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220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流体的夹层管,具体是指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
我们知道,进出热交换器的管道输送着温度不同、浓度不同的流体,热交换器外的管道较长,如果管道发生结晶,无法自动溶解。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的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在热交换器两端的浓液(或稀液)管外均包有一稀液(或浓液)套管,用连接管将稀液(或浓液)侧与稀液(或浓液)套管连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生器,2—连接管,3—浓液管温度传感器,4—稀液套管,5—浓液管,6—稀液侧,7—浓液侧,8—热交换器,9—溶液泵,10—稀液管,11—吸收器,12—冷却水泵,13—吸收器热交换管,14—浓液出管,15—发生器温度传感器,16—来自另一个发生器的浓溶液管,17—电脑。
实施例参见附图,本发明在热交换器(8)两端的浓液管(5)外均包有一稀液套管(4),用连接管(2)将稀液侧(6)与稀液套管(4)连通。
其连接关系是,发生器(1)的浓液层装有一发生器温度传感器(15),在热交换高温区或发生器(1)至热交换器(8)之间的浓液管(5)上装有浓液管温度传感器(3)。热交换器(8)内浓液侧(7)两端连通的浓液管(5),其一端通过浓液管温传感器(3)与发生器(1)的浓液层连通,另一端与吸收器(11)的浓溶液出管(14)连通,其浓液管(5)外包有稀液套管(4),其距热水器(8)近端的稀液套管(4)用连接管(2)与稀液侧(6)连通,距热水器(8)远端的稀液套管(4)分别用连接管(2)、稀液管(10)与发生器(1)和吸收器(11)连通,电脑(17)连通冷却水泵(12),发生器温度传感器(15)及浓液管温传感器(3)。
其工作方式是,发生器(1)的高温浓溶液,经浓液管温度传感器(3)、浓液管(5)入管进入热交换器(8)的浓液侧(7),从浓液管(5)出管向吸收器(11)的溶液出管(14)进行喷淋,而从吸收器(11)来的低温稀溶液经稀液管(10)、溶液泵(9)进入稀液套管(4)一端,从另一端经由连接管(2)进入热交换器(8)的稀液侧(6),不断升温的稀溶液从热交换器(8)的另一端,经由连接管(2)进入稀液套管(4),再由连接管(2)流向发生器(1)加热浓缩为浓溶液。当发生器(1)内的浓液与浓液管(5)产生一定(预先设定)温差时(通过浓液管温度传感器(3)、发生器温度传感器(15)测定)表明浓液管(5)内的溶液停止流动,判断为浓液管(5)或热交换器(8)结晶,这时,电脑(17)自动停止冷却水泵(12),吸收器(11)溶液被来自另一个发生器的浓溶液管(16)中的溶液加热,温度自动升高,当电脑(17)判断结晶的浓液被溶解时,自动开冷却水泵(12),恢复制冷。
本发明简单可靠,当溶液结晶时,能自动发现并清除结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8)两端的浓液(或稀液)管(5)外均包有一稀液(或浓液)套管(4),用连接管(2)将稀液(或浓液)侧(6)与稀液(或浓液)套管(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发生器(1)装有一发生器温度传感器(15),在热交换高温区或发生器(1)至热交换器(8)之间的浓液管(5)上装有浓液管温度传感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其特征在于电脑(17)连通冷却水泵(12),发生器温度传感器(15)及浓液管温传感器(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流体的夹层管,具体是指一种自动溶晶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8)两端的浓液(或稀液)管(5)外均包有一稀液(或浓液)套管(4),用连接管(2)将稀液(或浓液)侧(6)与稀液(或浓液)套管(4)连通。本发明简单可靠,当溶液结晶时,能自动发现并清除结晶。
文档编号F28F13/14GK1369664SQ0111441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3日
发明者张跃 申请人:张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