过间隙滚轮58,胶线发暗。间隙滚轮58是一钢辊,覆盖1.6-3.2mm的发暗的或粗糙的硅酮橡胶层,用来咬住暴露的组装件30的表面并将织物放入从而使其不发光。聚四氟乙烯皮带62,64使透过透明薄纱的胶线发光,这对于一些人来说认为有损于窗帘的审美外观。
聚四氟乙烯62,64需连续的得完全具有织物的宽度。并且,如果皮带很宽,大于177.8mm的话,将会引起皱或弯折。因此,下面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已取消了必须使用的聚四氟乙烯皮带。见图2示出了一种新的组装技术。提供了两个钢辊100和102。每个均是冷却(气或液体)辊,每个均覆盖-3.2mm的硅酮橡胶层104,它具有发暗或粗糙的表面,用来作为绝缘和分离表面。一编织透明薄纱106围绕着辊100传送。透明薄纱106到达辊100的底部,它叠置条或叶片108,一加连输送机110将条或叶片108输送到纵向对正透明薄纱106的地方,即横向地穿过透明薄纱106传送的机器方向。叶片108是用早期申请中所描述的真空分离组件将其间接地输送到位置上。在叶片108的引导边,上表面上有胶线112,在叶片108的牵引边,下表面上有胶线114。一带加热棒118的热推进器116将叶片108和胶线112压向透明薄纱106和倒转辊100,倒转辊100对着或盖上由3.2mm硅酮橡胶层形成的绝缘和分离表面,加热棒118的温度激活胶线112使其熔化和粘连或粘接透明薄纱106和叶片108。大约接触1-1.5秒,在这期间,辊100是固定的。胶线112包括热熔胶或粘合剂,可以是2种成分或1种成分胶(环氧树脂,尿素脘等),用热(非辅射能)约1秒就可以了。
之后辊100马上前进一步长以接收下一个叶片108,或辊100可前进一大步并倒转一小段距离。辊的前进量小于叶片108的宽度或可以先向前再倒回较小距离从而在最后的组装中,叶片108相互搭接。此外,向前量可大于叶片的整个宽度,然后辊向后或返回以用于下一个叶片。喷气咀或喷气口用117示意表示,它将粘结的叶片108吹离辊100以能使到达加速器110上的下个叶片108能粘结到透明薄纱106上。辊100的前进量大于机器的步长,然后被停滞或向后移到接收下个叶片108的恰当位置,具体描述参见早期申请。并且,辊100的移动是连续的,而推进器116能跟踪用来平头或永久粘结叶片108的辊。
第二编织透明薄纱120围绕着辊102进入并在辊子之间的辊隙内与携带叶片108的透明薄纱106汇合。借助于熔融胶线114,类似于第一热喷射器的第二热喷射器122反冲以将每个叶片108的牵引边粘到透明薄纱120上。辊100和102如先前所述的为间歇式驱动,辊100和102可为同步或非同步的,它们的步进式或前进量正好使下个叶片108放到加速器110的位置上。使用喷气口124,它能协助叶片108的牵引边相对辊104和透明薄纱120的定位。硅酮橡胶分离表面和绝缘材料104结合到冷的或冷却辊100和102上,从而能在2秒内达到加热和冷却目的,这样胶线112和114不会掉下进入滚轮或辊100、102中而仍保留在原位并且在叶片108和透明薄纱106,120之间有好的粘结,即具有发暗的胶线从而带来好的美的外观。在一变更中,首先平头或永久粘结叶片108的牵引边,然后再粘结引导边。
图3示出了使用IR粘结的两滚系统。提供了一对滚或辊130,132,每个均是冷却辊(气或液体)以及每个均具有1.6-3.2mm的硅酮橡胶层134,它提供绝缘和一分离表面。形成窗帘的组装或检验处150的窗帘包括粘到叶片138的(类似叶片108)引导边上的后部编织透明薄纱136以及分别地输送到入口间隙、并与叶片138和牵引边上的胶线相接触的前部编织透明薄纱140。组装是在由滚130和148形成的输入辊隙内进行。组装或夹心件围绕着滚(辊)130输送到空转轮142(大约270°)处,然后通过滚132这里,大约围绕着滚132为270°角运行并到达空转轮144,直上行至空转轮146,之后如图中左手方向水平地排出一完成的产品。当组装件150开始围绕着滚130时,滚148与130共同形成的输入间隙用于建立和稳定组装件150,当组装件150开始围绕着滚132时,类似的输入间隙辊152也用来稳定组装件150。
