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149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能有效分离余 热中水分的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都需要在高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进行 工作。如注塑才几,其料斗接有一个由风机及加热器构成的送风系 统,以达到将料斗中原料加热烘干确保注塑件质量的目的,料斗 被加热后排出的气体中不但富含大量的热量,也含有大量的水 分,人们在对排出气体中的热量回收利用的同时必须将其中的水 分滤除,之后再将回收后的热量返回料斗进行利用,以节约能 源。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余热中水分分离的热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筒单的热回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具 有第一腔的壳状本体,壳状本体上设有第一腔的进口及出口。在 壳状本体还中设有与第一腔隔离、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腔,壳 体本体上设有第二腔的进口及出口 。由以上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二个相互隔离、但其中 一个腔包容另 一个腔的第 一腔和第二腔,被包容腔的壁由导热材 料构成,这样,可用一个腔内引入的余热气体对另一个腔内引入 的常温气体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加热,而避免了余热气体中的 水分进入另 一个腔内,常温气体被余热气体加热后可再利用。较佳的方案是第二腔可设计成包括由 一组布置在第 一腔内的 支管所构成的腔。这样,有效地扩大了二腔之间的热传导面积, 使得热回收率可以大幅提高。更佳的方案是在上述支管的外壁上设置一些散热筋,使二腔 之间的热传导面积进一步扩大,热回收效率可进一步得以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附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用于注塑机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的C-C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这是一个热回收装置100的剖面结构图,壳状本 体101内具有第一腔110,同时也具有第二腔120。壳状本体IOI 上设有第一腔110的进口 111及出口 112,壳状本体101上还设 有第二腔120的进口 122及出口 121。参见图2,热回收装置100具有一个筒形壳状本体101,第 一腔的进口 111及出口 112设置在周壁上,第二腔的进口 122设 置在顶端壁上。参见图3,第一腔110由上下隔板113及壳状本体101的周 壁围成,在这个截面上,25只支管的内腔构成了第二腔120的一 部分,支管由导热材料制成,如铝管、铁管或铜管。使用时,第一腔的进口 111引入常温气体,出口 112输出被 加热了可再利用的热气体;第二腔的进口 122引入带有水分的余 热气体,出口 121排出已充分放热后的气体。第二实施例参见图4,这是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另一个热回收装 置,专用于注塑机料斗的实施例,图4中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料 斗200、鼓风机300及加热器400用双点划线表示,热回收装置 100的壳状本体101设有与第一腔连通的进口 111、出口 112及 与第二腔连通的进口 122、出口 121。其中,进口 111与外界相 通,将常温气体输入第一腔,经第二腔内的余热加温后,由鼓风 机300经加热器400送入料斗200,对料进行加热烘烤;进口 122 与料斗排放口连通,将带有水分、余热的废气输入第二腔,在第二腔内将热量传导给第一腔内的常温气体,最后,将带有水分并 失去热量的气体从出口 121排向外界。参见图5,为更好地利用空间,本例热回收装置100的一个 侧面有与圓筒状津牛斗外壁吻合的外壁,同时,为更好地将余热回 收,本例采用了四个独立的壳状本体101、 102、 103、 104串if关 的结构形式,每一个壳状本体内都设有一个第一腔110和一个与 之隔离的第二腔120,四个支管123围成第二腔的一部分,支管 123的外壁上均布着散热筋124。参见图6,构成本例热回收装置100的每一壳状本体具有基 本相同的结构,壳状本体101内由上下二块隔板113限定了第一 腔110,其侧壁上则设有进口及出口;而上端壁及下端壁则分别"i殳 有第二腔120的进口及出口。四个壳状本体第二腔的各进口、出口通过外管串联连接,相对面上第一腔的各进口、出口则相对设 置并连通。
权利要求1、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第一腔(110)的壳状本体(101),壳状本体(101)上设有第一腔的进口(111)及出口(1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101)中设有与第一腔(110)隔离、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腔(120);所述壳体本体(101)上设有第二腔(120)的进口(122)及出口(1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120)包括一组由布置在所述第一腔(110)内 的支管(123)所构成的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管(123)外壁上设有散热筋(124)。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23 )相互并联在所述进口 ( 1")与出口 (121)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23 )相互串联在所述进口 ( )与出口 (121)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回收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第一腔的壳状本体,壳状本体上设有第一腔的进口及出口。在壳状本体中设有与第一腔隔离、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腔,壳体本体上设有第二腔的进口及出口。可用一个腔内引入的余热气体对另一个腔内引入的常温气体进行传导加热,而避免了余热气体中的水分进入另一个腔内,常温气体被余热气体加热后可再利用。
文档编号F28D7/10GK201093897SQ20072005736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9日
发明者戴金长, 陈想年 申请人:戴金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