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851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
背景技术
早在1996年,德国肺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新风换气机,并于2000年正式传入 我国,经不断改进与创新,目前已普遍应用于通风换气领域。 在现有技术中,空气热回收器作为新风换气机的改进设备,可以在新风换气机工 作时,更好地回收室内污风与室外新风交换过程中所流失的能量。具体地,当新风换气机工 作时,将室内污风排到室外,同时将室外的新风送到室内,二者之间进行等量置换。 就北方地区而言,在夏季,室内温度一般低于室外温度;在冬季,室内温度高于室 外温度。在将室内污风与室外新风进行等量置换时,假设不设类似空气热回收器的能量回 收装置,那么,夏季室内的冷量就会随空气的置换而流失掉,冬季室内的热量也会因此而流 失,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制冷与制热设备的负荷,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如电能的浪费,设备 使用寿命的縮短等。 为了减缓上述电能的浪费和设备使用期的縮短等情况,故在新风换气机中增设空
气热回收器;其中,空气热回收器可以相应地解决上述室内与室外换气时的能量流失问题,
新风换气机工作时,室内的污风与室外的新风同时经过空气热回收器,通过特殊材质的热
传导效应,将流失的能量通过室外的新风送入室内,就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按换热芯的材质,可以将空气热回收器分为纸制的全热回收器和
铝制的显热回收器。 对于以上所述的空气热回收器,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 术中的空气热回收器、尤其是铝制的显热回收器,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在铝制的显热回收器中,选用的铝箔为厚度为0.05毫米的普通铝箔,不能拉 伸,在制作成多个小气流通道后,使原有铝箔的换热面积减小; (2)在上述空气热回收器中,每个小气流通道的横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过于窄
小,容易对空气的流通造成很大的阻力、甚至堵塞;同时,会降低整体设备、即安装有该空气
热回收器的新风换气机的运转效率,也会縮短该新风换气机的使用寿命; (3)在上述空气热回收器内部的气流通道为光滑状,热回收效率较低; (4)在上述空气热回收器中,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采用平板粘合隔离,若粘
合处的乳胶不均匀时,则很容易出现新风与污风混合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以实现换 热面积大,整体设备的运转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热回收效率高,以及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 之间的密封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包括
3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平行叠放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换热片;每个换热片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的换热区,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区周边的密封边。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片采用热处理后经"0"状态拉伸、且厚度为0. 1-0. 12mm的长方形铝箔,经模具冲压而成;其中经所述模具冲压的区域为换热区,未经所述模具冲压的区域为密封边;所述换热区包括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多个气流通道,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凹凸相间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多个气流通道中,在每个气流通道的内外侧,均布有直径为l-3mm的多个小圆坑。 进一步地,在所述多个换热片中,相邻两个换热片的气流通道异面垂直设置。[0017] 进一步地,在所述多个换热片中,每个换热片的一对密封边与一个相邻换热片的相应密封边翻边咬口粘合封接,形成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另一对密封边与另一个相邻换热片的相应密封边翻边咬口粘合封接,形成污风通道或新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由于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平行叠放在外壳中的多个换热片;换热片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的换热区,以及位于换热区周边的密封边;采用经热处理后"O"状态拉伸、且厚度为0. 1-0. 12mm的铝箔,经截面为等腰梯形凸凹相间的模具上下冲压而成换热片,换热面积较大,每个气流通道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接近半圆形,气流通道较宽,可以减小气流阻力,不容易堵塞,有利于提高热回收器的运转效率;这里,对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的内部结构与换热材质进行改进,使空气瞬间滞留、并产生旋流,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热回收器,回收效率更高;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面积小,整体设备的运转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热回收效率低,以及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差的缺陷;以实现换热面积大,整体设备的运转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热回收效率高,以及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0020]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22]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0023]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中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0025]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顶板;2-第一支撑条;3-底板;4-第二支撑条;5-第三支撑条;6-第一换热片;7-第二换热片;8-第三换热片;9-密封边;10-第一气流通道;ll-第二气流通道;12_小圆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如图l-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外壳和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安装在外壳中;其中,换热单元包括平行叠放在外壳中的多个换热片;每个换热片包括换热区和密封边,换热区的截面形状为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密封边位于换热区周边。 