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

文档序号:448577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将预塑形坯加热后吹制成形、形成容器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
作为用于使容器成形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在如美国专利说明书第4,185,812号,特公昭53-40624号公报及特公昭53-40625号公报已有揭示。


图15显示美国专利说明书第4,185,812号所述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中吹制成形站12相对于加热站10配设于正交位置,构成L字形结构。而且,在加热站10由4条输送线路以正立状态输送、加热4个预塑形坯。在吹制成形站,将以正立状态呈1列载置4个预塑形坯的托板14沿具有长边及短边的矩形输送线路循环输送。矩形输送线路的长边沿与加热站10的预塑形坯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该矩形输送线路的长边的中途由4个预塑形坯吹制成形为容器。该托板14被移动到取出部16,容器被卸到装置外部。
特公昭53-40624号公报及特公昭53-40625号公报揭示的为在倒立状态下呈直列输送多个同时加热的预塑形坯,在倒立状态下,由多个吹制成形模具按输送顺序吹制成形每个预塑形坯,从而形成容器的情况。
美国专利说明书第4,185,812号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由于加热站10的预塑形坯的输送方向与矩形输送线路的长边正交,因而构成L字形的装置。其结果,吹制成形站12不收束在加热站10的宽度内,而形成异形装置,尤其是在配设多个装置时会形成无用空间,因而存在用于设置的面积增加之问题。
特别是在成形充填饮料水等的容器时,都希望使室内维持好净化气氛,若想大面积维持这种净化气氛,设备费及维持费就会增高,为此就要求极力抑制装置的设置面积,谋求节省空间化,但它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另外,该加热吹制成形装置中,以正立状态在加热站10加热预塑形坯。这样,由于预塑形坯的颈部位于上侧,且加热时的热量向上方移动,所以就出现了预塑形坯的颈部有可能被过度加热使颈部发生变形的问题。而且,由于此时输送预塑形坯的输送部件处于保持预塑形坯的上部的状态,所以也存在输送部件被加热时的热加热,容易接受不良影响的问题。
并且,即使在吹制成形站12中,也是以正立状态使预塑形坯吹制成形,所以必须把用于吹制成形时使预塑形坯拉伸的拉伸杆配设在预塑形坯的上方,装置的总高就会增高,在设置空间的确保和维护维修方面存在问题。
在特公昭53-40624号公报及特公昭53-40625号公报中,是以倒立状态加热预塑形坯并使之吹制成形的。在此,同时加热的多个预塑形坯有多个吹制成形模型按直列输送顺序分别被吹制成形。因此同时被加热的每个预塑形坯自加热至吹制成形的时间就不同,存在成形品质会产生不均匀之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装置的设置面积实现节省空间化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这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避免了下述现象加热时预塑形坯的颈部被过度加热或预塑形坯的输送部件由于加热时的热量而受到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装置总高、减小设置空间且便于维护维修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使同时被加热的多个预塑形坯自加热至吹制成形的时间相等,成形品质不产生不均匀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具有供给分别具有颈部的多个预塑形坯的供给部,加热由前述供给部供给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加热站,转送由前述加热站加热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转送部,吹制成形由前述转送部转送来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形成多个容器的吹制成形站,其特征在于前述供给部、前述加热站、前述转送部及前述吹制成形站沿输送前述预塑形坯的第1方向呈直线形布设,前述供给部具有将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前述颈部向上的正立状态下、在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所定的节距排列的排列机构,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自前述正立状态反转,在倒立状态下向前述加热站递交的反转递交机构,前述加热站具有沿前述第1方向并列布设的多条第1输送线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支承由前述供给部递交的前述预塑形坯的多个第1输送部件,沿前述多条第1输送线路间断输送前述多个第1输送部件的第1输送机构,布设在前述多条第1输送线路上的加热箱,至少在前述加热箱内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自转的自转机构,前述转送部具有使由前述多条第1输送线路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维持其上下关系的状态下、自前述加热站一侧向前述吹制成形站一侧移动,将前述倒立状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向前述吹制成形站递交的移动机构,前述吹制成形站具有被配制成具有2个短边及2个长边的大致矩形的形状,前述2个长边在前述加热站与前述第1方向平行设置的第2输送线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支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并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输送的多个第2输送部件,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间断输送前述多个第2输送部件的第2输送机构,设在布置于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转送部一侧的前述短边一侧的接收部,设在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长边一侧,同时拉伸吹制成形由前述接收部接收的多个预塑形坯、形成多个容器的吹制成形部,设在与前述接收部相对的另一前述短边一侧、取出由前述吹制成形部成形的多个容器的取出部。
本发明中,将供给部、加热站、转送部、和吹制成形站沿预塑形坯的输送方向直线形配设。而且将设在吹制成形站的第2输送线路的长边设置为与加热站的预塑形坯输送方向(第1方向)平行。其结果,装置不会向预塑形坯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扩展,可以以最小限度的面积布置,可以减小设置面积谋求节省空间化。尤其是可以有效地灵活使用成形充填饮料水等的容器的气氛净化的室内面积。
另外,在供给部由排列机构以所定节距排列,这些排列了的预塑形坯由反转递交机构自正立状态反转,以倒立状态向加热站递交。因此,供给部的预塑形坯的供给可以保持并悬挂预塑形坯颈部的正立状态很容易地供给。另一方面,由于以所定节距排列后的预塑形坯被反转成倒立状态,所以在其后工序的加热站可以倒立输送预塑形坯。
并且,在加热站,由并列布置的多个第1输送线路以倒立状态不停地间隔输送多个预塑形坯,在加热箱中一边由自转机构使其自转一边进行加热。不会使预塑形坯的颈部或以倒立状态支承预塑形坯的第1输送部件过度加热,可以确实地防止颈部变形及由第1输送部件的热量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通过使预塑形坯自转可以在圆周方向均匀地加热预塑形坯。
在转送部,在倒立状态下将多个预塑形坯自加热站转送到吹制成形站。
