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1720发布日期:2019-08-23 22:4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属于蒸汽家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蒸汽发生装置在家电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功能、各种结构的蒸汽发生装置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蒸汽发生装置多为压铸铝结构(如专利CN 103776009 B、专利CN 103776006 B等),这种蒸汽发生装置在使用时易将重金属引入蒸汽中,且很难满足新食品安规。即使目前市场上正在使用的不锈钢内胆蒸汽发生装置,也存在控制难度大、易喷水、体积大等缺点。

例如专利CN106524110 A中描述了一种不锈钢蒸汽发生装置,发生器存在的问题如下:(1)此蒸汽发生装置采用液位控制,水位电极部位设立了隔离腔,底部也无加热段,可以保证水位电极部位的水不沸腾,但是此方案水位电极棒中间部位没有进行绝缘处理,在腔体内充满蒸汽或者沸腾水由右边腔体进入隔离腔内时,容易导致电极棒与不锈钢壳体间出现导通,影响液位判断;(2)此方案将汽水分离段位于整个发生装置的上部,且分离较为简单,这样容易导致蒸汽发生装置体积较大,且汽水分离效果不理想,蒸汽湿度大。

此外,市面上现有量产不锈钢蒸汽发生装置,虽体积小但不带汽水分离装置,需在装置外额外增加一个汽水分离装置,不仅占据空间,而且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家电产品上煮食、杀菌消毒或清洁的新型蒸汽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加热盘,壳体倒扣在加热盘上,壳体内分为水位监测区、汽水分离区和蒸汽发生区,三个分区通过挡板隔离,蒸汽发生区与水位监测区和汽水分离区的挡板上部设有开口,所述水位监测区设有水位电极,蒸汽发生区设有进水口,汽水分离区设有出汽口,加热盘为导热材质,下表面设有加热管。

加热盘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下表面设有U型加热管。

所述加热管两端长度小于加热盘长度,将加热盘分成加热段和非加热段。

所述水位监测区和汽水分离区位于非加热段,蒸汽发生区位于加热段。加热盘的水位监测区和汽水分离区下部不设置加热管。进水口设置在加热盘的加热端,既可以经常引入常温水,起到消除加热端水沸腾时产生的部分气泡,又可以分离进水口和水位电极,减少加水时常温水对水位电极部位的水温影响,提高水位电极检测的准确性。

所述水位电极上端与壳体顶部连接,且垂直设于壳体内。

所述水位电极分为上部绝缘段和下部的非绝缘段,水位电极上部做绝缘处理,下部端头露出一节非绝缘段。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

所述非绝缘段长度为3-5mm。

所述汽水分离区中设有若干折流板,折流板上端与壳体顶部连接,折流板交错布置。

所述出气口高度高于进水口。

所述加热盘上设有温控器。

所述壳体与加热盘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壳体与加热盘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加热盘底部设有排污口。

所述壳体材质为食品级不锈钢或食品级塑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水位电极上部做绝缘处理,非绝缘段外漏3-5mm即可,这样可以防止电极上部与腔体内湿蒸汽发生导通而影响水位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实现腔内水位精准控制,防止出现干烧。

(2)该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进水口设置在加热盘的加热端,这样既可以起到消除加热端水沸腾时产生的部分气泡,也可以减少加水时常温水对水位电极部位的水温影响,提高水位电极检测的准确性。

(3)该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设置了汽水分离区域,汽水分离区域设有一块以上的折流板,利用重力和惯性分离原理将进入该区域的湿蒸汽中携带的液滴分离下来,以保证出汽口排出蒸汽的干度。

(4)该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水位电极封闭空间及汽水分离区域下部均不设置加热段,以防止下部水被加热沸腾影响水位检测的准确度及汽水分离的效果。

(5)该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采用不锈钢及食品级塑料作为内胆,满足新国标的食品安规。

(6)该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减小了装置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加热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壳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加热盘;3、水位监测区;4、汽水分离区;5、蒸汽发生区;6、挡板;7、开口;8、水位电极;9、进水口;10、出汽口;11、加热管;12、折流板;13、温控器;14、排污口;15、螺栓;16、密封圈;17、加热段;18、非加热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为现有专利中不锈钢蒸汽发生装置,虽体积小但不带汽水分离装置,需在腔体上方额外增加一个汽水分离装置,不仅蒸汽水分含量大,而且占据空间,很难符合家电的形状安装需求,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家电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盘2,壳体倒扣在加热盘上,壳体内分为水位监测区3、汽水分离区4和蒸汽发生区5,三个分区通过挡板6隔离,蒸汽发生区与水位监测区和汽水分离区的挡板上部设有长方形开口7,水位监测区设有水位电极8,水位电极上端与壳体顶部连接,垂直设于壳体内。蒸汽发生区设有进水口9,汽水分离区设有出汽口10,出气口高度高于进水口,利用蒸汽重力小,易上浮的原理。加热盘为食品级不锈钢材质,下表面设有U型加热管11,U型加热管两端长度小于加热盘长度,将加热盘分成加热段17和非加热段18。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口放在加热盘的加热端,这样的设置既可以起到消除加热端水沸腾时产生的部分气泡,也可以减少加水时凉水对水位电极部位的水温影响,提高水位电极检测的准确性。所述水位电极封闭空间下部不设置加热段,以防止下部水被加热沸腾影响水位检测的准确度。汽水分离区域下部也不设置加热段,以防止下部水被加热沸腾影响汽水分离效果。蒸汽发生区通过上部的开口与水位监测区和汽水分离区连接,既保证了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区,防止其他部位沸腾的液面对水位电极部位的液面产生影响,又保证了水位电极部位的气压平衡,内部水位代表发热盘底部的真实水位。

所述水位电极分为上部绝缘段和下部的非绝缘段,上部做绝缘处理,非绝缘段为3-5mm,防止电极上部与腔体内湿蒸汽发生导通而影响水位检测的准确性。绝缘处理方法:将水位电极直接注塑到塑料中,也可在水位电极外部套一个橡胶绝缘套。

所述汽水分离区中设有至少一块折流板12,折流板上端与壳体顶部连接。蒸汽通过蒸汽发生区上部与汽水分离区的开口进入汽水分离区,首先在上方位置撞向第一块折流板,引发湿蒸汽凝结,水珠凝结下流。蒸汽从下方越过折流板向上浮起,湿蒸汽的水珠因为重力作用难以上浮而凝结下落。即蒸汽利用重力和惯性分离原理将进入该区域的湿蒸汽中携带的液滴分离下来,分离后的干蒸汽从出汽口出去,以保证出汽口排出蒸汽的干度。设置多块折流板干湿分离效果更好。

所述加热盘上设有温控器13,使温度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防止干烧现象的出现。加热盘下表面设有排污口14,定期排出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蒸气,避免设备损坏。

壳体材质为食品级塑料。壳体与加热盘之间通过螺栓15连接,壳体与加热盘之间设有密封圈16,拆卸更加方便,密封更加严密。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抽水泵将水盒中的水注入到蒸汽发生器,水经过蒸汽发生器加热汽化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塑料壳体上部出口进入到壳体一端的汽水分离区,分离后的干蒸汽经过蒸汽出口进入到家用电器中使用,分离下来的液滴落回到加热盘的底部。随着蒸汽发生器中水的不断蒸发,加热盘底部的水位下降,水位电极检测到水位低时启动抽水泵进行加水,加到合适高度停止加水,周而复始。待使用完成后,打开排污阀,蒸汽发生器中残余水经过排污口进入到废水盒中。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