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0570发布日期:2022-11-26 09:3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


背景技术:

2.锅炉为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等,使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等热量,锅炉中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电能加以利用。
3.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上面盛水部件为锅,下面加热部分为炉,“锅”是容纳水和蒸汽的部件,对水进行加热、汽化和汽水分离;“炉”是进行燃料燃烧的场所,有燃烧设备、燃烧室炉膛及放热烟道等组成。锅与炉两者进行着热量转换从而实现热量的输出。但是现有锅炉使用燃料单一,体积和耗电量大,制造和使用成本也高,设备结构复杂组装慢,过热蒸汽输出需要专用过热设备,需要额外附加设备,飞灰多污染大,积垢多造成热传导慢,尾气处理、排污量也大,锅内水循环路线长、循环差,造成附带热量多,钢耗高,易结垢,水质要求严苛,下降管不能受热效率低,降低锅炉实际使用效率。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减排,可同时适用所有燃料,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结构紧凑整齐体积小,组装快,钢耗低,积垢少,水质要求低,极大限度减少锅垢和排污量,能多种燃料同时燃烧的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可同时适应所有燃料,结构紧凑整齐体积小,极大限度减少锅垢和排污量。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包括炉体和锅体,
6.所述炉体用于燃料燃烧的场所;
7.所述锅体用于吸收热量容纳水和蒸汽;
8.所述炉体和锅体之间可独立分开使用,也可作为一体使用;
9.所述炉体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开设在炉体上侧上,进料口处安装料斗,进料斗外下方设有操作平台,向燃料腔内添加平铺燃料;所述炉体内设有进风腔、燃料腔、烟火腔;所述进风腔、燃料腔、烟火腔三者设有1组至多组;所述进风腔和烟火腔均由竖直炉排构成,所述燃料腔由进风腔与烟火腔之间的间隙组成;所述进风腔、燃料腔、烟火腔在炉体内相互交叉且按一定规律排布,三者按照“进风腔、燃料腔、烟火腔、燃料腔、进风腔、燃料腔、烟火腔、燃料腔、进风腔、燃料腔、烟火腔、燃料腔、进风腔”成排状交叉设置;所述进风腔和烟火腔是由两组竖直炉排组成,为了节约材料靠近炉体左右墙壁的进风腔设置成一组竖直炉排与炉墙形成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底侧设有可调大小的风门,以整体协调燃料燃烧;所述燃料腔下方接有下灰机,下灰机下方接有出灰机;所述烟火腔底部设烟火门及烟火门控制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炉体设置成竖直炉排炉,所述炉体还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的炉排;所述炉体设置成小型炉体时可分为单排列竖直炉排炉,变形单排列竖直炉排炉;所述炉体
设置成中型炉体时将其设置成横向排列竖直炉排炉;所述炉体设置成大型炉体时将其设置成纵向对称排列竖直炉排炉;所述炉体设置成特大型炉体时将其设置成以一定规律阵列形式排列的竖直炉排炉。
11.进一步的所述锅体为任何形式工业锅炉的锅体;以双锅筒纵置式锅体为例:所述锅体包括对流管组、上锅筒、下锅筒、可受热下降管、对流管、导污板、导污板组等;
