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460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消费群体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市场发展的剧烈演变,目前塑胶产品已经在朝着超薄的形态转换,因此对模具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式的模具进胶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日益严格的品质要求,传统的进胶结构,注塑时高温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通过模具竖流道,进入进胶位置的潜片,再进入产品型腔,此类进胶及液体流动方式为非常传统的模具进胶方式,但是针对现在越来越薄的产品时,此类进胶缺陷明显:例如,进胶点潜片与产品接触位置喷射痕迹明显,后续工艺难以遮盖,造成产品不良;进胶点潜片与产品接触位置注塑时剪切力大,容易造成进胶点位置凸起,平面度超标产品不良;注塑时高温熔融状态下的液态原料直接通过竖流道进入潜片再进入产品,液态原料流动速度快,容易造成产品困气,发白。所以现有传统的模具进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模具制造业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型腔与浇口接触位置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用于注塑,包括流道、浇口和型腔,所述流道通过所述浇口连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的内部设有用于改变注塑时塑胶原料的流动方向以减缓流速的缓冲区域。
[0006]优选地,所述缓冲区域是由所述浇口的内壁的凸出部分所形成。
[0007]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分是由形成所述浇口的管道外部凹陷形成。
[0008]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分的高度与所述浇口的横截面高度的比例为0.5?0.75。
[0009]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分的横截面宽度与所述浇口的横截面宽度的比例为0.5?0.75。
[0010]优选地,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的接触位置和所述凸出部分的距离为2?8mm。
[0011 ] 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分的形状包括与所述浇口的内壁相接的平滑弧面缓冲部分和从平滑弧面缓冲部分延伸出来的半球部分。
[0012]优选地,所述缓冲区域是由所述浇口的内壁的凹陷部分所形成。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浇口的内部设有缓冲区域,使得高温熔融状态下的塑胶流动到此区域的时候,改变流动方向以达到缓冲效果,降低型腔与浇口接触位置的剪切力,不仅改善注塑时产品表面的喷射痕,而且改善注塑时产品表面凸起,使得产品的平面度更好;此外缓冲区域还减缓了注塑时塑胶原料对产品的冲击,从而防止型腔与浇口接触位置发白或产品困气。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冷流道模具中的大水口、细水口、点进胶、潜片进胶等进胶方式。
[0014]在优选的方案中,缓冲区域是由浇口的内壁的凸出部分形成,凸出部分的高度与所述浇口的横截面高度的比例为0.5?0.75,同时凸出部分的横截面宽度与浇口的横截面宽度的比例为0.5?0.75,在此范围内,一方面使得缓冲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进胶速度太慢导致产品填充困难。注塑时,对浇口与产品接触位置的剪切力,依据缓冲区域形状、大小、与接触位置距离的不同,剪切力可以减少25%?50%不等,用户可以通过实际需要来调节缓冲区域的形状、大小以及设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P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口结构中的浇口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口结构中的浇口的横截面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浇口结构包括流道1、浇口 2和型腔3,流道I通过浇口 2连通型腔3,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即为注塑时塑胶原料的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为图1中P处的放大示意图,浇口 2的内部设有缓冲区域21,由于缓冲区域21的设置使得塑胶原料流道浇口 2后沿着缓冲区域21的方向流动,然后再进入型腔3内以注塑形成产品。优选,缓冲区域21是由浇口 2的内壁的凸出部分形成,该凸出部分的形状可以圆球状、椭圆球状、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以及其他任何不规则的形状,只要能起到缓冲效果即可;其中该凸出部分可以是由浇口 2外部凹陷形成,也可以是实心凸出部分。
[0021]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口结构中的浇口 2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浇口 2的横截面剖面示意图。其中缓冲区域21是由浇口 2外部凹陷,从而形成浇口2内壁的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包括与浇口内壁相接的平滑弧面缓冲部分及其延伸出来的半球部分。其中凸出部分的高度(即为图4中G点到I点之间的距离)与浇口的横截面高度(即为图4中G点到H点之间的距离)的比例也为0.5?0.75,同时,凸出部分的横截面宽度(即为图3或图4中A点至B点之间的距离)与浇口的横截面宽度(即为图3或图4中C点至D点之间的距离)的比例为0.5?0.75。如果这两个比例其中之一小于0.5,会使得缓冲区域的缓冲效果不明显,对降低浇口与型腔的接触位置的剪切力作用不大,从而不实用;而如果该两个比例其中之一大于0.75,则会导致浇口至型腔的进胶速度太慢,型腔填充会困难,并且型腔进胶也需要更大的压力。另外,经试验验证,浇口与型腔的接触位置和凸出部分的距离(即为图3中E点至F点之间的距离)为2?8mm时,缓冲区域21对浇口与型腔的接触位置的剪切力降低效果更佳,用户可以通过实际需要来调节缓冲区域21的形状、大小和设置的位置以控制浇口与型腔的接触位置的剪切力。经试验验证,依据缓冲区域形状、大小、与接触位置距离的不同,剪切力可以减少25%?50%不等。
[002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区域也可以是由浇口的内壁的凹陷部分所形成,其中凹陷部分的形状可以对应于上述的凸出部分反向设置,也可以是任何能起到缓冲效果的形状。
[0023]高温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直接对着型腔进胶,当产品厚度较厚时,缺陷不明显,可以通过后续工艺进行改善,但是当产品较薄时,后续工艺已无法改善,因此,我们模具制造时,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注塑时浇口与型腔接触位置的剪切力,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在与型腔接触的浇口位置增加一个缓冲区域,让高温熔融状态下的塑胶流动到此区域的时候,有一个缓冲,降低产品与浇口接触位置的剪切力,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并达到客户要求的品质需求。本实用新型对于超薄型产品,使用效果尤为明显,经试验验证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胶厚在0.4mm至3.0mm之间的产品。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意的剖面线并不是表示是实心材质的,而是为了以示区分开不同的区域。
[002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用于注塑,包括流道、浇口和型腔,所述流道通过所述浇口连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的内部设有用于改变注塑时塑胶原料的流动方向以减缓流速的缓冲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域是由所述浇口的内壁的凸出部分所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是由形成所述浇口的管道外部凹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的高度与所述浇口的横截面高度的比例为0.5?0.7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的横截面宽度与所述浇口的横截面宽度的比例为0.5?0.7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的接触位置和所述凸出部分的距离为2?Smm0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的形状包括与所述浇口的内壁相接的平滑弧面缓冲部分和从平滑弧面缓冲部分延伸出来的半球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域是由所述浇口的内壁的凹陷部分所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区域的浇口结构,用于注塑,包括流道、浇口和型腔,所述流道通过所述浇口连通所述型腔,其中所述浇口的内壁设有用于改变注塑时塑胶原料的流动方向以减缓流速的缓冲区域。本实用新型在浇口的内部设有缓冲区域,使得高温熔融状态下的塑胶流动到此区域的时候,改变流动方向以达到缓冲效果,降低型腔与浇口接触位置的剪切力,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
【IPC分类】B29C45-27
【公开号】CN204322438
【申请号】CN201420717099
【发明人】徐海迪
【申请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