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038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子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于汽车、摩托车的各种电子点火器,尽管电路结构种类繁多,性能特点也各有所长,但无一例外,都存在一个相同之处最终都是依靠点火线圈或是通过点火线圈一条线路,向火花塞提供全部的点火能量,由于点火线圈受到自身重量及外部体积等因素的限制,不容许做得很大,因此,其储能或是转换能量的能力相当有限,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点火能量的进一步提高,以致国内外为数从多的、形形色色的点火器,尽管它们的电路已经设计得相当完美,但作为衡量所有电子点火系统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性能指标一点火能量,却始终被局限在100mj这一较低的水平上。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各国政府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国际上要求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呼声已越来越高。若要全面推广应用发动机稀薄燃烧的理论与技术,以进一步满足节约燃料、降低排放等要求,这样的点火能量显然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大大提高点火能量的电子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子点火装置,它包括通过线路与点火控制电路相接的点火线圈,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的输出端连接至火花塞的放电间隙处,其特点是在火花塞放电间隙两端的线路上还并联有一路低压放电电路,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由储能电容器、限流电阻、单向导电二极管组串接构成,储能电容器上外接有充电电源。在常态下,火花塞的放电间隙处于断路状态,充电电压不会击穿通过放电间隙,不影响储能电容的正常充电。当点火时,由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产生负极性高电压,击穿放电间隙,在火花塞处开始放电,则火花塞处的放电间隙立刻由断路状态转变为通路状态,此时储能电容器也开始向火花塞放电。两股电流叠加在一起,会在放电间隙处生成强大的电弧火焰。放电完毕后,火花塞的放电间隙会自动恢复断路状态,等待下一次点火。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与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直接并联,在次级绕组的一个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的接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单向导电二极管组。由于是直接并联,为防止电容器通过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直接放电,所以在次级绕组的一个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的接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单向导电二极管组,从而避免电容器与次级绕组互相串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点火线圈次级绕组的两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中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组的两端相连,即点火线圈次级绕组先与低压放电电路中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组并联后再与储能电容器、限流电阻串联。点火时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输出的负高压通过储能电容器、限流电阻到达火花塞,当火花塞间隙被击穿放电时,储能电容也同时向火花塞放电,由于次级绕组存在较大阻抗,所以储能电容只会通过单向导电二极管直接向火花塞间隙放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火花塞放电间隙两端的线路上还并联有一路低压放电电路,当点火时,由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产生负极性高电压,击穿放电间隙,在火花塞处开始放电,则火花塞处的放电间隙立刻由断路状态转变为通路状态,此时储能电容器也开始向火花塞放电。两股电流叠加在一起,会在放电间隙处生成强大的电弧火焰。在点火时,点火能量主要是由储能电容器供给,其点火能量的大小由储能电容的电容量决定,在充电电压为300伏时,33uf的电容器便能给出大约为1000mj的点火能量,是相当于以往点火器点火能量的十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电路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点火装置,它包括通过线路与点火控制电路9相接的点火线圈8,点火线圈9的次级绕组6的输出端连接至火花塞的放电间隙7处,在火花塞放电间隙7两端的线路上还并联有一路低压放电电路2,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2由储能电容器1、限流电阻3、单向导电二极管组4串接构成,储能电容器1上外接有充电电源。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2与点火线圈8的次级绕组6直接并联,在次级绕组6的一个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2的接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单向导电二极管组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所述的点火线圈次级绕组6的两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2中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组4的两端相连,即点火线圈次级绕组6先与低压放电电路2中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组4并联后再与储能电容器1、限流电阻3串联。本实用新型的点火装置,既可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点火,也可用于其它多缸的发动机的点火,如汽车等。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点火装置,它包括通过线路与点火控制电路(9)相接的点火线圈(8),点火线圈(8)的次级绕组(6)的输出端连接至火花塞的放电间隙(7)处,其特征在于在火花塞放电间隙(7)两端的线路上还并联有一路低压放电电路(2),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2)由储能电容器(1)、限流电阻(3)、单向导电二极管组(4)串接构成,储能电容器(1)上外接有充电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2)与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6)直接并联,在次级绕组(6)的一个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2)的接点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单向导电二极管组(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线圈次级绕组(6)的两输出端与低压放电电路(2)中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组(4)的两端相连,即点火线圈次级绕组(6)先与低压放电电路(2)中的单向导电二极管组(4)并联后再与储能电容器(1)、限流电阻(3)串联。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点火装置,它包括通过线路与点火控制电路相接的点火线圈,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的输出端连接至火花塞的放电间隙处,在火花塞放电间隙两端的线路上还并联有一路低压放电电路,所述的低压放电电路由储能电容器、限流电阻、单向导电二极管组串接构成,储能电容器上外接有充电电源。当点火时,由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产生负极性高电压,击穿放电间隙,在火花塞处开始放电,则火花塞处的放电间隙立刻由断路状态转变为通路状态,此时储能电容器也开始向火花塞放电。两股电流叠加在一起,会在放电间隙处生成强大的电弧火焰。在点火时,点火能量主要是由储能电容器供给,其点火能量的大小由储能电容的电容量决定。
文档编号F23Q5/00GK2581828SQ0225882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卢士红 申请人:卢士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