另外,在吹制成形站可以由设在第2输送线路短边上的接收部以倒立状态接收预塑形坯,由设在长边上的吹制成形部对由接收部接收的多个预塑形坯同时进行拉伸吹制成形,由设在另一短边上的取出部将容器取出。另外,由于对并列输送中同时加热的多个预塑形坯同时进行吹制成形,因而可以防止吹制成形时的品质不均。同时,由于将吹制成形部配制在第2输送线路的长边上,因此可以将吹制模具锁紧机构设在长边间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长边间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前述排列机构最好是具有以前述正立状态保持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多个保持部件,
使前述多个保持部件向前述第2方向移动,变换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节距的节距变换机构。
另外,前述供给部可以具有呈1列供给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供给线路。此时,前述多个保持部件由于被前述节距变换机构向前述第2方向移动,因而可以使由前述供给部呈1列被供给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按顺序保持。
在本发明中,前述反转递交机构最好是具有夹持由前述排列机构被排列为所定节距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各颈部的多个第1夹持部件,开闭前述多个第1夹持部件、进行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夹持和将其松开的第1开闭机构,使前述多个第1夹持部件升降的第1升降机构,使前述多个第1夹持部件反转的反转机构。
这样,就可以保持颈部并上下反转后将多个预塑形坯递送到加热站。
在本发明中,前述转送部的前述移动机构最好是具有夹持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各颈部的多个第2夹持部件,开闭前述多个第2夹持部件、进行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夹持和将其松开的第2开闭机构,使前述多个第2夹持部件升降的第2升降机构。
由于转送部的移动机构具有第2夹持部件、第2开闭机构和第2升降机构,因此可以保持多个预塑形坯的颈部,并使其在倒立状态下确实地递送到吹制成形站。
在本发明中,前述吹制成形站最好是具有机台,固定在前述机台上的固定基座,相对于前述机台可以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长边方向移动的可动基座,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第2输送机构最好是具有安装在前述固定基座和前述可动基座上的多个链轮,连接该多个链轮的链子,
使前述可动基座向使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短边相互分离的方向拉紧、介由前述链轮向前述链子施加张力的张力施与机构,前述取出部最好是具有将由前述吹制成形部成形的多个容器自前述多个第2输送部件取出的取出装置,前述取出装置最好是设在前述可动基座上。
这样,调整可动基座而调整链子的张力时,随着可动基座的移动取出装置同时移动。因此,张力调整后不必进行取出装置相对于第2输送机构的对位调节。
在本发明的另一形态下,加热吹制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加热站、转送部、和吹制成形站,其中加热站并列设置多条第1输送线路,该第1输送线路以使颈部向下的状态输送多个分别具有颈部的多个预塑形坯,同时加热向第1方向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转送部在倒立状态下转送被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吹制成形站将在前述加热站被同时加热、且由前述转送部转送来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倒立状态下同时吹制成形,成形为多个容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吹制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这种吹制成形方法具有将分别具有颈部的多个预塑形坯以前述颈部向下的倒立状态保持,在加热站内并列向第1方向输送,且使被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同时加热的工序;将并列输送时被同时加热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倒立状态下自前述加热站转送到吹制成形站的工序;在前述吹制成形站将以前述倒立状态接收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同时吹制成形,成形为多个容器的工序。
在这些形态下,多个预塑形坯在倒立状态下,由加热站加热,由转送部转送,且由吹制成形站吹制成形。因此,可以防止在加热站由于加热而对预塑形坯的颈部及输送部件产生影响。而且由于在吹制成形站,不必把拉伸杆等机构设在预塑形坯的上方,所以可以将装置总高控制得较低。另外由于在并列输送中在加热站被同时加热的多个预塑形坯,在吹制成形站同时吹制成形,因此,这种吹制成形可以相对于多个预塑形坯不产生品质不均。
在此可以将供给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供给部设在前述加热站的前述多个第1输送线路的上流位置。该供给部可以做成与前述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相同的结构。
并且即使在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中,加热站、转送部及吹制成形站也可以和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的对应的结构相同。
在本发明的再一形态下,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具有一边将多个预塑形坯向第1方向输送一边使其加热的加热站,转送由前述加热站加热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转送部,吹制成形由前述转送部转送来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形成容器的吹制成形站,其特征在于前述加热站、前述转送部及前述吹制成形站沿前述第1方向呈直线形布设,前述加热站具有沿并列布设的多条第1输送线路,同时加热沿前述多个第1输送线路被并列输送的前述预塑形坯,前述吹制成形站具有被配制成具有2个短边及2个长边的基本矩形的形状,前述2个长边与前述第1方向平行设置的第2输送线路,支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并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输送的多个第2输送部件,设在布置于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转送部一侧的前述短边一侧的接收部,设在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长边一侧,对由前述接收部接收的多个预塑形坯、同时进行拉伸吹制成形、形成容器的吹制成形部,前述转送部在前述加热站的前述多个第1输送线路的输送方向终端部和前述吹制成形站的接收部之间,转送前述多个预塑形坯。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涉及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供给部的排列机构的平面图。
图3为图1供给部的反转递送机构的平面图。
图4为自图3箭头IV方向看的正面图。
图5为图1的加热站及转送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6为显示图1及图5的加热站的预塑形坯的自转机构的平面图。
图7为剖面显示图5的一部分的侧面图。
图8为显示图1及图5的加热站的加热箱状态的断面图。
图9为自显示图7的转送部的转送机构的正面看的断面图。
图10为显示由转送机构进行的预塑形坯的转送状态的侧面图。
