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8860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用热交换器,具体地说是对现有空调用热交换器的一种改进。
背景技术
空调用热交换器一般由多片平行设置的传热翅片和多根插在传热翅片上的传热铜管组成,传热翅片表面带有波纹。外部流体空气沿着传热翅片之间的通道流过传热铜管的外表面;内部流体制冷剂经传热铜管内部。该传热翅片沿着外部空气流动的方向同期性的弯曲成波纹状,传热翅片彼此平行,且波纹相位同步。目前国内大部分空调用热交换器的传热翅片形式比较简单,波纹为三用形,波纹数目为1至2个,换热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在波纹的两边没有设置平台区,因此该翅片在切片加工时麻烦,废品率较高,使得成本加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换热效率低、翅片切片加工麻烦、废品率高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多片传热翅片,每片传热翅片上带有三角形波纹并开有铜管孔,其特征在于每片翅片中的三角形波纹数目为4个,每片翅片的左、右两侧设有平台。
为了使一种型号的弯头可用于不同管口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具有以下特征并列设置的两片翅片上的相邻的铜管孔的中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
为了使单位体积内传热铜管的密度增大,提高强化换热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铜管孔的内径为7.0~7.3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翅片的切片加工容易,另外,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前端的平台加强了翅片换热时前端的扰动,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换热作用。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内、外的换热效率都有了较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整机的能效比。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2本实用新型并列设置的两片传热翅片的主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A剖视放大图。
1、传热翅片;2、传热铜管;3、弯头;4、铜管孔;5、三角形波纹;6、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图3,本实用新型空调用热交换器包括多片平行设置的传热翅片1,每片传热翅片1上带有三角形波纹5并开有铜管孔4,每片翅片1中的三角形波纹5数目为4个,每片翅片1的左、右两侧设有平台6。参见图3,为了使一种型号的弯头3可用于不同管口的连接,有利于配套弯头3的通用化设计与使用,并列设置的两片翅片1上的相邻的铜管孔4的中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铜管孔4的内径为7.3mm,配合使用内径7.0mm的传热铜管2,这样使得同样单位体积内传热铜管2的密度增大,提高强化换热效率,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用热交换器,它包括多片传热翅片,每片传热翅片上带有三角形波纹并开有铜管孔,其特征在于每片翅片中的三角形波纹数目为4个,每片翅片的左、右两侧设有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并列设置的两片翅片上的相邻的铜管孔的中心连线呈等边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孔的内径为7.0~7.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用热交换器,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换热效率低、翅片切片加工麻烦、废品率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多片传热翅片,每片传热翅片上带有三角形波纹并开有铜管孔,其特征在于每片翅片中的三角形波纹数目为4个,每片翅片的左、右两侧设有平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翅片的切片加工容易,另外,对于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前端的平台加强了翅片换热时前端的扰动,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换热作用。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内、外的换热效率都有了较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整机的能效比。
文档编号F28F1/24GK2643266SQ0327091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0日
发明者赵可可, 刘兆森 申请人: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