红外加热器154(传统设计)位于间隙辊148,152之后,与组装件150的输送方向成30-45°。之后再一成30-45°设置的构件为带发暗的粗糙的硅酮橡胶层(大约1.6-3.2mm厚)的间隙辊156。再一成30-45°设置的气冷喷口158一般直接对着部分或完全粘结的,还没有离开冷却的支承辊130,132的组装件150。在间隙辊148和支承辊130之间以及在间隙辊156和支承辊132之间的组装件纵向是稳定的。辊156被冷却,而辊148,152也能冷却。
在图3的系统中,在叶片138的引导和牵引边上的胶线被加热,熔化,然后贴着一暗的粗糙的织物硬表面被冷却。在胶下方的表面,换言之当组装件在IR加热器下通过时,由于加热组装件的热传导(热传送),支承辊130,132首先变热,然后变冷,这是由于冷却支承辊带有1.6-3.2mm厚的分离材料(具有发暗织物的硅酮橡胶表面)的缘故。辊156也盖有一层同样的分离材料,这种分离材料具有绝缘特性,当红外加热织物的顶侧时,这种分离绝缘材料(硅酮橡胶)的最外侧几乎达到织物一样的温度,以允许靠着它的胶被熔化。然而,当辊没有直接位于红外加热器下时,靠导体辊冷却非常快,这是因为在辊上仅仅具有1.6-3.2mm绝缘材料的缘故。因此,所发生的情况是这样,即,离支承加最近的胶随着它靠近支承辊被首先冷却,然后被红外加热器加热到熔融点,接着在它离开所接触的支承辊前再次被冷却,即使辊套是由一分离材料制成,如果在组装件150离开支承辊之前,胶还没有冷却和完全固化的话,胶仍能以某各程度粘到辊套上。并且,辊156进一步冷却和盖压半固化胶以得到一种织构成品。
同样重要的是,实际上与支承辊相接触冷却的胶强度比在外侧冷却的胶即靠近红外加热器的胶的强度要高。原因在于,随着组装件围绕着支承辊的输送,通过组装件与支承辊和它的分离表面的接触以及施加到组装件上压力的作用,胶浸渍和渗入织物然后涂满透明薄纱织物的另一侧。这样,胶越过透明薄纱织物的纤维和丝束并整个地封闭它们。对于粘结的组装物另一侧面上,辊156也能使其产生同样的封闭粘结。原因是,可以使用两个红外加热器和两个支承辊,(但并不是必需的),其中一套(一个红外加热器和一个支承辊)用来作用织物的一侧,而另一套用来作用织物的另一侧。进行第一套作用后,整个组装件被粘结在一起。此时,趋向于支承辊一侧的强度略微高于趋向于红外加热器一侧的强度,但是辊156一般产生相同的粘结效果。在第二套作用后,第二侧强度也提高了,而对着红外加热器的侧部仍保持较强的强度,这是因为胶不会从它的透明薄纱织物的封闭粘结中挤出来,即封闭效果能完全保持住的缘故。最后示出的胶线不仅显露固有的发暗状同时起纹理,这是由于粗糙的有纺纹理的硅酮间隙辊156跟随在每个支承辊130,132上的红外加热器的原因。如果透明薄纱或织物136,140两者均是多孔的,则在两侧均产生封闭粘结。仅仅是板或织物136,140之一要求为多孔的。
图4是图3的变更,示出了一个单一辊170,它具有一个1.6-3.2mm的发暗硅酮橡胶分离层172。在这个系统中,所公知的组装或检验件168以略微大于180°围绕着辊170输送,排出通过空转轮186。IR加热器176放在辊170上方,它加热组装件168使其叶片胶线上的热熔化粘合剂熔化从而将组装件粘在一起。一封闭的环形聚四氟乙烯皮带174在一由空转轮178,180,182,184(之一是被驱动的)和辊170所限定的路线内移动,并且皮带174将组装件168压向辊170同时将组装件稳定在那儿。辊170是冷却的(气或液体)从而能产生图3所述的效果,至少胶接合点靠在辊170的分离表面上。如果需要,分别地操作IR加热器和发暗的硅酮橡胶层辊能使最靠近IR加热器或炉176的胶接合点变暗。
图5示出了一种平头粘接技术的变更。这种平头粘结技术用在早期的悬置的申请号为70/701,165,申请日为1991,5,17的申请案招,一条编织的透明薄纱织物190从图右边沿着一直的或弯曲的支承板或砧台192输送到左边。砧台192保持室温。砧台192由一如铝的支承板和一如聚四氟乙烯的非粘层构成。织物190的输送是间歇的,实际上向前一步然后向后小部分接着停止,用以叶片的附着。如早期悬置申请所述,这是实现叶片搭接所必要的。通过真空分离组件(早期悬置申请所公开)一部分的加速输送机196,横向地传送叶片194(图中进入板的方向)。在叶片194的引导边,上表面上有胶线198,而在叶片194的牵引边,下表面上有胶线200。热推进棒202(早期悬置申请中所公开)直接位于叶片194的引导边下面。推进棒202的温度保持在194℃-222℃之间。最好是205℃。当织物190停下时,热推进棒202将叶片194的引导边压向织物190,并熔化胶或粘合剂(通常为热熔粘合剂)以在叶片194和织物190间产生一粘结,此时的织物190由覆盖或非覆盖聚四氟乙烯的铝板衬托着。如果热推进棒202和叶片194之间接触仅仅为1/10秒的话,就产生平头粘接。如果接触时间为1.5秒的话,就产生如图2所示的永久粘结。此外,织物190可连续地移动,而推进器202安装地能定住织物190以冲击叶片194从而将叶片平头或永久地粘接到织物上。