图11为显示图1的吹制成形站的取出部状态的侧面图。
图12为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自加热站向吹制成形站进行转送的转送部状态的平面图。
图13为显示图12的夹持部件状态的部分正面图。
图14为图12的侧面图。
图15为显示现有的加热成形装置的平面图。
以下,就本发明恰当的实施形态,参照图纸详细进行说明。
图1~图11为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涉及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的图。
图1为显示加热吹制成形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平面图。
该加热吹制成形装置100由供给部110、加热站112、转送部114及吹制成形站116沿前述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第1方向)呈直线形布设而成。
供给部110将具有颈部120(参照图7及图8)的预塑形坯118供给到加热站112,它具有供给导轨122、排列机构124和反转递交机构126。
供给导轨122如图2所示,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布设,且向排列机构124一侧下降倾斜,支承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下部,并利用自重在正立状态下连续输送预塑形坯118。另外,在供给导轨122的排列机构124一侧的端部设有可以利用开闭缸128进行开闭的供给挡块130。
排列机构124如图2所示,为每4个一组接收由供给导轨122连续供给的预塑形坯118,并在与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正交的方向(第2方向)上以所定的节距排列的机构;具有以每2个一组的正立状态保持预塑形坯的一对保持部件132a、132b和使该一对保持部件132a、132b移动到供给导轨122位置,每2个一组接收预塑形坯118,并由所定的递交位置定位的节距变换机构134。
各保持部件132a、132b具有2个用于接收预塑形坯118的颈部的下部的具有所定节距的开口部136、136,可以沿供给直线导轨138向与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正交的方向滑动。另外在与各保持部件132a、132b的开口部136相对的位置配设有防止预塑形坯118落下用的导轨140。该防止落下用的导轨140利用驱动缸142可以相对于保持部件132a、132b进行进退活动,在预塑形坯118被插入保持部件132a、132b的开口部136的状态下,导轨140变为向保持部件132a、132b一侧进出的状态,在防止预塑形坯118落下的同时,在取出预塑形坯118时自保持部件132a、132b后退,以不妨碍其取出。
节距变换机构134具有接在一个保持部件132a上的无杆缸144、相对于保持部件132b可滑动地连接保持部件132a的挡杆146和在所定位置使保持部件132b停止的挡块148。
而且,当自图2状态利用无杆缸144使保持部件132a沿供给直线导轨138向图中左方移动时,保持部件132a与保持部件132b触接,而使保持部件132b与保持部件132a同时向左方移动,通过供给导轨122位置在供给直线导轨138左侧的位置停止,成为待机状态。在移动到该待机位置时,供给导轨122的供给挡块130打开,预塑形坯118分别插入保持部件132b及132a的开口部136。另外,在待机位置,供给挡块148的开闭缸128的图中无显示的载置台成为防止预塑形坯118自保持部件132a、132b落下的导轨。当自该状态下,使无杆缸144向图中右方移动时,保持部件132a和132b同时被挡杆146牵引而移动,保持部件132a通过挡块148位置、保持部件132b与挡块148触接而停止,保持部件132a及132b被挡杆146在具有如图2所示的所定间隔的位置停止。
反转递交机构126如图3及图4所示,为使被保持部件132a、132b保持并被排列的4个预塑形坯118自正立状态反转,在倒立状态下向加热站112递交的机构;具有4个第1夹持部件150、第1开闭机构152、第1升降机构154、第1反转机构156第1夹持部件150由保持部件132a、132b保持,为用于夹持位于递交位置的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部件,分别被配设在与位于递交位置的预塑形坯118对应的位置。另外,各第1夹持部件150由一对夹持臂158a、158b构成。
第1开闭机构152为开闭各第1夹持部件150的夹持臂158a、158b,进行预塑形坯118的夹持和松开的机构,具有平行配设的一对滑动杆160a、160b和夹持部件开闭缸162。
一个滑动杆160a安装固定一个夹持臂158a,形成可滑动地贯通另一夹持臂158b的状态。另一滑动杆160b可滑动地贯通一个夹持臂158a,形成安装固定另一夹持臂158b的状态。另外,一对滑动杆160a、160b在其中央附近相对向的位置分别形成齿条部164,在该齿条部164之间形成使小齿轮166咬合的状态。
夹持部件开闭缸162被接在一个滑动杆160a上,通过使该一个滑动杆160a滑动,介由小齿轮166使另一滑动杆160b向相反方向滑动,从而使第1夹持部件150的夹持臂158a、158b开闭。
第1升降机构154为使第1夹持部件150升降,进行预塑形坯118的取出、递交的机构;具有支撑托架170和升降缸172,其中支撑托架170可升降地支撑安装第1夹持部件150、第1开闭机构152、第1反转机构156的支撑机架168,升降缸172沿该支撑托架170使支撑机架168升降。
第1反转机构156为使第1夹持部件150反转的机构,具有安装在支撑机架168上的反转传动装置174。利用该反转传动装置174使第1开闭机构152相对于支撑机架168反转180度,从而使第1夹持部件150反转。
而且,在利用第1升降机构154使第1夹持部件150处于上升位置、且利用第1反转机构156使第1夹持部件150位于排列机构124一侧的状态下,在利用第1开闭机构152打开第1夹持部件150、利用第1升降机构154使第1夹持部件150下降的状态下,通过由第1开闭机构152关闭第1夹持部件150夹持被保持部件132a、132b保持的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另外,通过由第1升降机构154自该状态使第1夹持部件150上升,进行预塑形坯118自保持部件132a、132b的取出。进而在该状态下,通过由第1反转机构156使第1夹持部件150反转,使预塑形坯118成为倒立状态,通过在该位置由升降机构154使第1夹持部件150下降,由第1开闭机构152使第1夹持部件150打开,进行预塑形坯118向加热站112的递交。
加热站112如图1及图5~图8所示,加热由供给部110供给的预塑形坯118,它具有2条并列布设的第1输送线路200和加热箱202、自转机构204。
各第1输送线路200具有以倒立状态支承由供给部110递交的预塑形坯118的多个第1输送部件206和使该多个第1输送部件206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间隔输送的第1输送机构208。
第1输送部件206每2个一组被设在与各第1输送线路200的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正交的方向上,该2个一组的第1输送部件206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以所定间隔配制有多个。
各第1输送部件206相对于托架212被可回转地安装,使预塑形坯支承部214自托架212的上面凸出,将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插入该预塑形坯支承部214,从而可以以倒立状态支承预塑形坯118。另外,自转用链轮216被安装在各第1输送部件206的下端。
各第1输送机构208具有第1输送链条218和第1输送传动装置220。
各第1输送链条218在2个第1输送部件206之间,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配设,形成在供给部110一侧由从动链轮222支承、在转送部114一侧由连接在第1输送传动装置220上的图中无显示的驱动链轮支承的状态。而且,安装第1输送部件206的托架212的中间部被连接固定在该第1输送链条218上。另外,第1输送链条218被沿第1输送线路200配设的第1输送导轨224导向。
第1输送传动装置220介由图中无显示的驱动链轮间隔驱动第1输送链条,具有凸轮226和挡块装置228。
凸轮226在外周上形成有每隔90度而设的间隔停止用开口部230。
