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排渣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6834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炉排渣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尤其涉及锅炉的排渣管。
背景技术
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其布风为呈“7”字型风帽,以侧向排渣的形式布置2个排渣管于锅炉本体两侧,排渣管的进口段倾斜向下再圆滑过渡到垂直向下的出口段,形成呈“7”字型的排渣管。现有的排渣管包括外管和位于其内的内管,外管用钢板制作,内衬保温材料填充并用耐磨、耐火可塑料浇注形成内管壁面,其中内管入口段横截面呈矩形,而出口段横截面呈圆形。这种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锅炉排渣不畅,这个问题一直在行业内没有得到解决,排渣管故障使锅炉重要参数——床压无法控制,负荷波动直接影响到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严重时发生结焦停炉事故,一般需要72小时才能恢复;二、由于排渣管内衬用耐火耐磨可塑料浇注,没有捅渣口,在从排渣出口段捅渣时,方向盲目,以及频繁地堵塞和疏通渣管,致使内衬耐火耐磨材料冷热不均,造成脱落,内衬脱落后渣管矩形面凹凸不规则、不光滑形成坑道和小平台,很容易造成高温床料在渣管内停留而结焦,无法疏通,局部高温和排渣管温度频繁变化造成排渣管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三、炉膛排渣口通过大量的底渣,受物料磨损,造成水冷管束爆管停炉,并且施工难度大;四、锅炉正压运行中常高速喷射出高达900~1000℃的床料,直接影响现场安全,运行司炉人员在捅渣操作中尤其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渣通畅且不易发生堵塞的锅炉排渣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渣管,包括外管和位于其内的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由保温材料填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采用耐磨耐高温钢管,其入口段、出口段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的入口段、出口段具有相同的内径,或者出口段内径大于入口段的内径,内管由出口至入口均匀收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保排渣通畅,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内管上固定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捅渣管,该捅渣管的轴线与出口段的轴线重合,在捅渣管延伸出外管的外端口上设置有滑动或转动封口。
所述内管上固定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捅渣管,该捅渣管的轴线与入口段的轴线重合,在捅渣管延伸出外管的外端口上设置有滑动或转动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排渣通畅且不易发生堵塞,锅炉床压可控性、稳定性大大提高,为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了先决条件,生产现场明显好转,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有效避免因渣管堵塞故障而引起的停炉,为锅炉长周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六幅附图图1是现有锅炉排渣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锅炉排渣管的入口端面示意图;图3是现有锅炉排渣管的出口端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锅炉排渣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锅炉排渣管的入口端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锅炉排渣管的出口端面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外管10、充气管11、十字筋板12、内管20、入口21、出口22、入口段23、出口段24、捅渣管25、捅渣管26、保温材料填充层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CFB锅炉上现有的排渣管入口段23以30度向下倾斜,再以圆滑过渡到垂直向下的出口段R50度转角再垂直向下形成出口段24,整个排渣管呈“7”字型。排渣管外管10用的钢板制作,为便于和锅炉本体连接,其结构为天方地圆,内衬保温材料填充并用耐磨、耐火可塑料浇注成排渣管内壁面,其中内管20的入口段23横截面呈矩形,而出口段24横截面呈圆形。如图2所示,在入口段23环内管20设置有多根与内管20相通的充气管11。造成现有排渣管容易堵塞的主要原因有,排渣管入口21、出口22截面积不一致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能通过入口21的床料焦块(床压增加流化不良形成)也会卡在转角和出口段24上,造成堵塞;倾斜入口段23过长而出口段24之间的转角角度小,使物料流速减少甚至停止流动,在充气管加氧下未完全燃烧的床料再燃,局部高温造成结焦堵塞;内管20内壁的耐火耐磨材料表面不光滑,使床料停留,损坏的耐火耐磨通道凹凸严重,如入口段23耐火耐磨料脱落后,入口21尺寸就变成不规则形状,焦快无法通过转角而进入出口段24,造成堵塞;排渣进口距布风板最近一个定向风帽较远,增加死区段物料流化负担,物料停止流动,造成堵塞。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渣管,包括外管10和位于其内的内管2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由保温材料30填充。