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空-空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719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空-空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空散热器,具体为一种新颖散热管散热带尺寸的 空-空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斯太尔、豪沃等使用的空一空换热器芯体,其发动机涡轮增压后需冷 却的带有热量的空气通过冷却系统管路进入中冷器一端并均匀的通过带内翅 片的散热管,在介质通过时,介质不断的由内翅片吸附热量,并传递给管壁, 传递给散热带由风扇装置将热量带入大气中,达到散热的目的,冷却后的气体 到达另一端气室出气口从而回到循环系统管路中。
现有的散热管的规格是62*6咖,散热带的规格是62W0mm。由于其结构配 置匹配组合后的散热器芯体风阻过大影响散热性能的充分发挥,换热效率低。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空一空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空一空换热器,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散热管和散热带,所述散热 管、散热带的宽为45-55mm、散热管的厚为7-10mm;散热带的高为11-14mm。 上述散热管的宽为50mm、厚8mm;散热带的宽为50mm、高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由于散热管变窄变高、散热带变窄波高变大,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同 时芯体外侧通过冷却风阻减少,带走的热量加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利用 不同空空中冷器结构在各种增压发动机应用区域快捷吸收热量,高效发挥其散 热能力,提高散热效率,节材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述未述及的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
如图所示 一种高效空一空换热器,包含有上气室l、左右侧板2、带有 内阻尼片的散热管3、散热带4、上、下主板5。散热管3规格是宽50111111*厚8mm、散热带4规格是宽50111111*高12mm,两者规律性间隔排列,散热带、散热 管与左右两端的侧板2组装成散热体,在散热体及两端带有配置管孔的主板组 成散热芯体,上气室1与散热芯体主板5焊接形成具有密封的空空换热器。
当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时,带有热量的空气经冷却系统管路与进气口 6连接,进入中冷器上气室1均匀的分布进入散热管3下气室7,将冷却后的 空气收集,集中通过下气室7出气口 8进入发动机冷却系统,不断循环。热空 气通过带有内翅片的散热管3时,空气热量不断传给内翅片吸收,并不断向管 壁传递给外侧散热带4将热量传递到大气中。因为散热管内装有内齿片吸热面 大,所以能充分吸热、传热,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约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空-空换热器,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散热管和散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散热带的宽为45-55mm,散热管的厚为7-10mm;散热带的高为11-14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一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宽为50ram、 厚8mm;散热带的宽为50mm、高为1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空—空换热器,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散热管和散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宽为50mm、厚8mm;散热带的宽为50mm、高为12mm。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充分吸热、传热,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D1/04GK201434609SQ20092002889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日
发明者周卫平 申请人: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