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62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蒸汽制造方式为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锅炉的加热方式有煤炭、煤气、燃油、生化燃料的燃烧加热等,这些加热方式都是通过明火对锅炉进行加热产生蒸汽,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各种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蒸汽产生速度慢。目前市场上也有采用电热丝对锅炉进行加热的,采用电热丝对锅炉进行加热需要将电热丝插入水中,存在漏电的风险,增加了蒸汽发生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且采用电热丝进行加热,电能损耗大,加热速度慢。而且锅炉内盛装的水体积较大,锅炉加热时是通过炉壁进行热交换的,为单层加热,加热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锅炉生产蒸汽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存在漏电的风险,电能损耗大,蒸汽产生速度慢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蒸汽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且水电分离,不存在漏电的风险,电能利用率高,电能损耗小,加热速度快,蒸汽产生速度快,节能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桶、储气罐、进水泵、控制器,储气罐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桶上端连通,进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桶下端连通,蒸汽发生桶内靠近上端位置安装有若干片上下间隔设置的挡板,蒸汽发生桶内壁设有金属内胆,蒸汽发生桶外壁上靠近下端位置套接有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内层电感线圈活动套接在外侧电感线圈和蒸汽发生桶外壁之间,内层电感线圈上端紧固连接有滑块,蒸汽发生桶上靠近内层电感线圈上方位置安装有水位传感器,蒸汽发生桶上端连接有升降机构,滑块可升降连接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水位传感器、进水泵、内层电感线圈及外层电感线圈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快速蒸汽发生器工作时,通过进水泵向蒸汽发生桶内送水,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对蒸汽发生桶内的金属内胆进行高频电磁加热,从而使蒸汽发生桶内产生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储气罐存储。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蒸汽发生桶内盛水较少,水位低于内层电感线圈的上端时,靠近蒸汽发生桶下端位置的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套接在一起同时对蒸汽发生桶进行高频电磁加热,加热速度快;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蒸汽发生桶内的水较多,水位高于内层电感线圈的上端时,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工作带动滑块向上移动,从而将内层电感线圈向上升起,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分离,对蒸汽发生桶内不同水位的水分段进行高频电磁加热,使各个位置的水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加热速度。而且根据水位高低控制对蒸汽发生桶的电磁加热位置,充分利用了电能,避免对没水位置的蒸汽发生桶进行空加热,而浪费电能,甚至损坏蒸汽发生桶。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挡板起到了很好的阻挡作用,防止沸腾的水滴飞溅到蒸汽中。这种快速蒸汽发生器采用电能加热,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且水电分离,不存在漏电的风险,电能利用率高,电能损耗小,蒸汽产生速度快,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升降机构包括滑杆、传动轮、驱动电机、传动带,滑杆与蒸汽发生桶轴线平行设置,滑杆上端与蒸汽发生桶上端紧固连接,传动轮安装在滑杆上端,驱动电机安装在滑杆下端,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滑块可滑动安装在滑杆上,传动带连接在主动轮和传动轮之间,滑块与传动带紧固连接。

升降机构工作时,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使传动带拉动滑块向上移动,内层电感线圈跟着滑块一起向上移动,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使传动带拉动滑块向下移动,内层电感线圈跟着滑块一起向下移动。这种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蒸汽发生桶外壁为隔热保温层。隔热保温层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对蒸汽发生桶进行保温,减少蒸汽发生桶向外散发热量,有利于节能。

作为优选,挡板呈扇形结构,挡板的弧形外边缘与蒸汽发生桶内壁连接,挡板由弧形的边缘朝内向下倾斜设置。挡板这种结构设置挡水效果和蒸汽流通效果好。

作为优选,储气罐上端安装有压力检测器,压力检测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压力检测器检测储气罐内的压力,当压力达到上限值时,蒸汽发生桶停止工作。

