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铝柱翼型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6412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铝柱翼型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暖设备,具体是一种钢铝柱翼型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采暖设备用的散热器种类很多,据采暖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暖、汽暖、电暖等,暖器设备所使用的材质也有区分,最常见的有铸铁水汽暖散热器、翅片管水汽暖散热器及高频焊板式散热器。现有技术生产的各类翅片管式水汽暖散热器虽然比铸铁水汽暖散热器和高频焊散热器在重量、体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存在着生产工艺复杂、材料消耗量大、散热效率低等不足现象,其各式翅片管散热器都是将金属板材穿孔后串在普通的水管上组成翅片管,水管与翅片之间只是点接触,所散热效率远不及铸铁散热器与高频板式散热器。另外,所采用的材质一般为铸铁或钢板,其传热系数比较低,热交换速度慢,同时随着使用过程中金属表面氧化层的加厚,散热效率也随之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由钢管与铝管组成复合管、经机械加工形成的钢铝柱翼型散热器,具有体积小、热交换速度快、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安装使用方便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铝柱翼型散热器,包括由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构成,其所述上进水管与下出水管之间焊接有四根或四根以上纵向排列的由内钢管与外铝管复合构成的双金属钢铝复合管,钢铝复合管外侧正前后上垂直焊接有对称的蝶型状散热铝面板,在前后蝶型状散热铝面板之间的钢铝复合管外侧上垂直焊接有三组或三组以上对称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铝翼片,所述钢铝复合管上管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下管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进水管一端与采暖热源连通,另一端上装有放气阀,出水管一端与循环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装有丝堵。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加工、换热速度快、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铝复合管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钢铝柱翼型散热器,包括由上进水管1和下出水管2构成,其上进水管1与下出水管2之间焊接有七根纵向排列的由内钢管4与外铝管5复合构成的双金属钢铝复合管3,钢铝复合管3外侧正前后上垂直焊接有对称的蝶型状散热铝面板6-1、6-2,在前后蝶型状散热铝面板6-1、6-2之间的钢铝复合管3外侧上垂直焊接有三组对称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铝翼片7-1、7-2、7-3,钢铝复合管3上管端与进水管1连通,下管端与出水管2连通,进水管1一端与采暖热源连通,另一端上装有放气阀8,出水管2一端与循环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装有丝堵9。
使用时,当进水管1一端与采暖热源接通后,其热水或蒸汽由进水管1分别流入钢铝复合管3内,通过钢铝复合管3及其管上安装的前后散热铝面板6-1、6-2和散热翼片7-1、7-2、7-3,进行热量交换辐射。同时,由于散热铝面板6-1、6-2和散热翼片7-1、7-2、7-3的高度矮于复合管3的长度,在散热翼片7-1、7-2、7-3之间形成空气对流,冷空气由低部空间进入,换热后的热空气又向上部空间放出,使之热量得到充分交换及释放,达到最佳散热效果。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是一种理想的采暖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钢铝柱翼型散热器,包括由上进水管(1)和下出水管(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水管(1)与下出水管(2)之间焊接有四根或四根以上纵向排列的由内钢管(4)与外铝管(5)复合构成的双金属钢铝复合管(3),钢铝复合管(3)外侧正前后上垂直焊接有对称的蝶型状散热铝面板(6-1、6-2),在前后蝶型状散热铝面板(6-1、6-2)之间的钢铝复合管(3)外侧上垂直焊接有三组或三组以上对称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铝翼片(7-1、7-2、7-3),所述钢铝复合管(3)上管端与所述进水管(1)连通,下管端与所述出水管(2)连通,进水管(1)一端与采暖热源连通,另一端上装有放气阀(8),出水管(2)一端与循环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装有丝堵(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铝柱翼型散热器,包括由上进水管和下出水管构成,其上进水管与下出水管之间焊接有四根或四根以上纵向排列的由内钢管与外铝管复合构成的双金属钢铝复合管,钢铝复合管外侧正前后上垂直焊接有对称的蝶型状散热铝面板,在前后蝶型状散热铝面板之间的钢铝复合管外侧上垂直焊接有三组或三组以上对称呈放射状分布的散热铝翼片,所述钢铝复合管上管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下管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进水管一端与采暖热源连通,另一端上装有放气阀,出水管一端与循环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装有丝堵。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热交换速度快、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采暖设备。
文档编号F28F1/20GK2779324SQ20052000128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1日
发明者刘汉龙 申请人:刘汉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