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21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辅机,是一种用于循环硫化床锅炉的冷渣排渣 设备,同样也适用于工业烧结料的冷却和排除。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循环硫化床锅炉由于它具有热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烟 气能低温脱硫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另外,随着工业的长 足发展,如金属镁、活性炭等行业的崛起,各种烧结料也需冷却输送。 但目前与其配套的冷渣排渣设备还处于研制开发之中,目前不少单位采
取人工排渣,即当锅炉燃烧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产生的高温炉渣间断排 出。这种排渣方式会造成如下不良后果1、炉温或高或低影响效率;2、 渣温高达100(TC,环境恶劣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安全隐患很大;3、 金属镁产生的渣料现多数采用人工排除,1200'C左右的髙温渣料,排在 地面,遇风后会分解为粉状,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样严重影响工人 身体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都在设法研制一种冷却效果好运行 可靠的冷渣排渣设备。目前已有冷渣排渣设备有回旋式、转筒式、风冷 式等多种,这些设备有的结构复杂、造价高,有的磨损严重寿命短,有 的冷却效果差,有的因漏水漏渣,扬灰等问题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温炉渣 的冷却排渣设备,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炉渣或烧结料的温度,实现连续 排渣,而且具有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运行可靠, 封渣、封灰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 设备,包括;由驱动机构传动并倾斜地安装在机架上的冷渣滚筒,与冷 渣滚筒上端连接的进渣装置,与冷渣滚筒下端连接的出渔室,在进渣装
置与冷渣滚筒连接处设有渣封装置,在冷渣滚筒与出渣室连接处设有灰 封装置,置于冷渣滚筒内的排渣通道,包围排渣通道的冷却水腔与冷却 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冷渣滚筒内的排渣通道,是一种至
少由6根沿滚筒轴向设置的内鳍片式冷渣圆管构成,它与进渣装置和出 渣室连通,内鳍片式冷渣圆管是在圆管的内壁均布焊接至少三条纵向导 料鳍片。所述的冷却水腔是充满在滚筒内腔,所述的冷渣滚筒进渣装置, 出渣室同一轴线安装, 一端装在轴承上,另一端滚筒上设有托圈,支承 在两个托轮组上。所述的机架一边与后梁连接,在后梁上装有轴承,另 一边装有前支腿,在左右前支腿上设有横梁,在横梁上装有两个托轮组。 所述的进水管由冷渣滚筒的下端进入冷却水腔,出水管也装在滚筒下 端,是与进水管套装,并沿滚筒的中心线伸入至滚筒的中心管中,与冷 却水腔连通,冷却水腔与进水管之间采用盘根密封。所述的滚筒上端进 渣室沿径向设置排气引流管与滚筒中心的中心管连通。所述的进渣室内 壁为水夹套式结构。所述的渣封装置是由密封环、网状金属丝、封环及 进渣管组成的迷宫密封机构。所述的灰封装置是由环形毡圈和卡箍组成 的封灰机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渣封装置采用了迷宫和填料相结合的双重密封结构,填 料采用了网状金属丝,这种材料既能耐高温又有可靠的封渣性能,使渣 封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而且更换十分方便,价格非常低廉。
本实用新型灰封装置采用了由卡箍与毡圈组合的结构,封灰效果 好,特别是易更换,较好地解决了扬灰问题,满足了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托轮组采用了双托轮组结构,由原来两个托轮支承托 圈,改为由4个托轮支承托圈,大大减低了轮压,使滚筒运行更加平稳 可靠。
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更注重实用性、经济性,改造后的冷却排渣 设备以其结构合理、制造容易、价格低廉、安装使用方便、运行可靠、
封渣、封灰效果好等优点,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
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
图1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
