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307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源技术领域的余热回收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保护 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
技术背景在工业、交通、民用等多个领域,都有大量余热以副产品的形式产生,如高 温烟气、废水、废汽等。对这些余热进行回收和利用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在余热回收利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当工况变化时,要控制输出温 度的稳定;其次,要控制工作压力和温度,实现高温高压保护,保证安全性。为 解决上述问题,常规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旁通阀门、高压保护阀、变频水泵、节 温器等设备,并通过复杂的控制系统来实现控制,降低了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回路重力热管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传热装置,它利用工质相变进行换热、利用 重力实现工质循环,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以及无辅助动力等优点。由于热管内 部为相变换热,热阻很小,因此传热效率很高且传热温差很小。同时,回路重力 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开放置,通过上升管和下降管把两者连接起来,因此能 够实现长距离的热量传递。回路重力热管的上述特点使得其成为余热回收利用中 的理想换热装置。然而, 一般的回路重力热管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当工况发生 变化时,腔体内蒸汽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从而使得输出温度变化较大;其次,当热量输入剧增或输出剧减时,腔体内压力和温度将迅速上升,会产生安全隐患。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26733.2,名称为一种 多通道自调节回路热管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多通道回路和多沟 槽吸液芯结构并带有补偿室的回路热管装置。该装置在补偿器上设置加热器和冷 却器,虽然能对蒸发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但提高了安装成本。该装置在蒸发器内 部和补偿室与蒸发器之间均设置了吸液芯,虽然使得其换热效果不因重力而受到 影响,但也限制了该装置只适用于小容量换热场合,如电子元器件冷却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余热回收利用的自保 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使其解决余热回收利用中的输出温度控制和高 温高压保护的问题,简化系统组成,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蒸发器、上升管、冷凝器、 下降管、第一液封弯头、旁通管、第二液封弯头、贮液室和蛇形软管。各部件连 接方式为蒸发器位于整个装置最下方,冷凝器位于整个装置最上方,蒸发器上 部通过上升管与冷凝器上部相连,冷凝器下部通过下降管与蒸发器下部相连,蒸 发器下部通过旁通管和蛇形软管与贮液室相连,第一液封弯头焊接在下降管中部, 第二液封弯头焊接在旁通管中部,蛇形软管一端与旁通管相连,另一端与贮液室 下部相连。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换热管和蒸发器壳体。其中蒸发器换热管均匀竖 直排部焊接在蒸发器壳体内部。蒸发器中,热源流体位于壳程,工质液体位于管 程,该布置形式可减少蒸发器中工质液体的总量,不仅能减小贮液室容量,而且 能增加工质液位对腔体压力变化的灵敏度。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换热管和冷凝器壳体。其中冷凝器换热管均匀竖 直排部焊接在冷凝器壳体内部。的目的。冷凝器中,冷却流体位于壳程,工质蒸 汽位于管程,该布置形式是为了便于凝结液的回流以及提高蒸汽流速。所述工作液体,为水、甲醇、丙酮之一。当工作液体为水时,在其中加入异 辛醇,在保证水的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起到改善冷凝表面性 能的作用。本发明中,贮液室下部通过蛇形软管与旁通管相连,因此贮液室高度可进行 调节。通过调节贮液室高度,可对装置的最大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进行设定。 本发明工作过程具体如下根据工作温度和压力要求,调节贮液室高度。整个装置腔体内均抽真空,蒸 发器内充入一定量的工质液体,以其液面刚好不漫过蒸发器换热管上部为准。蒸 发器壳程与热源流体相连,冷凝器壳程与供水系统相连。蒸发器内的工质液体被 热源流体加热,发生相变变为饱和工质蒸汽,工质蒸汽通过上升管进入冷凝器, 经换热后冷凝成工质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过第一液封弯头和下降管回流到蒸 发器,从而完成一个闭路循环。同时,来自供水系统的冷水从冷凝器壳程入口流入,吸收工质蒸汽释放的冷凝热后,被加热成温度较高的热水从出口流出,供各 种场合使用。当热源输入热量大于供水系统带走的热量时,蒸发器内工质液体的蒸发速率 将大于冷凝器内工质蒸汽的冷凝速率,从而使得装置腔体内压力升高。