12.所述上锅筒上侧上设有过热蒸汽输出管和普通蒸汽输出管,过热蒸汽输出管与主汽管之间装有过热蒸汽主汽阀、普通蒸汽输出管装有普通蒸汽主汽阀,过热蒸汽主汽管与普通蒸汽主汽管之间并联连通至主汽管,上锅筒内还装有汽水分离器;所述下锅筒位于上锅筒下方;所述对流管组、可受热下降管、对流管位于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用于实现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汽水的流通。
13.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还设有水冷壁管、集箱、安全附件、给水系统、引鼓风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保温隔热外墙壁、清灰除灰系统、排污系统、人孔手孔观察孔等。
14.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外围由保温隔热炉墙搭建而成,炉墙上设有燃烧机接口、下灰机接口、出灰机接口、进风口、进水管接口、出汽水管接口、风门控制接口、烟火门控制接口、观察孔、拨火孔、炉底还设有风道等;
15.所述燃烧机接口开设于后炉墙侧面上部正对烟火通道,所述烟火腔底部安装烟火门在使用燃烧机停用炉体时关闭烟火气出口;所述烟火腔下部的烟火门下面安装有烟火门开关控制装置,也可以人工开关烟火门;
16.所述下灰机接口开设于炉前墙正面与燃料腔对应位置上,数量与燃料腔相等,成排状分布在炉墙上;
17.所述出灰机接口开设于炉前墙正面上,位于下灰机接口下面,数量与下灰机相等,成排状分布在炉墙上;
18.所述进风口开设于炉墙后墙下面居中位置,外与鼓风通道相通,内通过风道隔墙开口与进风腔经风门控制相通;后墙外中部烟火腔、进风腔、燃料腔下方对应位置设有水平隔板墙,炉墙与其上部及居中位置形成烟火通道;一端与各烟火腔相通,一端与锅体下部引风通道经对流管组水冷壁等相通;水平隔板墙下面居中开有进风口一端接鼓风通道一端接炉下风道;
19.所述进水管接口、出汽水管接口开设于炉体左右侧面上,用于接通炉体内的水冷炉排,其下面为进水口,上面为水汽出口;每组水冷竖直炉排由纵向布置的下上水管一一连通分配和收集热水或水汽,横向布置的下上水管负责汇总分配和收集竖直炉排组水或汽的进出。
20.进一步的所述烟火腔两侧由两组竖直炉排与进出水管一一相连通构成,烟火腔两侧的竖直水冷炉排还可以是耐高温陶瓷竖直炉排,根据需求选择一种结构;同理所述进风腔两侧由两组(两边靠墙只需一组其余都是左右各一组)竖直炉排与进出水管一一相连通构成,由于承受温度较烟火腔低可以选用铸铁、水冷、耐热陶瓷竖直炉排根据需要选用一种结构。
21.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竖直炉排由纵向布置的下上集流管一一连通下侧进水管和上侧出汽水管构成;下侧进水管由两路供水,一路为锅水,设有单向阀和截止阀,上侧出水汽管通过截止阀连接至锅体;一路为水泵供水。
22.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炉排下侧进水管接排污阀连接外部排污管道,用于水冷炉排内污水的排放和假期防冻。
23.进一步的为确保各水冷炉排进出水的均匀性,所述水冷炉排的进出水管采用互通的双排水管或较大直径的水管,实现均匀分配供水和均匀收集水汽,达到稳定均衡进出水的目的。
24.进一步的后炉墙外中部水平隔板墙下面居中设有进风口和烟火通道;中间由隔板墙分隔开,隔板墙与锅体隔板连接接头处设有二次风风门,进风口位于烟火通道下方,风横穿炉体下方;经由进风腔下部隔墙开口进入进风腔下部独立空间也就是风道通过风门控制给风量进入进风腔,烟火通道一端烟火出口一端接锅体经锅体内烟道至引风机。
25.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分为上锅筒、下锅筒,其上下排列在锅体内,经由对流管组、可受热下降管、对流管、集箱、水冷壁相通。
26.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外围由耐火隔热墙体搭建而成;锅体外围墙体左右两侧上均出灰口、清灰门、检查孔、观查孔、人孔、手孔、二次风风门接口、烟气检测设备等;
27.所述锅体后侧还设有引风接口、鼓风通道、进风口,鼓风通道是通过隔板位于锅体下方与基础构成的一个空腔,不排除其它形式鼓风系统。
