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5690发布日期:2021-04-06 12:0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供应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降耗的途径。高温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从各种冶金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往往带走炉子供热量的20~50%。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将回收的余热用于加热水、预热空气和产生蒸汽等,在工业运行中起到节约燃煤、燃气和燃油的作用。现有的高温烟气回收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收利用热能,但是其回收利用率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热能利用效率更高的余热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水箱和位于水箱下方的集烟腔,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内筒,内筒内部设置有排烟结构,所述内筒下端与集烟腔连通;所述排烟结构包括安装在内筒内且与集烟腔连通的输烟管,设置在输烟管外侧壁上的螺旋隔板;所述输烟管、内筒以及螺旋隔板之间形成螺旋烟道。

进一步的,所述集烟腔包括第一集烟腔和第二集烟腔;所述第一集烟腔上连接有进烟口,第二集烟腔上连接有出烟口;所述输烟管的下端与第一集烟腔连通,所述第二集烟腔与内筒的下端连通。

所述内筒的上端贯穿炉体,且内筒的上端安装有端盖;所述输烟管能在内筒内上下移动。

所述输烟管的上端设置有吊环,且输烟管的下端设置有挡圈。

所述输烟管上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挡圈下方。

所述第一集烟腔内设置有若干块烟气隔板,且烟气隔板的长度不同。

所述第一集烟腔底部设置有第一清灰口,所述第二集烟腔底部设置有第二清灰口。

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补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出烟口上安装有气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内设置有内筒和排烟结构,因此高温烟气会直接在水箱内与水箱里的水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也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内筒贯穿水箱,且该输烟管能够沿内筒上下移动,当需要清理螺旋烟道内的灰时,打开端盖并将输烟管提出即可清理,清理后重新安装即可。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集烟腔内设置有若干块烟气隔板,通过烟气隔板可以减缓高温烟气的流动速度,使烟灰沉积下来,便于烟灰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炉体,2—水箱,3—吊环,4—端盖,5—补水口,6—出烟口,7—输烟管,8—螺旋烟道,9—内筒,10—螺旋隔板,11—出水口,12—烟气隔板,13—挡圈,14—密封垫,16—进烟口,17—支架,18—第一清灰口,19—第一集烟腔,20—第二清灰口,21—第二集烟腔,22—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水箱2和位于水箱2下方的集烟腔,该水箱2用于盛放需要加热的水,其上设置有补水口5和出水口11。

所述水箱2内设置有内筒9,该内筒9的下端与水箱2的底部固定,且其与水箱2底部为一体成型。该内筒9内部设置有排烟结构,所述内筒9下端与集烟腔连通。

具体的,所述排烟结构包括安装在内筒9内且下端与集烟腔连通的输烟管7,设置在输烟管7外侧壁上的螺旋隔板10。该螺旋隔板10与输烟管7为一体成型,所述输烟管7、内筒9以及螺旋隔板10之间形成螺旋烟道8。

所述内筒9的上端贯穿炉体1,且内筒9的上端安装有端盖4,所述输烟管7能在内筒9内上下移动。当打开端盖4后,可将输烟管7取出。

为了更好的取出输烟管7,该输烟管7的上端设置有吊环3,且输烟管7的下端设置有挡圈13。另外,所述输烟管7上设置有密封垫14,所述密封垫14位于挡圈13下方。具体设置时,该水箱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输烟管7的下端则插入通孔中,使输烟管7与集烟腔连通,而挡圈13则抵靠在水箱2底部。通过设置密封垫14可以提高密封效果。

由于螺旋隔板10的尺寸和内筒9的内径相配合,输烟管7很容易安装入内筒9中,并使输烟管7的下端插入到水箱底部的通孔中。

所述集烟腔包括第一集烟腔19和第二集烟腔21。所述第一集烟腔19上连接有进烟口16,第二集烟腔21上连接有出烟口6。所述输烟管7的下端与第一集烟腔19连通,所述第二集烟腔21与内筒9的下端连通。

另外,所述第一集烟腔19内设置有若干块烟气隔板12,且烟气隔板12的长度不同。通过烟气隔板12可以减缓高温烟气的流动速度,使烟灰沉积下来,便于烟灰的清理。

所述第一集烟腔19底部设置有第一清灰口18,所述第二集烟腔21底部设置有第二清灰口20。另外,第一清灰口18和第二集烟腔21上均设置有端盖,在工作时需要将端盖盖上。

所述出烟口6上安装有气泵22,以便烟气流通。

工作时,高温烟气从进烟口16进入,烟气经缓冲后进入到输烟管7,并沿输烟管7向上流动,烟气从输烟管7上端排出,再沿螺旋烟道8缓慢向下流动,在此过程中,高温烟气与水箱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水升温。经热交换后的烟气从内筒9的下端进入到第二集烟腔21,并由出烟口6排出。需要清灰时,打开端盖4,取出输烟管7,将其上的灰清理,清理后再将输烟管7重新插入内筒9,并使输烟管7的下端插入到内筒9底部的通孔。打开第一清灰口18和第二清灰口20即可清理第一集烟腔19和第二集烟腔21内的灰。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水箱(2)和位于水箱(2)下方的集烟腔,所述水箱(2)内设置有内筒(9),内筒(9)内部设置有排烟结构,所述内筒(9)下端与集烟腔连通;所述排烟结构包括安装在内筒(9)内且与集烟腔连通的输烟管(7),设置在输烟管(7)外侧壁上的螺旋隔板(10);所述输烟管(7)、内筒(9)以及螺旋隔板(10)之间形成螺旋烟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腔包括第一集烟腔(19)和第二集烟腔(21);所述第一集烟腔(19)上连接有进烟口(16),第二集烟腔(21)上连接有出烟口(6);所述输烟管(7)的下端与第一集烟腔(19)连通,所述第二集烟腔(21)与内筒(9)的下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9)的上端贯穿炉体(1),且内筒(9)的上端安装有端盖(4);所述输烟管(7)能在内筒(9)内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烟管(7)的上端设置有吊环(3),且输烟管(7)的下端设置有挡圈(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烟管(7)上设置有密封垫(14),所述密封垫(14)位于挡圈(13)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烟腔(19)内设置有若干块烟气隔板(12),且烟气隔板(12)的长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烟腔(19)底部设置有第一清灰口(18),所述第二集烟腔(21)底部设置有第二清灰口(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上设置有补水口(5)和出水口(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口(6)上安装有气泵(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水箱(2)和位于水箱(2)下方的集烟腔,所述水箱(2)内设置有内筒(9),内筒(9)内部设置有排烟结构,所述内筒(9)下端与集烟腔连通;所述排烟结构包括安装在内筒(9)内且与集烟腔连通的输烟管(7),设置在输烟管(7)外侧壁上的螺旋隔板(10);所述输烟管(7)、内筒(9)以及螺旋隔板(10)之间形成螺旋烟道(8)。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内设置有内筒和排烟结构,因此高温烟气会直接在水箱内与水箱里的水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也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东方锅炉工业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