在压力差 的作用下,蒸发器内的部分工质液体被压向贮液室,蒸发器内工质液面降低,使 得蒸发器换热管的上端一部分裸露在工质液体之外不与其接触,从而不参与蒸发 换热,因此蒸发器内总的蒸发换热面积减小了,最终当热源输入热量与供水系统 带走的热量平衡时液位不再变化。反之,当热源输入热量小于供水系统带走的热 量时,蒸发器内工质液体的蒸发速率将小于冷凝器内工质蒸汽的冷凝速率,从而 使得装置腔体内压力降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贮液室内的工质液体流回蒸发器, 蒸发器内工质液面升高,使得蒸发器换热管原本裸露在工质液体之外的上端一部 分重新与工质液体相接触,参与蒸发换热,因此蒸发器内总的蒸发换热面积增加 了,最终当热源输入热量与供水系统带走的热量平衡时液位不再变化。在上述过程中,装置腔体内压力的变化等于贮液室和蒸发器的液位差的变化 量所对应的液体压强,合理设计贮液室的大小,可以使得工况变化时贮液室和蒸 发器的液位差的变化量很小,从而使得装置腔体内饱和蒸汽压变化很小,其所对 应的饱和蒸汽温度变化也很小,因此保证了供水系统出口热水温度的稳定。因此, 当工况发生变化时,本发明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通过自动调节 蒸发器有效换热面积的大小,使得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平衡,同时稳定腔体内饱 和蒸汽压力和温度,保证输出热水温度的稳定。在危险工况下,如供水系统停止或热源热量急剧增加时,对于一般的基于工 质相变的换热装置如普通热管、真空锅炉等,装置腔体内压力将迅速上升,会产 生安全隐患。因此,这些装置上一般均需配有压力传感器、安全阀等检测或保护 装置。而对于本发明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腔体内压力的上升 将造成蒸发器内工质液面的迅速下降,直至蒸发器换热管全部裸露在液面之外时, 工质液面不再下降,因为此时蒸发器不再参与蒸发换热,装置腔体内不再有多余 蒸汽产生,压力不再升高。此时对应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即为装置的最大工作压力 和温度,这一压力和温度的数值由贮液室的高度所决定,调节贮液室的高度即可 对最大工作压力和温度进行设定。因此,本发明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具有高温高压自保护功能,且最大工作压力和温度可通过调节贮液室的高 度进行设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含有任何运动部件、 控制元件和阀门,利用基本的热力过程自动实现循环和控制;本发明能自动根据 工况的变化调节蒸发器的有效换热面积,保证了热量输入输出的平衡,稳定腔体 内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保证输出热水温度的稳定;本发明能自动实现高温高压 保护,保证了设备工作的安全性。本发明集热量回收利用、输出温度控制和高温 高压保护于一体,具有构造简单、易于实现、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图l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其中l为贮液室,2为蒸发器,3为上升管,4为冷凝器,5为冷凝器换热管, 6为冷凝器壳体,7为第一液封弯头,8为下降管,9为蒸发器换热管,IO为蒸发 器壳体,ll为第二液封弯头、12为旁通管,13为蛇形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 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利用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对内燃机烟气余热进行回 收,并将回收的余热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如图1所示, 一种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包括蒸发器2、上升管3、冷凝器4、下降管8、第一液封弯头7、旁通管12、第二液封弯头ll、贮 液室1和蛇形软管13。各部件连接方式为蒸发器2位于整个装置最下方,冷凝 器4位于整个装置最上方,蒸发器2上部通过上升管3与冷凝器4上部相连,冷 凝器4下部通过下降管8与蒸发器2下部相连,蒸发器2下部通过旁通管12和蛇 形软管13与贮液室1相连,第一液封弯头7焊接在下降管8中部,第二液封弯头 11焊接在旁通管12中部,蛇形软管13 —端与旁通管12相连,另一端与贮液室1 下部相连。所述蒸发器2包括蒸发器换热管9和蒸发器壳体10。其中蒸发器换热管 9均匀竖直排部焊接在蒸发器壳体10内部。蒸发器2中,内燃机烟气位于壳程,工质液体位于管程,该布置形式可减少蒸发器中工质液体的总量,不仅能减小贮 液室1容量,而且能增加工质液位对腔体压力变化的灵敏度。所述冷凝器4包括冷凝器换热管5和冷凝器壳体6。其中冷凝器换热管5 均匀竖直排部焊接在冷凝器壳体6内部。冷凝器4中,冷水位于壳程,工质蒸汽 位于管程,该布置形式是为了便于凝结液的回流以及提高蒸汽流速。所述工作液体,为水。在其中加入异辛醇,在保证水的稳定性的同时,有效 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起到改善冷凝表面性能的作用。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具体如下根据工作温度和压力要求,调节贮液室1高度。整个装置腔体内均抽真空,蒸发器2内充入一定量的水,以其液面刚好不漫过蒸发器换热管9上部为准。蒸 发器2壳程与内燃机烟气相连,冷凝器4壳程与供水系统相连。