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1716发布日期:2020-02-07 22:0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常用设备如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目前工业车间中使用的蒸汽发生器大部分还是以锅炉为主,通过煤或天然汽燃烧产生热量加热水产生水蒸汽,这种方式需要专用的锅炉房,占地面积大,同时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污染气体。

具体到现有工业领域中,如造纸行业中,大型设备需要大量蒸汽加热,必须添置采用燃烧介质的蒸汽锅炉,由于锅炉属于特种设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且需要远离生产区域,因此需要铺设较长的输送管道,成本高,同时长距离输送管道带来输送损耗较大,此外,由于采用燃烧介质存在空气污染和pm2.5排放问题。比较大型的锅炉还必须增加除尘和烟气脱硫等环保装置,并且需要频繁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维护保养成本较高。而且锅炉的工作特性决定其对设备的蒸汽需求相应反应缓慢,无法与设备控制系统连线,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具有环保高效,维护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管体,每个所述管体的外侧套设有电磁热发生器,所述电磁热发生器包括套接在管体外部的电磁感应圈管,多个所述管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一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顶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第一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汽口,多个所述管体均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电磁感应圈管通电,电磁感应圈管将能够起到对管体内的液体加热的目的,随后管体内的液体将会汽化,从而从连接管进入第一出水管中,进而从第一出水管的出汽口中逸出,实现产生水蒸汽的目的,这个过程中,管体内的液体将会不断减少,此时两个第一水泵将能够将水分泵入管体内从而补充水分。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分补充不及时的问题,因此需要增设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能够起到应急作用,在管体内的水分急速下降或者,第一水泵损坏时,第二水泵能够将水分泵入管体内,避免管体内的水分空缺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朝向管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圈用于容纳电磁感应圈管的容纳槽,所述底座设置有两个关于底座的圆心分布的限制装置,当电磁感应圈管处于容纳槽后,限制装置将限制电磁感应圈管的一端的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电磁感应圈管时,利用限制装置不再限制电磁感应圈管一端的移动,即可将电磁感应圈管顺着管体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电磁感应圈管与管体分离,随后替换上新的电磁感应圈管,反向操作即可。另外需要增加管体的加热效率时,可在已装有电磁感应圈管的一端再连接一个电磁感应圈管,实现电阻之间的串联,增加整体的电阻,当通过的电流一定时,即可增加产热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装置包括与容纳槽连通的限制槽,所述限制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远离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感应圈管朝底座的方向移动后,电磁感应圈管先是挤压限制板从而让限制板朝弹簧的方向移动,起到挤压弹簧的目的,此时弹簧对限制板有一个反作用力,当电磁感应圈管处于容纳槽内后,限制板便能够挤压电磁感应圈管或者让电磁感应圈管的一部分处于限制板的一侧而电磁感应圈管的另一部分处于限制板的另一侧,从而起到限制电磁感应圈管移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设置有两条沿着管体长度方向分布的凸型槽,每个所述凸型槽内滑动连接有多个凸型块,多个所述凸型块与底座之间穿设有同一根螺杆,所述螺杆的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螺母可让螺母沿着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这个过程中螺母可挤压凸型块,从而带动凸型块移动,随着凸型块的移动,凸型块能够挤压与凸型块连接的电磁感应圈管从而起到压缩电磁感应圈管的目的,缩短电磁感应圈管的长度,从而能够放下更多的电磁感应圈管或对电磁感应圈管进行替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的玻璃,所述连接管在玻璃的周向设置有刻度条,所述第二进水管处于管体的上方,所述连接管的下方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连接管下端启闭的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过程中,管体内的水分会急剧下降,此时需要时刻观察,当连接管内的液位下降至刻度条的底端后,即为警戒线,因此可以提供警示作用,另外第二进水管处于管体的上方,将水泵入第二进水管内后,水分便会从第二进水管与连接管的连接处进入连接管内从而到达管体内,当需要将连接管内的水分放出时,利用阀门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门包括与连接管连通的阀管,所述阀管转动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一体连接有处于阀管内且用于封闭阀管的转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动阀杆转动后,阀杆将能够带动转动板转动,随着转动板的转动,转动板将能够起到关闭阀管或让阀管流通的目的,连接管内的液体就能够顺着阀管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电磁感应圈管通电,电磁感应圈管将能够起到对管体内的液体加热的目的,随后管体内的液体将会汽化,从而从连接管进入第一出水管中,进而从第一出水管的出汽口中逸出,实现产生水蒸汽的目的,这个过程中,管体内的液体将会不断减少,此时两个第一水泵将能够将水分泵入管体内从而补充水分。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分补充不及时的问题,因此需要增设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能够起到应急作用,在管体内的水分急速下降或者,第一水泵损坏时,第二水泵能够将水分泵入管体内,避免管体内的水分空缺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去除底座、限制装置、凸型块、螺杆和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管体、电磁感应圈管、螺杆和螺母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透视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阀管、阀杆、转动板和限位块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体;2、电磁感应圈管;3、第一进水管;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出水管;7、出汽口;8、连接管;9、第二进水管;10、底座;11、容纳槽;12、限制槽;13、弹簧;14、限制板;15、凸型槽;16、凸型块;17、螺杆;18、螺母;19、玻璃;20、刻度条;21、阀门;22、阀管;23、阀杆;24、转动板;25、螺纹帽;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多个管体1和处于一侧的控制柜,管体1设置为圆柱体状,每个所述管体1的外侧套设有电磁热发生器,电磁发生器用于给管体1内的液体加热。所述电磁热发生器包括套接在管体1外部的电磁感应圈管2,当电磁感应圈管2通电后,电磁感应圈管2将会对管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多个所述管体1的底部连通有同一个第一进水管3,所述第一进水管3的一端连接有两个第一水泵4,所述第一进水管3的顶部连接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远离第一进水管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出汽口7,多个所述管体1均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9,所述第二进水管9远离连接管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泵5。所述出水管6螺纹连接有用于封闭出汽口7的螺纹帽25。当不需要让出汽口7出汽时,拔出与出汽口7连接的管材,随后旋转螺纹帽25即可实现封闭出汽口7的目的。

所述管体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朝向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一圈用于容纳电磁感应圈管2的容纳槽11,所述底座10设置有两个关于底座10的圆心分布的限制装置,当电磁感应圈管2处于容纳槽11后,限制装置将限制电磁感应圈管2的一端的移动。

所述限制装置包括与容纳槽11连通的限制槽12,所述限制槽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板14,所述限制板14远离弹簧13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所述管体1设置有两条沿着管体1长度方向分布的凸型槽15,每个所述凸型槽15内滑动连接有多个凸型块16,多个所述凸型块16与底座10之间穿设有同一根螺杆17,所述螺杆17的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母18。

所述连接管8的中部设置有透明的玻璃19,所述连接管8在玻璃19的周向设置有刻度条20,所述第二进水管9处于管体1的上方,所述连接管8的下方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连接管8下端启闭的阀门21。

所述阀门21包括与连接管8连通的阀管22,所述阀管22转动连接有阀杆23,所述阀杆23一体连接有处于阀管22内且用于封闭阀管22的转动板24。所述阀管2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转动板24两侧的限位块26,当转动板24转动到一定角度后,转动板24将会挤压限位块26,从而限制转动板24的转动,使得转动板24只能够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避免阀管22的流量过大。

值得注意的是,凸型块16的两侧同样设置有容纳槽11以及限制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