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35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在不增加锅炉本体体积的条件下,多布置了受热面。在同样的热效率下,锅炉本体外部的节能装置可以不设置或者少设置。烟气冲刷螺旋鳍片管时,由于鳍片的存在,使烟气流成紊流状态,提高了传热效果。锅炉总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专利说明】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锅炉的一种受热面结构,尤其是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能源的日益紧缺,客户对燃料消耗的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对使用锅炉的热效率也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管理的规范,客户对前期的投资预算也越来越细,对厂房、土建的投资预算也控制严格。同样规格的锅炉,如何提高其热效率,以及缩小其体积和降低其占地面积,成为客户关注焦点。
[0003]目前的水管锅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一般在锅炉本体外部设置体积较大的节能装置。节能装置成本高,售价也高,提高了客户的采购成本;同时由于节能装置的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客户对土建、锅炉房投资相应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同样的体积下可以大大增加受热面积,从而提高锅炉本体的吸热量,降低烟气排出锅炉本体的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不但可以适当降低客户的锅炉采购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客户的锅炉房和土建投资。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
[0006]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在不增加锅炉本体体积的条件下,多布置了受热面。在同样的热效率下,锅炉本体外部的节能装置可以不设置或者少设置。烟气冲刷螺旋鳍片管时,由于鳍片的存在,使烟气流成紊流状态,提高了传热效果。锅炉总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标记:1为水管,2为螺旋鳍片,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这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1,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I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2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2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2-1。其传热面积可达到原面积的
2.5?3.5倍,通过烟气的横向冲刷,可以吸收较多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从而降低排出烟气的温度,提高锅炉效率。
[0011]根据燃料的不同,其鳍片的间距也不同。对于纯净的天然气燃料,由于其容易燃烧且燃烧也完全充分,烟气中也不存在灰尘,因此鳍片间距较小,可选用8?10mm,其传热面积可达到原面积的3.5倍左右。对于轻柴油燃料,若不完全燃烧时其烟气中含有一定灰尘,因此可选用较大的鳍片间距,可选用14_,其传热面积仍可达到原面积的3倍左右。通过烟气的横向冲刷增强传热,从而降低排出烟气的温度,提高锅炉效率。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0013]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管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包括水管(1),其特征在于:在水管锅炉尾部区域1/3位置的水管(I)外表面设置有螺旋鳍片(2)作为附加受热面,螺旋鳍片(2)从截面上看呈长短间隔分布,在较长段的端面上设置有增加受热面的凸起(2-1)。
【文档编号】F22B37/10GK203703934SQ20132081807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王中红, 李东涛, 龙巧云, 徐方宏 申请人: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