内管20采用耐磨耐高温钢管,其入口段23、出口段2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内管20的内壁光滑而坚固,有利于物料的通过,因此不容易产生堵塞。内管20可优选地采用牌号为ZG40Cr4NiMnMoTiRe的新型耐磨耐高温特种钢,可确保对其对抗冲击、硬度、抗拉强度性能的要求。内管20的入口段23、出口段24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或者出口段24内径大于入口段23的内径,内管20由出口22至入口21均匀收敛。为便于加工制造,内管20可优选采用等径的耐磨耐高温钢管弯制。除此之外,还可将入口段23、出口段24之间的过渡半径适当增加,以提高物料流速,减少物料停留时间。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确保排渣通畅,还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即在内管20上固定设置与其相通的捅渣管25,该捅渣管25的轴线与出口段24的轴线重合,在捅渣管25延伸出外管10的外端口上设置有滑动或转动封口;和/或在内管20上固定设置与其相通的捅渣管26,该捅渣管26的轴线与入口段23的轴线重合,在捅渣管26延伸出外管10的外端口上设置有滑动或转动封口。滑动或转动封口不工作时可关闭,防止底渣外喷。
如图5、图6所示,为防止受热后变形,以保证钢内忖进口段出口段能双向膨胀,内管20在外管10的整个长度上通过十字筋板12与外管10连接。内管20不与锅炉本体直接连接而是和外管10通过十字筋板12形式间接连接,防止受热后变形,以保证内管20入口段23、出口段24、能双向膨胀。十字筋板12同样可优选地采用牌号为ZG40Cr4NiMnMoTiRe的新型耐磨耐高温特种钢,可确保对其抗拉强度性能的要求。
如图4所示,内管20的入口21延伸出外管10端口,伸出长度为50mm,以消除排入口21和布风板间距死区,伸出部越过锅炉水冷管起到保护水冷管不被磨损的作用。如图5所示,充气管11仅在入口段23的下方设置数根,使结构得以简化。
在对申请人自备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型号为DG75/3.82-13)采取上述技术改进措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可以证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排渣管运行正常,锅炉床压可控性、稳定性大大提高为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从吨汽耗煤由253公斤下降到180公斤;在排渣管改造后不再出现渣管堵塞等情况,运行若干个月后,排渣管丝毫没有损伤,预计使用寿命可达2~4年,排渣管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安全性效益巨大;生产现场明显好转,无论从运行经济性、安全性,还是稳定性上都有质的提高,取得一定环保社会效益;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未曾发生一起渣管堵塞故障而停炉,为锅炉长周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排渣管,包括外管(10)和位于其内的内管(2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由保温材料(30)填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采用耐磨耐高温钢管,其入口段(23)、出口段(2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的入口段(23)、出口段(24)具有相同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上固定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捅渣管(25),该捅渣管(25)的轴线与出口段(24)的轴线重合,在捅渣管(25)延伸出外管(10)的外端口上设置有滑动或转动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上固定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捅渣管(26),该捅渣管(26)的轴线与入口段(23)的轴线重合,在捅渣管(26)延伸出外管(10)的外端口上设置有滑动或转动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在外管(10)的整个长度上通过十字筋板(12)与外管(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内管(20)的入口(21)延伸出外管(10)端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排渣管。它包括外管(10)和位于其内的内管(20),外管(10)与内管(20)之间由保温材料(30)填充,所述内管(20)采用耐磨耐高温钢管,其入口段(23)、出口段(2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为进一步确保排渣通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排渣通畅且不易发生堵塞,锅炉床压可控性、稳定性大大提高,为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了先决条件,生产现场明显好转,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有效避免因渣管堵塞故障而引起的停炉,为锅炉长周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文档编号F23J3/00GK2807031SQ20052003502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4日
发明者徐茂, 陈向东, 沈才忠, 文天禄, 冯静 申请人: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