挡块装置228具有卡入凸轮226的开口部230的凸轮从动件232和用于使该凸轮从动件232驱动的气缸234。利用该气缸234的驱动使凸轮从动件232卡入凸轮226的开口部230,使第1输送传动装置220每90度间隔停止。
加热箱202在各第1输送线路200的中途,夹着第1输送线路200配置在其两侧,形成2个1组的结构,该2个1组的加热箱202沿着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设有上流及下流2组。
另外,在上流及下流的加热箱202之间,设有预塑形坯118的1个大小的间隔,通过在该位置使预塑形坯118间隔停止,可以缓和由上流侧的加热箱202加热的预塑形坯118的内外面的温度差,然后向下流侧的加热箱202供给。上流及下流的加热箱202间的间隔并不限于预塑形坯118的1个大小的间隔,也可以根据预塑形坯118的壁厚进行变更。
并且,在2个1组的加热箱202之间,在遮蔽2个预塑形坯118的状态下,沿着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设有反射板236。
各加热箱202在其内部、沿着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的加热器238在预塑形坯118的轴向上设有多段。这些各加热器238在自图8左起第2个加热箱202中,正如所示相对于预塑形坯118前后可移动地被支承着,从而可以调节预塑形坯118轴向的温度分布。
另外,各加热箱202形成在加热器238的内侧设有反射板240、在上端部设有端子台242的状态。各加热箱202的下部由与加热箱202内连通的中空的支承脚244支承在座246上,该支承脚244与安装在座246内的鼓风机248连接着。
而且,自鼓风机248通过支承脚244内向加热箱202内的反射板240内侧供给冷却风,并使该冷却风向加热箱202的上方逃逸。这样,就可以防止反射板240的过度加热、延长反射板240的寿命,同时,向上方跑出的冷却风使端子台242也得到了冷却,并且由鼓风机248送来的冷却风也与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延伸的加热器238的两端支承部分接触,冷却最容易受热损伤的两端的支承部,因而可以延长加热器的寿命。
自转机构204如图6所示具有第1自转用链条250和第2自转用链条252。
第1自转用链条250形成与4个无齿的从动链轮254和各第1输送线路200内侧的3个第1输送部件206的自转用链轮216相咬合的状态;其中,4个无齿的从动链轮254位于2个第1输送线路200之间、与沿各自的第1输送线路200的内侧被输送的第1输送部件206的自转用链轮216近接配设,各第1输送线路200内侧的3个第1输送部件206的自转用链轮216位于这些从动链轮254之间、挂在与如图8所示的自转用电机256相接的驱动链轮258上。另外,在该第1自转用链条250上咬合着张力施加用链轮260。
第2自转用链条252位于分别以各第1输送线路200的2列被输送的第1输送部件206之间,横跨第1输送线路200的大致全长、处于挂在无齿的链轮262上被支承的状态,该第2自转用链条252与以各第1输送线路200的2列被输送的第1输送部件206的自转用链轮216咬合。
因此,当由自转用电机256使驱动链轮258回转,从而使第1自转用链条250回转时,与该第1自转用链条250咬合的各第1输送线路200的各自3个第1输送部件206的自转用链轮216就回转。由该各自3个自转用链轮216使第2自转用链条252回转。而且,使与该第2自转用链条252咬合的另外的自转用链轮216回转,从而使预塑形坯118自转。
而且,通过这样一边使其自转一边加热预塑形坯118可以使预塑形坯118周向均一地加热。
转送部114如图5、图9及图10所示转送由加热站112加热的4个预塑形坯118,具有将倒立状态的预塑形坯118在倒立状态下向吹制成形站116递交的一对转送机构300和将加热站112中的预塑形坯118的节距变换为吹制成形站116的吹制成形时的节距的一对节距变换机构302。
一对转送机构300分别安装在一对转送机构台座304上,一对节距变换机构302使一对转送机构台座304可以分别移动。
各转送机构300具有第2夹持部件306、第2开闭机构308、移动机构310和第2升降机构312。
各转送机构300的第2夹持部件306为呈对向配置的一对一组的可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部件,该第2夹持部件306对应于由各第1输送线路200被2个一组地输送的预塑形坯118的位置配设有二组。
第2开闭机构308由安装第2夹持部件306的一对转送臂314a、314b和第2夹持部件306对应设有二组。一对转送臂314a、314b分别由图9及图10中的上下一对臂部件316a、316b构成。
各转送臂314a、314b的臂部件316a、316b被可轴向滑动地设置的一对平行的回转轴318a、318b支承着。
在这些臂部件316a、316b的回转轴318a、318b的安装部设的安装孔内如图9所示,凸设有销320。另外,图9的图中左半部显示上侧的臂部件316a,右半部显示下侧的臂部件316b。在安装一对转送臂314a、314b的各自的臂部件316a的回转轴318a上,在与转送臂314a一侧的臂部件316a的销320对应的位置设有轴向的滑动槽324,在与转送臂314b的臂部件316a对应的位置设有与销320卡合的孔322。
另外,在安装在转送臂314a、314b的臂部件316b上的回转轴318b上(在图5的图中上侧部分将上方的臂部件316a切去一部分而显示),在转送臂314a的臂部件316b的销320对应的位置设有与销320卡合的孔322,在转送臂314b的臂部件316b的销320对应的位置设有轴向的滑动槽324。而且,在回转轴318a、318b的对应位置,在圆周上设有齿条部326,在该齿条部326之间配设有小齿轮328。
另外,开闭活塞330被接在一侧的回转轴318b上,通过驱动该开闭缸330使回转轴318a、318b相互反向滑动,使设在转送臂314a的臂部件316a上的销320在回转轴318a的滑动槽324内滑动,进而,使设在转送臂314b的臂部件316b上的销320在回转轴318b的滑动槽324内滑动,从而使转送臂314a、314b相互分离、接近,以可以开闭第2夹持部件306。
移动机构310具有被连接在一侧的回转轴318a上的转送传动装置332、分别形成于回转轴318a、318b的对应位置外周面上的齿部334和与这些齿部连接的链轮336。
而且,当由转送传动装置332使回转轴318a回转时,介由齿部334及链轮336使回转轴318b与回转轴318a同时回转,安装在这些回转轴318a、318b上的转送臂314a、314b在加热站112和吹制成形站116之间回转移动。
此时,转送臂314a、314b的各自的臂部件316a、316b做和平行联杆同样的动作,使第2夹持部件306的上下照原样移动。
因此,以倒立状态由第1输送线路200输送的预塑形坯118由转送臂314a、314b在倒立状态下向吹制成形站116转送。
第2升降机构312具有支承第2夹持部件306、第2开闭机构308、移动机构310的升降台338和自该升降台338向下方延伸、贯通转送机构台座304的升降导杆340及安装在转送机构台座304上使升降台338升降的升降缸342。
而且,由升降缸342可以使第2夹持部件306以使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向第1输送部件206等拔出和插入的距离X升降。
节距变换机构302具有沿使转送机构台座304相互接近和分离的方向可滑动地支承的导杆344和使转送机构台座304滑移的节距变换活塞346。
而且,在转送机构300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自加热站112的第1输送线路200接收预塑形坯118后,由节距变换活塞346使转送机构300相互接近,将自加热站112接收的预塑形坯的节距变换为吹制成形站116的吹制成形节距,向吹制成形站116递交。另外,在使转送机构台座304移动时,由减震器348限制其停止位置。
由于转送机构300及节距变换机构302形成前述的结构,所以,在预塑形坯118自加热站112向吹制成形站116转送时,第2夹持部件306在加热站112的第1输送线路200的各第1输送部件206的对应位置以开状态待机,当第1输送部件206到达并停止在取出位置时,由第2开闭机构308使第2夹持部件306成为闭状态,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
在该状态下,利用第2升降机构312第2夹持部件306上升距离X,将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自第1输送部件206拔出。
