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52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和具有其的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平行流换热器的生产成本,其内制冷剂的分配方式多采用内分流,即在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内设置一根分配管,分配管上形成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分配孔,制冷剂从集流管的一端的分配管流入,经多个分配孔再流入集流管内。然而,在制冷剂穿过分配孔流入集流管内的过程中制冷剂流动会产生噪音,当制冷剂的流速越高,这种噪音越明显,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强烈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这种集流管可以降低制冷剂的流动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吸音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通过将集流管设置为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双层管形式,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限定出吸音腔室,可以降低甚至消除集流管内由于制冷剂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音腔室内抽真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具有抽真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抽真空口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音腔室内设有吸音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音介质为吸音海绵、玻璃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管体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端盖以封堵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集流管;

1:第一管体;10a:吸音腔室;10b:抽真空口;

2:第二管体;21:第二通孔;

3:吸音介质;4:端盖;5:抽真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图未示出)的集流管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100,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

第二管体2设在第一管体1内,第二管体2的外周壁与第一管体1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吸音腔室10a。例如,如图1-图3所示,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可以均为圆筒形结构,第一管体1套设在第二管体2的外部,且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优选同轴设置,第一管体1的内径大于第二管体2的外径,第二管体2的外周壁与第一管体1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吸音腔室10a,吸音腔室10a可以降低甚至消除集流管100内由于 制冷剂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其它环形结构(例如矩形等),且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横截面积可以沿轴向处处相等,或者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横截面积还可以沿集流管100的轴向呈现大小相隔的变化,使集流管100内横截面的大小发生突变,如图3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100,通过将集流管100设置为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双层管形式,且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限定出吸音腔室10a,可以降低甚至消除集流管100内由于制冷剂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从而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音腔室10a内抽真空。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吸音腔室10a内抽真空可以有效切断制冷剂流动产生的噪音向外传播的途径,从而消除了制冷剂的流动噪音,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的侧壁上具有抽真空口10b。例如,如图1所示,抽真空口10b与吸音腔室10a连通,从而可以通过抽真空口10b对吸音腔室10a进行抽真空,方便了吸音腔室10a的抽真空。其中,抽真空口10b处可以设置抽真空管5,以便于与抽真空设备(图未示出)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抽真空口10b设在第一管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由此,集流管100大体可以关于抽真空口10b的中心对称,保证了集流管100的美观,且可以提高抽真空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吸音腔室10a内设有吸音介质3。例如,如图2所示,在吸音腔室10a内填充吸音介质3,吸音介质3可以吸收声波的能量,达到降低制冷剂的流动噪音的效果。

可选地,吸音介质3为吸音海绵、玻璃棉等。由于吸音海绵、玻璃棉等吸音介质3的内部含有无数个微小孔隙组成的杂乱无章的通道,制冷剂流动的噪音进入这些通道,且噪音的声波在通道内继续传播,吸音海绵、玻璃棉等吸音介质3内的通道对声波有摩擦和阻尼的作用,由此,吸音海绵、玻璃棉等吸引介质3可以将噪音的声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降低了声能量,进而达到降低制冷剂的流动噪音的目的,而且,吸音海绵、玻璃棉等吸音介质3对集流管100无腐蚀作用,同时温度的小幅度变化对其降噪效果无影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吸音介质3还可以为其他多孔吸音材料,而不限于吸音海绵、玻璃棉。例如,吸音介质3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吸音材料例如吸音涂料, 只要能达到降噪的效果,且对集流管100无腐蚀作用、温度的小幅度变化对其降噪效果无影响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上形成有沿第一管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第二管体2上形成有沿第二管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21,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21一一对应。例如,如图1-图3所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21的大小可以相等,由此,集流管100应用于平行流换热器时,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可以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21,以方便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与集流管100的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端盖4以封堵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两端。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端盖4分别设在集流管100的轴向两端,以封堵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的吸音腔室10a的两端,由此,吸音腔室10a大致呈封闭结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冷剂的流动噪音,且当吸音介质3为流体例如吸音涂料时,可以方便吸音介质3的盛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100。

具体地,平行流换热器还可以包括多个扁管、翅片和第一集流管,其中,多个扁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管体1的第一通孔和第二管体2的第二通孔21后与第二管体2内部连通,多个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翅片设在相邻两个扁管之间以增强换热效果。

当平行流换热器工作时,制冷剂穿过设在集流管100内的分配管上的分配孔后流入集流管100内,并穿过多个扁管的上述一端被分配到多个扁管内,制冷剂在扁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通过扁管的壁面、翅片与流经平行流换热器的外侧的空气进行换热,最终制冷剂可以从第一集流管流出。同时,制冷剂在穿过分配孔流入集流管100内的过程中产生的流动噪音,可以被吸音腔室10a吸收或切断其传播途径,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制冷剂的流动噪音,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通过采用上述的集流管100,降低甚至消除了制冷剂的流动噪音,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 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