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能蒸汽多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529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能蒸汽多用机。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水器是按照“逆卡诺”原理工作的,具体来说,就是“室外机”作为热交换器从室外空气吸热,加热低沸点工质(冷媒)并使其蒸发,冷媒蒸汽经由压缩机压缩升温进入水箱,将热量释放至其中的水并冷凝液化,随后节流降压降温回到室外的热交换器进入下一个循环。简单来说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加热水,被吸收热量的空气也可被运用到厨房,解决闷热问题。

然而目前的空气能热水器往往只能用于生产热水,因此其应用范围也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能蒸汽多用机,可利用空气能对冷水进行低温预热后再进行高温预热,最终输出蒸汽给用汽设备,能将用汽设备的冷凝水回收至低温预热内重新热回收并将冷凝水过滤成为饮用水,同时可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并降低室内温度,可代替空调进行室内制冷。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能蒸汽多用机,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内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冷媒输送管,所述冷媒输送管按照冷媒流动方向依次穿过第一换热罐、第二换热罐,并最终连回压缩机;还包括蒸汽发生罐及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依照其供水方向依次连接第二换热罐、第一换热罐及蒸汽发生罐;所述蒸汽发生罐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蒸汽发生罐上设有蒸汽出口,所述第二换热罐上设有用于将用汽设备所产生的冷凝水回收至第二换热罐内进行换热、并最终排出的冷凝水换热管,所述冷凝水换热管出口处设有水质过滤器,所述第一换热罐上设有热水输出口。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压缩机上输出约110度的冷媒先输入至第一换热罐进行换热,使第一换热罐内水温升值约85度,此时冷媒温度将降低至约90度送至第二换热罐换热,使第二换热罐内的水温升至约65度,由于供水管路的供水方向与冷媒输送管冷媒输送方向相反,同时配合第二换热罐内的冷凝水换热管进一步加热水温,从而将冷凝水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结合双换热罐设计可有效保证热能的高效收集,同时经过水质过滤器过滤后使其成为可饮用的饮用水,热水输出口可用于向外输出热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换热器及换热风扇,所述外罩上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换热风扇用于给换热器增加空气流动的同时可与空气过滤器配合实现空气过滤,所述冷凝水换热管从第二换热罐引出后连至换热器后将冷凝水排出。

上述结构中,冷凝水换热管从换热器穿过可进一步吸收经过第二换热罐吸收热量后的冷凝水潜热,从而使冷凝水温度将至室温,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及杂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媒输送管在第一换热罐及第二换热罐内均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使冷媒在第一换热罐及第二换热罐内自上而下流动;所述供水管路按照其供水方向依次从第二换热罐底部通入、第二换热罐顶部通出后连至第一换热罐底部、再由第一换热罐顶部通出供往蒸汽发生罐。

上述结构中,冷媒输送管在第一换热罐及第二换热罐内呈螺旋状盘绕设置可增加换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换热罐与蒸汽发生罐之间的供水管路上设有水泵,所述蒸汽发生罐内设有用于控制水泵供水的水位开关。

上述结构中,当蒸汽发生罐水位下降时,水位开关用于控制水泵朝蒸汽发生罐内输送热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水换热管在第二换热罐内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冷凝水换热管内冷凝水自上而下流动。

上述结构中,冷凝水换热管在第二换热罐内呈螺旋状设置可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冷凝水换热管内冷凝水自上而下流动可提高热传递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管。

上述结构中,电热管用于加热蒸汽发生罐,使其产生蒸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气过滤器为PM2.5过滤布。