进而,自该状态由移动机构310的驱动使转送臂314a、314b自加热站112一侧向吹制成形站116一侧,使第2夹持部件306的上下照原样移动,在倒立状态下转送预塑形坯118。
此时,由节距变换机构302的节距变换缸346的驱动使转送机构30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向吹制成形站116需要的吹制成形节距进行节距变换。
而且,通过由第2升降机构312使第2夹持部件306下降,由第2开闭机构308使第2夹持部件306打开,进行预塑形坯118向吹制成形站116的递交。
吹制成形站116如图1及图11所示,具有第2输送线路400、接收部402、吹制成形部404和取出部406。
第2输送线路400为具有短边及长边的大致成矩形的形状,为使其短边的一边与转送部114对向配置的线路,具有第2输送部件408和第2输送机构410。
第2输送部件408为倒立状态下支承输送预塑形坯118的部件,在使预塑形坯支承部412向上方凸出的状态下,由托架414一个一个地支承。
第2输送机构410为间隔循环输送多个第2输送部件408的机构,由第2输送链条418挂在配置于第2输送线路400的输送路径角部的4个链轮416上,形成矩形状配设的状态。另外,该第2输送链条418由沿第2输送线路400的输送路径配设的第2输送导轨420导向。并且,第2输送部件408介由托架414每4个一组以吹制成形节距被连接在该第2输送链条418上。
另外,图中无显示的间断输送电机接在4个链轮416的任一个上,由该间断输送电机每4个一组输送第2输送部件408。
接收部402设在配置于第2输送线路400的转送部114一侧的短边上,自转送部114接收4个预塑形坯118;在转送部114的第2夹持部件306的对应位置使4个第2输送部件408间隔停止。
吹制成形部404设在第2输送线路400的输送方向下流侧的长边上,对由接收部接收的预塑形坯118进行拉伸吹制成形形成容器;配制有对由接收部402接收的4个预塑形坯118同时进行拉伸吹制成形的拉伸吹制成形装置422。该拉伸吹制成形装置422为在与吹制成形部404的第2输送线路400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闭模具的装置;在长边间的空间内设置合模机构424。
另外,在接收部402和吹制成形部404的拉伸吹制成形装置422之间设有吹制成形1次份的预塑形坯118的待机部426,由该待机部426在待机中进行由加热站112加热的预塑形坯118的温度缓和,同时,在该待机部426可以设置扁平容器用的调温部。
为了使该待机部426的预塑形坯118在第2输送线路400的角部不停止,将接收部402的第2输送部件408的停止位置设定在自取出部的中心位置稍微偏开的位置。
取出部406设在与接收部402相对的另一短边上,取出由吹制成形部404的拉伸吹制成形装置422成形的容器428;用于取出被输送到该取出部406位置的4个容器428的取出装置430与取出位置的第2输送线路400相对设置。
该取出装置430如图11所示,为与供给部110的反转递交机构126大致同样的结构;具有配制在与容器428的颈部120相对的位置的4个第3夹持部件432、设有使该第3夹持部件432开闭的开闭缸434的第3开闭机构436、设有使第3夹持部件432反转的反转传动装置438的第2反转机构440、设有使第3夹持部件432和第3开闭机构436及第2反转机构440同时升降的升降缸442的第3升降机构444、设有进退缸446的进退机构448。
而且,在由进退缸446自取出部406的第2输送线路400后退的状态下,且在将第3夹持部件432朝向第2输送线路400打开的状态下待机。当由第2输送线路400使容器428的输送停止时,利用进退缸446使第3夹持部件432前进,利用开闭缸434使之关闭,容器428的颈部120被夹持。在该状态下,由升降缸442使第3夹持部件432上升,容器428的颈部120自第2输送部件408脱出。然后,由进退活塞446使第3夹持部件432后退,使升降缸442下降,由反转传动装置438使第3夹持部件432反转,在该位置由开闭缸434如果使第3夹持部件432打开,容器428的颈部120被松开而落下,从而被取出。
另外,在该吹制成形站116中,如图1所示,机台450上设有多个基座,在这些基座中,将位于取出部106一侧的基座形成为相对于固定侧的基座可以沿第2输送线路400的长边方向移动的可动基座452,第2输送机构410的2个链轮416被安装在该可动基座452上。
另外,在可动基座452上设有为使可动基座452向使第2输送线路400的短边相互分离的方向拉紧而向第2输送链条418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偏置机构454。
而且,取出装置430设在该可动基座452上,由于其和可动基座452形成一体,因而形成不必进行张力调节后的取出装置430的对位调节的状态。
下面就使用前述加热吹制成形装置100的加热吹制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预塑形坯供给工序中,如图1~图4所示,当预塑形坯118被搬入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配设的供给导轨122时,供给导轨122支承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下部,以成立状态利用自重将预塑形坯118向排列机构124一侧输送,由供给挡块130使其停止。
其次,在排列机构124,由无杆缸144使保持部件132a沿供给直线导轨138向图2中左方移动。于是,保持部件132a与保持部件132b触接,保持部件132b和保持部件132a同时向左方移动,通过供给导轨122位置,在供给直线导轨138的左侧的位置停止,形成待机状态。在向该待机位置移动时,供给导轨122的供给挡块130打开,预塑形坯118分别被插入保持部件132b和保持部件132a的开口部136。当自该状态使无杆缸144向图2中右方移动时,保持部件132b和保持部件132a同时被挡杆146拉着移动,保持部件132a通过挡块148位置、保持部件132b与挡块148触接而停止,保持部件132a和保持部件132b由挡杆146在保持如图2所示的所定间隔的位置停止,4个预塑形坯以成立状态被排列。
而且,在反转递交机构126,第1夹持部件150在在排列机构124一侧上升并打开的状态下待机。在排列机构124的保持部件132a、132b使4个预塑形坯118排列的状态下,由第1升降机构154使第1夹持部件150下降。然后,由第1开闭机构152将第1夹持部件150关闭,从而夹持由保持部件132a、132b保持的正立状态的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由第1升降机构154使第1夹持部件150自该状态上升,从而,预塑形坯118被从保持部件132a、132b取出。而且,由第1反转机构156使第1夹持部件150反转,而使成立状态的预塑形坯118成为倒立状态。然后,由第1升降机构154使第1夹持部件150下降,由第1开闭机构152将第1夹持部件150打开,从而,进行预塑形坯118向加热站112的反转递交。
在加热工序,如图5~图8所示,相对于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并列设置的2条第1输送线路200的各自的宽度及2个第1输送部件206从反转递交机构126递交预塑形坯118。被递交给该第1输送部件206的预塑形坯118由输送第1输送部件206的第1输送机构208间隔输送,且,由自转机构204的第1自转用链条250及第2自转用链条252介由自转用链轮216使第1输送部件连续自转,由设在各第1输送线路200中途的加热箱202加热,并被输送到转送部114位置,被加热到适合吹制成形的温度。
此时,预塑形坯118由于由自转机构204自转,因而周向被均一地加热。
在各第1输送线路200,由第1输送部件206不断以倒立状态输送预塑形坯118并加热,所以,加热时的热量不会过度加热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及第1输送部件206,可以防止加热时施加给颈部120及第1输送部件206的不良影响。
并且,在各第1输送线路200中,在上流侧的加热箱202和下流侧的加热箱202之间设有一个预塑形坯118大小的间隔,在该位置使加热暂停,从而可以缓和有上流侧的加热箱202加热的预塑形坯118的内外面的温度差,向下流侧的加热箱202供给。
另外,各加热箱202内如图8所示,由鼓风机248供给冷却风,从而可以谋求反射板240的长寿命化、由端子台240冷却及加热器238的两端支承部的冷却带来的加热器的长寿命化。而且,各加热箱202内的多段加热器238相对于预塑形坯118可以前后移动,通过调节该前后位置可以很容易地调节预塑形坯118的轴向温度分布。