图6-12示出一种制造上述类型的;尤其是图13-15类型的窗帘的新的方法和设备。首先参见图6,首先说明窗帘的组装或检验的形成。一般用300表示的机器框架(下文要描述的所有另件或部件直接或间接地装到其上)具有一装在其上用来安放编织透明薄纱的供给辊304的轴302,一简单的所公知的辊尺寸显示器306用来显示辊304退烧状态。编织透明薄纱的实际织物308从辊304上开卷经一被动的重力作用浮动件310牵引到一套4辊312,314,316,318上,4辊纵向(尽管略微有些偏置)成对地分别位于热制动组件320两侧地装到框架300上,靠一公知的气动活塞和气缸组件322,热极靴件320的纵向位置是可变化的。
框架300由两个侧板290构成,每个侧板均包括两个立柱291,一上部单一延伸部分293和一中心连接板292组成。两个延伸部分293由一稳定的十字架294和一箱式交叉连接器295连到两个侧板296上,侧板296用来形成作为粘结区的辅助支架。第二个稳定十字架297在其底部连接侧板296。
织物308在辊312顶部通过,向下并在辊314下方穿过,经热极靴件320下方,辊318下方,向上经过辊316顶部,然后向下围绕着第二个被动重力作用浮动件324,之后纵向提升地通过一空转轮326排出组装区水平地趋向粘接处。辊312,314,316,318均是驱动辊,它们可以是贴上或覆盖上粗糙材料的钢辊,这种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如橡胶塞。同时,第二编织透明薄纱336或展示菱形图案的薄纱从供给辊330上开卷,辊330由轴332支承并配有一辊尺寸显示器334。透明薄纱336向上传动并围绕着热的铝聚四氟乙烯收缩包装辊338输送,然后向下经一第三被动重力作用浮动件342再一次向上传送以连接开始围绕空转轮326的织物308,在辊338上方具有隔热屏340。此外,透明薄纱336可在间隙辊452处连接织物308。
随着织物308在热极靴器320下通过,一般用350表示的,通常在织物308的机器方向操作的加速器和热推进器辅助组件以前述方式带来一系列叶片,同时这些叶片的边部具有粘合剂或胶线,随着织物308在热极靴320下方的间歇动作步骤(向前,向后推拉及停止),组件350将叶片以系列搭接的方式附着到织物308上。如前所述,热推进器和加速输送机一般已在早期悬置申请中加以了描述,但是在下面将进一步说明加速输送机。推进器350一般在室温下工作,而热极靴320被加热到66℃-94℃。此外,热推进器350可加热到205℃(194℃-222℃)而热极靴320保持38℃-66℃。
现在说明使织物308间歇地向前,向后,停止移动的辊的驱动。由电机(未示出)驱动的主驱动轴360经一传统方式的链条传动和链轮带动一靠近辊316的凸轮轴362。对于辊312,314,316,318的传动和控制机构装在一侧板290的连接板292上,最好见图10-12。见图10,凸轮轴362具有一个固定在其端部上的凸轮364,它与从动轮366相配合,靠一轴369,从动轮366装在托架368上。通过短轴或销370,托架368的一端铰装到框架300上。托架368的另一端铰装到两段杆374a,b的一端372上,两段杆374a,b的长度靠螺旋调节。通过轴384,杆374a,b的另一端378枢轴地装到一对托板380,382上。第二轴386也枢轴地内连托板380,382并将托板铰装到框架300上。棘轮390固定到轴386上。棘轮390的齿392限定了右角台肩394。相对于框架300枢轴安装的偏置弹簧止动爪396正常情况下与棘轮390齿392的台肩394相啮合,以防止图10中的CCW(逆时针)运动。