上述结构中,在某些生产车间内往往会有较多的灰尘,因此PM2.5过滤布可有效对灰尘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节能效果佳,可利用空气能对冷水进行低温预热后再进行高温预热,最终输出蒸汽给用汽设备,能将用汽设备的冷凝水回收至第二换热罐内重新热回收,再引入换热器完全吸收热能后将冷凝水过滤成为饮用水,同时可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并降低室内温度,可代替空调进行室内制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外罩;11-第一换热罐;111-热水输出口;12-第二换热罐;13-蒸汽发生罐;131-加热装置;132-蒸汽出口;133-水位开关;14-空气过滤器;20-压缩机;21-冷媒输送管;22-供水管路;221-水泵;23-冷凝水换热管;231-水质过滤器;24-换热器;25-换热风扇;a-用汽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能蒸汽多用机,包括外罩10,所述外罩10内设有压缩机20,所述压缩机20上设有冷媒输送管21,所述冷媒输送管21按照冷媒流动方向依次穿过第一换热罐11、第二换热罐12,并最终连回压缩机10;还包括蒸汽发生罐13及供水管路22,所述供水管路22依照其供水方向依次连接第二换热罐12、第一换热罐11及蒸汽发生罐13;所述蒸汽发生罐13内设有加热装置131,所述蒸汽发生罐13上设有蒸汽出口132,所述第二换热罐12上设有用于将用汽设备a所产生的冷凝水回收至第二换热罐12内进行换热、并最终排出的冷凝水换热管23,所述冷凝水换热管23出口处设有水质过滤器231,所述第一换热罐11上设有热水输出口111。

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压缩机20上输出约110度的冷媒先输入至第一换热罐11进行换热,使第一换热罐11内水温升值约85度,此时冷媒温度将降低至约90度送至第二换热罐12换热,使第二换热罐12内的水温升至约65度,由于供水管路22的供水方向与冷媒输送管21冷媒输送方向相反,同时配合第二换热罐12内的冷凝水换热管23进一步加热水温,从而将冷凝水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结合双换热罐设计可有效保证热能的高效收集,同时经过水质过滤器231过滤后使其成为可饮用的饮用水,热水输出口111可用于向外输出热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20上设有换热器24及换热风扇25,所述外罩10上设有空气过滤器14,所述换热风扇25用于给换热器24增加空气流动的同时可与空气过滤器14配合实现空气过滤,所述冷凝水换热管23从第二换热罐12引出后连至换热器24后将冷凝水排出。

上述结构中,冷凝水换热管23从换热器24穿过可进一步吸收经过第二换热罐12吸收热量后的冷凝水潜热,从而使冷凝水温度将至室温,空气过滤器14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及杂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媒输送管21在第一换热罐11及第二换热罐12内均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使冷媒在第一换热罐11及第二换热罐12内自上而下流动;所述供水管路22按照其供水方向依次从第二换热罐12底部通入、第二换热罐12顶部通出后连至第一换热罐11底部、再由第一换热罐11顶部通出供往蒸汽发生罐13。

上述结构中,冷媒输送管在第一换热罐11及第二换热罐12内呈螺旋状盘绕设置可增加换热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罐11与蒸汽发生罐13之间的供水管路22上设有水泵221,所述蒸汽发生罐13内设有用于控制水泵221供水的水位开关133。

上述结构中,当蒸汽发生罐13水位下降时,水位开关133用于控制水泵221朝蒸汽发生罐13内输送热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换热管23在第二换热罐12内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冷凝水换热管23内冷凝水自上而下流动。

上述结构中,冷凝水换热管23在第二换热罐12内呈螺旋状设置可增加换热面积,同时冷凝水换热管23内冷凝水自上而下流动可提高热传递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131为电热管。

上述结构中,电热管用于加热蒸汽发生罐13,使其产生蒸汽。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过滤器14为PM2.5过滤布。

上述结构中,在某些生产车间内往往会有较多的灰尘,因此PM2.5过滤布可有效对灰尘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节能效果佳,可利用空气能对冷水进行低温预热后再进行高温预热,最终输出蒸汽给用汽设备a,能将用汽设备a的冷凝水回收至第二换热罐12内重新热回收,再引入换热器24完全吸收热能后将冷凝水过滤成为饮用水,同时可对室内空气进行过滤并降低室内温度,可代替空调进行室内制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