在转送工序,如图5、图9及图10所示,4组第2夹持部件306在由第1输送线路200输送的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高度的位置,在朝向第1输送线路200打开的状态下待机。当预塑形坯118由第1输送部件200间断输送到转送取出位置停止时,由第2开闭机构308介由一对转送臂314a、314b关闭第2夹持部件306,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
在该状态下,当由第2升降机构312使第2夹持部件306上升距离X时,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被自第1输送线路200的第1输送部件206拔出。
然后,当由移动机构310的转送传动装置332使回转轴318a回转时,介由齿部334及链轮336回转轴318b和回转轴318a同时回转。而且,安装在这些回转轴318a、318b上的转送臂314a、314b在加热站112和吹制成形站116之间做和平行联杆同样的动作,进行回转移动,使第2夹持部件306的上下照原样移动。其结果,使以倒立状态由第1输送线路200输送的预塑形坯118仍以倒立状态向吹制成形站116转送。
在该转送时,由节距变换机构302的节距变换缸346使转送机构台座304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滑动,将预塑形坯118的节距变换为吹制成形站116的吹制成形节距。
而且,在第2输送部件408沿第2输送线路400被间断输送到吹制成形站116的接收部402停止的状态下,由第2升降机构312使第2夹持机构306下降,由第2开闭机构308使第2夹持部件306打开,从而,对吹制成形站116的第2输送部件408进行预塑形坯118的递交。而且由第2升降机构312使第2夹持机构306自该状态上升,使其自第2输送线路400退避,从而由第2输送线路400进行的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成为可能的状态。
在吹制成形工序,如图1及图11所示,在由第2输送部件408支承由接收部402自转送机构300接收的倒立状态的4个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状态下,由第2输送机构410的第2输送链条418对预塑形坯118每4个一组间断输送,首先在设在接收部402和吹制成形部404之间的待机部426待机,在该待机中缓和由加热站112加热的预塑形坯118的温度。
然后间断输送在待机部426进行完温度缓和的4个预塑形坯118,在吹制成形部404的拉伸吹制成形装置422位置使其停止,在由合模机构424等将合模好的状态下拉伸吹制成形由加热站112同时加热了的4个预塑形坯118,形成容器428。
此时,由于同时吹制成形同时被加热了的预塑形坯118,所以可以防止吹制成形时发生成形品质不均。
而且,将由拉伸吹制成形装置422吹制成形的容器428间断输送到取出部406的取出装置430并使之停止。
取出装置430在由进退机构的进退缸446使其自第2输送线路400后退的状态下,在使第3夹持部件432朝向第2输送线路400打开的状态下待机。当由第2输送线路400使容器428的输送停止时,由进退缸使第3夹持部件432前进,由开闭缸434将其关闭,容器428的颈部被夹持。在该状态下,由升降缸442使第3夹持部件432上升,容器428的颈部120自第2输送部件408脱出。然后,由进退缸446使第3夹持部件432后退、使升降缸442下降。其后由反转传动装置438使第3夹持部件432反转,在该位置如果由开闭缸434将第3夹持部件432打开,则容器428的颈部被松开而落下被取出。另外,该取出装置430由于设在为了给第2输送链条418施加张力而设计成可动的可动基座452上,所以不必进行张力调节后取出装置430相对于第2输送部件408的对位调节。
图12~图14为显示本发明的自加热站向吹制成形站递交预塑形坯的转送部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图。
该实施形态涉及的转送部500具有将在加热站112被加热的4个预塑形坯118以倒立状态向吹制成形站116转送的转送机构502、将加热站112的2条第1输送线路200内的预塑形坯118间的节距原封不动、将各第1输送线路200内侧的预塑形坯118间的节距变换为吹制成形站116的吹制成形节距的节距变换机构504。
这些转送机构502及节距变换机构504安装在由支柱506支承在转送部区域上方的机架508上。
转送机构502具有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夹持部件510、开闭该夹持部件510进行预塑形坯118的夹持和放松的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使夹持部件510可升降的升降机构514和使夹持部件510在自加热站112侧的夹持位置到吹制成形站116一侧的接收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516。
夹持部件510由相对配置的一对可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夹持臂510a、510b构成。该夹持部件510对应于由2条各第1输送线路200输送的预塑形坯118的位置每2个一组地配置。另外这些各夹持部件510一对夹持臂510a、510b贯穿上下方向配设,构成可用其下端部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的结构。
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将对应于由各第1输送线路200输送的预塑形坯118的2组夹持部件510分别设计成可开闭的一对。
各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为开闭各夹持部件510的夹持臂510a、510b,进行预塑形坯的夹持和松开的机构;具有上下平行配设的一对滑动杆518a、518b和夹持部件开闭缸520。
一侧的滑动杆518a形成安装固定一侧的夹持臂510a、可滑动地贯通另一夹持臂510b的状态。另一侧的滑动杆518b形成可滑动地贯通一侧夹持臂510a、安装固定另一夹持臂510b的状态。另外一对滑动杆518a、518b在端部附近相对位置分别形成齿条部522,形成使小齿轮524在该齿条部522之间咬合的状态。
夹持部件开闭活塞520接在一侧的滑动杆518a上通过使一侧的滑动杆518a滑动,使另一侧的滑动杆518b介由小齿轮524向相反方向滑动,使夹持部件510的夹持臂510a、510b开闭。
升降机构514使夹持部件510升降,进行预塑形坯118的取出、递交;具有可升降地支承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的支承托架526和使升降杆528接在该支承托架526上的升降缸530;伴随着该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的升降夹持部件510可以升降。
移动机构516使夹持部件510自加热站112的预塑形坯118取出位置到向吹制成形站116的递交位置移动;具有无杆缸532、移动导杆534、移动部件536、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和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
无杆缸532在机架508的大致中央位置,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配设。
移动导杆534成一对被平行配设在无杆缸532的两侧位置。
移动部件536和无杆缸532连接且和移动导杆534可滑动地卡合,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可以移动。
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配设在与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直行的方向上,其中央附近被安装在移动部件536上,可以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移动。
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夹着移动导杆534,成一对被支承在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的两侧,可相对于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滑动。
