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83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种发热部件的散热,特别涉及采用蒸发冷却自循环系统的发热部件散热。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各种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而设计的体积却越来越小,导致发热部件的散热成了设备容量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譬如在大容量变频逆变电路中,功率器件是否能够正常地工作,是影响设备可靠的关键,而功率器件能否正常工作,除器件本身的质量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器件与散热器的合理配合。功率器件在工作状态下,由于结内产生热损耗而使结温上升,如果不用适当的方法将这种热损耗散到外面去,结温就会过高,从而使功率器件损坏,整个设备故障。因此,必须解决功率器件的冷却,满足不同工况的需要。
发热部件的冷却方式可分为自然冷却、强迫风冷、液体冷却、沸腾冷却四大类。
自然冷却散热效率低,单位功率的体积大,通常适用于额定电流在20A以下的器件或发热量较小的部件上。
强迫风冷散热效率高,是自然冷却的2~4倍,但噪音大、容易吸入灰尘、维护困难、可靠性相对低,而且在外界温度较高的工作状况下,散热效果会明显下降。
液体冷却主要用的冷却介质为水或者油。以水冷散热器代替风冷,可以大大提高器件的容量。由于水的绝缘性能很差,而且会在高电压下出现电腐蚀和漏电现象,电压越高,则电蚀现象越严重,有时需要采取额外的防蚀措施。因此对高压装置来说,其冷却水必须用离子交换树脂来进行处理,同时采用复杂的循环水系统。
油冷的散热效率在水冷和风冷之间,油的粘度大,需要较大的循环动力,且容易燃烧。
沸腾冷却具有极高的冷却效率,沸腾冷却的传热效率比油冷高若干倍,比风冷却高十几倍,也超过水冷。因此,沸腾冷却装置的体积比同容量油冷却和自冷却装置要小得多。
浸泡式沸腾冷却的冷却效果极好,但更换器件困难,非浸泡式冷却的效果虽然差些,但更换器件却很方便。
中国专利CN200320129492.1“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蒸发冷却装置”,提出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即功率模块安装在蒸发冷却箱的外侧板表面,功率模块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至与模块接触的蒸发冷却箱,箱内冷却液吸热,沸腾冷却。其传热效果较好,但其结构对于发热部件分布比较分散的系统,特别是要求各个发热部件,不存在电关系的情况下,不能够使用,必须从新进行结构设计。而且整体冷却会造成系统内部件的布置造成限制,使得整个装置体积有所增加,冷却效率没有达到较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针对独立分布的发热部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使独立分布的发热部件保持原有各种电状态,减少体积、提高散热效率。本发明可减少密封部分给系统造成的介质泄漏、安装复杂等缺点,依靠介质汽化潜热带走热量,冷却效率高。
本发明由蒸发盒、储液分配单元、集气管、冷凝器、进气管和绝缘管组成,采用沸腾冷却的方式实现器件的冷却。发热部件的热量依靠传导和对流的作用,传递给蒸发盒内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吸热沸腾,通过汽化潜热将热量带出,并沿管道上升至集气管,然后通过进气管进入冷凝器中与冷却管道完成热量交换,热量通过二次冷却水带走,介质蒸汽变为液体,向下流回到储液分配单元,进行液体分配再循环,如此形成密闭自循环系统。
本发明发热部件的固定采用螺母拧紧的方法,将发热部件固定在蒸发盒的载板上。载板将热量依靠传导和对流将热量传递给蒸发盒内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吸热,达到一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沸腾通过汽化吸热将热量带走。本发明中载板外表面,即发热部件固定面抛光处理,以减少器件与载板面的接触热阻,在载板的的背面设计了三种结构,以提高散热效率,蒸发盒依靠两侧的螺孔固定。
本发明储液分配单元是整个散热系统冷却介质的骨架。储液分配单元由储液箱、分配管、回液管组成,分别完成储存冷却介质、分配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回流功能。材料采用不锈钢,储液箱的容量根据实际器件的发热量来设计。分配管的分管数目与发热部件相匹配(分管数=蒸发盒数)。为了降低各个发热部件间的电位影响,分配管与蒸发盒之间的连接依靠绝缘管连接,如聚四氟乙烯、橡胶管等。回液管与冷凝器的连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法兰连接或软管连接。
本发明所用的蒸发冷却介质是高绝缘、低沸点、物化性能稳定、满足环保要求的蒸发冷却介质,如新氟碳化合物Fla、4310、3000等以及目前正在采用的F-113介质。常温下为液态,受热到50~60℃左右,吸热蒸发,变为气体。