作为优选,储气罐上端连接有蒸汽输出管,储气罐下端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桶连通。蒸汽输出管便于储气罐内蒸汽的输出,储气罐内的冷凝水温度加高,直接输送到蒸汽发生桶内,充分利用了冷凝水的热量,而且节水。

作为优选,控制器电连接有水位检测器,蒸汽发生桶上下两端均通过管道与水位检测器连接。水位检测器检测蒸汽发生桶内水位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避免蒸汽发生桶内水位过高或者过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快速蒸汽发生器采用电能加热,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且水电分离,不存在漏电的风险,电能利用率高,电能损耗小,蒸汽产生速度快,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汽发生桶,2、储气罐,3、进水泵,4、控制器,5、挡板,6、金属内胆,7、内层电感线圈,8、外层电感线圈,9、滑块, 13、滑杆,14、传动轮,15、传动带,16、主动轮,17、隔热保温层,18、压力检测器,19、蒸汽输出管,20、回水管,21、水位检测器,22、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快速蒸汽发生器(参见附图1),包括蒸汽发生桶1、储气罐2、进水泵3、控制器4,蒸汽发生桶竖直放置,储气罐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桶上端连通,进水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桶下端连通,蒸汽发生桶内靠近上端位置安装有三片上下间隔设置的挡板5,挡板呈扇形结构,挡板的弧形外边缘与蒸汽发生桶内壁连接,挡板由弧形的边缘朝内向下倾斜设置。蒸汽发生桶内壁设有金属内胆6,蒸汽发生桶外壁为隔热保温层17,蒸汽发生桶外壁上靠近下端位置套接有内层电感线圈7和外层电感线圈8,内层电感线圈活动套接在外侧电感线圈和蒸汽发生桶外壁之间,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离开蒸汽发生桶的上下两引出部分均套接有电磁屏蔽套。内层电感线圈上端紧固连接有滑块9,蒸汽发生桶上靠近内层电感线圈上方位置安装有水位传感器22,蒸汽发生桶上端连接有升降机构,滑块可升降连接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水位传感器、进水泵、内层电感线圈及外层电感线圈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升降机构包括滑杆13、传动轮14、驱动电机、传动带15,滑杆与蒸汽发生桶轴线平行设置,滑杆上端与蒸汽发生桶上端紧固连接,传动轮安装在滑杆上端,驱动电机安装在滑杆下端,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轮16,滑块可滑动安装在滑杆上,滑杆上设有滑轨,滑块适配连接在滑轨上,传动带连接在主动轮和传动轮之间,滑块与传动带紧固连接。储气罐上端安装有压力检测器18,压力检测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储气罐上端连接有蒸汽输出管19,储气罐下端连接有回水管20,回水管通过管道与蒸汽发生桶连通。控制器电连接有水位检测器21,蒸汽发生桶上下两端均通过管道与水位检测器连接。

快速蒸汽发生器工作时,通过进水泵向蒸汽发生桶内送水,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对蒸汽发生桶内的金属内胆进行高频电磁加热,从而使蒸汽发生桶内产生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储气罐存储。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蒸汽发生桶内盛水较少,水位低于内层电感线圈的上端时,靠近蒸汽发生桶下端位置的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套接在一起同时对蒸汽发生桶进行高频电磁加热,加热速度快;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蒸汽发生桶内的水较多,水位高于内层电感线圈的上端时,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工作带动滑块向上移动,从而将内层电感线圈向上升起,内层电感线圈和外层电感线圈分离,对蒸汽发生桶内不同水位的水分段进行高频电磁加热,使各个位置的水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加热速度。而且根据水位高低控制对蒸汽发生桶的电磁加热位置,充分利用了电能,避免对没水位置的蒸汽发生桶进行空加热,而浪费电能,甚至损坏蒸汽发生桶。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挡板起到了很好的阻挡作用,防止沸腾的水滴飞溅到蒸汽中。这种快速蒸汽发生器采用电能加热,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而且水电分离,不存在漏电的风险,电能利用率高,电能损耗小,蒸汽产生速度快,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