而且,升降缸530形成被安装支承在该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的状态。
因此,当由无杆缸532使移动部件536沿移动导杆534向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移动时,介由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及一对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使升降机构514也分别移动,介由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接在该升降机构514上的2个夹持部件510在分别夹着移动导杆534的两侧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移动。
节距变换机构504具有在移动导杆534的外侧、自加热站112侧至吹制成形站116侧宽度变窄地配设的一对节距变换导杆542。各节距变换导杆542介由托架544连接在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上,使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沿节距变换导杆542可以移动。
而且,当伴随着移动部件536向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的移动,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移动时,各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在被节距变换导杆542导向的状态下移动,各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在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上缓缓滑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夹持部件510到达吹制成形站116的接收位置的时刻,安装在一对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上的内侧夹持部件510相互的节距变为吹制成形时的节距。
其次,在这样的转送部500中,在转送预塑形坯118时,首先,使各夹持部件510位于加热站112的预塑形坯118的取出侧,由升降机构514使夹持部件510下降到夹持位置,且在由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使夹持部件510在打开的状态下待机。
再次,在加热站112中,在以倒立状态被加热的预塑形坯118被输送到接收位置停止的时刻,由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使夹持部件510关闭,夹持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后,由升降机构514使夹持部件510上升,将预塑形坯118的颈部120自第1输送部件206拔出。
再次,当由无杆缸532使移动部件536沿移动导杆534向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移动时,介由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及一对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使升降机构514也分别移动,介由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接在该升降机构514上的2个夹持部件510,在分别夹着移动导杆534的两侧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移动。
当伴随着该移动部件536向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的移动,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移动时,各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在被节距变换导杆542导向的状态下移动,各接近和远离移动部件540在接近和远离移动用导杆538上缓缓滑动,向接近方向移动,在夹持部件510到达吹制成形站116的接收位置的时刻,安装在一对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上的内侧夹持部件510相互的节距变为吹制成形时的节距。
在该状态下,当第2输送部件408沿第2输送线路400被间断输送到吹制成形站116的接收部402而停止时,由升降机构514使夹持部件510下降,由夹持部件开闭机构512使夹持部件510打开,从而,对吹制成形站116的第2输送部件408进行预塑形坯118的递交。
并且,通过自该状态由升降机构514使夹持部件510上升,使其自第2输送线路退避,由第2输送线路408进行的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成为可能的状态。
而且,当由无杆缸532使移动部件536向加热站112侧移动,由升降机构514使夹持部件510下降时,形成下步的取出待机状态。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要则范围内可变更为种种实施形态。
例如,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设计为由供给部对加热站供给4个预塑形坯,介由转送部将4个预塑形坯自加热站向吹制成形站转送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输送的预塑形坯的个数可以任意变更。
另外,在将预塑形坯自加热站向吹制成形站转送时,将预塑型坯的节距变换为吹制成形站的吹制成形时的节距;但并不限于此,如果预先使在加热站的预塑形坯的输送节距与吹制成形节距符合,则不必在转送部进行节距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包括供给分别具有颈部的多个预塑形坯的供给部,加热由前述供给部供给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加热站,转送由前述加热站加热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转送部,吹制成形由前述转送部转送来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形成多个容器的吹制成形站,其特征在于前述供给部、前述加热站、前述转送部及前述吹制成形站沿输送前述预塑形坯的第1方向呈直线形布设,前述供给部包括将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前述颈部向上的正立状态下、在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所定的节距排列的排列机构,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自前述正立状态反转,在倒立状态下向前述加热站递交的反转递交机构,前述加热站包括沿前述第1方向并列布设的多条第1输送线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支承由前述供给部递交的前述预塑形坯的多个第1输送部件,沿前述多条第1输送线路间断输送前述多个第1输送部件的第1输送机构,布设在前述多条第1输送线路上的加热箱,至少在前述加热箱内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自转的自转机构,前述转送部具有使由前述多条第1输送线路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保持前述倒立状态下自前述加热站一侧向前述吹制成形站移动递交的移动机构,前述吹制成形站包括被配制成具有2个短边及2个长边的基本呈矩形的形状,前述2个长边在前述加热站与前述第1方向平行设置的第2输送线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支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并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输送的多个第2输送部件,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间断输送前述多个第2输送部件的第2输送机构,设在布置于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转送部一侧的前述短边一侧的接收部,设在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长边一侧,同时拉伸吹制成形由前述接收部接收的多个预塑形坯、形成多个容器的吹制成形部,设在与前述接收部相对的另一前述短边一侧、取出由前述吹制成形部成形的多个容器的取出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排列机构包括以前述正立状态保持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多个保持部件,使前述多个保持部件向前述第2方向移动,变换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节距的节距变换机构。