28.所述锅体烟气通道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耐火墙分隔成1到多回程。
29.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前端设有燃烧室隔墙,以延长烟火路径,利于燃烧完全;燃烧室隔墙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设置或取消。
30.进一步的所述对流管组由上下集流管和对流管组成,对流管组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成单组或是多组。
31.进一步的所述可受热下降管由可受热外管、定位钉、导热差的内管、避汽进水罩组成,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定位钉固定,定位钉尽量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以保证流通面积(也可以外部两端固定);
32.所述避汽进水罩组固定连接于可受热下降管内管上端,罩上开有百叶窗式小孔,顶部水平中心线设有导水槽,以防止蒸汽进入下降管。
33.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所有水相近水平横管(上下锅筒,集箱,对流管组的下集流管)内还设有导污板或导污板组;所述导污板或导污板组分别与上下锅筒、对流管组的下集流管、集箱等的下壁之间形成导污腔其底部周围和上部开有一定数量和大小的进水口,使其与锅水相通,导污腔内的集箱或上、下锅筒尾端底部开设排污孔,用于向外排放水垢;
34.所述导污板是由平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带导向孔的平板、v字形、u字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多边形等;导污板组是相同或不同形状导污板结合成长条状结合体,且安装后具有带孔的导污腔和集污腔,集污腔位于导污腔上方,集污腔内不受锅水波动影响,用于收集和沉淀污垢。
35.对流管组分别与上下锅筒相通,可受热下降管也均与上下锅筒相通,可受热下降管内管上端水口位于上锅筒水面下,用于实现汽水的流通。
36.进一步的对流管组使用过程中,可转换成蒸汽过热器使用。在温度合适区域选取一部分(1到几组)对流管组的上、下集流管分别安装射流阀,上锅筒内射流阀经管道连接过热蒸汽出口,下锅筒内射流阀经管道连接可受热下降管内管下端,可受热下降管内管上端连接单向阀,单向阀安装在液面下,经管道连接至汽水分离器上部的汽相空间;
37.当普通蒸汽主汽阀关闭,打开过热蒸汽阀时,蒸汽产生流动时形成负压关闭射流阀,同时可受热下降管上部的单向阀由蒸汽流动压力推动关闭(射流阀与单向阀工作原理不同),秒变蒸汽过热器,蒸汽由汽水分离器上部的汽相空间进入连接管,至单向阀,自动关闭单向阀,进入可受热下降管内管至下锅筒内的其下端进入连接管至射流阀负压自动关闭射流阀,至对流管组的下集流管上升加热成过热蒸汽,经上集流管流至上锅筒的射流阀负压自动关闭射流阀经连接管至过热蒸汽管实现过热蒸汽输出;同样的打开蒸汽主汽阀关闭过热蒸汽阀时,由于蒸汽不流动,射流阀和单向阀同时自动打开,锅水迅速进入对流管组和可受热下降管组,成为普通蒸汽锅炉,蒸汽从上集流管上的打开的射流阀出口溢出,实现蒸汽输出。
38.进一步的下锅筒也可不装射流阀,此时可受热下降管接在汽水分离器上的管口必须远离蒸汽出口,不装射流阀下锅筒锅水进不去,只能由单向阀进水,此时可受热下降管严禁轻微缺水,这就是下锅筒装射流阀的好处;如果只输出过热蒸汽,可以不装射流阀和单向阀,此时严禁没有蒸汽输出,必需停炉后才能关汽,防止过热管烧坏,所以建议安装射流阀,被选中的对流管组制造标准按蒸汽过热器执行。
3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0.1、采用导污板或导污板组,使得污垢快速沉积在导污板的导污腔和集污腔开口附近,不再参与循环,循环过程中使得水质不断净化,且排污干净彻底。
41.2、安装可受热下降管,使得下降管可受热,取代部分对流管不受空间位置限制,能均匀布置在锅体内,使得水流流通平稳、水路短、阻力小、流量大、循环快。
