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汽油割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425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汽油割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金属切割的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汽油作燃料的割炬。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汽油作燃料的割炬,燃烧用的油和氧气的混合气从割嘴的内嘴和外套间的直筒形间隙进入嘴部燃烧,其进入量靠安装在割炬前部件上的阀门控制,当调节不好时,造成混合气的燃烧不充分,使割炬无法进行稳定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为使割炬的工作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割炬体上安装有氧气管、汽油管和割炬前部件,在割炬前部件的上部一侧,安装有切割氧管和汽油套管;切割氧管的气道通过安装在割炬前部件上的孔内的中心管的中心孔与燃烧口相通,在中心管外还套有中心套管,在中心管的前端连接有割嘴内嘴,割嘴外套的上部与中心套管连接,在割嘴内嘴与割嘴外套之间,顺气流方向依次留有压缩室和膨胀室;为使燃烧的混合油气进入割炬更加均匀,混合套管的一端固定在割炬前部件上,其中心孔与进气孔相通,另一端有间隙的伸入汽油套管的管内,其管侧开有进油孔;负压喷头安装在混合套管内,在负压喷头与混合套管的进油孔相对处有负压混合室,负压喷头的另一端,安装有与汽油套管间留有间隙的混合氧管。
从汽油套管进来的油气混合气体经过割嘴内嘴与割嘴外套之间的压缩室和膨胀室,使混合油气吸收割炬工作时火焰所传热量,对混合油气进行加热的同时有压缩,再经膨胀室的突然增大体积,使混合油气进一步充分混合,同时得到雾化流出割嘴;当在汽油套管内安装有混合氧管、侧壁带孔的混合套管、负压喷头、混合氧管时,带有压力的氧气从混合氧管的内孔经负压喷头、混合套管的中心孔,气流流向割炬前部件上的进气孔方向,在其周围形成负压,将汽油从混合氧管和汽油套管的间隙、进油孔吸入负压混合室与氧气进行自动混合,只要调节割炬手柄部的阀门控制氧气的流量,即可将汽油均匀地带入割嘴处燃烧,再配以带压缩室和膨胀室的割炬前部件,汽油的燃烧将更加充分,火焰则更加稳定,割嘴吸热性好,不会产生滴油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割炬前部件1的上部一侧,安装有切割氧管2和汽油套管3;切割氧管2的气道通过安装在割炬前部件1孔内的中心管16的中心孔,连通其割嘴内嘴13的燃烧口,在中心管16外还套有中心套管10,其上部与割炬前部件1用罗纹连接,为了密封更好,在割炬前部件1和中心套管10之间拧有密封螺母9;在中心管16的下端,固定有割嘴内嘴13,割嘴外套12通过割嘴外套螺母11固定在中心套管10的下部,在割嘴内嘴13与割嘴外套12之间,顺气流方向依次留有压缩室15和膨胀室14,进切割氧的孔自上而下至割嘴的末端呈逐渐减小的阶梯状。
为使燃烧的混合油气进入割炬更加均匀,混合套管6的一端用罗纹拧在割炬前部件1上,其中心孔与进气孔18相通,另一端有间隙的深入汽油套管3的管内,其右端管侧开有进油孔7;负压喷头5安装在混合套管6内,在负压喷头5与混合套管6上的进油孔7相对处有负压混合室8,负压喷头5的另一端,安装有与汽油套管3间留有间隙的混合氧管4。
权利要求1.一种燃汽油割炬,包括在割炬体上连接有的氧气管、汽油管和割炬主体,其特征在于在割炬前部件(1)的上部一侧,安装有切割氧管(2)和汽油套管(3),切割氧管(2)的气道通过安装在割炬前部件(1)孔内的中心管(16)的中心孔与燃烧口相通,在中心管(16)外还套有中心套管(10),在中心管(16)的前端连接有割嘴内嘴(13),割嘴外套(14)的上部与中心套管(10)连接,在割嘴内嘴(13)与割嘴外套(14)之间,顺气流方向依次留有压缩室(15)和膨胀室(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汽油割炬,其特征在于混合套管(6)的一端固定在割炬前部件(1)上,其中心孔与进气孔(18)相通,另一端有间隙的深入汽油套管(3)的管内,其管侧开有进油孔(7);负压喷头(5)安装在混合套管(6)内,在负压喷头(5)与混合套管(6)的进油孔(7)相对处有负压混合室(8),负压喷头(5)的另一端,安装有与汽油套管(3)间留有间隙的混合氧管(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汽油割炬,是在割炬体上安装有氧气管、汽油管,在割炬前部件一侧,安装有切割氧管和汽油套管;切割氧管的气道通过安装在割炬前部件孔内中心管的中心孔与燃烧口相通,在中心管外还套有中心套管,在中心管前端连接有割嘴内嘴,割嘴外套上部与中心套管连接,在割嘴内嘴与割嘴外套间,顺气流方向依次留有压缩室和膨胀室。从汽油套管进来的油气混合气经压缩、膨胀,使混合油气加热压缩,再经膨胀,使混合油气进一步充分混合,同时得到雾化流出割嘴;当在汽油套管内安装有负压喷头时,氧气流产生负压将汽油吸入与氧自动混合,只要调节阀门控制氧气流量,即可将汽油均匀地带入割嘴处燃烧,其燃烧将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F23D14/42GK2632504SQ03218228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3日
发明者李世昌 申请人:李世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