位于托板380,382间的提升或向前爪400与棘轮390齿392的台肩394相啮合。通过轴408,提升爪400铰装到托板380,382上。在轴408上方的杆402的一端固定到提升爪400上,杆402穿过托板380上的开口403并附着到活塞杆404的端部,活塞杆404作为气动活塞和气缸组件406的一部分并从组件406上伸出,通过短轴407,组件406装到托板380上。组件406驱动气缸向外往复杆404使铰装爪400与齿392的台肩394啮合和脱开,从而使棘轮390在图10的CCW方向(逆时针)向前或非向前,然而为此目的,要有一定的气压。
活塞和气缸组件406一般是弹性偏置的,以使提升爪400不与棘轮390啮合。链轮410固定到轴386上,辊316也固定到轴386上,当棘轮390向前(CCW)时,链轮410和辊316均可旋转。与链轮410隔开一段距离的轴412可旋转地装到框架300上,在轴412上还装有辊312,链轮414和一摩擦离合器416,摩擦离合器416的一板固定到轴412上,另一板固定到滑轮418上,滑轮418可旋转地装到轴412上。缆绳420固定到滑轮418上,并围绕着滑轮418缠绕几圈,而缆绳420的另一端附着到拉力弹簧422的一端,弹簧422的另一端固定到框架300上。链轮424,426固定到用于辊314,318的轴的外伸端上,所有的链轮410,414,424,426与空转轮423,425均位于一个平面内。见图12,环形链条428机械地成对地驱动四个链轮和两个空转轮,从而所有辊312,314,316,318被同时驱动以在相应方向上移动织物308。
当操作时,驱动轴360带动凸轮轴362和凸轮364使托架368摆动从而摆动托板380,382。如果爪400与棘轮390啮合,则棘轮390如图10逆时针方向间歇地转动,从而旋转辊312,314,316,318使织物308在机器向前方向送进。所发生的前进量(50.8mm-69.8mm)大于轮390(超速传动)的齿距,因此,止爪396移过下一台肩394到达相邻齿392之间的中间位置。同时,送进引起滑轮418缠绕缆绳420并使弹簧422承载。当凸轮364使爪400前移至最左边(逆时针摆动)时,凸轮364开始使托板380,382反向摆动,即板开始向下如图10中顺时针方向摆动。向下的摆动将提升爪400向下拉。随着提升爪400脱开相啮合的齿392,承载弹簧422沿顺时针方向反向驱动棘轮390,使辊312,314,316,318倒转(从6.4-25.4mm)直到止动爪396首先撞到碰撞台肩394为至。最佳前进量为69.8mm,最佳反转量为25.4mm。织物308停止移动,在横穿织物的位置上,热推进器平头或永久粘结叶片。同时,板380,382和提升爪400连续地向下摆动直到提升爪400在下一齿392上打滑并定在那儿以棘轮390在下一循环中送进为至。在所有的动作期间,浮动件310,324,342能将透明薄纱308,336从它们相应的供给辊上连续地输送并连续地输送到空转轮326上以及输送到下文将要描述的粘结操作中。
特别参见图7,现说明脱离空转轮326的组装或检验件450的粘接。组装件450经框架300的箱式十字连接器295下方传送到装在侧板296上的辊452处。粘接设备的所有部件直接或间接地装到侧板296上,辊452与较大的支承辊454形成辊隙,支承辊454用水冷却,与驱动传动齿轮456同轴地装到辊轴458上,由传统的机器主传动输出轴驱动齿轮456驱动支承辊454。组装件450大约300°围绕着辊454传送并围绕着辊460送出,然后传送到辊462上,辊460与辊454也形成辊隙,而辊462与第二较大支承辊464之间也有辊隙,支承辊464是由齿轮466驱动的。
辊452和460可调节地装到侧板296上,为调节它们与辊454辊隙中的张力和压力,可将辊452和460移向或移离辊454。这是靠活塞和气缸组件468驱动铰接臂470来实现的。铰接臂470靠在轴或辊452(或460)上,而辊452(或460)位于侧板296的槽中。