42.3、采用对流管组,使锅体结构更为紧凑整齐,方便安装,并可根据需要选定温度合适区域能直接产生过热蒸汽的对流管组中的一到几组做为蒸汽过热器,不用另设过热设备。钢材等级按蒸汽过热装置执行,可以普通蒸汽输出与过热蒸汽输出快速切换。
43.4、采用竖直炉排组很容易获得较大炉排面积,因而烟气流速减慢,燃烧均匀充分,飞灰少,还可加入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粉沫及助剂吸收有害气体,吸收效率比循环流化床高;由于采用多组燃料腔,因而可同时使用多种燃料,不会冒黑烟;负荷适应能力强,可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
44.5、竖直炉排炉燃料采用重力沉降,不耗电,上下基本一样厚,燃烧均匀,附加设备少,炉排可做为受热面,钢耗低,易操作,整体经济效益显著,环保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技术锅炉整体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本技术炉体结构状态示意图一;
47.图3为本技术锅炉整体主视图;
48.图4为本技术炉体结构状态示意图二;
49.图5为本技术炉体结构左视图;
50.图6为本技术锅体结构示意图;
51.图7为本技术锅体结构俯视图;
52.图8为本技术上锅筒、下锅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53.图9为本技术导污板、导污板组安装结构示意图;
54.图10为本技术可受热下降管结构示意图;
55.图11为本技术过热蒸汽和普通蒸汽快速切换结构示意图;
56.图12为本技术对流管组结构示意图;
57.图13为本技术炉体结构状态示意图三。
58.图中:10炉体、11燃烧机接口、12进料口、121进风腔、122燃料腔、123烟火腔、13下灰机接口、14出灰机接口、15风门控制装置接口、16烟火门控制装置接口、17进风口、18烟火通道、19出汽水管接口、100进水管接口、101隔热炉墙、102隔板墙、20锅体、21出灰口、22清灰门、23鼓风通道进风口、24引风接口、25燃烧室隔墙、26手孔、27集箱、28隔板、29隔热墙体、30主汽管、31过热蒸汽输出管、32上锅筒、33可受热下降管、34下锅筒、35对流管组、351上集流管、352下集流管、36水冷壁管、37汽水分离器、38单向阀、39射流阀、310对流管、311普通蒸汽管、40导污板、50导污板组。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6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6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2.实施例一
63.请参阅图1-5以及图13,一种全燃料竖直炉排微垢锅炉,包括炉体10和锅体20;
64.炉体10用于燃料燃烧的场所;锅体20用于吸收热量容纳水和蒸汽;炉体10和锅体20之间可独立分开使用,也可作为一体配合使用;
65.炉体10竖直炉排炉,炉体10还可以设置成多种形式的竖直炉排炉;炉体10设置成小型炉体时可分为单排列竖直炉排炉,变形单排列竖直炉排炉;炉体10设置成中型炉体时将其设置成横向排列竖直炉排炉;炉体10设置成大型炉体时将其设置成纵向对称排列竖直炉排炉;炉体10设置成特大型炉体时将其设置成以一定规律阵列形式排列的竖直炉排炉;
66.以中型横向排列竖直炉排炉为例:炉体10上设有进料口12;进料口12开设在炉体10上侧上,进料口12处安装料斗,用于向炉体10内添加燃料;
67.炉体10内设有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
68.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三者均设有1组至多组;
69.进风腔121和烟火腔123均由竖直炉排构成,燃料腔122由进风腔121与烟火腔123之间的间隙组成;