本发明具有明显的优点冷却效率高、结构简单、噪音小,可靠性高等而且不对发热部件的布置有所限制,优化结构。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蒸发冷却散热结构示意图,图中10蒸发盒、20储液分配单元、30集气管、40冷凝器、50进气管、60绝缘管;图2是本发明蒸发盒10结构示意图。101储液体、102进液管、103蒸汽管、104载板、105螺孔;图3a、3b、3c是本发明发热部件的载板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正视图,图b、c、d为图3a剖视图;其中图3b为光面结构,图3c为带肋结构,图3d为凹板结构;图3a中的螺孔用来固定发热部件,可以根据发热部件的固定脚或固定方式进行设计;图4是本发明储液分配单元20结构示意图。201储液箱体、202回液管、203带阀门排液口、204分配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如图1所示。方形的蒸发盒10通过绝缘管60与储液分配单元20的分配管204相连。方形的蒸发盒10通过其上面的蒸汽管103与集气管30相连。集气管30通过其上面进气管50与冷凝器40连接。冷凝器40与其下面的储液分配单元20通过软管或法兰连接,形成了一种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介质密闭自循环散热结构。通过冷凝器40上部的进液口充入蒸发冷却介质,灌入量为将储液分配单元20的储液箱体201浸满为宜。发热部件采用螺母拧紧的方法,将部件固定在蒸发盒10的载板104面上,当运行时发热部件的热量依靠传导和对流的作用,传递给蒸发盒10内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吸热沸腾,通过汽化热将热量带出,并沿蒸汽管103管道上升至集气管30,然后通过进气管50进入冷凝器40中与冷却管道完成热量交换,热量通过二次冷却水带走,介质蒸汽变为液体,向下流回到储液分配单元20,进行再分配循环,这样就形成密闭自循环系统。
图2是本发明蒸发盒10结构示意图。储液体101采用铜或铝等导热率高的金属材料的焊接或铸造而成,形成一方形箱体。发热部件通过螺孔105固定于载板104。进液管102用于给储液体101灌液,当发热部件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储液体101内部的冷却介质,当达到一定饱和压力下的温度时,介质开始沸腾,汽泡通过蒸汽管103上升至集气管。储液体101中与载板104相对的一面(底面)的左右两边的通孔用于固定蒸发盒10。
图3是本发明发热部件的载板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并且不影响装置的承重能力,本发明设计了三种不同载板结构。如图3a的光面结构载板104的外表面,即发热部件固定面要求研磨、抛光,保证平整度,降低接触热阻,背面与冷却介质接触,不作处理。图3b为带肋结构为了减少储液盒的重量,并提高传热效率,载板104外表面抛光,保证平整度,降低接触热阻,背面与冷却介质接触部分作成带肋的,包括水平、纵向。如图3c所示的凹板结构螺孔105的背部较厚,而与发热部件接触的部分减薄,减少热阻,并减轻重量。
图4是本发明储液分配单元结构示意图。整个结构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储液箱体201与分配管204及回液管202采用焊接方法构成一体,分配管204由一个直径较大的管做总管与一定数量的小直径的管焊接而成。回液管202与冷凝器40的连接可以采用软管或法兰连接,在分配管204的底部有带阀门排液口203,用于排放冷却介质。
本发明采用蒸发冷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冷却效率高和无噪声等。本发明适用于应用于各种设备发热部件的冷却,如二极管、三极管、IGBT、IGCT、晶闸管、可关断晶体管以及电路板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盒10、储液分配单元20、集气管30、冷凝器40、进气管50、绝缘管60;方形的蒸发盒10通过其侧面的绝缘管60与储液分配单元20的分配管204相连,并通过其上面的蒸汽管103与集气管30相连;集气管30通过其上面进气管50与冷凝器40连接;冷凝器40与其下面的储液分配单元20通过软管或法兰连接;蒸发冷却介质灌入储液分配单元20和蒸发盒10,介质将储液分配单元20储液箱体201浸满;发热部件通过螺孔105固定在蒸发盒10的载板104上;集气管30在结构布置上要略高于储液箱体20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蒸发盒10采用导热率高的铜、铝等金属材料焊接或铸造而成;蒸发盒10的载板104可采用光板3a或带肋板3b或凹板3c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储液分配单元20由储液箱体201、回液管202、带阀门排液口203、分配管204组成;分配管204的分管数量与蒸发盒数量相等;分配管204与蒸发盒10之间由绝缘管连接,分配管204的底部有带阀门排液口203;回液管202与冷凝器40用法兰连接或软管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发盒10、储液分配单元20内放置的蒸发冷却介质是高绝缘、低沸点、物化性能稳定、满足环保要求的蒸发冷却介质,如Fla、4310、AE3000等以及F-113。
全文摘要
一种发热部件分布式蒸发冷却散热结构,蒸发盒通过其侧面的绝缘管与储液分配单元的分配管相连,并通过蒸汽管与集气管相连;集气管通过进气管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储液分配单元通过软管或法兰连接;蒸发冷却介质灌入储液分配单元和蒸发盒,将储液分配单元储液箱体浸满;发热部件固定在蒸发盒载板上。发热部件将热量传递给蒸发盒内的冷却介质,达到一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介质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汽化的介质与二次冷却水进行能量交换,被冷凝为液体,流回储液分配单元。本发明避免了整体冷却对系统部件布置造成的限制,优化了装置结构,减少了密封部分给系统造成的介质泄漏、安装复杂等风险,由于各个发热部件不存在电关系,保证了电路的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8D15/02GK1851379SQ20061001190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李振国, 国建鸿, 顾国彪, 田新东, 傅德平, 李静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