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31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 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分火器座、中心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座包括底盘、位于底盘上端面上的外环燃气槽,外环燃气槽至少有三个均勻分布的、贯通底盘的轴向燃气通
道,相邻二个轴向气孔之间的外环燃气槽与底盘之间有补气孔;所述底座的下端面有一环形燃气槽、上端有一燃气预混室, 一环形盖将环形燃气槽密封。环形燃气槽上垂直设置的喷嘴与轴向燃气通道配合。存在问题是由于喷嘴垂直设置,造成喷嘴,受异物的影响,造成堵塞。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它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有效地防止喷嘴被异物堵塞。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分火器座、中心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座包括底盘、位于底盘上端面上的外环燃气槽和中心分火器座,外环燃气槽至少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贯通底盘的轴向燃气通道,相邻二个轴向气孔之间的外环燃气槽与底盘之间有二次空气的补气孔;分火器座与底座之间间隙构成一次空气的空气通道,其特殊之处在于于在燃气预混室内设置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水平设置的水平喷嘴, 一个垂直喷嘴;
在底盘的下端面上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水平引射管,水平引射管一端
与轴向燃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水平喷嘴相对应配合;垂直喷嘴与中心分
火器座的燃气通道相对应。
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于所述底座的下端面有一环形燃气槽、上端面有一燃气预混室, 一环形盖将环形燃气槽密封;水平喷嘴与环形燃气槽相通, 一外环进气管与环形燃气槽相通; 一内环进气管入底座内与垂直喷嘴相通。
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于所述外环分火器由火盖、导火器构成,所述火盖由圃环形的筒体,及筒体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盖板构成,导火器为一圆环筒体,圆环筒体的上、下端面呈倒圆锥台形、其上、下端上分别有左或右旋的火槽;导火器的顶部与外盖板的径向外侧倒圆锥台形面紧密配合。
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于在燃气预混室内有一连接管,连接管与环形燃气槽连通,水平喷嘴与连接管连通。
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于所述水平引射管由槽体、盖构成,盖封闭槽体长度方向的开口。
所述的上进风多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于还包括一具有上、下开口的隔热筒,隔热筒包袤在底座、分火器座和外环分火器周围,隔热筒与底座、分火器座和外环分火器之间有间隙,隔热筒安装在底座的外环台配合,隔热筒与底座可拆卸联接。
所述的上进风多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底座的外环台上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插入隔热筒的下开口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水平^没置的水平喷嘴,防止灰尘或其它异物堵塞喷嘴,克月艮现有技术中,轴向燃气通道的垂直引射管与垂直设置的喷嘴配合的缺陷。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火器座的立体图之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火器座的立体图之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火器座的立体爆炸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图之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图之二。图7是本实用新型外环分火器的立体剖视图。图7-l是本实用新型外环分火器的立体剖视、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 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l、分火器座2、中心分火器4和外环分火器3。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分火器座2包括底盘21、位于底盘21上端面上的外环燃气槽22和中心分火器座23,外环燃气槽22至少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贯通底盘的轴向燃气通道221,相邻二个轴向燃气通道221之间的外环燃气槽22与底盘21之间有二次空气的补气孔24;分火器座2与底座1之间间隙构成一次空气的空气通道,所述底座1的下端面有一环形燃气槽11、上端面有一燃气预混室12, 一环形盖111将环形燃气槽11
密封;
如图5、图6所示,在燃气预混室12内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水平设 置的水平喷嘴6,水平喷嘴6与环形燃气槽11相通, 一外环进气管13与环 形燃气槽11相通;在燃气预混室12内有一连接管16,连接管16与环形燃 气槽11连通,水平喷嘴6与连接管16连通.连接管16顶部支撑底盘21。
燃气预混室12中心设置有垂直方向的垂直喷嘴7, 一内环进气管14入 底座1内与垂直喷嘴7相通,垂直喷嘴7与中心分火器座23的燃气通道231 相对应;
在底盘21的下端面上有均匀分布的三个水平引射管25,水平引射管25 一端与轴向燃气通道221连通,另一端与水平喷嘴6相对应配合。如图4 所示,所述水平引射管25由槽体251、盖252构成,盖252封闭槽体251 长度方向的开口。水平引射管25使燃气、空气混合更充分,引射力更强。
如图7、图7-1所示,所述外环分火器3由火盖31、导火器32构成, 所述火盖31由圆环形的筒体311,及筒体顶部向径向内側延伸的内盖板312 构成,导火器32为一圃环筒体,圆环筒体的上、下端面呈圆锥台形、其上、 下端上分别有左或右旋的火槽321;导火器32的顶部与内盖板312的径向 内侧圆锥台形面3121紧密配合。
所述外环燃气槽22的内环壁222的上端面呈圆锥台形.