围绕着支承辊454间隔放置皮带空转轮472,以17KW功率工作的IR加热器或炉474,辊476以及第二皮带空转轮478。两个辊476和空转轮478均带有活塞和气缸组件468以及铰接臂470,用于调节相对于支承辊454的间隙。IR加热器474安装略微地离开支承辊454,加热器474装有铰点和止块,所以加热器474可被提升离开辊454。IR加热器具有17KW的功率。拉幅辅助组件包括一对25.4mm宽环带或成环扁平皮带480,当组装件450围绕着支承辊454行走时,皮带480以1433mm/分的速度在组装件450的每一边部上运转以防止水平或横向收缩。在每一侧部上的皮带480围绕着空转轮472,支承辊454,用于控制绕支承辊454的带张力的可调节空转轮478,空转轮482以及卷轴484行走用于调直。卷轴484纵向可调整地装在轴486上以得到宽度调整。轴486位于框架300的槽中,它穿过一枢轴安装的皮带张力臂488,在活塞和气缸组件490的作用下,臂488旋转以调节皮带张力。组装件的合适宽度如为1829mm。
辊452,476,460,454均水冷至10℃,并且每个辊上均覆盖一层3.2mm厚的发暗粗糙硅酮橡胶层以提供一绝缘和分离表面。随着组装件以1433mm/分钟速度围绕着支承辊454运行时,辊452,460防止其纵向收缩,拉幅支架辅助组件的皮带480防止其横向收缩,而在17KW下工作的IR加热器使叶片引导边和牵引边上的胶线熔化,浸入和浸透透明薄纱308,336的空隙并在远离胶线的透明薄纱的另一表面上出现,从而得到叶片对透明薄纱的封闭粘结。当支承辊454表面位于IR加热器474下方时,靠导热其表面被局部加热,当它通过IR加热器474之后,被冷却,在通过IR加热器474下方的所暴露的被IR热量熔化的胶或粘合剂被快速冷却和固化,这是由于支承辊454和辊476均是水冷辊的原因。并且,由于组装件450的透明薄纱与支承辊454和辊476的发暗粗糙的硅酮橡胶(绝缘和分离)表面相接触,从而最后固化后的胶线是密致的和有纹理的,具有好的美的外观。
上面描述了第一粘结工位。第二粘结工位跟随第一粘结工位并且实际上是第一粘结工位的翻板。第二粘结工位的目的连同图3一起加以说明。除了已说明的部件或将要说明的不同部件,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序号。在用于第二粘结工位的拉幅辅助组件中,空转轮482作成可调节地以控制皮带张力,而卷轴484不具有这样的功能但它仍能在它的轴上滑动调节以调节宽度和调直皮带。在第二粘结工位中,辊462,460控制纵向收缩的方式见第一粘结工位的。然而,此处的张力臂470已被拉长并带有用来支承空转轮494的短板492,弹性偏置的空转轮494与辊460形成一辊隙用以可靠地推出粘结好的组装件,此处来自支承辊464的已完成或加工好的窗帘成品用序号500表示。一未示出的类似于臂470的铰接臂类似地装在机器的另一侧,以在空转轮494的另一端提供支承,但是这与上述不同,现只是简单的机械手段。正如前述,辊462,474,460,464均带有3.2mm厚的粗糙硅酮橡胶层。
完成产品500的检验见图8。完成后产品500从空转轮492上纵向地送至空转轮502,在空转轮502上转至水平,离开侧板296并在一系列荧光灯504下方穿行,荧光灯504装在框架300的第二箱式支架连接器506的底部,通过框架300的两侧板508,将连接器506与侧板296相连。第三稳定器支架510与侧板508内连。完成后产品500水平地输送到空转轮512上,然后转向向下垂直地输送至浮动件514上,接着向上围绕着带橡胶塞的驱动辊516并缠绕到卷取卷轴,管或辊518上,空转轮512装在侧板508的较远边上。荧光灯504装在面向和离开侧板296的稳定器支架510上。完成产品500的检验是工人站在箱式支架连接器506下方能看到空转轮494和502之间的,箱式支架连接器506下方以及两侧板508之间的产品500。进一步的检验是站在侧板508的外侧能看到两侧板508之间趋向稳定器支架510的产品500。
现参见图9,描述了叶片准备和加速器350。加速器包括一个位于真空室(在早期申请中已公开)上方的环形或扁平的带孔环带560,它的一端围绕着辊550,552,554,556旋转,另一端围绕着空转轮(未示出)旋转。透明薄纱308在稳定支架294下方两侧板290之间垂直于图中方向输送,所以皮带560将叶片带至水平方向穿过织物308的位置上。辊550,552,554是驱动辊,而辊556是校准辊。条带卷轴562装在轴564上,要裁成叶片的带材566从供给卷轴562上拉出,经校准卷轴568上方,校准卷轴570下方以及位于施胶器572之下的支承辊574上方传送,施胶器572用于沿皮带566的边部放置胶线(如图13胶线16a)。支承辊574可调节地装到支架576上,支架576由箱式框架578支承。
