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242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热锅炉。
背景技术
废热锅炉是能源化工行业重要的显热回收设备,尤其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和煤 化工过程中,煤气化后的产物为还原性气氛的高温、高压燃气,其压力往往高于lMPa,温度 高于100(TC,有效回收燃气的这部分物理显热可大大提高系统热效率或发电效率,有利于 全系统的节能减排。 传统的合成气全显热回收的目标是把合成气温度降低到30(TC左右。全显热回收 装置一般分为高温段显热回收松浞先裙5.臀露蜗匀然厥諧对流废热锅炉两部分。对于辐 射式废热锅炉,通常采用内外两层圆筒形水冷壁的布置方式,内外层水冷壁均为膜式水冷 壁。合成气在到达内层水冷壁下部,向内外层水冷壁的环形空间反转前,其温度要求降低到 65(TC以下,夹带的灰分要求分离到60^以上,这样可以避免气化炉排出的渣和钾、钠盐在 废热锅炉内结焦或沉积,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吸收温度在65(TC以下的合成气的显热对 辐射废热锅炉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于温度在65(TC以下的合成气的换热形式将以对 流换热为主,而膜式水冷壁的工作特性又决定了该受热面吸收对流热的效率很低,为此,为 了进一步回收合成气显热,一方面需要大幅度增加辐射废热锅炉水冷壁的面积,尽量降低 辐射废热锅炉出口的合成气温度,另一方面需要在辐射废热锅炉后面加设不同形式和结构 的对流废热锅炉,形成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两个设备共同吸收合成气全显热的布 置方案。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合成气的全显热回收系统由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两 个设备组成,设备投资大,占用空间大,同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也由于设备的复杂而受到影 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煤气化合成气全显热回收中,辐射废热锅炉和对 流废热锅炉的双设备布置方案结构复杂,设备投资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 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废热锅炉包括压力壳体、连 接装置和排渣装置,所述压力壳体侧壁的上端设有合成气出口 ,所述压力壳体的上封头上 装有与气化炉尾部连通的连接装置,所述排渣装置与压力壳体的下端连接,所述废热锅炉 还包括内层水冷壁组件、外层水冷壁组件、至少一段盘管,所述内层水冷壁组件由第一进水 管、第一引出管、第一上集箱、第一下集箱、多个吊杆和内层水冷壁受热面构成,每个吊杆的 一端与压力壳体的上封头固接,每个吊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上集箱固接,所述内层水冷壁受 热面的上端与第一上集箱连通,所述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一下集箱连通,每个第 一进水管的一端与压力壳体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的外部,每个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 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一引出管的一端与压力壳体的上封头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的上封头的外部,每个第一引出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上集箱连通,所述外层水冷壁组件由第二进水管、第 二引出管、第二上集箱、第二下集箱、多个支撑架和外层水冷壁受热面构成,每个支撑架的 一端与压力壳体的内壁固接,每个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集箱固接,每个支撑架设在压 力壳体与内层水冷壁受热面之间,所述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二上集箱连通,所述 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压力壳体固接并设 在压力壳体的外部,每个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引出管的一端 与压力壳体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的外部,每个第二引出管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集箱连通,所 述至少一段盘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压力壳体设置在压力壳体的外面,且所述至少一段盘管的 两端分别与压力壳体固接,所述至少一段盘管设置在内层水冷壁受热面与外层水冷壁受热 面之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内层水冷壁与外层水冷壁之间合理设置至少 一段盘管,即盘管式对流受热面,其中内层水冷壁内侧为主辐射受热面,高温合成气充分与 该受热面换热的同时,其夹带灰渣也在内层水冷壁的内侧得到有效分离;内层水冷壁外侧、 外层水冷壁内侧和盘管共同构成对流受热面,大大提高了燃气低温区的对流换热效率,合 成气温度降低到650°C以下,夹带灰渣份额低于60 % ,合成气出口温度可降低到300°C ,不 同于传统的煤化工的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两锅显热回收,使用本发明可使燃气降 到相同温区的情况下减少一台对流废热锅炉,即在一个废热锅炉内同时完成辐射吸热和对 流吸热的过程,这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投资,减小了设备占地,使锅炉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 结合图l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废热锅炉包括压 力壳体1、连接装置2和排渣装置6,所述压力壳体1侧壁的上端设有合成气出口 7,所述压 力壳体1的上封头1-1上装有与气化炉尾部连通的连接装置2,所述排渣装置6与压力壳 体1的下端连接,所述废热锅炉还包括内层水冷壁组件3、外层水冷壁组件4、至少一段盘管 5,所述内层水冷壁组件3由第一进水管3-l、第一引出管3-2、第一上集箱3-3、第一下集箱 3-4、多个吊杆3-5和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构成,每个吊杆3-5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的上 封头1-1固接,每个吊杆3-5的另一端与第一上集箱3-3固接,所述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 的上端与第一上集箱3-3连通,所述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的下端与第一下集箱3-4连通, 每个第一进水管3-1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外部,每个第一进水管 3-1的另一端与第一下集箱3-4连通,每个第一引出管3-2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的上封头 1-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l的上封头1-1的外部,每个第一引出管3-2的另一端与第一上集 箱3-3连通,所述外层水冷壁组件4由第二进水管4-1 、第二引出管4-2、第二上集箱4-3、第 二下集箱4-4、多个支撑架4-5和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构成,每个支撑架4-5的一端与压 力壳体1的内壁固接,每个支撑架4-5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集箱4-4固接,每个支撑架4-5设 在压力壳体1与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之间,所述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的上端与第二上 集箱4-4连通,所述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的下端与第二下集箱4-4连通,每个第二进水管4-1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外部,每个第二进水管4-1的另一端与第 二下集箱4-4连通,每个第二引出管4-2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外 部,每个第二引出管4-2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集箱4-3连通,所述至少一段盘管5的两端分别 穿过压力壳体1设置在压力壳体1的外面,且所述至少一段盘管5的两端分别与压力壳体 1固接,所述至少一段盘管5设置在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与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盘管5的段数为 1段,此种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强化换热效果较好。