70.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在炉体10内相互交叉且按一定规律排布,三者按照“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燃料腔122、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燃料腔122、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燃料腔122、进风腔121”成排状交叉设置;
71.进风腔121和烟火腔123均是由两组竖直炉排组成(炉体10左右两侧墙壁与竖直炉排构成的空间的进风腔121设置成一组竖直炉排),进风腔121向炉体10内进风;进风腔121和烟火腔123上方设有一定高度的耐火墙,耐火墙上固定有人字形铁板,方便下料以及防止火焰向上燃烧。
72.炉体10整体必须加固牢固防止人为频繁操作损坏,特别是装载机上料,不熟练易碰撞。
73.进风腔121底侧设有风门,通过控制风门的大小控制进风量,以整体协调燃料燃烧;
74.燃料腔122下方接有下灰机,下灰机下方接有出灰机,燃料置于燃料腔122内,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掉落到下灰机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下灰,经由出灰机转运出炉体10;当操作工特别熟练后下灰机可以取消,也可以与出灰机合二为一;
75.烟火腔123底部安装烟火门在使用燃烧机且停用炉体10时,关闭烟火气出口;烟火腔下的烟火门下面安装有烟火门控制装置;
76.烟火腔123两侧由两组竖直炉排与进出水管一一相连通构成,烟火腔123两侧的竖直水冷炉排还可以是耐高温陶瓷炉排,根据需求选择一种结构;
77.进风腔121两侧由两组(左右两边靠墙只需一组其余都是左右各一组)竖直炉排与进出水管一一相连通构成,由于承受温度低于烟火腔可以选用水冷、无水冷铸铁、无水冷耐热陶瓷竖直炉排,根据需求选择一种结构;
78.当采用耐高温陶瓷竖直炉排不用水冷炉排时,炉体10内给水系统可全部取消。
79.燃料腔122位于进料斗12下方,其与烟火腔123、进风腔121齐平,外周围并设有操作平台,方便操作,向燃料腔122内添加和平铺燃料。
80.炉体10外围由保温隔热炉墙101搭建而成,炉墙上设有燃烧机接口11、下灰机接口13、出灰机接口14、风门控制装置接口15、烟火门控制装置接口16、观察孔、拨火孔等;
81.燃烧机接口11开设于后炉墙外侧面上部正对烟火通道位置,烟火腔出烟火口开设于后炉墙上正对烟火腔123,也就是烟火出口;
82.下灰机接口13开设于前炉墙正面与燃料腔122对应位置上,下灰机接口13处安装下灰机,用于控制燃料下降速度使其整体保持均衡,其设有多组,主体成排状分布在燃料腔下面,安装固定在炉墙上,数量与燃料腔122相等;
83.出灰机接口14开设于前炉墙正面上,出灰机接口14处安装有出灰机,用于控制出灰速度,其设有多组,主体成排状分布在燃料腔下面的下灰机下方,安装固定在炉墙上,数量与燃料腔122相等,下灰机和出灰机有多种一般为常用机械不作详细说明;
84.风门控制装置接口15开设于前炉墙正面上,用于风门的安装与控制,数量与进风腔121相等,交叉放置于下灰机接口13之间,正对进风腔121位置,风门位于进风腔下面,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控制给风量,有拉杆式和旋转式等;
85.烟火门控制装置接口16安装于前炉墙正面上,数量与烟火腔123相等,交叉放置于出灰机接口14之间,主体在烟火腔下面,在使用或停用竖直炉排炉时,烟火门控制装置能够
快速开关烟火门,也可以手动开关烟火门。
86.后炉墙外中部水平隔板墙102下面居中设有进风口17和烟火通道18;中间由隔板墙102分隔开,隔板墙102与锅体20隔板28连接接头处设有二次风风门,进风口17位于烟火通道18下方,风横穿炉体10下方;经由进风腔121下部隔墙开口进入进风腔121下部独立空间通过风门控制给风量进入进风腔121,烟火通道18一端接烟火出口一端接锅体经锅体内烟道至引风机;
87.烟火通道内壁可设置水冷壁必要时加装较小直径锅筒、对流管等,在炉体10隔板墙与锅体20给合处设置二次风风门,在结合处开设风门接口,配合烟火检测与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二次风给风量;一次风可手动也可自动控制。
