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32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主要是通过管内、管外两种温度不同的介质在流动时进 行热交换的装置,现有的热交换器一般为管壳式和板式两种结构,但 其热效率不高,特别是作为热泵式热水器来使用时,出水温度低,难 以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如要出水温度高,则生产出来的热交换器的体
积会较庞大,性价比不高,所占据的空间大。对此,申请人于2008 年7月29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0810029820. 8"的发明专利"一种水 冷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该热 交换器包括具有多排平行水流通道的主体,并在每条水流通道的内部 相应设有金属管,两种工作介质分别在金属管的内、外侧反向流动进 行热交换,从而有效提高了换热效果,提高了出水温度,但该技术方 案仍有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速度 快、热交换充分的套管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和前、后端盖,主体内部设有若 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所述套 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在伸入外流道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 口,两接口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直径小的支管,所述支管与金 属管连通形成内部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内部的套客组中,至少 有-一根金属管在外流道内部断开,并在接口之间安装有若干根 比金属管直径小的支管,从而形成内部流道,本设计的热交换 器在工作时,其中一种介质从金属管内部流动,当从支管中通 过时,由于支管也是位于外流道中,并且支管的管径小,因而 内、外层介质在此处所进行的热交换不仅迅速而且非常充分, 使得介质在热交换器各出、入口产生的温差更大,进一步提高 了换热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含有支管的流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 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1和前、后端 盖21、 22,主体l内部平行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 3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4,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4 在伸入外流道3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41,两接口4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4直径小的支管42,所述支管42与金属管4连 通形成内部流道。在工作时,两种不同温度的介质分别从金属管 内、外反向流动,其中一种从金属管4内部流动,当内层介质 从金属管4流入支管42并从支管42中通过时,由于支管42也 是完全浸泡于外层流道的介质中,并且由于支管42的管径小, 在该管段中,内、外层介质的热交换分别通过各支管42的管壁 来进行,其热交换面积是各根支管42的表面面积总和,远远大 于作为干管的金属管4的表面积,并且内层介质也被分成小股 流体单独换热,因而内、外层介质在此管段中所进行的热交换 不仅迅速而且非常充分,使介质在热交换器各出、入口产生的 温差更大,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 据热交换器功率、型号尺寸的不同,在热交换器的一组或多组 套管中应用上述支管结构,而每一组套管中所使用的支管的数 量也可根据需要而配置。此外,为了加工方便,所述金属管4的 接口处设于外流道3的内部,其目的是利用金属管4与外部弯头、连 接头来实现焊接装配,简化加工工艺,控制生产成本,同时有效保证 了产品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金属管4的接口 41为喇叭口,金属管与支管 之间利用喇叭口的方式来焊接,与金属管4连接的所有支管42 的内孔截面积总和大于该金属管4的内孔截面积,使内层介质在 支管中流动时能够保持顺畅。
由于喇叭口状的接口 41位于外流道内部,为了减少外层流体在此位置的流动阻力以及装配方便,所述外流道3的两端在该
位置设有宽槽31,所述宽槽31可以是喇叭口状,也可以是环状。 进一歩的改进,所述外流道3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扰流板32,扰 流板可以是多种形式,优选的方式是将扰流板32套设于支管42上, 当外层流体流过时,受到扰流板3i的阻挡,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从 各支管之间的间隙中穿过,使得管内、外流体的热交换更加充分。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 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1)和前、后端盖(21、22),主体(1)内部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3)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4)在伸入外流道(3)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41),两接口(4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4)直径小的支管(42),所述支管(42)与金属管(4)连通形成内部流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4)的接口 (41)为喇叭口,与金属管(4)连接 的所有支管(42)的内孔截面积总和大于该金属管(4)的内 孔截面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流道(3)的两端设有宽槽(31),所述宽槽(31)与 金属管的接口 (41)位置相适应。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者3所述的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外流道(3)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扰流板(32)。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板(32)套设于支管(4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和前、后端盖,主体内部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在伸入外流道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两接口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直径小的支管,所述支管与金属管连通形成内部流道,本设计的热交换器在工作时,其中一种介质从金属管内部流动,当从支管中通过时,由于支管也是位于外流道中,并且支管的管径小,因而内、外层介质在此处所进行的热交换不仅迅速而且非常充分,提高了换热效果。
文档编号F28D7/10GK201269707SQ20082020059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林志辉 申请人:林志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