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3688发布日期:2019-07-10 10:2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中、低压废锅系统的设计、制造比较成熟,而对高压废锅的研究还停留在低压和中压的阶段,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可执行的关于高压废锅炉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因而在高压锅炉的设计、制造和检验验收方面,都是遵循中、低压废锅的相关标准,必然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压锅炉的高压废锅系统中,蒸汽从汽包出来后为饱和状态的蒸汽,为了得到高品质的蒸汽,还需要对饱和蒸汽再进行加热,成为过热蒸汽,进一步提高蒸汽的做功能力,因此高效过热器对于整个锅炉系统而言十分的重要。但是,因为高压过热器和一般的过热器有区别,高压过热器压力高,采用国内现有的分散性过热器,安全系数比较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它包括相连接并过热器上壳和过热器下壳、连接在过热器上壳和过热器下壳之间的过热器管板,过热器上壳与过热器管板之间形成上腔体,过热器下壳与过热器管板之间形成下腔体,

过热器上壳具有上进口和上出口,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该环形分隔板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与上进口相连通的上外通道,环形分隔板的内壁围绕形成与上出口相连通的上内通道;

过热器下壳具有下进口和下出口,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上端与过热器管板相连接的外导流筒、自下而上插入外导流筒的内导流筒,内导流筒的外壁与外导流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内导流筒的下端与下进口相连接且上端与下内通道相连通,外导流筒的外壁与过热器下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该下外通道的上部与下出口相连通,下内通道的底部与下外通道的底部相连通;U形管具有底部相连通的内段和外段,内段位于下内通道中且内段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而与上内通道相连通,内段与内导流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内折流板,内段与外导流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内折流板,第一内折流板与第二内折流板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外段位于下外通道中且外段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而与上外通道相连通,外段与外导流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外折流板,外段与过热器下壳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外折流板,第一外折流板与第二外折流板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上进口设置在过热器上壳的侧部,上出口设置在过热器上壳的顶部。

进一步地,环形分隔板的上端与过热器上壳相连接且下端与过热器管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出口位于上内通道的上端。

进一步地,下进口设置在过热器下壳的底部,下出口位于过热器下壳的上部。

进一步地,内导流筒的上端与下内通道的上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进口为蒸汽进口,上出口为蒸汽出口。

进一步地,下进口为高温的烟气或工艺气体进口,下出口为烟气或工艺气体出口。

进一步地,多个U形管绕过热器的轴心线均匀分布。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采取集中过热,热交换效率高,将蒸汽和高温烟气这两种物料集中的一个环形U型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简化了钢梁设计,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节约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背景技术中过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01、过热器上壳;102、过热器下壳;103、上进口;104、上出口;105、环形分隔板;106、上外通道;107、上内通道;108、过热器管板;109、下进口;110、下出口;111、内导流筒;112、外导流筒;113、U形管;1131、内段;1132、外段;114、下内通道;115、下外通道;116、第一内折流板;117、第二内折流板;118、第一外折流板;119、第二外折流板;

201、烟气进口;202、烟气出口;203、蒸汽进口;204、蒸汽出口;205、U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从附图3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它包括相连接并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连接在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之间的过热器管板108,过热器上壳101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上腔体,过热器下壳102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下腔体。

过热器上壳101具有上进口103和上出口104,具体地,上进口103设置在过热器上壳101的侧部,上出口104设置在过热器上壳101的顶部。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105,具体地,环形分隔板105的上端与过热器上壳101相连接且下端与过热器管板108相连接。环形分隔板105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101的内壁之间形成与上进口103相连通的上外通道106,环形分隔板105的内壁围绕形成与上出口104相连通的上内通道107。具体地,上出口位于上内通道107的上端。

过热器下壳102具有下进口109和下出口110,具体地,下进口109设置在过热器下壳102的底部,下出口110位于过热器下壳102的上部。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113、上端与过热器管板108相连接的外导流筒112、自下而上插入外导流筒112的内导流筒111。

内导流筒111的外壁与外导流筒11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114,内导流筒111的下端与下进口109相连接且上端与下内通道114相连通。具体地,内导流筒111的上端与下内通道114的上部相连通。

外导流筒112的外壁与过热器下壳10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115,该下外通道115的上部与下出口110相连通,下内通道114的底部与下外通道115的底部相连通。

多个U形管113绕过热器的轴心线均匀分布。每个U形管113具有底部相连通的内段1131和外段1132,内段1131位于下内通道114中且内段1131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108而与上内通道107相连通,内段1131与内导流筒111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内折流板116,内段1131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内折流板117,第一内折流板116与第二内折流板117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外段1132位于下外通道115中且外段1132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108而与上外通道106相连通,外段1132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外折流板118,外段1132与过热器下壳10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外折流板119,第一外折流板118与第二外折流板119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

工作原理:

上进口103为蒸汽进口,上出口为蒸汽出口,下进口109为高温的烟气或工艺气体进口,下出口110为烟气或工艺气体出口。饱和蒸汽通过上进口103进入过热器,经由上内通道106进入U形管113而与高温烟气或高温工艺气体进行热交换,先从上至下流经U形管113的外段1132,再从下至上流经U形管113的内段1131,然后进入上内通道107,从上出口104流出。焚烧炉或者工艺系统中过来的高温烟气或工艺气体,经下进口109进入过热器,从内导流筒111流到过热器管板108处,进入下内通道114,在第一内折流板116和第二内折流板117的作用下,高温烟气或工业气体在下内通道114内从上往下呈S形流动,横向冲刷U形管113的内段1131,对管程的蒸汽进行加热,到达下内通道114的底部后再从底部进入下外通道115,在第一外折流板118和第二外折流板119的作用下,呈S形向上流动,横向冲刷U形管113的外段1132,对管程的蒸汽进行加热,然后从下出口110流出,完成对蒸汽的过热段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采取集中过热,热交换效率高,将蒸汽和高温烟气这两种物料集中的一个环形U型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简化了钢梁设计,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节约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