88.炉体10内的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排状炉体;有单燃料腔竖直炉排炉、u字形变形单燃料腔竖直炉排炉、v字形变形单燃料腔竖直炉排炉、横排列多腔竖直排炉、双排或多排纵排列多腔竖直炉排炉、按一定规律阵列的多腔竖直炉排炉等;
89.炉体10内的进风腔121、燃料腔122、烟火腔123均可按一定规律选用单组或是多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不同形态的炉体10。
90.炉体10左右侧面上设有进水管接口100、出汽水管接口19,用于接通炉体10内的水冷炉排,其下面为进水口,上面为水汽出口;每组水冷竖直炉排由纵向布置的下上水管一一连通分配和收集热水或水汽,横向布置的下上水管负责汇总分配和收集竖直炉排组水或汽的进出;
91.水冷炉竖直排由纵向布置的下上集流管一一连通下侧进水管和上侧出汽水管构成。下侧进水管由两路供水,一路为锅水,设有单向阀和截止阀,一路为可调流量给水泵供水;上侧出汽水管通过截止阀连通至锅体;
92.水冷炉排下侧进水管通过接外部经排污阀控制的排污管道,用于水冷炉排污水的排放和防止假期冻坏;
93.为保证进出水均匀性;水冷炉排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匀采用双排管中间开多个孔相通或较大直径的水管,当采用耐高温陶瓷炉排不用水冷炉排时,冷却水路取消,给水接进锅体。
94.烟火通道内还可布置水冷壁必要时加装较小直径锅筒对流管等,可设置二次风,可设置透明度监测仪、温度、压力、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监测仪等;并通过监测仪自动控制二次风风量大小等,使炉体外末完全燃烧的烟火能够完全燃烧,辅助后期脱硫、脱碳、清除氮氧化物及飞灰,锅炉自动启停及负载自动调节等作用。
95.本技术实施例实际运行时,经由料斗将燃料添加到燃料腔122内,整体检查无误后,打开风道闸门,启动引风机、排空锅炉内可燃气体,点燃燃料、打开风门,启动鼓风机。打开排空阀,此时进风腔121进风,燃料腔内燃料燃烧,燃料燃烧的烟火热气由引风负压牵引通过烟火腔经烟火气出口,经烟火通道进入锅体内烟气通道进入引风机,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烬掉落到下灰机上,根据观察孔观看燃烧情况及时拨火随时调整下灰下料速度,经由出灰机向炉体10外转运;炉体10后面烟火通道可接通任何形式的锅体。
96.实施例二
97.请参阅图6-11以及图12,本技术的锅体20同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炉体;
98.锅体20外围经由保温隔热墙体29搭建而成;锅体20外围墙体左右两侧上均开设出灰口21、清灰门22;
99.锅体20内设有对流管组35、上锅筒32、下锅筒34、可受热下降管33、对流管310、水冷壁管36、集箱27等;
100.上锅筒32上侧上设有过热蒸汽输出管31,过热蒸汽输出管31连通主汽管30,过热蒸汽输出管31与主汽管30之间装有过热蒸汽主汽阀、设有普通蒸汽管311与普通蒸汽主汽阀,过热蒸汽主汽阀与普通蒸汽主汽阀之间并联连接至主汽管,上锅筒32内还装有汽水分离器37;上锅筒32前端还装有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电接点压力表、压力控制器等安全附件和元器件等;
101.下锅筒34位于上锅筒32下方;
102.对流管组35、可受热下降管33、水冷壁管36、集箱27、对流管310位于上锅筒32和下锅筒34之间,用于实现上锅筒32和下锅筒34之间汽水的流通;
103.锅体20还设有安全附件、给水系统、引鼓风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保温隔热外壁、清灰除灰系统、排污系统、人孔、手孔26、观察孔等组件。