蒸发器2内的水 被内燃机烟气加热,发生相变变为饱和水蒸汽,水蒸汽通过上升管3进入冷凝器4, 经换热后冷凝成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经过第一液封弯头7和下降管8回流到 蒸发器2,从而完成一个闭路循环。同时,来自供水系统的冷水从冷凝器4壳程入 口流入,吸收水蒸汽释放的冷凝热后,被加热成温度较高的热水从出口流出,以 提供生活热水。当内燃机烟气输入热量大于供水系统带走的热量,如烟气温度升高时,蒸发 器2内液态水的蒸发速率将大于冷凝器4内水蒸汽的冷凝速率,从而使得装置腔 体内压力升高。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蒸发器2内的部分液态水被压向贮液室1,蒸 发器2内水位降低,使得蒸发器换热管9的上端一部分裸露在液态水之外不与其 接触,从而不参与蒸发换热,因此蒸发器2内总的蒸发换热面积减小了,最终当 内燃机烟气输入热量与供水系统带走的热量平衡时,水位不再变化。反之,当内 燃机烟气输入热量小于供水系统带走的热量时,蒸发器2内液态水的蒸发速率将 小于冷凝器4内水蒸汽的冷凝速率,从而使得装置腔体内压力降低。在压力差的 作用下,贮液室l内的部分液态水流回蒸发器2,蒸发器2内水位升高,使得蒸发 器换热管9原本裸露在液态水之外的上端一部分重新与液态水相接触,参与蒸发 换热,因此蒸发器2内总的蒸发换热面积增加了,最终当内燃机烟气输入热量与 供水系统带走的热量平衡时,水位不再变化。在上述过程中,装置腔体内压力的变化等于贮液室1和蒸发器2中液位差的变化量所对应的液体压强,合理设计贮液室1的大小,可以使得工况变化时贮液 室1和蒸发器2的液位差的变化量很小,从而使得装置腔体内饱和蒸汽压变化很 小,其所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变化也很小,因此保证了供水系统出口热水温度的 稳定。因此,当工况发生变化时,本发明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 通过自动调节蒸发器2有效换热面积的大小,使得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平衡,同 时稳定腔体内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保证输出热水温度的稳定。在危险工况下,如供水系统停止或内燃机烟气热量急剧增加时,腔体内压力 的上升将造成蒸发器2内水位的迅速下降,直至蒸发器换热管9全部裸露在液态 水之外,此时蒸发器2不再参与蒸发换热,装置腔体内不再有多余蒸汽产生,压 力不再升高,水位不再下降。此时对应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即为装置的最大工作压 力和温度,这一压力和温度的数值由贮液室1的高度所决定,调节贮液室1的高 度即可对最大工作压力和温度进行设定。因此,本发明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 热管换热装置具有高温高压自保护功能,且最大工作压力和温度可通过调节贮液 室l的高度进行设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包括贮液室(1)、蒸发器(2)、上升管(3)、冷凝器(4)、第一液封弯头(7)、下降管8)、第二液封弯头(11)、旁通管(12)、蛇形软管13,其特征在于蒸发器(2)位于整个装置最下方,冷凝器(4)位于整个装置最上方,蒸发器(2)上部通过上升管(3)与冷凝器(4)上部相连,冷凝器(4)下部通过下降管(8)与蒸发器(2)下部相连,蒸发器(2)下部通过旁通管(12)和蛇形软管(13)与贮液室(1)相连,第一液封弯头(7)焊接在下降管(8)中部,第二液封弯头(11)焊接在旁通管(12)中部,蛇形软管(13)一端与旁通管(12)相连,另一端与贮液室(1)下部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蒸发器(2)包括蒸发器换热管(9)和蒸发器壳体(10),蒸发器换热管(9) 均匀竖直排部焊接在蒸发器壳体(10)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蒸发器(2)中,热源流体位于壳程,工质液体位于管程。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冷凝器(4)包括冷凝器换热管(5)和冷凝器壳体(6),冷凝器换热管(5) 均匀竖直排部焊接在冷凝器壳体(6)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冷凝器(4)中,冷却流体位于壳程,工质蒸汽位于管程。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工作液体,为水、甲醇、丙酮之一。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是, 当工作液体为水时,在其中加入异辛醇。
全文摘要
一种能源技术领域的自保护自适应回路重力热管换热装置,包括蒸发器、上升管、冷凝器、下降管、第一液封弯头、旁通管、第二液封弯头、贮液室和蛇形软管。蒸发器位于整个装置最下方,冷凝器位于整个装置最上方,蒸发器上部通过上升管与冷凝器上部相连,冷凝器下部通过下降管与蒸发器下部相连,蒸发器下部通过旁通管和蛇形软管与贮液室相连,第一液封弯头焊接在下降管中部,第二液封弯头焊接在旁通管中部,蛇形软管一端与旁通管相连,另一端与贮液室下部相连。本发明能自动实现输出热水温度的稳定控制和高温高压保护,不含有任何运动部件、控制元件和阀门,构造简单、易于实现、安装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8D15/02GK101251347SQ20081003554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吴静怡, 夏再忠, 胜 李, 王如竹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