施胶器572接收来自传统胶源580的胶,胶源580将胶输送到惯用胶加热和供给控制器582内,依次地,控制器582经管道过滤器584输送胶,从而未施加到带566上的胶是熔化的,过滤了的能直接输送的胶。带566的输送速度为60.96-106.68mm/Min,而热熔型胶大约0.5秒内气干。接着,带566在校准器586下方通过并在第二施胶器592下方的辊588上方穿行,辊588由支架590可调节地支承着。在这一传送期间,带566已被翻转从而施胶器592沿带566的另一边在它的另一表面上施加胶线(见图13中胶线16b)。之后,带566围绕着辊594穿行并经由辊594,596形成的辊隙,围绕着校准器598,600一直输送到传动辊602上,经传动辊602与支承辊604形成的传动辊隙,沿着台608,带566被输送至刀610。当带566在刀下通过并进到加速输送机的皮带560上时,喷气咀606对带566吹气。正如在早期悬置申请中所描述的,带孔皮带560在箱室上的导轨上运行,箱室具有作为真空支管的多个孔,当在皮带560上的带移至要粘结透明薄纱308的位置上时,真空抽吸用来将带夹持在皮带560上。
刀610装在泪珠形辊612的小端上,而辊612可围绕着位于其大端中心的轴614旋转,这样在每一切断工序中,辊612的最小表面朝向带566。正如所知,刀610被安排在予定旋转次数后动作以得到所需长度的叶片。淬火支承辊616与刀610相互配合共同动作,靠着支承辊616水平地装着刮片618,它用来防止带566意外地缠绕到支承辊616上。当皮带560围绕着传动辊550通过时,刮片618也可作为将带传送到输送机皮带560的输入端。当叶片620(作为一个例子见图5的叶片194)被刀610从带566上切下时,它被输送机加速度地(操作速度为带566的两倍)输送到位于两侧板290之间的透明薄纱308下方处,在此处,正如前述,它将被热推进器平头粘接。
对系统的控制显然是易于操作,所有的活塞和气缸组件是气动的和可控制的,最好是由响应检测器的电或电子元件来驱动,检测器可以是机械触发的如微动开关或光触发的如光电管或其它光敏装置。特别是,设置的光电管能用来检测叶片620是否处于加热器350上的准备被热推进和平头或永久粘到透明薄纱308上的这一位置上。如果不检测时,静止处的气缸406被弹性偏置使向前爪400脱开棘轮390,气缸406并不动作,尽管如通常那样摆动的托板380,382不会使棘轮390促使透明薄纱308向前,在这一机器循环中(凸轮364的一周旋转),透明薄纱308将仅仅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叶片切割的操作者将叶片从带566上切下后,可以检查带566和叶片620,如果他检测到有缺陷的叶片620时,他仅仅将这一叶片从输送机皮带上卸下,扔掉即可。当检测到无叶片620准备热推动时,透明薄纱308将保持静止或者是不论机器循环多少次,在要热推动处无叶片620出现。当机器正常操作时,气缸406将被驱动,在气缸406气作用下,将提升爪400夹持在相对棘轮390的提升位置上,气缸406提供一弹性力,用于在托板380,382的向下移动中将提升爪松脱。
叶片的引导和牵引边可在施加胶线之前浸渍任何能加强它们的合适材料,从而在叶片粘到板或透明薄纱上时能看得到一更加坚硬的结构。并且,如需要,胶线可为非连续的。在组装期间,叶片被平行地设置在两织物之间,叶片也可横延伸或横穿织物或在织物的机器方向设置。
可以取消织物的向前和向后移动,而使织物总是向前地间歇移动。刚刚附着上的叶片离开附着处用于下一个要附着的叶片。这些可由一适当控制的具有足够力的喷气装置来进行。热推动器也可偏离正道。并且,叶片的牵引边可首先附着而不是引导边。织物能够连续地运转但要确保叶片排列。并且,叶片可被附着到织物308的顶表面而不是底表面。最好是,如果牵引边被先附着的话,叶片的引边边更容易实现。
