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455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
煤是我国的主要燃料。由于煤质多变,因而要求其燃烧器要能适应煤质及负荷的变化,即要求着火点位置可调。中国专利ZL95 2 20802.4公开了一种着火位置可调的双通道通用煤粉燃烧器。
它利用上下两股贴壁高速射流,卷吸大量的回流烟气,加热煤粉气流,使之提前着火燃烧以达到低负荷脱油稳燃的目的,其设计思路是卷吸的高温烟气越多,稳燃性能越好,但对煤粉本身的燃烧特性考虑较少。突出缺点是对于易燃烧的烟煤,经常造成喷口烧坏,且侧边调节风的作用效果不佳;对于难燃的无烟煤,卷吸来的高温烟气,使一小部分煤粉气流提前着火,而这一小部分已着火的煤粉气流提供的热量不足以引燃煤粉主流,所以其稳燃能力有限,对于难燃的无烟煤,仍不能满足电厂深度调峰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煤质及负荷的变化,燃烧强弱可调,能确保可靠稳燃的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外壳4,其前端为喷口11,后端为进风通道13,所述进风通道13包括调节风通道2,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3还包括上、下一次风通道1,所述调节风通道2设于上、下一次风通道1的中部,所述调节风通道2前端与中部呈“X”状内凹的调节风箱5连通,所述燃烧器外壳4中部与调节风箱5“X”状内凹处相应的部位亦呈“X”状内凹,构成分离通道10,在分离通道10前部、调节风箱5出口处外部设有对称的上、下分离隔板3,所述分离隔板3外侧与燃烧器外壳4间构成淡煤粉气流通道6,分离隔板3内侧构成浓煤粉气流通道8,所述上、下分离隔板3之间浓煤粉气流通道8的出口处为热质交换空间9。
上述燃烧器外壳4呈现“X”状内凹部的收缩角为β,其扩张角为α,β取值以0°<β≤60°为佳,α取值以0°<α≤60°为佳。
上述调节风箱5呈“X”状内凹部的收缩角以δ=2β、扩张角以γ=2α为佳。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进风通道13设有上、下两一次风通道1,煤粉气流从上、下两一次风通道1进入燃烧器内,在呈现“X”状内凹的分离通道10内形成急速转弯,机械离心力使煤粉气流含煤粉的分布中心浓而外沿淡。分离隔板3将煤粉气流分隔为浓淡两股。淡煤粉气流经分离隔板3外侧的淡煤粉气流通道6以入口速度贴近燃烧器外壳4,由喷口11处喷射入炉膛12,并卷吸大量的回流烟气7。浓煤粉气流经分离隔板3内侧的浓煤粉气流通道8进入其出口处的热质交换空间9后减速,与回流烟气7对撞混合,进行热质交换,使浓煤粉在进入炉膛12前被预热、着火、燃烧。调节风由上、下一次风通道1间的调节风通道2进入调节风箱5,由调节风箱5的出口处进入热质交换空间9。对于难燃的无烟煤,调节风关闭或开的较小,大量的回流烟气7即可迅速加热浓煤粉气流,使这一部分煤粉着火燃烧。由于这一部分煤粉含量相对较多,其燃烧放出的热量足以引燃煤粉主流,确保无烟煤稳定燃烧。
在高负荷或对于挥发份较高的燃煤,少量的回流烟气7即可确保稳定燃烧。这时调节风开大或全开,使着火点后移,可有效保护喷口11不被烧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能适应煤质及负荷的变化,根据煤质及负荷的变化控制调节风的进量,可确保稳燃,稳燃可靠性高,燃烧器喷口不会被烧坏。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外壳4,其前端为喷口11,后端为进风通道13,所述进风通道13包括调节风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3还包括上、下一次风通道1,所述调节风通道2设于上、下一次风通道1的中部,所述调节风通道2前端与中部呈“X”状内凹的调节风箱5连通,所述燃烧器外壳4中部与调节风箱5“X”状内凹处相应的部位亦呈“X”状内凹,构成分离通道10,在分离通道10前部、调节风箱5出口处外部设有对称的上、下分离隔板3,所述分离隔板3外侧与燃烧器外壳4间构成淡煤粉气流通道6,分离隔板3内侧构成浓煤粉气流通道8,所述上、下分离隔板3之间浓煤粉气流通道8的出口处为热质交换空间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外壳4呈现“X”状内凹部的收缩角为β,其扩张角为α,且0°<β≤60°,0°<α≤6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风箱5呈“X”状内凹部的收缩角δ=2β,其扩张角γ=2α。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通用煤粉燃烧器,其燃烧器外壳的进风通道包括调节风通道及上、下一次风通道,调节风通道中部呈“X”状内凹,燃烧器外壳中部与调节风通道“X”状内凹处相应的部位亦呈“X”状内凹构成分离通道,在分离通道前部、调节风箱出口处外部设有对称的上、下分离隔板,上、下分离隔板之间浓煤粉气流通道8的出口处为热质交换空间。本实用新型可适应不同煤质及负荷的变化,燃烧强弱可调,能确保可靠稳燃。
文档编号F23D1/02GK2435636SQ00226659
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1日
发明者郑平安 申请人:郑平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