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 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盘管5的段数为 2-6段,2-6段盘管5沿压力壳体1的轴向平行设置,此种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可将每一段盘 管内的工质流动布置成并联形式,有利于提高每一段盘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强化换热,同时 在两段盘管之间预留空间,便于检修和布置盘管的连接管道。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 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一段盘管5的 层数为l-5层,此种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合成气在废热锅炉内的流动空间,增加 了对流换热面积,减小了整个炉体的尺寸。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l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层水冷壁受热 面3-6的横截面为圆形,此种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内层水冷壁和盘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合 成气在盘管和内层水冷壁之间的流动均匀,不存在流动死区,换热效果好并节省炉内空间。 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层水冷壁受 热面4-6的横截面为圆形,此种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外层水冷壁和盘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合成气在盘管和外层水冷壁之间的流动均匀,不存在流动死区,换热效果好,并节省炉内空 间。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一段盘管5为 蛇形盘管。此种连接结构的优点是增大对流受热面的面积。其他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 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合成气从炉体连接装置2的入口自上而下流过内层水冷壁3内部,主要 进行辐射换热,到达内层水冷壁下部向上反转180度,再自下向上通过由至少一段盘管5、 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和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同时进行辐射换热和 对流换热,降低合成气温度,完成合成气的全显热回收。
权利要求
一种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所述废热锅炉包括压力壳体(1)、连接装置(2)和排渣装置(6),所述压力壳体(1)侧壁的上端设有合成气出口(7),所述压力壳体(1)的上封头(1-1)上装有与气化炉尾部连通的连接装置(2),所述排渣装置(6)与压力壳体(1)的下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热锅炉还包括内层水冷壁组件(3)、外层水冷壁组件(4)、至少一段盘管(5),所述内层水冷壁组件(3)由第一进水管(3-1)、第一引出管(3-2)、第一上集箱(3-3)、第一下集箱(3-4)、多个吊杆(3-5)和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构成,每个吊杆(3-5)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的上封头(1-1)固接,每个吊杆(3-5)的另一端与第一上集箱(3-3)固接,所述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的上端与第一上集箱(3-3)连通,所述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的下端与第一下集箱(3-4)连通,每个第一进水管(3-1)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外部,每个第一进水管(3-1)的另一端与第一下集箱(3-4)连通,每个第一引出管(3-2)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的上封头(1-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上封头(1-1)的外部,每个第一引出管(3-2)的另一端与第一上集箱(3-3)连通,所述外层水冷壁组件(4)由第二进水管(4-1)、第二引出管(4-2)、第二上集箱(4-3)、第二下集箱(4-4)、多个支撑架(4-5)和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构成,每个支撑架(4-5)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的内壁固接,每个支撑架(4-5)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集箱(4-4)固接,每个支撑架(4-5)设在压力壳体(1)与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之间,所述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的上端与第二上集箱(4-4)连通,所述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的下端与第二下集箱(4-4)连通,每个第二进水管(4-1)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外部,每个第二进水管(4-1)的另一端与第二下集箱(4-4)连通,每个第二引出管(4-2)的一端与压力壳体(1)固接并设在压力壳体(1)的外部,每个第二引出管(4-2)的另一端与第二上集箱(4-3)连通,所述至少一段盘管(5)的两端分别穿过压力壳体(1)设置在压力壳体(1)的外面,且所述至少一段盘管(5)的两端分别与压力壳体(1)固接,所述至少一段盘管(5)设置在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与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其特征在 于盘管(5)的段数为1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其特征在 于盘管(5)的段数为2-6段,2-6段盘管(5)沿压力壳体(1)的轴向依次平行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其特 征在于每一段盘管(5)的层数为1-5层。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其特征在 于所述内层水冷壁受热面(3-6)的横截面为圆形。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层水冷壁受热面(4-6)的横截面为圆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其 特征在于盘管(5)为蛇形盘管。
全文摘要
双层水冷壁加盘管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它涉及一种废热锅炉。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煤气化合成气全显热回收中,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的双设备布置方案结构复杂,设备投资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每个吊杆与第一上集箱固接,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一上集箱连通,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一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一进水管与第一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一引出管与第一上集箱连通,每个支撑架与第二上集箱固接,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二上集箱连通,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进水管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引出管与第二上集箱连通。本发明用于煤整体化联合循环系统中的气化岛对流废热锅炉上。
文档编号F22B1/00GK101696792SQ200910309480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
发明者吴少华, 张夜雨, 王文杰, 王海刚, 谭建宇, 邱朋华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