尽管本发明参照专门的实施例加以了说明,但是可能的变化和变更均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范围或构思。这些均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控光窗帘的方法,这种窗帘具有一对带多个叶片的平行片材,沿着叶片的边部,叶片胶粘到一对片材上,在窗帘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叶片基本上平行于成对片材,在第二打开位置上,叶片一般展开到垂直于成对片材的位置上,包括步骤为加热片材和叶片组件以及放在两者之间的能激活的粘合剂以熔化粘合剂,以及冷却靠在一绝缘分离表面上的组件以固化熔融的粘合剂。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分离表面是成纹理的或粗糙的表面。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加热和冷却步骤在组件的两相对侧部进行。
4.按权利要求1,2或3的方法,其中进行组件的冷却时组件的两侧部均靠在一分离表面上。
5.按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包括进一步步骤为在进入加热步骤前,将一对片材与叶片组装成组件。
6.一种制造控光窗帘的方法,包括将第一和第二宽片材在一共同方向上传送;在第一和第二宽片材之间传送长的窄条材,条材具有两相反表面和与所述表面相邻接的两相对边部,条材的长轴被设置在相对于片材的传送方向上;以及靠在一冷却的绝缘分离表面,将每个条的与一表面相邻接的一边部胶粘到第一宽片材上,而与另一相对表面而相邻接的另一相对边部胶粘到第二宽片材上。
7.按权利要求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一胶线轴向地施加到窄条材的邻近第一边部的并与其邻接的一表面上;将第二胶线轴向地施加到窄条材的邻近第二相对边部并与其邻接的另一相对表面上;将在垂直于窄条材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纵向地传送第一宽片材;将窄条材的一表面沿第一边部压向第一片材以将所述片材和条材胶粘在一起;以及在与第一片材同样的方向以及垂直于条材的方向上纵向地传送第二宽片材,并且第二片材接触到窄条材的相反表面用以胶粘所述的第二片材和所述窄条材。
8.一种制造控光织物窗帘的方法,包括a)连续地传送第一片材;b)连续地传送条材;c)将第一胶线施加到在条材一表面上的一边缘部分上;d)将第二胶线施加到条材另一相对表面上的另一相对边缘部分上;e)将条材切成相同的长度;f)将每一切段加速度地送到一与第一片材并置的位置上,切段相对于第一片材的传送方向伸展,而所述的一表面正对第一片;g)逐渐地将每一切段的一边缘部分压向第一片材,将第一片与所述切段胶粘在一起,所述切段的边缘部分在第一片的传送方向上被间隔开;h)与第一片相同的方向上传送第二片材并与条材的另一相对表面的另一相对边缘部分相接触;以及i)将第一和第二片材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条材压向一冷却的绝缘分离表面同时胶粘以产生一窗帘,其中,在垂直于条材切段的方向上,第一和第二片材是相对可移动的,条材内连两片材。
9.按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步骤a)的进行是靠间歇地送进第一片材以及退回第一片材到一予先确定的止动处以实现切段的搭接。
10.一种制造控光织物窗帘的方法,包括传送具有第一和第二边部,第一和第二侧部的窄条材;在垂直于窄条材方向上传送第一和第二宽片材;将粘结线施加到窄条材及第一和第二宽片材之一上;将窄条材的第一侧部沿其第一边部压向第一片材,以将第一片材与条粘接在一起,并且第一粘结线位于第一边部和第一片材之间;将第二宽片材传来以与窄条材的第二侧部相接触,并且第二粘结线位于第二边部和第二片材之间;以及将第一宽片材,窄条材和第二宽片材一起压向一冷却的绝缘分离表面以形成一粘接的夹层板,其中,第一和第二宽片材在垂直于窄条材长度方向上是相互可以相对移动的。
11.按照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进行加热和冷却步骤时的组件处于张力下。
12.按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张力是垂直施加的。