所述外环分火器也可以釆用这样的结构,所述外环分火器由火盖、导 火器构成,所述火盖由圆环形的筒体,及筒体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盖 板构成,导火器为一圃环筒体,圆环筒体的上、下端面呈倒圆锥台形、其上、下端上分别有左或右旋的火槽;导火器的顶部与外盖板的径向外側倒 圆锥台形面紧密配合,所述外环燃气槽22的外环壁的上端面呈倒圓锥台形.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能使火槽321喷出燃气混合气,充分利用二次 空气中的氧气,使燃气燃烧充分,提高燃气热效率。
还包括一具有上、下开口的隔热筒5,隔热筒5下开口与底座1上的外 环台15配合。隔热筒5包裹在底座1、分火器座2和外环分火器3周围, 隔热筒5与底座1、分火器座2和外环分火器3之间有间隙,该间隙为外界 空气的进入通道,也就是说,外界空气经间隙进入二次空气的补气孔,一 次空气的空气通道;隔热筒5与底座1可拆卸^t接,隔热筒5下开口与底 座1上的外环台17配合。底座l的外环台上有环形凸起18,环形凸起18 插入隔热筒5的下开口内。隔热筒5的径向外表面与灶具的面板配合.当 有异物落入隔热筒内时,将中心分火器、外环分火器、分火器座取出后, 即可取出隔热筒进行清洁。隔热筒5的设置,能防止燃烧器使用时,产生 热量传导到面板。
权利要求1、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分火器座、中心分火器和外环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座包括底盘、位于底盘上端面上的外环燃气槽和中心分火器座,外环燃气槽至少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贯通底盘的轴向燃气通道,相邻二个轴向气孔之间的外环燃气槽与底盘之间有二次空气的补气孔;分火器座与底座之间间隙构成一次空气的空气通道,其特征在于在燃气预混室内设置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水平设置的水平喷嘴,一个垂直喷嘴;在底盘的下端面上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水平引射管,水平引射管一端与轴向燃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水平喷嘴相对应配合;垂直喷嘴与中心分火器座的燃气通道相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底座的下端面有一环形燃气槽、上端面有一燃气预混室, 一环形盖将环形 燃气槽密封;水平喷嘴与环形燃气槽相通, 一外环进气管与环形燃气槽相 通; 一内环进气管入底座内与垂直喷嘴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环分火器由火盖、导火器构成,所述火盖由圆环形的筒体,及筒体顶部 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盖板构成,导火器为一圆环筒体,圆环筒体的上、下 端面呈圆锥台形、其上、下端上分别有左或右旋的火槽;导火器的顶部与 内盖板的径向内側圆锥台形面紧密配合。
4、 ;fpl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环分火器由火盖、导火器构成,所述火盖由圃环形的筒体,及筒体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盖板构成,导火器为一圆环筒体,圆环筒体的上、下端面呈倒圆锥台形、其上、下端上分别有左或右旋的火槽;导火器的顶部 与外盖板的径向外側倒圆锥台形面紧密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上进风式肚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 气预混室内有一连接管,连接管与环形燃气槽连通,水平喷嘴与连接管连 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水平引射管由槽体、盖构成,盖封闭槽体长度方向的开口。
7、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或6所述的上进风多灶具燃烧器,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具有上、下开口的隔热筒,隔热筒包裹在底座、分火 器座和外环分火器周围,隔热筒与底座、分火器座和外环分火器之间有间 隙,隔热筒安装在底座的外环台配合,隔热筒与底座可拆卸联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进风多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底座的 外环台上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插入隔热筒的下开口内。
专利摘要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包括底座、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火盖,所述底座有一燃气预混室;分火器座与底座之间间隙构成一次空气的空气通道,其特殊之处在于在燃气预混室内设置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水平设置的水平喷嘴,一个垂直喷嘴;在底盘的下端面上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水平引射管,水平引射管一端与轴向燃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水平喷嘴相对应配合;垂直喷嘴与中心分火器座的燃气通道相对应。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水平设置的水平喷嘴,防止灰尘或其它异物堵塞喷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轴向燃气通道的垂直引射管与垂直设置的喷嘴配合的缺陷。
文档编号F23D14/04GK201322298SQ20082020004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
发明者周玖清 申请人:周玖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