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水冷壁锅壳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9034发布日期:2019-07-03 03:3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水冷壁锅壳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水冷壁锅壳的锅炉。



背景技术:

卧式水火管锅壳锅炉,其结构均采用单锅壳两侧布置水冷壁管构成炉膛和燃尽室受热面,锅壳内设置烟管,燃料在炉排上燃烧所产生的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炉膛内首先与锅壳及水冷壁进行辐射换热、经翼型烟道、前烟箱进入锅壳烟管、省煤器、除尘器用引风将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中。上述锅炉整体结构及其相应换热方式、使得现有锅壳式锅炉对于单位时间蒸发量大的锅炉,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炉膛高度小,燃烧不充分、飞灰含碳量高,热效率低,烟管磨损大。2上述锅炉换热方式,炉膛高温烟气直接作用于锅壳底部、加之锅炉底部极易沉积大量水垢、使得锅壳底部发生高温蠕变现象、造成变形鼓包,影响锅炉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3钢制前烟箱易烧损变形造成漏风、维护不便。4前烟箱没有落灰孔,清灰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灰方便的采用交叉水冷壁保护锅壳的锅炉。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本发明为一种带水冷壁锅壳的锅炉,上部为锅壳,锅壳连接下降管,下降管分别连接前集箱、后集箱、侧集箱,前集箱与前拱、前棚管连接,进入锅壳;后集箱与后拱连接,进入锅壳;侧集箱与侧水冷壁连接,侧水冷壁管交叉进入锅壳;锅壳置于炉膛外部。本发明在原有高度不便的情况下,增设后拱,变相提高炉膛高度,燃烧效果好,热效率高。侧水冷壁管交叉进入锅壳,将锅壳置于炉膛之外,使其不直接与火焰及高温烟气接触,从根本上解决了锅壳鼓包的弊病。提高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内置烟室克服了保温层易脱落及漏风的弊病。前后拱加落灰孔,清灰方便,减少停炉次数。1炉膛内后拱管把炉膛分割成三段,烟气走向为横s型,延长烟气停留时间,可燃物充分燃尽,同时惯性分离产生离心力使烟气中灰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落入后拱落灰孔,从出渣孔排出,减轻烟管磨损。燃烧效果良好。热效率高。2侧水冷壁管交叉进入锅壳,将锅壳置于炉膛之外,使其不直接与火焰及高温烟气接触,从根本上解决了锅壳鼓包的弊病。3锅壳前部由前棚管和前拱组成内置烟室取代传统的钢制前烟箱,从而克服了保温层易脱落及漏风的弊病。4前后拱加落灰孔,清灰方便,减少停炉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为一种带水冷壁锅壳的锅炉,上部为锅壳6,锅壳6连接下降管,下降管分别连接前集箱10、后集箱13、侧集箱14,前集箱10与前拱9、前棚管7连接,进入锅壳6;后集箱13与后拱连接后进入锅壳6,后拱分为:上后拱3、下后拱4,侧集箱14与侧水冷壁连接,侧水冷壁管5交叉进入锅壳6;锅壳置于炉膛1外部。侧水冷壁交叉遮挡保护锅壳。

锅壳6前部由前棚管7和前拱9组成内置烟室8,前拱有耐火水泥包裹水管形成耐火板层,板体上带有多个落灰孔,分为前落灰孔11和后落灰孔12。炉膛内后拱管把炉膛分割成三段,炉膛内由耐火水泥包裹水管形成一个立墙2,立墙2位于炉膛中部的上后拱3上,立墙与下后拱4带有燃烧通道,侧水冷壁管5交叉进入锅壳6,锅壳6置于炉膛1外部。

如图2所示,水套内置螺纹烟管15,螺纹烟管15连接烟气出口。上部为锅壳6连接下降管16,下降管16分别连接前集箱10、后集箱13、侧集箱14,如图2所示,前集箱10与前拱9、前棚管7连接,进入锅壳6;后集箱13与上后拱3、下后拱4连接,进入锅壳6。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水冷壁锅壳的锅炉,上部为锅壳,锅壳连接下降管,下降管分别连接前集箱、后集箱、侧集箱,前集箱与前拱、前棚管连接,进入锅壳;后集箱与后拱连接,进入锅壳;侧集箱与侧水冷壁连接,侧水冷壁管交叉进入锅壳;锅壳置于炉膛外部。本发明在原有高度不便的情况下,增设后拱,变相提高炉膛高度,燃烧效果好,热效率高。侧水冷壁管交叉进入锅壳,将锅壳置于炉膛之外,使其不直接与火焰及高温烟气接触,从根本上解决了锅壳鼓包的弊病。提高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内置烟室克服了保温层易脱落及漏风的弊病。前后拱加落灰孔,清灰方便,减少停炉次数。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市海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3
技术公布日:2019.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