在图1中,外壳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1和底板3,以及垂直连接在顶板1和底板3的对应角之间的第一支撑条2、第二支撑条4、第三支撑条5及第四支撑条;多个换热片与第一支撑条2、第二支撑条4、第三支撑条5及第四支撑条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热处理后经"0"状态拉伸、且厚度为0. 1-0. 12mm的长方形铝箔,经模具冲压而成上述换热片;其中,在该长方形铝箔上,经模具冲压的区域为换热区,未经模具冲压的区域为密封边;在换热区,包括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多个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凹凸相间设置。这里,模具分为上下两块,并经过精细磨床长时间打磨后,在表面形成截面为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的多个槽,该等腰梯形接近于半圆形。[0032] 本实施例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采用经热处理和"O"状态拉伸成厚度为0. 1-0. 12mm的铝箔,经上述模具冲压,使原铝箔的表面大幅度拉伸,使所得换热片的表面积和换热面积均增大;另外,每个气流通道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近似于半圆形,气流通道较宽,有利于减消气流阻力,不容易堵塞,有利于提高热回收器的运转效率。[0033]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多个气流通道中,在每个气流通道的内外侧,均布有直径为l-3mm的多个小圆坑,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换热片的换热面积,并使气流通过小圆坑时,形成小旋流,造成空气的瞬间滞留,以更有效地回收空气中的冷量或热量,有利于提高热回收效率。这里,可以在上述模具的槽上镶入上千颗直径为l-3mm的钢珠,这样,经过上下模具的挤压,可以在上述气流通道上形成多个小圆坑。在图3和图4中,小圆坑标记为12,第一气流通道10为凸形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11为凹形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10与第二气流通道11相邻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多个换热片平行叠放在外壳中时,相邻两个换热片的气流通道异面垂直设置,例如,在图2中,第一换热片6、第二换热片7和第三换热片8顺序叠放,其中,第一换热片6的气流通道与第二换热片7的气流通道异面垂直设置,同理,第二换热片7的气流通道与第三换热片8的气流通道异面垂直设置。每个换热片的一对密封边与一个相邻换热片的相应密封边翻边咬口粘合封接,形成新风通道或污风通道;另一对密封边与另一个相邻换热片的相应密封边翻边咬口粘合封接,形成污风通道或新风通道;例如,在图2中,第一换热片6的上下两个密封边翻边,与第二换热片7的上下两个密封边咬口封接;第二换热片7的左右两个密封边翻边,与第三换热片8的左右两个密封边咬口封接。这里,粘合时可以采用铝箔专用粘合胶,如型号为BA163的粘合胶;在任何条件下,不会出现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混合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平行叠放在外壳中的多个换热片;换热片包括截面形状为 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的换热区,以及位于换热区周边的密封边;其中,换热片采用经热处理 后"0"状态拉伸、且厚度为0. 1-0. 12mm的铝箔,有利于增大换热面积;该铝箔经截面为等腰 梯形凸凹相间的模具上下冲压而成换热片,每个气流通道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接近半圆形, 气流通道较宽,有利于减小气流阻力,不容易堵塞,有利于提高热回收器的运转效率;在换 热片的气流通道的内外侧,使用钢柱压有直径为l-3mm的多个小圆坑,可以进一步增大换 热面积,气流通过小圆坑时形成小旋涡,造成空气的瞬间滞留,有利于提高热回收效率;在 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采用翻边咬口粘合方式密封,任何条件下不会出现新风与污风 混合的现象;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热面积小,整体设备的运转效率低、使用寿命短, 热回收效率低,以及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差的缺陷;以实现换热面积大,整体 设备的运转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热回收效率高,以及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好 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平行叠放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换热片;每个换热片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的换热区,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区周边的密封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采用热处理 后经"0"状态拉伸、且厚度为0. 1-0. 12mm的长方形铝箔,经模具冲压而成;其中经所述模 具冲压的区域为换热区,未经所述模具冲压的区域为密封边;所述换热区包括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多个气流通道,所述多个气流通道凹凸相间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气流通道 中,在每个气流通道的内外侧,均布有直径为l-3mm的多个小圆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换热片中,相 邻两个换热片的气流通道异面垂直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换热片中,每 个换热片的一对密封边与一个相邻换热片的相应密封边翻边咬口粘合封接,形成新风通道 或污风通道;另一对密封边与另一个相邻换热片的相应密封边翻边咬口粘合封接,形成污 风通道或新风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热回收器换热芯,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平行叠放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换热片;所述换热片包括截面形状为凹凸相间的等腰梯形的换热区,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区周边的密封边。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芯,可以实现换热面积大,整体设备的运转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热回收效率高,以及新风通道与污风通道之间的密封性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F28F3/04GK201463671SQ2009201103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9日
发明者陈光辉 申请人:北京康源新风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