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超临界锅炉低温再热器用防震隔板的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653发布日期:2019-01-18 19:39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超临界锅炉低温再热器用防震隔板的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附属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超超临界锅炉低温再热器用防震隔板的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超超临界锅炉尾部烟道中,烟气在低温再热器中流动时在一定情况下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和噪声,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为了消除这种烟气的震动,通常在低温再热器宽度方向装设若干防震隔板,目的是将该部件位置的烟道分割为几个小的气室,使各个气室所具有的声驻波固有频率大于卡门涡流的最大频率,能防止振动的发生。

现防震隔板的布置方式存在以下两个缺点:(1)安装、检修困难,由于管屏上管子之间的间距较小,防震隔板在现场实施安装、检修时,支撑插销的定位和固定较为困难;(2)导致泄漏事故,防震隔板在锅炉运行时会产生震动,造成支撑插销与接触的管子外壁产生位移摩擦,导致管子磨损减薄引起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超超临界锅炉低温再热器用防震隔板的安装总成,其安装容易,且能有效避免因磨损造成的泄漏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超临界锅炉低温再热器用防震隔板的安装总成,包括层层布置的管屏、布置在相邻管屏之间的防震隔板、布置在管屏最上部管子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的防震隔板上设置有孔,孔中穿入支撑插销,支撑插销两端安装在两个相邻管屏最上部管子上方的固定装置中。

进一步的,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防磨瓦,所述的管屏最上部管子上方固定有防磨瓦,穿过防震隔板上孔的支撑插销两端安放在每两个相邻管屏最上部管子上方的防磨瓦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邻布置的限位块所述的管屏最上部管子上方焊接固定有延管子伸长方向布置的相邻布置的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中间构成凹槽,用于安放支撑插销。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磨瓦上焊接固定有延管子伸长方向布置的相邻布置的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中间构成凹槽,用于安放支撑插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个优点:一、安装、检修方便,由于低温再热器每层管屏之间间距较大,支撑插销位于每层管屏最上部的管子上方布置,易于支撑插销与防震隔板间的焊接和防震隔板的装配定位;二、防止磨损泄露,在每层管屏最上部管子和支撑插销之间加装防磨瓦,可避免因磨损导致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超超临界锅炉低温再热器用防震隔板的安装总成,包括层层布置的管屏1、布置在相邻管屏1之间的防震隔板2、布置在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的固定装置,所述的防震隔板2上设置有孔,孔中穿入支撑插销5,支撑插销5两端安装在两个相邻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的固定装置中,由于低温再热器每层管屏1之间间距较大,固定装置设置在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易于支撑插销与防震隔板间的焊接和防震隔板的装配定位,使得安装、检修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防磨瓦3,所述的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固定有防磨瓦3,穿过防震隔板2上孔的支撑插销5两端安放在每两个相邻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的防磨瓦3上,防止磨损泄露,在每层管屏1最上部管子和支撑插销5之间加装防磨瓦3,可避免因磨损导致的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邻布置的限位块4所述的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焊接固定有延管子伸长方向布置的相邻布置的两个限位块4,两个限位块4中间构成凹槽,用于安放支撑插销5,从而限制支撑插销5的移动,增强了防震隔板2的安装稳定性,也能限制支撑插销5的横向移动,减少摩擦磨损,防止磨损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防磨瓦3上焊接固定有延管子伸长方向布置的相邻布置的两个限位块4,两个限位块4中间构成凹槽,用于安放支撑插销5,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整合,防磨瓦3可避免因磨损导致的泄漏,也增强了防震隔板2的安装稳定性,也能限制支撑插销5的横向移动,减少摩擦磨损,防止磨损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管屏1最上部管子上方至少设置两个固定装置,且间隔一定距离布置,能保证防震隔板2被抬起固定,确保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