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08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状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状热管,属于散热冷却部件领域,适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及温差电致冷组件的散热和散冷。
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电子器件的散热冷却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目前使用的铝型材散热器,由于效率低,重量和尺寸大,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较新的高密度肋片散热器,虽然其单位底面积的散热面积增加了,但对于小尺寸高发热率的电子器件的散热而言,其热量必须通过基板传递到边缘的散热肋片,再散到空气中去,造成远离发热体的肋片温度较低,使散热能力与肋片面积不成正比,散热效率明显降低;近年来,发展的热管散热器,可克服这些缺陷,但制造热管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各种管材,所占空间体积大,少数平面型热管散热器,因其工艺限制,不仅其平面部分面积很少而且较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及现有形状热管在工业领域和民用产品方面使用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体积小的片状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手段达到的在两块薄铝板(或铜板,不锈钢板)上,竖向间隔地分别设有对应的凸槽(或其中一块铝板为平板),两块铝板叠置,形成管状通道,其两端沿横向分别设有凸槽,与竖向管状通道连通,其余平板部分固连,在一端管道上设有充液管,与下端(或上端)横向管道连通,将空腔内抽真空后,并充有一定量的液态工质如氨、乙醇、丙酮或氟利昂等,再将充液口密封,就构成了片状热管,该热管在工作时,其冷凝段必须高于蒸发段;如在互相连通的通道壁内设置微孔材料制成的毛细吸液芯,则工作时不受方位限制,该片状热管的任一部位可作为蒸发段吸收热量,其余部位是冷凝段并用作散热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由于是片状热管,局部加热后,该处液体吸热蒸发,蒸汽流向板面其它部分,在那里放出热量冷凝成液体,依靠重力流回加热处(叫蒸发段),继续吸热蒸发,如此循环工作,把局部的热量传向整个板面,向周围环境排散,由于蒸发一凝结是在同一温度下完成,因此整个板面温度十分均匀,故散热效率很高。此片状热管的当量导热系数为导热性能优良的紫铜板的数百倍;2、所占空间尺寸小,其板面总厚度小于5mm。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1的A-A断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断面图,图5是
图1或图3的B-B局部剖放大图,图6是金属块与本实用新型连成整体应用的示意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1mm的两薄铝板竖向间隔地印有止焊剂,其两端横向与竖向相连地印有止焊剂,其余部分和板的四周无止焊剂,两板2和1或2和平板4叠置,在高温高压下挤压,两板无止焊剂的部分焊接成一体,有止焊剂的部分在高压空气的吹胀下鼓起形成凸空腔或凸平管状空腔,构成管状通道,在一端横向通道上设有充液管3,与下端或上端横向管道连通,将空腔内抽真空后充以一定量的液态工质如氨,再将充液管密封,构成片状热管。
以下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将需要散热的高发热电子组件紧贴在片状热管上,此处热管内的液体吸热蒸发,将热量输送到整个片状热管表面向周围空气排散;也可用一细热管将热量引到片状热管上,这样就将集中在很小面积上的热量迅速分散到整个表面,使局部热点得到冷却,此例对于笔记本电脑的CPU散热特别有效。还可用一个专门用于安装电子组件或温差电致冷组件的金属块5与片状热管连成一整体,此金属块内部打两个孔,通过一连接管与片状热管的一端通道连成一整体,此金属块上如安装温差电致冷组件,则成为冷凝端,片状热管吸收周围的热量送到冷凝端,使周围环境冷却。如金属块上安装需要散热的电子组件,则可巅倒其位置,即金属块在下方,成为蒸发段,吸收电子组件的热量送到片状热管,向周围排散,使电子组件冷却。
片状热管上的通道分布可为多种形状,如格子状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片状热管,其特征是,在两块薄铝板上竖向间隔地分别设有对应的凸槽,两块铝板叠置,形成管状通道,其两端沿横向分别设有凸槽与竖向管状通道连通,其余平板部分固连,在一端管道上设有充液管,与下端或上端横向管道连通,将空腔内抽真空后,并充有一定量的液态工质,再将充液口密封,即构成片状热管。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热管,其特征是,两块薄铝板中的一块铝板可为平板。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热管,其特征是,薄铝板的厚度≤1毫米,片状热管的板面总厚度<5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片状热管,适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及温差电致冷组件的散热和散冷。由两块薄铝板上竖向间隔地分别设有对应的凸槽或一块为平板,两块板叠置形成管状通道,两端沿横向设有凸槽与竖向管道连通,其余固连,一端管道上设有充液管,与横向管道连通,将空腔抽真空后充液态工质,将充液口密封,构成片状热管。具有散热效率高、所占空间尺寸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F28D15/02GK2457553SQ0026648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
发明者侯增祺, 侯祺 申请人:侯增祺, 侯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