3.一种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供给部还具有呈1列供给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供给线路,前述多个保持部件通过被前述节距变换机构向前述第2方向移动,而按顺序保持由前述供给部呈1列供给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反转递送机构包括夹持由前述排列机构被排列为所定节距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各颈部的多个第1夹持部件,开闭前述多个第1夹持部件、进行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夹持和将其松开的第1开闭机构,使前述多个第1夹持部件升降的第1升降机构,使前述多个第1夹持部件反转的反转机构。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转送部的前述移动机构包括夹持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各颈部的多个第2夹持部件,开闭前述多个第2夹持部件、进行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夹持和将其松开的第2开闭机构,使前述多个第2夹持部件升降的第2升降机构。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吹制成形站包括机台,固定在前述机台上的固定基座,相对于前述机台可以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长边方向移动的可动基座,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第2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前述固定基座和前述可动基座上的多个链轮连接该多个链轮的链子,使前述可动基座向使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短边相互分离的方向拉紧、介由前述链轮向前述链子施加张力的张力施与偏置机构,前述取出部具有将由前述吹制成形部成形的多个容器自前述多个第2输送部件取出的取出装置,前述取出装置设在前述可动基座上。
7.一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包括加热站、转送部和吹制成形站,其中加热站并列设置多条第1输送线路,该第1输送线路以使颈部向下的状态输送多个分别具有颈部的预塑形坯,同时加热向第1方向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转送部在保持倒立的状态下转送被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吹制成形站将在前述加热站被同时加热、且由前述转送部转送来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倒立状态下同时吹制成形,成型为多个容器。
8.一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包括一边将多个预塑形坯向第1方向输送一边使其加热的加热站,转送由前述加热站加热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转送部,吹制成形由前述转送部转送来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形成容器的吹制成形站,其特征在于前述加热站、前述转送部及前述吹制成形站沿前述第1方向呈直线形布设,前述加热站具有并列布设的多条第1输送线路,同时加热沿前述多个第1输送线路被并列输送的前述预塑形坯,前述吹制成形站包括被配置成具有2个短边及2个长边的基本呈矩形的形状,前述2个长边与前述第1方向平行设置的第2输送线路,支承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并沿前述第2输送线路输送的多个第2输送部件,设置于布置于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转送部一侧的前述短边一侧的接收部,设置于前述第2输送线路的前述长边一侧,对由前述接收部接收的多个预塑形坯、同时进行拉伸吹制成形、形成容器的吹制成形部,前述转送部在前述加热站的前述多个第1输送线路的输送方向终端部和前述吹制成形站的接收部之间,转送前述多个预塑形坯。
9.一种加热吹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吹制成形方法包括以前述颈部向下的倒立状态保持分别具有颈部的多个预塑形坯,在加热站内并列向第1方向输送,且使被并列输送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同时加热的工序;将并列输送时被同时加热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自前述加热站转送到吹制成形站的工序;在前述吹制成形站将以前述倒立状态接收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在前述倒立状态下同时吹制成形,成形为多个容器的工序。
10.一种如权利如要求16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加热吹制成形方法还具有将前述多个预塑形坯供给到前述加热站的供给工序,前述供给工序包括在前述颈部向上的正立状态下,在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以所定节距将前述多个预塑形坯排列的排列工序,将前述多个预塑形坯自正立状态反转,在倒立状态下向前述加热站递交的反转递交工序。
11.一种如权利如要求17记载的加热吹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供给工序具有呈1列供给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工序,前述排列工序包括通过使多个保持部件向前述第2方向移动,使呈1列被供给的前述多个预塑形坯按顺序保持于前述多个保持部件的工序,使前述多个保持部件向前述第2方向移动、变换前述多个预塑形坯的节距的工序。
全文摘要
一种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其供给部(110)、加热站(112)、转送部(114)和吹制成形站(116)沿预塑形坯(118)的输送方向A直线形配设。供给部(110)以倒立状态供给具有颈部的预塑形坯(118)。加热站(112)在以倒立状态并列输送多个预塑形坯118的过程中,将其同时加热。转送部(114)在保持倒立的状态下,转送由加热站(112)加热了的多个预塑形坯(118)。吹制成形站(116)在倒立状态下,将由转送部(114)转送来的多个预塑形坯(118)同时吹制成形,形成多个容器。
文档编号B29C49/28GK1200069SQ97191199
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日
发明者高田实, 佐藤晃一, 樱井笃志, 祢津阳一 申请人: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