104.对流管组35由上集流管351、下集流管352和对流管310组成,对流管组35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成单组或是多组;部分选中的经高标准加工的对流管组35还可用于产生过热蒸汽,也可以用于过热蒸汽输出与普通蒸汽输出快速切换,也可以只产生普通蒸汽,无需另设蒸汽过热器;利于分散加工,快速组装,降低成本,排列整齐,提高热效率。
105.可受热下降管33由可受热外管、定位钉、导热差的内管、避汽进水罩,避汽进水罩组固定连接于可受热下降管33内管上端,罩上开有百叶窗式小孔,两边顶部水平中心线设有导水槽,以防止蒸汽进入下降管。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定位钉固定,定位钉尽量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以保证流通面积,也可在外部两端固定,可受热下降管33具有流阻小水路短,可受热,循环快热效率高,易安装,安装位置不受限的特点。
106.一部分对流管组35使用过程中,可转换成蒸汽过热器使用,在温度合适的区域,选取1到几组对流管组,被选的同组对流管组35的上下集流管,分别安装射流阀,上集流管351的射流阀连接过热蒸汽出口,下集流管352的射流阀连接可受热下降管33内管下端,同时可受热下降管33内管上端加装单向阀延伸致汽水分离板37上部汽相空间。当普通蒸汽主汽阀关闭,打开过热蒸汽阀,蒸汽由汽水分离器上部汽相空间进入连接管道,产生流动,至可受热下降管33上部锅水下的单向阀38压力推动其自动关闭,沿可受热下降管内管至下锅筒34连接管到射流阀39,流动蒸汽产生负压自动关闭射流阀39并进入对流管组35加热成过热蒸汽后进入上锅筒32的射流阀39产生负压自动关闭射流阀39,沿连接管道至过热蒸汽管到主汽管输出,秒变蒸汽过热器;同样的打开普通蒸汽主汽阀关闭过热蒸汽阀时,蒸汽不流动,射流阀39和单向阀38同时自动打开,锅水迅速进入可受热下降管33和对流管组35成为普通蒸汽蒸汽锅炉,产生的汽水由上锅筒已经打开的射流阀两边出口溢出,实现蒸汽输出。可在过热蒸汽输出与普通蒸汽输出间自由迅速切换,整个过程可受热下降管外管正常工作,不参与变换。
107.锅体20内所有水相近水平横管(如集箱,上下锅筒,对流管组的下集流管352)内还设有导污板40、导污板组50;
108.导污板40或导污板组50分别与上下锅筒、对流管组35的下集流管352、集箱27等的
下壁之间形成导污腔,且其底部周围开有一定大小的进水口,使其与锅水相通,导污腔内,在上、下锅筒和集箱尾端底部开设排污孔,外接排污阀,用于向外排放水垢;
109.导污板40是由平板冲压而成其截面为带导向孔的平板、v字形、u字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多边形等;导污板组50是相同或不同形状导污板结合成长条状结合体,且安装后具有带孔的导污腔和集污腔,集污腔位于导污腔上方,集污腔内不受锅水波动影响,用于收集和沉淀污垢。
110.锅体20外围墙体左右两侧上还设有检查孔、观查孔、人孔、手孔、烟气检测设备。
111.锅体20后侧还设有引风接口24、鼓风通道进风口23,鼓风通道是通过隔板28位于锅体20下方与基础构成的一个空腔;
112.锅体20前部设有燃烧室隔墙25,以延长烟火路径,利于燃烧完全;燃烧室隔墙25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设置或取消;
113.锅体内烟气通道可用耐火墙隔成1到多回程。
114.锅体20可根据需要进行层叠或并联。
115.本技术实施例实际运行时,经由给水接口向锅体20内注水,锅体20烟气通道与炉体10烟火通道相通,经由炉体10的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火为锅体20提供热量,从而实现水与蒸汽的转换;蒸汽经由主汽管30向锅体20外传输,炉体10可以配合任何形式的锅体。
116.本技术锅体20和炉体10制造过程中必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本技术说明省略了现有锅炉中必须有安全附件、附机、传感件、仪器仪表、配电系统、阀门、管道、尾汽处理等现有设备。
1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