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376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通过改 变在吸收器和蒸发器等中使用的传热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结构来使传热 面积增大,并且,通过提高冷却水或冷水的紊流的形成和吸收液或冷媒的扩 散性来进一步提高热交换能力的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
背景技术
适用于一般的吸收式冷冻机中的吸收器和蒸发器的传热管发挥如下功 能,即,在流经其内部的冷却水(吸收器)、冷水(蒸发器)和流经其外表 面的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该传热管 也是与吸收式冷冻机的效率直接关联的要素。
作为参考,当所述传热管配置于吸收器时,在冷却水和吸收液之间进行 热交换,当所述传热管配置于蒸发器时,在冷水和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
通常,为了提高热交换性能,需要增大传热面积,另外,需要通过提高 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扩展至传热管的整个外表面的扩散性,
使浸湿率(wetted ratio)提高。
但是,在吸收式冷冻机中适用的大部分的传热管形成为其内表面和外表 面平坦且无起伏,从而沿着传热管的内表面流动的冷却水(吸收器)、冷水 (蒸发器)不能够形成紊流而快速地穿过。
另外,朝传热管的外表面流下的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不 能够扩散至传热管的整个面,而存在不能正常进行热交换的缺陷。
为了多少能解决以上这样的问题,也有在传热管的外表面配置传热翅片 来增大传热面积的结构,但是,在没有消除冷却水(吸收器)、冷水(蒸发 器)不能够沿着传热管的内表面形成紊流而快速地穿过这种根本原因的情况 下,存在即使增大传热面积也不能够提高热交换能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机 的传热管,通过将传热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结构改善成新的类型,而能够 使传热面积增大,在此基础上,还提高冷却水(吸收器)、冷水(蒸发器) 的紊流的形成和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的扩散性,从而提高热 交换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其是吸收 式冷冻机所具有的传热管,在所述传热管的外表面上排列着在长度方向上连 续地形成传热翅片而构成的1列传热翅片部,所述成为1列的传热翅片部沿 着传热管的周围排列成多列。
另外,在所述传热管中提供如下结构,即,通过沿着该传热管的圆周方 向和长度方向形成的传热翅片之间的间隔,沿着传热管的圆周方向和长度方 向分别形成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
另外,在所述传热管中提供如下结构,即,在所述第一流路,沿着传热 管的周围形成多个凹状槽。
另外,在所述传热管中提供如下结构,§卩,在所述传热管的内表面具有 呈螺旋状地形成的突条部。
在如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传热管中,在能够通过组合以及排列在外表面形 成的传热翅片和凹状槽,使传热面积增大以外,还能够期待如下效果,艮P, 使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的扩散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 换能力。
另外,由于螺旋状的突条部使在所述传热管的内表面流动的冷却水(吸 收器)、冷水(蒸发器)形成紊流,其结果是能够期待如下效果,即,通过 使穿过该内表面的时间延迟,来提供充分的热交换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热交 换能力。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示出的传热管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此外,虽然 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只不过是用于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其核心结构及作用并不 由此受限制。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10的立体图, 图2是图l示出的传热管的主视图。
如图所示,在传热管10的外表面,传热翅片12突出为凸状,在内表面, 突条部14形成为螺旋状。
具体地说,所述传热翅片12沿着传热管10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且 连续反复地形成。这样连续反复地形成传热翅片12而呈一列的传热翅片部 16沿着传热管10的周围排列成多列。
另外,通过沿着所述传热管10的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隔开间隔而形成 的所述传热翅片12的排列结构,在传热翅片12之间沿着圆周方向和长度方 向分别形成有第一流路18和第二流路20。特别是在第一流路18,凹状槽22 以沿着圆周相互隔开间隔形成多个的状态排列。
另外,在所述传热管10的内表面,沿着该面的圆周排列一个以上的突 条部14形成为螺旋状。
以上说明的所述传热翅片12和突起部14如图所示形成为梯形形状,但 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示出对厚度T为0.3 2.0mm的传热管10 进行的最优化的设计。
图示的传热管10中的传热翅片12的整体高度t在0.25 0.35mm的范围内。
另外,所述凹状槽22的横向长度Ll在0.40 0.47mm的范围内,纵向 长度L2为0.55 0.65mm的范围内,深度P在0.03 0.10mm的范围内(参 照图2)。
所述凹状槽22是在仅形成有传热翅片的传热管中使传热面积增大的构 成要素,并且,还发挥使冷却水或冷媒的流动发生涡流来诱发促进紊流的效 果。这样通过使每单位面积的热量增大来提高外侧热传递系数。例如,在所述凹状槽22的横向长度L1、纵向长度L2、深度P脱离以上 设定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向圆周方向 和长度方向的扩散变差,从而无法正常地进行热交换。
另外,优选在所述传热管10的内表面形成的突条部14沿着该面的圆周 形成为8 12个。
在使用本发明的传热管10时,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传热管10的 外表面形成的传热翅片12和凹状槽22,以及在内表面形成为螺旋状的突条 部14,传热管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形状为凹凸状,因此使传热面积增大。
另外,在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向所述传热管10的外表 面流下时,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 一边被传热翅片12阻止一 边改变流动方向,并且,沿着第一、第二流路18、 20形成分散液流,从而 扩散至传热管10的整个外表面,因而使浸湿性提高。
另一方面,沿着所述传热管10的内表面流动的吸收液(吸收器)、冷 媒(蒸发器)沿着在形成为螺旋状的突条部14之间形成的流路,如箭头方 向所示形成螺旋状的液流,从而形成紊流。
如上所述,在所述吸收器和蒸发器中使用的传热管IO通过传热翅片12 和凹状槽22而使传热面积增大,并使吸收液(吸收器)、冷媒(蒸发器) 的扩散性提高,并且,通过使冷却水(吸收器)和冷水(蒸发器)形成紊流, 在能够变得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以外,由此还能够提高传热性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其为吸收式冷冻机所具有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热管(10)的外表面上排列着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传热翅片(12)而构成的1列传热翅片部(16),所述成为1列的传热翅片部(16)沿着传热管(10)的周围排列成多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通过沿着所述传热管(10)的圆周方向和长度方向而在传热翅片(12)之间形成的间隔,沿着传热管(10)的圆周方向和长度方向,分别形成第一 流路(18)和第二流路(20)。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流路(18),沿着传热管(10)的周围形成多个凹状槽(22)。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管(10)的内表面上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突条部(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式冷冻机的传热管,通过改变在吸收器和蒸发器中使用的传热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结构而使传热面积增大,并且,通过提高冷却水或冷水的紊流的形成和吸收液或冷媒的扩散性而使热交换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档编号F28F1/12GK101532794SQ20081018193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
发明者南相彻, 吴欢喜, 赵显旭, 金良勋 申请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