图1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 2所示, 一种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设备,由进渣装置l、出 渣室8、冷渣滚筒5、进水管IO、出水管ll、驱动机构9、机架18等组 成,驱动装置9采用调速电机经摆线针轮减速器、齿轮传动冷渣滚筒5, 冷渣滚筒5的上端设有进渣装置1,冷渣滚筒5的下端设有出渣室8, 冷渣滚筒5、进渣装置l、出渣室8连通,并安装在同一轴线上。整个 轴承13与托轮组15支承在机架18上,冷渣滚筒5的内都设置有至少6 根由内鳍片式冷渣圆管3构成的排渣通道17,冷渣圆管3、进渣装置l 和出渣室8连通,在冷渣圆管3的周围是冷却水腔6,冷却水腔由滚筒 5的壳体和两个端板7构成,在冷渣滚筒5的下端接入进水管10与冷却 水腔6连通,出水管ll也安装在滚筒5的下端,是与进水管套装,并 沿滚筒中心线伸入至滚筒的中心管4之中,与冷却水腔连通,在冷却水 腔与进水管之间设有密封装置12,内鳍片式冷渣圆管是在圆管内壁均布 焊接至少3条纵向导料鳍片25。本实施例给出的内鳍片式冷渣圆管3 共18根,每根圆管内有5条纵向鳍片25。由于炉渣温度很高,所以进 渣装置内壁设有耐火材料层,为了使冷却水腔始终充满冷却水,在冷渣 滚筒5的上端,进渣室19内沿径向设置排气引流管2,滚筒每转一圈可 排气一次。
如图3所示,在进渣装置1与冷渣滚筒5连接处设置有渣封装置, 渣封装置一端由连接法兰26与滚简5连接,另一端由进渣管30与进渣
装置1连接,在封环27与进渣管30之间通过密封环28及网状金属丝 29封渣。
如图4所示,在冷渣滚筒5与出渣室8的连接处设置有灰封装置, 灰封装置由卡箍31、毡圈32组成,毡圈由卡箍固定在出渣室8上,使 毡圈贴合在托齿圈33上,达到可靠封灰的目的。
如图2所示,托轮组15有两个,每个托轮组由托轮22、摇臂21 与托轮座23组成,焊接于冷渣滚筒的托圈20支承在托轮22上,托轮 座23固定在于机架18的横梁24上,可使冷渣滚筒可靠地支托在两个 托轮组上,作回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高温炉渣从进渣装置1进入进渣室19,由于整个设备轴心线与水平 面呈一倾角,因此,炉渣很容易充满整个进渣室,并进入冷渣滚筒5的 内鳍片式冷渣圆管3中,冷渣滚筒5不停地作连续回转运动,使冷渣圆 管中的炉渣由上向下回落,冷渣滚筒5每转一圈冷渣圆管中的炉渣就向 前移动一段距离,加之导料鳍片25的作用,炉渣随滚筒的不停旋转即 从冷渣滚筒的上端不断地滚落到下段,进入出渣室8,最后由出渣口14 落到输送设备上运走,实现了连续排渣,同时冷却水从进水管10进入 冷渣滚筒的冷却水腔6,使冷渣圆管3全部处于冷却水的包围之中,炉 渣在冷渣圆管中滚落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冷渣管壁接触,使炉渣中的热量 不断传向管壁被冷却水吸收带走。从而实现了对炉渣的冷却。由于冷渣 圆管内设有多个鳍片25,能使炉渣充分翻滚,炉渣得到更均匀更充分的 冷却。
权利要求1、一种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设备,包括由驱动机构(9)传动并倾斜安装在机架(18)上的冷渣滚筒(5),与冷渣滚筒(5)上端连接的进渣装置(1),与冷渣滚筒(5)下端连接的出渣室(8),置于冷渣滚筒内至少有6个内鳍片式冷渣圆管(3)的排渣通道(17),包围排渣通道的冷却水腔(6),与冷却水腔连通的进水管(10)、出水管(11),冷渣滚筒(5)、进渣装置(1)、出渣室(8)同一轴线安装,冷渣滚筒一端装在轴承(13)上,另一端支承在托轮组(1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渣装置(1)与冷渣滚筒(5)连接处接设置有渣封装置,渣封装置一端由连接法兰(26)与滚筒(5)连接,另一端由进渣管(30)与进渣装置(1)连接,在封环(27)与进渣管(30)之间通过密封环(28)及网状金属丝(29)封渣;所述的冷渣滚筒(5)与出渣室(8)的连接处(2)设置有灰封装置,由卡箍(31)、毡圈(32)组成,毡圈(32)由卡箍(31)固定在出渣室(8)上,毡圈贴合在托齿圈(33)上。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设备,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托轮组(15)有两个,每个托轮组由托轮(22)、摇臂(21) 与托轮座(23)组成,焊接于冷渣滚筒(5)的托圈(20)支承在托 轮(22)上,托轮座(23)固定于机架(18)的横梁(2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炉渣的冷却排渣设备,属于锅炉的辅机。现有技术的排渣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封渣、封灰效果差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由驱动机构、冷渣滚筒、排渣通道、冷却水腔、进渣装置、进渣室、机架、托轮装置等组成。冷渣滚筒设有托圈支承在两个托轮组上,在进渣装置与冷渣滚筒连接处设有迷宫式渣封装置,在冷渣滚筒与出渣室连接处设有由环形毡圈和卡箍组成的灰封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但可有效地降低炉渣温度实现连续排渣,而且具有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低廉、安装方便、运行可靠、封渣封灰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F23J1/06GK201014462SQ20072010074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3日
发明者乔文黄 申请人:乔文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