13.按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进行粘合剂粘接时使用一热熔粘合剂。
14.用于制造光窗帘的设备,这种窗帘具有一对带多个叶片的平行片材,叶片沿其边部胶粘到所述的成对片材上,在窗帘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叶片基本上平行于成对片材,在第二打开位置,叶片一般展开到垂直于成对片材的位置上,设备包括用于加热片材和叶片组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能热激活粘合剂以熔化粘合剂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将朝向一绝缘分离表面的组件冷却以固化熔融粘合剂的冷却装置。
15.按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中,分离表面是有纹理的或粗糙表面。
16.按权利要求14或15的设备,其中,所提供的加热和冷却装置用于处理组件的相对侧部。
17.按权利要求14,15或16的设备,其中,分离表面大约为3.2-6.4mm厚。
18.按权利要求14,15,16或17的设备,其中,分离表面是由硅酮橡胶构成。
19.用于制造控光窗帘的设备,包括用于在一共同方向上传送第一和第二宽片材的输送装置;用于在第一和第二宽片材之间传送长的窄条材的输送装置,窄条材具有两相反的表面和与所述表面相邻接的两相对侧部,窄条的长轴被相对于片材的供给方向设置;以及用于靠着一冷却的绝缘分离表面,将每一条材的邻接一表面的一边部胶粘到第一宽片材上,以及将条材的邻接另一相对表面的另一边部粘到第二宽片材上的装置。
20.按权利要求19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将第一胶线轴向地施加到窄条材的邻近第一邻接边部的一表面上的装置;将第二胶线轴向地施加到窄条材的邻近第二相对邻接边部的另一相反表面上的装置;将第一宽片材在垂直于窄条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纵向输送的装置;将窄条材的一表面沿第一边部压向第一片材以将片材和条材粘在一起的装置;以及将第二宽片材在与第一片材相同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窄条材的方向上纵向输送的装置以及将窄条材的另一相反表面与第二片材相接触以将第二片材与窄条材胶粘在一起的装置。
21.用于制造控光织物窗帘的设备,包括用于传送具有第一和第二边部以及第一和第二侧部的窄条材的输送装置;将第一和第二宽片材在垂直于窄条材的方向上输送的装置;将胶线施加到窄条材及第一和第二宽片材之一上的装置;将窄条材的沿第一边的第一侧部压向第一片材以将第一片材与条材粘接在一起的装置,其中第一胶线位于第一边和第一片材之间,将第二宽片材传来以与窄条材的第二侧部相接触的装置,其中,第二胶线位于第二边和第二片材之间;以及将第一宽片材,窄条材及第二宽片材一同压向一冷却的绝缘分离表面以形成一粘结的夹层板的装置,其中,在垂直于窄条材长度的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宽片材相互可以相对移动。
22.按照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设备,其中,加热装置是IR加热器。
全文摘要
一种控光窗帘制造方法和设备,这种窗帘具有一对带多个叶片的平行片材,叶片沿其边部胶粘到成对片材上,在窗帘的第一关闭位置上,叶片基本上平行于成对片材,而在第二打开位置上,叶片伸展到基本上垂直于成对片材的位置上。其中,靠加热粘合剂和将窗帘压向一有纹理的或粗糙的冷却表面,使得将叶片粘到平行片材上的粘合剂带发暗。
文档编号B29C65/02GK1080156SQ9310573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13日
发明者W·B·科尔森, P·G·施韦茨 申请人:亨特道格拉斯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